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戴维斯王朝》书摘 (评论: 戴维斯王朝)
戴维斯对周期股、科技股、银行股、保险股做了很好的见解。我比较好奇,戴维斯后来还持有AIG吗?
  
   1950年,保险公司股票卖出只有4倍收益;10年后,已达到15至20倍收益,实现了3倍增长。假设戴维斯用4000美元从“美国保险”那里购得1000股,(此例为虚构),公司从每股股票中赚取1美元,直到公司从每股股票中赚取8美元时一群追随者猛扑过来。戴维斯用1美元的4倍买来的股票,他们必须用8美元的18倍去购买。最初的4000美元在市场先生的眼里,已经抬高了身价,成了14.4万美元。利润方面,他使支出成本扩大为36倍加之等待过程中的股息收入。戴维斯把这种有利可图的转化过程叫做“戴维斯式双杀”。公司收益提高,股票首次上涨;接着,投资者给收益贴上高价标签,股票会再次上涨。戴维斯从他的保证金贷款中赢得第三次上涨。
  
   戴维斯以低价格为入手点,在他的最初投资组合中,有很多都是小本经营的保险商;当这些小公司被大公司并购,戴维斯就可以坐享其成。他还抓住了二战过后房屋、汽车和人寿保险的高峰期。他并没有选择那些始终未能发挥潜力的公司,比如安泰公司,股东的忠诚在那里往往得不到回报。他寻找那些富有冒险精神而又低成本运营的复利机器,例如日本的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它们都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使股东获得满足感、信任感。一家经营得当的科技公司常会被聪明的对手或尖端的发明击倒;但一家同样经营得当的保险公司却能够在竞争中以计取胜,且永远不用担心产品过时。
  
   道琼斯指数由重工业巨头所主宰,尽是斯尔必的研究对象橡胶、汽车、水泥和铝业公司(如今它们中的大多数已不如当年)。这些行业中的公司都被吹捧为高质量、低风险、适于任何投资组中的长期投资。尽管当时罗尔兹金属公司和美国铝业公司已经开始站不稳脚跟,但大多数分析师都没有预测到,废弃的精炼厂和关闭的厂房将会闲置破败;更没有分析出,这些本是坚忍不拔的工业怎么会陷入亏损的泥潭而一蹶不振,又怎么能在时间里让投资者始终摇头叹息。快餐店、购物中心和连锁专卖店将会红遍全国,但谁又料到麦当劳、唐金甜麦圈和肯德基能够有朝一日比无所不能的美国钢铁公司还要更有价值,给予股东更为丰厚的回报?
  
  
   他也忘不了罗尔兹铝业公司。事情过去40年,斯尔必仍然后悔在1960年的一篇报告中推荐它。罗尔兹铝业是四大铝业公司之一,其余三个是美国铝业公司、加拿大铝业公司和恺撒铝业公司, 四家公司主导世界铝市场。二战前,美国铝业公司享受垄断特权,为了重新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建造铝厂,并出售给罗尔兹和恺撒公司。为了加大企业存活几率,政府提供零利息贷款,让这两家公司买下工厂,贷款被称作“需求证明书”。同时,这一反托拉斯行动迫使美国铝业公司新建了其加拿大子公司,即加拿大铝业公司,成为四强之一。市场对铝的需求很高,所以四家公司的生意都是源源不断。工人们加班生产,在朝鲜战争期间拼命完成订单。公司声称从汽车到家具、机车到桥梁,几乎每件东西都能用这种轻质金属制造,还向飞机制造商承诺了巨大的潜在销售量。
  
   金属铝的新用途确实让人兴奋,但市场供给却远远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利润全无,股价演绎蹦极。40年后,罗尔兹和其他金属公司股票要比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强尼马塞斯还是童星的时候还要廉价。斯尔必亲眼目睹了购买高价成长股的后果,也终于了解到公司经营者一般都会尽量地报喜不报忧。
  
   他的儿子偶尔也会来访,随便聊聊自己的工作,但戴维斯对铝、橡胶、汽车或混凝土公司丝毫不感兴趣。诸如此类的生产商都需要造价很高的厂房,修理和不断革新会让他们的现金所剩无几。他们会在经济萧条期赔钱,因此股票收益也不牢靠。他们总要引进新工序或新发明,这会使他们面临破产危机。纵观整个生产制造业的历史,没有几个公司能够长寿,只有那些不断革新改造的公司才能不被淘汰。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度过了他们的200岁生日,而销售的产品基本上没变还是开国者活着时候的那些。他们把客户的钱用于投资,从中渔利;而生产商永远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斯尔必没有研究过保险业,但在纽约银行工作让他知道银行业和父亲喜欢的保险业有很多共同点。银行和保险商都倾向于一种场外运转方式,冠冕堂皇的总部不过是一座巨型坟墓。银行业永不过时,因为金钱永不过时。斯尔必受雇的公司便是证明纽约银行早在18世纪就已经创立.除了长命百岁,银行业还惹上了俗气的名声。正因为银行不会过时,所以也不能引领潮流,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情愿花大力气购买银行股票。这样一来,你可以总是以较低价格买到银行股票,不用花许多钱,就能为银行的发展投资。银行是借他人之财发家致富的,但资金的配置必须谨慎才行。不计后果地发放贷款是职业劣根性,但风险可以由老练的经营者降到最低;说是老练,不如说是不让利欲熏心。
  
