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滇大地:一朵云流浪过的地方

撰稿 | 管  玥

图源 | Tiraya-Adam 开屏新闻  云南共青团  二玄社 云南省博物馆 潮汐的城堡 历史地图网 Chengwei-Hu Vince-Russell 

制图 | 汤芷芊

排版 | 李宇萌

编辑 | 方   程 陈怡凡

全文 3355 字

阅读时间 15 分钟

山脉绵延,山峰高耸,无垠的高原之上最先有的是山。其次是水,偌大的淡水湖泊不知其源,无数的河流自西奔腾向东。再然后就是在河流喧闹的水汽中出生的千万朵云。我就是这千万分之一,从出生时起便在这高原的上空流浪。

在一段很漫长的时光里,脚下的土地十分安静。山无言,水缄默,连风都是悄悄,推着上万云朵走时亦是不语。我俯瞰着这片土地无声更迭四季。

上万朵云路过云南

猿猴逐渐用双足站立起来。们很聪明,会去采集树上的果实,会对着一块石头敲敲打打,然后用它去捕猎自己今晚的食物。不知这样过了多久,它们站立得越来越直,石头武器也越来越光滑,它们为了减少采集和狩猎活动带来的麻烦,甚至选择自己种植粳稻、豢养家畜。远远不止这些,它们越来越聪明,手也越来越灵巧。地上普通的泥土,被它们捧起来便是精美的陶器;粗糙的玉料、骨料,被它们一雕琢便是精致的装饰品。它们在土地上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云岭以南终于热闹起来。

我悬在上空,常常观望底下的景象。热闹不仅限于我脚下的土地,人声很快从五湖四海响起。远方的声音越来越明晰,我不断地听见商人的叫卖,宫廷的歌舞,还有战争的厮杀声。北方的世界似乎进入了战争频发的年代,百姓流离,处处皆是战场。就在我担心着战火会波及偏安的西南时,一个楚国人来到了这个地方——庄蹻带着他的起义军南下入滇,统一了当时散落在各地的小部落。滇国在战国末期各国征战的夹缝中崛起了。滇国很大,东至陆良、泸西一线,西至安宁、易门一带,北到昭通、会泽之地,南达元江、新平、个旧之境。我逐渐无法看到整个国家,只能见到它的一小块地方。虽然是管中窥豹,但我也知道庄蹻的到来是天大的好事:滇的原住民们接受了楚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从此便不再是“靡莫之属”。

战国牛虎铜案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北方的云时常传来北方的消息。听说,有一个国家一统六国,有一个人号称始皇帝;还听说,秦政残暴,农民起义,秦朝灭亡,楚汉相争。中原之地属实多变,可这似乎与我流浪的这片地方没有关系。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当我再次向下望的时候,那大汉王朝皇帝派遣的使者已经来到了滇池。大概是庄蹻入滇后的一百年左右,汉人先后征服了滇国周围的南粤、夜郎等国。又过了不久,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大军临滇,滇王不得已降汉。汉廷在这里设置了益州郡,封了统治者为“滇王”,赐下“滇王之印”,令其“复长其民”

西汉“滇王之印”金印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与中原的连接是一件有争议的事,滇人们始终担心着汉人入滇之后的生活巨变。可看着因为“西南夷”的逐步开发犍为、牂牁、越嶲、益州四郡的设立,原来敌对的各族人开始齐乐融融地耕作、纺织,和平地共处一地,大家也便觉得与多变的中原成为一体不是坏事了。我倒觉得这肯定是好事。因为武帝在这片土地设县的那天,天气很好,县的北方彩云环绕,“云南”之名亦由此而生;不过此时的云南还是一个县,到成为省或许还要等一段时间。也许那几朵云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吧,我忍不住这样想到。

中原王朝多变数,北方的消息一来一去之间,便又是王朝的兴盛与覆灭。北方三国鼎立之际,我脚下的大地又改换了名字,被称为“南中”。季汉政权和孙吴政权对南中地区开始了激烈的争夺。后来由于孙吴在南中的得利,诸葛亮不得不亲自率兵南征。诸葛亮平定南中后,进一步划分了郡县。在季汉统治者的经营开发下,南中的农业生产显著进步。可惜后来由于晋王朝的用人不清,加上诸王争权混战,南中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反晋斗争此起彼伏,整个地区呈现“晋弱夷强”的形势。摧毁晋王朝在南中统治的是成国政权,该政权恢复了蜀国统治时的一些法制,使得南中获得了暂时的安定。然而好景不长,从西晋残党到东晋再到前秦,无数的人都盯着南中这块“香饽饽”。在经历了几番“易主”之后,南中最终是为大姓爨氏所割据。

