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血的祭坛?万人坑上唱秦腔?白起之死(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899a7101014hpf.html

(接前章)

我一直在想:处身“orgy”之夜中心的“人屠白起”,究竟长的什么样子。有人把他画得甲胄鲜明,须髯飘洒,方面大耳,相貌堂堂。但终于,我在平原君赵胜与赵孝成王的一段对话中,看到了相对真实的白起。平原君赵胜是这样描述的:秦武安君白起,“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他解释说:白起生了个小脑袋瓜、向前突出的刀条子脸,这样的人一般是“敢断决也”;眼睛白黑分明,所以“见事明也”;目光专注而不左顾右盼,代表他“执志强也”(《世说新语笺疏?言语第二》)

我从这张脸上读到了两个字:“魔鬼”。

现在,杀人游戏结束,冤魂神魔,各归其位,人屠白起,终有一死,而且死的特别窝囊。

他和很多历史上的将军一样,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政治斗争;不是死于呼啸的利箭,而是死于柔软的舌头。

是故事,都要渐次展开;在江湖上混,早晚都要还。

长平之战后第二年十月,秦再次进攻赵国。大将王龁领一路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司马梗领一路军,攻太原;白起自将大军,围攻邯郸。

在武力不足以抵御强敌时,柔软的“舌头”闪亮登场了。

“舌头”是战国纵横家的独门兵器,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出了纵横舌辩之士的厉害:“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这一次,“舌头”长在著名的纵横舌辩之士苏秦的弟弟苏代嘴里。其游说对象,是秦国国内与武安君白起同级别的秦相应侯范雎。当然,少不了要用重金打开门路,没有重金,再灵活的“舌头”也舔不到人家的痒处。

这其实类似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家范睢啥出身?也是靠舌头吃饭的!早年,范睢就“说诸侯,欲事魏王”,只不过因“家贫无以为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后来,范睢跟着须贾一起出使齐国,“齐襄王闻范睢辩有口”,就要收买他。这气坏了主人须贾,回国后就汇报给了魏相魏齐。干部子弟出身的魏国宰相魏齐是个“二杆子”,把范睢抓来一顿痛打,“折肋齿”。范睢装死,被魏齐派人用席子一卷,扔到厕所里。然后魏齐自顾大宴宾客,“宾客饮者醉,更溺睢”,就是说:这些家伙喝醉了酒,轮番朝范睢撒尿。可范睢居然没有死,而是成功地逃往秦国。秦昭王呢?本来是个“厌天下辩士”的君主,可范睢找准机会,一顿摇唇鼓舌,居然说得秦昭王“大悦……传以使车召范睢”。

那么,苏代如何“说”范睢这样一个同样出身“辩士”的同行甚至前辈呢?这段著名谈话,被记入《史记》,看一看,就知道“舌头”的厉害了:

苏代一见范睢,就陡然发问:“武安君白起擒杀赵括了吗?”

范睢答:“是的。”

苏代又问:“他就要率领军队围攻邯郸吗?”

范睢再答:“是的。”

苏代这才展开正文,说:“赵灭,秦王就要君临天下了,而武安君白起,定当封为三公。白起为秦国攻占,夺城邑七十,南平楚国的鄢、郢及汉中地区,北俘赵括40万大军,即使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吕望,其功劳也超不过白起了。我要问的是:假如白起位列三公,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吗?”

这问题直刺范睢的痛处,但苏代是不会给范睢留下喘息之机的,他接着问:“其实,即使您心里不甘屈居人下,可在即成的事实面前,您不服又能怎么样呢?”

当然,最高明的“舌头”,并不一味空谈。“谈”,只是个技巧问题,明辨利弊得失,才是纵横家纵横天下的看家刀法。深得要领的苏代,接下来开始对天下形势来了一套入情入理的分析,他说:“秦曾攻韩,围刑丘,困上党,上党百姓不降秦而转附赵,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天下百姓向来就不甘作秦的臣民了。如果这次白起真的把赵国灭了,那么赵国的北边土地很可能落入燕国手中,东边土地将并入齐国,南边土地将归入韩、魏。那么我想问问:你们秦国打了半天仗,死了多少人,最后能得到多少百姓土地呢?因此,与其灭了韩、赵,远不如趁他们被打得没了脾气,让他们割让土地。”

