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之欲活”的紫金庵罗汉

     苏州历来有“不游太湖,未见山水”的说法,太湖不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东山脚下的紫金庵(又称金庵寺),始建于南朝,清邱赓熙《紫金庵净因堂碑记》中说:“吾山招提兰若不下数十处,其最幽折而寂静者莫如紫金庵。今相沿称金庵。庵创自梁陈时,其殿制古朴可爱。”至唐贞元年间复建,明代郑杰《洞庭纪要》中载:“金庵在西卯坞内,昔(唐)有胡僧沙利各达耶于此结庵修道,玄宗时诏复修殿宇,装金佛像,焕然重新焉。”由此可知,今日的古紫金庵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紫金庵最为著名的是其罗汉塑像。世人称“天下罗汉二堂半”,除了一堂指杭州灵隐寺罗汉外,另外一堂就是紫金庵泥塑彩绘罗汉,另外半堂则指甪直保圣寺。紫金庵大殿左右两壁的十六尊泥塑彩绘罗汉像,体现了江南佛像艺术刻画精微、构思巧妙的艺术特点,相传为南宋民间塑像名手雷潮夫妇的作品。据《苏州府志》记载,雕塑家雷潮夫妇一生只在三处创作过作品,而紫金庵是他们花费心血最巨的一处。

十六罗汉被中国古代民间普遍信仰,以石窟、壁画、寺观、绢帛等为创作载体,陆续出现这种题材的艺术作品。敦煌千佛洞第十六窟晚唐壁画中就有十六罗汉像。历代画家对十六罗汉图也多有绘制,如王维曾绘四十八幅十六罗汉图。此外,大足石刻大佛湾第三十六窟、杭州烟霞洞等石窟也有十六罗汉像。宋代以后,十六罗汉的题材虽然在石窟中已经减少,但在绘画界则仍颇风行,一直延续到明代,历代著名画家李公麟、梁楷、赵孟頫、仇英等都有十六罗汉图。

紫金庵十六罗汉群像大小适度,造型准确。塑像对比强烈,有节奏变化,使罗汉群像成为完整呼应的整体。十六罗汉依次对应着:慈、虔、嗔、静、醉、诚、喜、愁、傲、思、温、威、忖、服、笑、藐。

左壁第一尊者宾度罗波罗堕阇,面容颐和,手撩长眉,神采奕奕,突出了其“慈”的特性;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堕阇,天竺人形象,黝黑的脸颊上长满蜷曲的蓝色胡须,手中抱着灵兽;第五尊者诺矩罗是江南青年形貌,酒后脸色泛红,醉眼惺忪,抖动拿着酒杯的手,似乎将要失去平衡,神态逼真动人;第七尊者迦里迦,身躯微侧,态度恳切,像在研讨佛理精微;第九尊者戍博迦,头额隆起,仰头侧坐,嘴唇紧抿,两眼斜瞟,双手微攥右膝,神态清高,目空一切。

右壁第二尊者迦若迦伐蹉,左手托宝塔一座;第四尊者苏频陀,屏息凝神,运气打坐,表现六根清净、与世无争的神态;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一手搓腿一手掂量,表情丰富,似愁非愁,似忧非忧,颇有深意;第十二尊者那迦犀那,袒胸露背,肌肉暴起,力溢膺腕,周身赤红,似血液在膨胀的血管中流动……

十六尊泥塑彩绘罗汉,面部表情细腻,富于性格特征,衣褶流转自如,很能表现质感。既有“神”的飘逸气质,又有“人”的世俗情怀,充满个性之美,可谓异彩纷呈,竞相辉映。

中国古代雕塑历有“三分塑七分绘”的传统,紫金庵的十六罗汉像的彩绘工艺精湛,衣褶线条流转自如,层次分明。雕塑手法把衬衣、中衣、袈裟三层服装交代得十分清楚,并能表现出丝绸、麻的质感。

值得一提的是,紫金庵罗汉服饰纹样题材丰富、图案吉祥,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其主要有花草类、果蔬类、几何类、文字类、杂物类等类型。尤其是其中的果蔬类纹样,反映了紫金庵的地域特色,东洞庭山是有名的“八节鲜果不断”的瓜果之山,盛产“洞庭红”(柑橘)、白沙枇杷、杨梅、水蜜桃等果蔬极品。伏虎罗汉服饰上的“洞庭红”柑橘展示的是大吉大利、红红火火的愿景;看门罗汉服饰上的石榴象征多子多福;钦佩罗汉服饰上的葫芦、伏虎罗汉服饰上的“枇杷”、过江罗汉身上的南瓜等等也各有其吉祥的寓意。

古紫金庵寺内《净音堂碑记》云:“罗汉象怪伟陆离,塑出名手,余游于苏杭名山诸大刹,见应真象特高以大,未有精神超乎,呼之欲活如金庵者。”紫金庵十六罗汉,其高超的塑像艺术着实让人体验到“鬼惊神诛”的含义。 尚 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觅南宋雕塑名手雷潮夫妇作品:苏州东山紫金庵彩绘泥塑罗汉欣赏
苏州紫金庵十六罗汉 宋代彩塑
留住岁月的美丽
太湖东山逍遥游
苏州太湖东山竟藏了如此一个清幽之地
灵岩寺(山东·济南)千佛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