二玄社复制《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自从逐渐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后,中原王朝的每一次兴替都会在这片土地引发或大或小的动荡。我看见混乱的南北朝,也看见二世而亡的隋朝,最终我看着李唐把持住了中原的江山。云南此时并不太平,“部落支离”“首领星碎”的局面令李唐王朝焦头烂额。为了稳定当时的形势,唐初沿袭隋制,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仍属南宁州总管府管辖,后改属姚州、戎州都督府,并积极招抚云南各部。无奈的是,之后于青藏高原崛起的吐蕃打破了这一局面。为应对吐蕃势力,唐王朝扶植起了南诏

南诏王国迅速在西南扎根成长起来,枝头延伸出的文化灿烂又辉煌。上千人背起行囊自南向北前往中原学习“孔子之诗书”,后来又回到云南,在自己的家乡开创了“人知礼乐,本唐风化”的局面。我静静地看着,听着别人的连声赞叹:他们夸寻阁劝的《星回节游避风台》“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称颂世隆清平官董成的“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悲心秋月夜,万里照关山”;也盛赞洋洋洒洒的《南诏德化碑》“字字含风霜”

南诏都城太和城内的德化碑碑亭

南诏的音乐同样令世人心醉。它在原来云南嘹亮民歌的基础上,杂入了西北民族的“戎狄之乐”,又吸收了汉族文化乐舞的精华,自成气魄,蔚为大观。音乐和舞蹈是南诏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止宫廷里时常传来龟兹乐和骠国乐,民间也盛行俗歌俗舞。就连男女在相会之时也总是“一人吹笛,一人吹芦笙,数十人环,踏地而歌”。

我时常悬在高高的城楼上欣赏人们精彩的载歌载舞,有时也会忘记我身下的南诏建筑亦是宏伟壮观:太和城“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于,连延数里不断”;五华楼“楼方广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崇圣寺三塔“中者高三十丈,外方内空,其二差小。各铸金为金翅鸟,立其上,以厌龙也”“三幅图玉柱标空,金顶耀日,寰中之塔,无与为比肩。高楼百尺,上悬鸿钟,声闻百里”。多么辉煌的精神文化啊!

上图为五华楼,下图为崇圣寺三塔

只可惜人民在南诏的统治下并没有过上富足的生活,而是受到高额的赋税压迫。这样又过了很多年,人民终于不堪忍受,高举起了起义大旗,推翻了南诏的统治。号称“大理国”的封建制农奴主政权被建立起来。

和平的日子仿佛随着南诏王朝的崩塌一并消失了。大理国虽然基本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却并无南诏的国力。内部权力的分散使得大理政权没过几年便逐渐分崩离析,少数部族首领相继进行割据。蒙古人崛起得很快,忽必烈领着浩浩荡荡的十万北方军队很快打到了大理。战争的硝烟不断在大理国境内弥漫。腊月,大理城破。之后一年忽必烈虽北归,对大理国的攻势却并未减弱。秋天时,蒙古兵追至昆明,活擒大理末代国王段兴智。段兴智被擒后,被军队押送去了北方。待他再回来时,云南已经正式归入蒙古贵族的统治。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后来,元朝正式在云南确立了行省。行省的设立短暂地调和了云南境内的多方势力,但未能完全终止各方的矛盾,战争依旧此起彼伏。我闭起了眼睛,不忍再看下去。是响彻天地的吼声震醒我的,我张开眼睛,看到了大片的红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在重压下,红巾军起义了!红巾的浪潮一路翻涌到达云岭以南,到达我脚下这片苦难的土地,推动着云南人民的斗争。

元代云南行省中部地图

时间飞快,从我飘浮在这片土地上空的第一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千百年。据现在的人们言,这片土地隶属于明王朝。明朝的统治者继承了唐宋时兴盛的“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和元代的土官制度。国力较弱时在云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随着明朝的国力加强,土司制度被逐步废除,由中央王朝直接委派的流官开始在云南任职。清代也继续发展着明代的“改土归流”。大量学校、书院、乡塾兴建起来,知识分子增多,不仅有诸如李元阳、师范、方玉润等学术名士,还有周于礼、钱沣等长于书法绘画的艺术大家。同时,大量汉人迁入云南,各种民族混居在一起,云南的风俗习惯融入了别样的因素,与中原地区的差异变得十分微小。

今天的云南

千百年来,我在高空凝望着底下人民的苦乐悲欢,有人劳作,有人买卖,有人闭门苦读,有人歌舞升平。我不禁感慨,这几千年来,云南并入了华夏的版图,融入了中原的文化体系,汇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时间长河。于我,云南只是流浪过的一个地方,可于灿烂的中华历史而言,云滇大地俨然星光熠熠。

参考文献:

【1】马曜:《云南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周文华:《云南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投稿邮箱

chunqiurenwen@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中心城市,为什么从大理迁到昆明?
从滇国、南诏到大理,历代王朝和古代云南是怎样的关系
因为元朝,今天中国的版图上多了云南这个省份
昆明与大理之争:云南的省会为何最终变成了昆明?
分析(廿八)
天高皇帝远,云南王国消亡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