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谈资|古代官员退休:有人退不了,有人赖着不想退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意即把官职还给君王。如果官员年老体弱,也可主动申请退休,称为“乞骸骨”,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从周朝起,“大夫七十而致仕”为后来各朝沿用。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退休”一词,不过,“致仕”的说法还是用的最为广泛。
退休年龄各朝代有不同
退休制度的核心是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据《礼记》记载,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仕”。其后历代都基本上是沿袭了这一退休年限,如唐朝规定:“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而古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长,“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70岁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是等于终身制了。
在古代中国,退休年龄发生变化出现于明朝。朱元璋(明太祖)当了皇帝后,对旧的人事制度作了较大调整,其中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二月,朱元璋“命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退休年龄提前至60岁。
五年后,即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八月,朱元璋又出人事新政,将相当于今部队、警察系统的中下级官员退休年龄提前至50岁。不过,朱元璋规定的退休年龄在明代两百多年间并没有一直贯彻下去,朱棣(明成祖)登基后即恢复“70岁退休”古制。
此后,退休年龄又不断反复,但明代基本上是60岁以上。在明代朱祐樘(明孝宗)当皇帝时,还出现了类似今天“内退”的规定:凡主动提出退休的官员,没有年龄限制,即使40岁提出退休也会被批准。
到了清朝,低级武官的退休年龄则是根据职务大大提前了:“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也就是官越小退得越早。这与两宋时期文官年满七十退休,武官则可延长十年到八十岁退休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充分说明了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还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模样。
有人退不了,有人赖着不想退
在中国古代,官员主动请辞、提前告老还乡,是退休制度允许的。但似乎没有现在公务员提前退休那么复杂。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皇上就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也就是说百分之百地批准,你尽管提前退休好了。
虽然对退休年龄有具体规定,但也有很多例外,因为皇上就是苍天,圣旨就是制度。比如元朝的大天文家郭守敬,年逾七十后屡次申请退休,但皇上就是不准,结果86岁时,卒于“知太史院事”(注:掌管天文历法的官职)任上。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作为唐朝高龄官员的代表,隋炀帝杨广的玄孙杨崇礼从太府少卿到太府卿,一直管着国库和市场贸易。这么一个油水甚肥的好职位,杨崇礼在职20年却始终清廉如一,入库实物凡是经过他手的,无不精好,这样的下属不留用又留用谁呢,因此,他深得唐玄宗的宠信,90多岁了才从户部尚书的位子上退休。
清朝名臣纪晓岚,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出生,在乾隆朝官运亨通,当到正部长级的礼部尚书; 72岁时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82岁时仍任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对于“进取心”过于旺盛的人来说,无论退休金多丰厚,都不及在任时手握权柄来得痛快。“不想长大”的古代官员也是比比皆是。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三月,中书令、京师留守、加检校吏部尚书、累封宋国公的唐休璟光荣退休。对于一个“入则为相、出则为将”的人来说,按理也到了为自己划上完美句点的时候。但致仕在家的唐休璟显然不认可这样的做法,年过80岁雄心依旧,还想着再度入相,甚至为此给儿子娶了显贵人家的养女为妻。在“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指引下,唐休璟终于在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十二月被起用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负责监修国史。
如果说唐休璟死皮赖脸地不退休是因为“一览众山小,风光无限好”,那么,清同治、光绪年间,广东南海的九品官俞凤书就是为五斗米折腰的典型了。话说俞凤书因为家口多,经济负担重,年过80岁还在巡检职位上卖老命。
官员退休后的待遇问题
退休制度的另一个要件就是退休后的待遇,这关系到退休官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尊的大问题。历朝历代对此都比较重视。
据《礼记》记载:卿大夫致仕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称“庶老”,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对老臣的尊重。《资治通鉴》载,汉元帝朝的丞相于定国、大司马史高、御史大夫薛广德三位高官请求退休,皇帝批准后,分别赏赐他们“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
汉代规定,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魏晋时期的退休官员会有个“顾问”之类的闲职,供养起来。到了唐朝,对致仕官员要举行欢送仪式,敲锣打鼓,送归老家。三品以上官员致仕后,仍恩准在朝廷行走,参与国家大事。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给半俸,功臣元勋经皇帝特批,退休后可保留全薪。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则赐给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
宋神宗以后,允许带职退休,官员退休时都晋升一级;而且退休后,仍可加衔晋级。与在职官员比,只是少了一点实权。所以在宋代,不少人会隐瞒实际年龄推迟退休。
辽代对退休官员很照顾,不仅增加薪俸,保证衣食无忧,还授予荣誉性的官衔与爵位,以示尊崇,身体有病的,另派医官随时诊治。
明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任现职满三年且无大过者,可升一级退休。至明中期,业绩突出者可升两级退休。退休金方面,明初曾规定致仕官食原俸,但很快就予以取消。后来又规定退休官员一般情况下不发放退休金,但若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修(终)其身”。清朝也基本上是按照明朝的退休制度执行。
附录
古代官员退休生活
古代官员有“致仕悬车”的做法,既然退休了,就安享晚年,不出来打拼了。当然,也有好多退休官员依然关心政事,积极发挥“余热”。
东汉桓帝延禧九年(公元166年),部长级高官杜密告老还乡。但他常常到地方官府里谈事情,说东道西。同乡还有个官员叫刘胜,退休后,就不问官场之事。地方长官很烦杜密,就委婉地对杜密说:“现在,朝里的公卿大夫们都夸赞刘胜是个清廉高洁的人啊!”
杜密一听就明白了,回答说:“刘胜是朝廷大官,他明知是好事、好人却不表扬、推荐,听到不好的事情也一言不发,为了保护自己,形同寒蝉,这是罪过啊!而我只要发现人才和好的行为,就一定会向你这个父母官汇报,见到违反道义、丧失节操的不良之士,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纠正,使得你能做到赏罚都很公正。你想,你美好声名的鹊起,不是也有我的一点微小作用么?”
《资治通鉴》记载,后周世宗柴荣的亲爹柴守礼从光禄卿的位置退休后,被几个高官的老父亲围绕着,形成了一个叫“十阿父”的小圈子,“恃势恣横,洛阳人畏之”,即使杀了人,照样逍遥法外。
但从史料来看,史上绝大多数官员退休后,都是优游林下、安享晚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是啥样
揭秘: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是个啥模样?
详解清朝官员退休制度
古今中外退休制度面面观
告老还乡、致仕、古代的退休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