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养产业发展期盼和建议

一、政策背景

2013年是国内康养产业发展元年,同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意见》点明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明确养老服务业发展主要任务,并列举了具体工作举措,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有力支撑。

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精神,探索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办法,各省、市地区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康养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老年人口及养老服务业发展概况

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及老龄化应对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剧,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占总人口比重17.3%,已远超老龄化社会10%的标准,预测到202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5亿。随着我国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长,今后我国养老模式必然向多元化发展,萌生更多新兴业态,康养产业则是现代健康养老领域的新业态,是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养老新兴产业。

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法,到2025年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 2030年将超过16万亿。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国内、国际多维度来看,我国康养产业刚刚起步,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如: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布局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发育不完善、政府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康养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再结合康养产业的发展过程,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一)政策落实力度有待提高。国家和省级对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抓经济发展仍然是主旋律,地方政府虽对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措施进行了细化,但由于缺少资金以及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使得政策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无法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康养产业的激励和扶持作用。

(二)康养产业不成规模,容量有限。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主要以政府投入建设的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为主,项目模式单一,缺乏康养产业龙头企业支撑,未形成规模效益,由社会力量主导的康养项目较少,且大部分康养项目的养老服务范围主要为部分政府特困供养人员,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产业方面基本空白,没有形成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康养专业人才比较匮乏。一方面,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挖掘康养文化、研究康养新产品、开发康养新服务的综合型人才,致使康养产业的纵深发展遭遇人才瓶颈。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龄、失能、失智和患病老人需要获得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特别是随着未来进一步开发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更需要大量养老服务人员,而护工群体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最后一方面,大部分养老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水准不高、人员队伍不稳定一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顽疾”,也是康养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硬伤”。

四、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考和期盼

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明确了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组织保障等方面的内容,使全国养老服务政策更加健全、市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养老服务环境更加优越,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更有保障。发展康养产业,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为此,做以下期盼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顶层设计。国家和各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康养产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应积极做好配套,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专项政策和服务标准,督促政策落实落地,促进康养产业发展。一要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构建康养产业发展布局,对接区域优质医疗、养老资源,在区域内打造一批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健康养老服务基地。二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康养旅游项目,打造医养特色旅游品牌,发展国际、国内医疗健康旅游服务。三要将养老服务发展资金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养老服务发展的需要,同步加大投入。四要将地方政府社会福利事业彩票公益金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五要支持地方采取调整支出结构等方式为特困、高龄、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或有过特殊贡献的老年群体购买基本养老服务。并明确地方所有用于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由民政部门统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二)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投入”的运作方式,积极推动康养产业投融资体制建设,多渠道筹集康养产业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各地健康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挥好政府财政性资金对康养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适时建立康养产业建设基金,作为重大健康养老服务项目的启动资金。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加大支持: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业贷款覆盖面,保持贷款余额合理增长。探索向产权明晰的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二是保险业金融机构支持。鼓励各类保险机构深入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支持保险资金通过全资、股权合作、股权投资、投资信托基金、发行类不动产投资基金产品等模式,参与重点养老服务工程建设。三是财政补助和贴息支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护理型床位、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养老护理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融资补贴、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等办法,让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养老服务业,积极争取国债投资等资金。

(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康养产业服务质量。人才是推进康养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国家、省、市应建立针对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的基地,采取开展职业培训、培养中层专业管理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引智力度等阶梯式培养模式,加大对不同健康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措施:一是探索制定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制定养老服务人员的最低工资、法定工作时间、强制性带薪休假制度。二是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纳入国家支持地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培训计划,集合人社、扶贫等部门有关职业培训指标,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支持各高、中等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学历教育培训。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与管理类工作。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落实国家关于技术等级评定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教育机构等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对在养老机构特殊工作岗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比例方面给予倾斜、条件适当放宽。

(四)加强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康养产业是在建设健康中国和应对我国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多方联动。应逐步加强对康养行业的组织领导,打破部门界限,简化审批程序,强化机制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以市为单位统筹各县(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管理,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租赁、联营、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积极引入专业养老服务团队管理运营老年养护楼、农村敬老院、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高服务水平。二是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尚未达到设置条件的养老机构,可采取与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作协议、设立小型门诊、医务室、派驻医护人员等方式,实现老年人方便快捷地享受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制定优先保障老年人就医措施办法,并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机制,开展上门巡诊、健康体检、保健咨询等服务。三是加大行业贯标力度。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的推广和应用,规范养老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加强服务合同管理,鼓励推广使用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根据不同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强化市场主导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一是精准定位发展方向。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主题,充分运用好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红利,以康养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从土地、税收、财政、资金等方面向国家争取含金量高的试验区政策。在国家专项政策支持下,各地应充分依托现有生态绿色资源、交通区位、旅游文化资源、传统药材产地等优势,打造“健康中国”、“康养胜地”示范基地。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国家投资新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后续投入和运行通过招商引资或招投标形式盘活国有资产,引入社会力量和团体进行投入、管理、运转。加大地方优惠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力度,在产权、物权和股权投资等主要投资摸式的基础上创新康养产业投资模式,提升产业盈利能力和社会效益,积极策划包装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引资引智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三是打造区域养老联盟。组建区域性康养联盟,建立康养联盟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促进政策、资金、项目、市场等产业要素有序涌动、共建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协同,合力推进康养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各地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依托省级康养小镇和康养产业聚集区,以大项目为引领,加强与周边省市联动,实现老年人在合作区域内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共享,实现产业升级和协同发展。四是打造高辨识度养老品牌。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禀赋,构建康养发展路线、打造本土康养品牌。政府应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对于本地现存或拟引进的康养产业龙头企业应给予政策倾斜,引导和鼓励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打破地区、生产类别和所有制界限,实现强强联合,有序推进康养品牌延伸扩张,形成一批高辨识度的康养文化标识、康养产业标识和康养品牌标识。

(六)积极探索发展“康养+”模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一是发展“康养+医疗”模式,可以充分整合本地卫生资源,发挥医疗资源和医卫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与驻区医疗机构的合作,设立老年病专科,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建立康养中心。同时加快制定出台医保支持政策,支持医养融合发展。二是发展“康养+农业”模式。可以依托国内丰富、优质、便利的农业产业资源,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适量运动为方向,大力探索“休闲观光+采蔬摘果+耕地捕鱼+民俗体验”等农康融合模式,为康养人群提供多样化康养项目选择。三是发展“康养+旅游”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和地方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康养旅游项目,打造康养旅游品牌。

尾声:

支持、鼓励发展康养产业既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方法,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符合国情、民情。这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少不了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的参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动康养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智慧养老:杭州“1+X”体系
我国养老资源供需错位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机会及发展模式分析
温江布局养老产业,多种养老模式并行
关于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