苏代给范睢开的药方,直指两个事实:一、秦国战略利益的“最大化”,可以并只能通过和谈而不是通过战争获得实现。二、武安君白起灭不了赵国,也就没资格爬到你范哥的头上位列三公了。

这就是纵横家的厉害:他不仅仅能言善辩,不光是察言观色,更重要的,是懂得兼顾堂而皇之的公理和不可告人的私利,这样,他开出的药方子才有人买。

果然,范睢起身去找秦王,说:“秦国士兵太劳累了,请您应允韩国、赵国割地讲和,暂且让士兵们休整一下。”秦王从其言,割韩国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邑,讲和了。

白起得知停战消息会怎么想?《史记》上没有说,只说他“由此与应侯(范睢)有隙”。

白起当然会“与应侯有隙”!当年他率大军,攻伐楚魏,威震天下的时候,范睢还是个没有洗掉身上尿骚味道的盲流儿。他狗日的凭什么与自己抗衡?凭什么左右国事?于是,白起一气之下,撂挑子不干了。

这年九月,秦王派王陵再攻赵都邯郸。白起不知真假,反正报病不出征。偏偏那个气壮如牛的王陵将军,打起仗来草包得一塌糊涂,战事进展不大,秦国增兵,结果反而接连损兵、折将、毁营。秦王打算临阵换帅,派白起替下王陵,可白起对秦王说了这样一番话:“邯郸确实是不易攻下的。现在各国对咱们都是怨深恨久,正组织源源不断的援兵来救赵国。咱们秦国呢?虽在长平消灭了赵军主力,可自己人也死了不少,国内兵力已空虚。这个时候远行千里越过河山去强攻人家的国都,必然是赵军在城内坚守应战,诸侯军在城外四面攻击,咱们秦军面临内外两线作战,在里应外合、内外夹击之下,必败无疑。所以,这个仗不能打了。”

秦王不听,亲自下令,命白起出征,他仍不肯赴任。解铃还须系铃人,秦王又让范睢去登门请白起出山,白起眼皮一翻,理都不理。秦王无奈,只好改派王龁去“救火”,八、九月围攻邯郸,还是没攻下来。此时,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率数十万大军攻击秦军,秦军损失、伤亡很多。白起在一旁冷冷地说:“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

怒火中烧的秦王,强令白起赴任,他就称病情严重,不能成行。范睢二次登门请他,仍坚辞不就。秦王终于失去了耐心,一道命令:把武安君白起的爵位一撸到底,降为士兵。咸阳也不要住了,让他滚到阴密(甘肃灵台)去戍边。

其实,白起是真的病了,三个月还未能成行。此时,诸侯联军加紧攻击,秦军屡次退却,失利的战报不断传来。秦王越知道自己错了,越恼恨白起,因为白起的存在就是在证明他的愚蠢。于是,他加紧催促白起滚蛋。可怜大将军白起,强撑病体,躺在一辆破车上,颠颠簸簸出咸阳西门十里,到了杜邮。这时,秦王、范睢对群臣说:“令白起迁出咸阳,他满心的不欢喜,满脸的不服气,还发怨言、说怪话。”窝了一肚子火的秦王终于下了决心,派使者追上白起,赐给他一把剑,令他自杀。

白起看见宝剑的时候,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这个结果!”

过了好一会儿,他好像突然想明白了,就说:“哎,我本来早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几十万人都投降了,可我还使诈把他们全都活埋了,我活该死。”

没什么可犹豫的了,毕竟是军人,索性寻个痛快。只听扑哧一声,人屠自屠,流出的血并不比他杀的那100多万人中任何一个人多。

这是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的十一月,一个冰冷的深秋。另一个记载说:白起“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也就是说,白起连横剑自杀的军人荣誉都没有得到,他是被秦王派去的人用一根小绳子勒死了,真够憋屈的。

 

在白起坑杀赵军的长平(今山西高平),城西5公里开外有个村子叫谷口村,它的另外几个名字分别是:杀谷、哭谷、省冤谷。

谷口村外有座山,叫骷髅山;

骷髅山上有座庙,叫骷髅王庙;

骷髅王庙供个神,是骷髅大王。

骷髅大王是谁?据载,长平之战后千年,李隆基以潞王身份,巡至此地,仍能见到白骨遍于四野,头颅堆积成山,景况触目惊心。李隆基长叹连声,遂下令在此建骷髅王庙。他的手下从骷髅堆中挑出一个大个儿头骨,“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说明这个骷髅大王,乃是一位无名的赵国死难军人。

