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年一倍,哪种可转债策略更强? 1. 前言好久没有说可转债了,主要是觉得可转债规则比较明确,满足一定...

1.   前言

好久没有说可转债了,主要是觉得可转债规则比较明确,满足一定条件就做一定的操作,简单明了,没太多可说的。

但是盘点回顾了一下近3年来的可转债月度收益率,发现自己的可转债投资策略已经做了不小的转变。

2.   回报分析

虽然我在2014年看了《可转债投资魔法书》后就开始可转债投资,但因为那个时候可转债可选标的实在太少,因此并没有大规模投资。

真正大规模投资可转债是从2019年5月开始,至今已经3年零3个月,期间的投资回报率为90.8%,与同时期集思录中公布的转债指数回报差不多。

上表中“实际投资收益”是我的投资回报,“转债指数”取自集思录网站。

按年分为四个阶段,可以看到2019、2020年我的可转债回报都低于转债指数,而2021、2022年则都大幅跑赢转债指数

回顾分析其中的原因,其实就是我可转债投资的策略转变过程。

3.   可转债投资策略盘点

先简单盘点一下我曾经用过的5种可转债投资策略。

3.1   低价策略

低价策略以可转债的税前(后)年化收益率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挑选税前(后)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标的进行投资。

投资的理由就是即使可转债不再上涨或强赎,到期时还本付息还能够获取比银行理财更高的回报。

这种策略也是我最早投资可转债时采用的方法。其优点是收益比较确定,尤其是在熊市时买入,当时可转债的税前年化收益率往往能够在5%以上,有些标的甚至能够在8%以上。

其缺点则是:(1)这类低价可转债对应的正股往往有一些问题,比如我曾经买过的亚药转债辉丰转债,虽然目前可转债还没有违约爆雷的,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有;(2)这类低价可转债对应的正股,往往股性较差,每天股价的波动也很小,很难获取超额收益;(3)这类低价可转债的溢价率往往很高,即使出现股市大牛,可转债价格上涨幅度也远不如正股涨幅。

3.2   回售策略

相比低价策略中的税前(后)年化收益率往往要等待5、6年后可转债到期时才能获取,回售策略对应的回售年化收益率会短2年,因此更容易获取到。

回售策略最重要的参考指标是回售年化收益率。

但回售策略也有其局限性:回售策略对应的标的往往比较少,我印象中最理想的时候是2021年1~2月时,当时是可转债的大熊市,近一半的可转债都跌破面值,因此市场上有不少回售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标的,如当时我在73元价格买的本钢转债,其对应的回售年化收益率高达11.1%。

3.3   下修策略

下修策略是博取可转债转股价下修时,对应的可转债价格上涨的机会。

可转债下修的前提包括:(1)当公司股票在任意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70%时(15个交易日、70%的值,不同可转债是不同的);(2)大多数可转债下修后的转股价都不能小于每股净资产,因此正股的PB不能太小,至少应大于1.3倍以上,否则下修幅度就会很小。

因此,下修策略关注的指标包括:可转债下修转股价的政策、正股PB、历史是否有下修(历史曾经有下修的更容易促进再一次的下修)、可转债的剩余规模(剩余规模较大时更容易促使上市公司推动下修)、剩余年限(剩余年限较少时更容易促使上市公司推动下修)、公司性质(民企更容易下修、而国企、银行转债可能无所谓)。

不过下修转股价只是上市公司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因此即使满足下修条件,上市公司也有可能不下修,所以下修策略其实是比较难吃到的。

我曾经投资者的岭南转债久其转债博世转债,都在2019年3、4月做过下修,因此当时我买入时想着的是还会有下修的机会。虽然后来确实也都有了二次下修的机会,但由于其正股比较弱,即使二次下修后,也一直没达到强赎的条件。

因此,我觉得按照下修策略进行可转债投资并等待,并不是一项好的投资策略,其时间成本比较高。

3.4   双低策略

双低策略是集思录网站提供的一种策略,计算可转债价格与溢价率*100之和作为双低值,取双低值低的可转债作为投资标的。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平稳了可转债价格与溢价率之间的关系,选出来的可转债更容易在正股上涨时快速跟上。

不足之处是双低策略未考虑正股的股性,也没考虑可转债的股性,如很多双低的可转债都是银行转债,因此可能投资的时间成本较高。

3.5   小盘策略

小盘策略最关注的指标是剩余规模,其投资逻辑是剩余规模小的可转债(如<3亿),更容易被游资炒作,也更容易在正股上涨时,出现比正股更高的涨幅。

4.   小结

2019、2020年时,我投资的可转债中,大部分是低价策略、回售策略、下修策略的,也有一部分双低策略,但小盘策略并不多,即使有,也是出于前面几种策略而买入的。

比如泰晶转债,出于前面的策略买入,在2019年7月2日以195元的价格卖出,但我却没有从中总结小盘策略。

一直到2020年10月23日当天出现智能转债雷迪转债钧达转债的大幅溢价上涨,才知道游资对可转债的操作可以有多疯狂。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前埋伏在那儿,等着上涨时卖出即可。

这种疯狂炒作的机会,随着监管趋严,已经越来越少了,幅度也越来越小。即使是这样,小盘策略的回报仍然高于其它策略。

我再把集思录中的平均价格、中位数价格加上,来看这些对比的时间范围内平均价格、中位数价格的涨跌情况。

如上表,2019年5~12月、2020年,平均价格上涨分别为5.5%、11.9%,对应我的投资收益分别为8.25%、12.1%,基本上是符合的。这也就是说,我的可转债投资整体收益(差不多超过50只可转债),与全市场可转债的平均价格涨幅基本一致,这两年的投资回报主要获取的是随市场波动的贝塔收益

但到了2021年、2022年,随着我采取了小盘策略为主、并且注重了高抛低吸、而不再是一味持有,我的实际投资收益就远远跑赢了平均价格的涨幅,2021年跑赢30个百分点,2022年7个月跑赢近11个百分点,收获了更多的阿尔法收益。

最后,简单说一下我目前的可转债投资策略。

【买入策略】

(1)税前年化收益率>0%:这确保了至少能够保本。如果有2只可转债,A的股性活跃且税前年化为正,B的股性不活跃且税前年化=5%,对于我来说,宁可选择前者。因为税前年化收益率>0%仅仅是为了保本,而保本和有5%的利息回报相比,虽然有5%的回报差值,但与股性活跃的可转债波动幅度相比,实在是太无关紧要了。

(2)剩余规模<3.5亿:近期由于没有更多的可选标的,该项已经放宽到剩余规模<5亿。但不能再放宽了。

(3)可转债价格<115元:近期由于没有更多的可选标的,该项已经放宽到120元。

(4)正股当年已披露的财报不亏损,或者当年有亏损但前一年无亏损:减少正股ST的风险。

(5)正股尽可能在一些赛道行业,更容易“给点阳光就灿烂”:赛道行业的正股由于估值往往较高,我不太敢买,但其可转债我就敢大比例买入。

【卖出策略】

可转债价格>130元时,开始分以下几种情况关注:

(1)溢价率>50%,择机卖出,等可转债价格回落后再慢慢买入;

(2)溢价率<50%,继续持有,一直到可转债价格>150元时,再开始卖出。

这儿之所以用50%的溢价率,是因为目前全市场的溢价率就在50%左右。如果后续全市场的溢价率上升或下降也,也可以同步变更阈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最新筛选出来的标的池
三分钟教会你如何筛选可转债!
海印转债投资价值分析
三种可转债的交易策略
转债大神海阔天空的12条投资秘籍!
可转债投资的9种实用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