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语文 · 陈海霞专栏】杜甫《登高》美点赏析


【诗歌原文】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美点赏析】

《登高》一诗是“诗圣”杜甫的晚年诗作,曾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现在仍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教读课文。此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我们无论是从章法、意象,还是从表达技巧等角度来赏析,都能感受到“旷代之作”的绝美。












一、章法布局之美


从整体来看,《登高》一诗紧扣诗眼“悲”字来写。诗的四联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面写登高之所见,后面抒登高之所感,层次清晰。

诗歌四联的起承转合非常明显,首联从细处、微观的角度起笔,写眼前所见的具体景物;颔联从大处、宏观的角度承接,所见之景为秋季的整体氛围;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内心的悲苦;尾联则为“合”,对悲苦的内容做了具体的补充。起承转合平均分布在四联,让诗歌产生和谐的美感。

再品析诗歌的局部,前两联的写景句,不光是从微观到宏观,写出了层次,而且这两联四句,前后相互承接,其中一三句都是写山景,二四句都是写江景,真是绝妙之至。在首联一二句中,诗人的视角也有变换,诗人在第一句中把视角放在“风急天高”的高远处,可算是仰视,第二句中把视角放在“渚清沙白”的低近处,可归为俯视,两句视角不同,俯仰之间,更加凸显层次之美。

接着看后两联的抒情句,同样很有章法。颈联中的第五句从“万里”空间的角度立意,第六句是从“百年”时间的角度着笔,时空变幻,悲情四溢。而尾联七八句,则是把个人生活多艰、国家民族多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艰难苦恨白发添,贫病潦倒人生难,两句极尽悲苦。和写景句一样,在抒情句中也讲究了交互承接,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而“苦恨”,因“病”而 “停杯”,前后承接的两句诗不光是角度一致,内容上也是紧密相连。

把整首诗如抽丝剥茧地来品读,才发现这样的前后呼应,上下对照,使全诗结构精巧,浑然一体。也唯有诗圣,才能灵活建构如此奇妙的章法吧?












二、意象组合之妙 


意象,应是带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人在写诗之时,或许思考过要选择哪些符合他心境的物象来进入诗歌,或许是见到了一些物象之后权衡过要给它赋予什么样的色彩,总之,“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选择什么意象,意象中寄予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都值得我们读者好好玩味。

首联十四字写了六种意象:风、天、猿、渚、沙、鸟,并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既凝练,又准确,画面感极强。从色彩上看,所有的景物都着上冷色调的“清”、“白”,给人凄清惨淡之感。从意象的象征意义上来看,“风”、“猿”、“鸟”等这些意象,本身在古典文化诗词中就自带了凄清之意。从每一种意象前后的修饰语来看,也足见诗人的用心之苦:“风急”,秋风萧瑟,使人清冷;“天高”,天空辽阔,人却孤独而渺小;“猿啸哀”,正可谓“猿鸣三声泪沾裳”,更是让人感到悲怆;“渚清沙白”,这是何等惨白暗淡的景象;而“鸟飞回”则让人思考,为何飞鸟徘徊不前呢?徘徊盘旋的究竟是一只鸟还是一群鸟呢?我想,徘徊可能源于自然界疾风猛烈,也可能源于一只孤鸟的流离失所,若是这样的话,这与诗人的身世是何等相似。当时的社会外界是什么样子?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但“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司马光《资治通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里,五十六岁的诗人颠沛流离,世界如此之大,却找不到容身之处,正可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当然,如果在此“飞回”的不是一只鸟而是一群鸟的话,那么诗人孑身一人与群鸟盘旋于此相比,更能衬托出人的孤独之意了。首联两句诗,六个意象,巧妙组合,天高地迥衬渺小,渚清沙白显惨淡。疾风横扫是悲凉,飞鸟低回是孤苦。 

再看诗的颔联,“无边落木”与“滚滚长江”两个自带悲凉色彩的意象,也是选用得巧妙,描述得恰当。“落木萧萧”,仅一“木”字,便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萧条,这一点林庚先生在他的《说“木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专题分析,论证了杜甫用词之精妙。而滚滚长江,奔流不息,诗人面对这样的情景,心潮应该也是如江水澎湃,“逝者如斯”的感慨一定情不自禁涌了上来。在这两句诗里,其实也暗含了不一样的视角——仰视与俯视,采用了不一样的描绘角度——形态与气势。仰望,是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是永不止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上句“落木萧萧下”重在描摹形态,下句“长江滚滚来”重在形容气势。恰当的意象组合、巧妙的视角选择、生动传神的情景描绘,让我们想象到最绝美的画面,体悟到最悲凄的意境。

无论是首联还是颔联,意象的选择与组合,美妙至极,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杜甫作诗的功力所在。
    












三、表达技巧之丰


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实在丰富。

情景交融的写法贯穿始终。诗歌先写景,后抒情,抒情中既有直抒胸臆,也有借景抒情。全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正如王夫之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仅在首联中,我们便可以从诗人笔下所描绘的肃杀、凄清的情景,感受到诗人悲凄、愁苦的情怀。而每一种意象的描绘,都带上了作者的情感,这一点已在前面分析,不再赘述。至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更是融情于景,诗人将个人身世之悲、不得志之苦等多种丰富的情感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内涵十分丰富。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就曾针对这两句分析出了八层意思,“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动静结合的手法巧妙嵌入。在诗歌首联的写景句中,对意象的描述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风声猿声,是“声”,沙白渚清,是“色”,即为有声有色;“鸟飞回”、“猿啸哀”,是动态,“渚清沙白” 让洲渚静立,是静态,这里便为“动静结合”。此外,这一联里,写景句也是远近结合,高低相间。“天高”是远处高处,“鸟飞回”是近处低处。声与色,动与静,高与低,远与近,这一切景象的选择与搭配,同样让人感受到诗人写作技巧的炉火纯青。

诗中还有各种修辞或表现手法交织在一起。比兴、象征、衬托、暗喻等,都在诗中有体现。而全诗通篇讲究对仗,这与一般律诗只讲究中间两联对仗相比,可以说是再胜一筹,更让人惊叹的是,在诗歌的一二句中还有“句中对”,比如“风急”“天高”“渚清”“沙白”,对得浑圆自然。
“诗圣”一首七言律,真是值得句句字字品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律第一?
《登高》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0221214教学手记——如何解读意象绵密的杜诗(1)
唐人七言律之冠: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登高》赏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全诗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