传说白起著有兵书《阵书(一作“图”)》一卷和《神妙行军法》三卷,已失传。(《宋史?卷二百七?志第一百六十?艺文六》)他的墓在陕西咸阳市渭城区解放军总后勤部3530厂厂区内。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看看。据《异迹略》载,当年陕西宝鸡一带,只要疫病一起,就会立起写有“克长平四十万士卒太尉武安君白”和“武安副将司马靳”的旗号,举行祭祀,由此看来,人屠白起和他的副手司马靳,居然死后变成了能驱赶瘟疫、保民性命的神仙。

放下屠刀,真的可以立地成佛吗?吾辈没有“为圣人立言”的责任,且录几则奇闻,以供读者诸公自辨:

其一、《高僧传》载:唐朝道英法师,于咸亨年中,住京兆法海寺。寺主慧简法师清晨看见两个人,走路凭空不着地,进了道英法师的院子,突然隐没了身形。慧简法师知道是两个鬼,问道英法师,道英说,那两个鬼是秦庄襄王派来的使者,秦王在“饿鬼道”沦为饿鬼很久了,请求施食,其从者三百多人,也一同来求食。道英法师就备了饭菜,作法施食。果然,秦王带着侍从,同来进食。还对道英法师说:“弟子生前罪恶太重,堕落饿鬼道,已八十年未进饮食。”并指着在座的饿鬼们说:“这是白起,那是王翦,都因为生前杀人太多,一同在饿鬼道中受苦。”

其二、《群谈采余》载:吴山有个三茅观,有一次打大雷,击毙了一条白蜈蚣。那条蜈蚣有一尺多长,背上有二字——“白起”。

其三、《感应篇汇编》记载:潘从先的友人阮君,看见屠夫宰杀一只猪,猪皮上居然也有三个字——“秦白起”。

其四、《夷坚志》载:江南陈氏女,从来没有读过书,十七岁那年,害了重病,临死前忽然对人说:“我是战国时秦国的将军白起,生前杀人数十万,在地狱中受到无量的痛苦,最近才投生来做人,然而还只能世世投生为女子,寿命也不能超过二十岁,现在我要死了,也是命该如此。”说完,就死了。

“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三恶道中,辗转轮回,受无量苦。期满投生,还只能世世作短命的女子。这就是平民历史裁判所的“判决”,虽近乎神魔小说,但似乎更接近天理人心。

……有一段时间,我读中国戏剧史上了瘾。现在搜索记忆,恍惚记得旧时秦腔戏班里供“五常君”。查书核实,原来是“五昌君”,或曰“五昌兵马大元帅”。所谓“五昌”,就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孙武。至于为什么,却乏记载。上周,从陕西朋友那里借了一盘秦腔《盗虎符》的光盘,说是现存唯一有白起形象的秦腔剧目了。

真是如获至宝。回家就看,原来是有“当代关汉卿”和“东方莎翁”之称的秦人范紫东先生遗作,该剧在抗日战争中1941年)由西安易俗社首演。我看的是后来演出的录像。但这个戏主要说的是信陵君窃符、退秦军救赵。剧中白起由胡焕林先生出演,黑髯、勾白脸、扎黄靠,一共出场两次,第一次是在《邯郸城风雨飘摇》一场,白起舞大刀亮相,唱:“破长平坑赵卒四十五万,破邯郸杀赵胜不容他还。”这也是整部戏中他仅有的两句唱。第二次出场时,不知道为什么白起改耍花枪,和窃了符带兵来救赵的信陵君一场厮杀,最后让武士朱亥用一个带锁链的犁头样子的“锥”当胸一“锥”,噗通,死在了台上。

我真没有想到在秦腔中,秦武安君——给秦人带来辉煌战绩的白起——戏份儿居然这么少,死得居然这么难看,这让我对陕西的乡亲们生出了老大老大的敬意——是他们,温暖了我这颗在万人坑上几乎冻僵的心。

                                                         (本章完?下篇预告?将军无葬礼(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王赢稷为什么含泪都要赐死武安君战神白起
秦朝时代的白起是怎么死的?
白起之死的罪魁祸首是范睢吗?背后原因及隐情细思极恐!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秦国基业七百年:秦国内乱再起与宣太后摄政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五十三) 长平之战(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