   银行业与他父亲所钟爱的保险业有许多共同之处。银行不制造任何产品,因此不需要昂贵的工厂、精密的机械、仓库、研究室或者高薪博士。银行不会造成污染,所以不用花钱购买控制污染的设备。它不出售小器具或成衣,因而毋须聘用销售人员。它不用装运货物,因此没有运输费用。银行惟一的产品就是货币,从储户手中借款再贷给借款人。货币表现为多种形式(硬币、纸币和证券),但永远不会过时。银行之间互相竞争,但银行业本身永远时兴。但这一点却不能套用到马车、油灯、客车、电报机、打字机、留声机和赚钱的名片夹,等到新点子一出现,这些知名产业就会遭到淘汰。帕洛阿图市的一个笨蛋哪天灵光一现发明的小玩意儿也可能会使硅谷一半的公司破产,但是银行业仍能继续存在。
  
   银行业的风险在于不容有失。银行通过储户的存款挣钱;它向彼得借钱再贷给保罗。通常,银行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大约5%~6%的未偿贷款。如果5%以上的贷款成为坏账,银行就无力偿还给彼得。或者,如果太多的储户同时提钱,银行就会破产。除了黑色的西装、严肃的态度,银行家们有时候也会凭着一时不理智的冲动行事,就像那些当日交易者一样。在经济上升期,他们贷款给前景不明的工程和不大可靠的借款人。借款人在经济繁荣期能按时还款,所以银行毋须处理欠款问题。欠款少了,银行就只需留存小额准备金以应付潜在损失,从而提高银行收益,而且通常会使股价上涨。在经济萧条期,消费者们积蓄现金,一连串愉快的事情会迅速变得令人不快。银行家们贷款给下一个保罗时更为挑剔,因为先前的保罗们都拖欠贷款。随着亏损上升,银行将原本能成为收益的现金留作准备金。当问题扩大,收益会随之收缩。
  
   “我们同样对债务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两家公司的收益和股价可能相同,所以表面上股票估值也是一致的。然而,如果一家公司负债累累,而另一家则没有债务,他们就完全不同了。”
  
   一旦克里斯要将那些通常凭空想象的“账面”收益转化为“业主盈余”,他会将所持有的股票的预期收益与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的预期收益相比较。债券持有人得到的是预期收益,而股票的收益可能大于债券,但通常风险也更大(。为了进行比较,克里斯将“业主盈余”转化为“盈利率”,即将收益除以股票价格市盈率的倒数。因此,一支30美元的股票若收益为2美元(市盈率为15),则其“ 盈利率”为6.6%高于同期债券收益。但如果一支60美元的股票收益为2美元市盈率为30美元,则其“盈利率”为3.3%,低于债券收益。“如果你购买‘盈利率’仅为3.3%的股票,而不去购买利息为6%的债券那你就疯了,除非将来盈利率会上升”,克里斯说, “换句话说,它必须能够上升”。
  
  历经50年试验、犯错和改进的结果在祖孙三代人中都发挥了作用,而每一代人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但有10项基本原则保持不变:
  1、不要购买廉价股。20世纪80年代代的经历使斯尔必认识到大部分廉价股只值这个价钱,因为它们是普通公司所发行的。机会在于,这些公司的股票可能会始终保持低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会预测好时机何时到来,这也正是他们一贯所做的。公司业绩可能会恢复,但这仅仅是个假设。“即使能够恢复业绩,”斯尔必说,“花费的时间也常常会超出任何人的预期。只有受虐狂才会喜欢这类投资。”
  
  2、不要购买高价股。股票之所以值这个高价位是因为它们是由卓越的公司所发行的,但斯尔必却不肯购买这类股票,除非股价相对于其收益而言比较合理。斯尔必认为,“任何公司的股价都没有吸引力”。戴维斯家族的人从不会多花钱买衣服、买房子或度假。为什么投资者要为收益而多花钱呢?毕竟无论他们何时进行投资,他们要买的不就是收益吗?照克里斯的话,那些惨败的热门股所存在的问题可以用“外强中干” 来形容。象征这家虚拟企业的股票就是投机性股票GOGO这是一家有自动贩卖机的网络咖啡店吗?谁在乎呢!无论它是干什么的,GOGO的出现都极受欢迎。投资者以30倍市盈率购买股票,4年内GOGO的收益以年均30%的高速增长。到了第五年,GOGO有些萎靡不振,收益“仅”上涨15%。对大部分公司而言,15%的增幅已经很不错了,但是GOGO的投资者却希望能增长更多。现在,他们不大愿意购买GOGO而且仅以当年价格的一半15倍市盈率购股。从而导致股价出现了50%的“ 调整”。GOGO此时,账面收益消失了,任何早早购买了,并度过了其短暂鼎盛时期的投资者仅仅得到了6%的年回报率刚好抵消其风险。美国政府债券的利息也为6%但风险却小得多。一旦一支高速成长型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无情的数学公式: 一支股票若价格下跌50%,那么它要回到收支平衡点的话,就必须上涨100%。
  
  3、购买适度成长型公司价格适中的股票。斯尔必认为选择那些收益增长速度高于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资。他不会购买GOGO,而是寻找像SOSO(假设有这样一家地区银行)那样的公司。SOSO的收益率为13%,并不引人注目,股票则以适度的10倍市盈率出售。如果SOSO在今后5年内仍能保持预期收益,并使投资者以15倍市盈率购买股票,那么耐心的股东们就能得到20%的年回报率,而若投资GOGO,年回报率仅为6%。
   有时候, 戴维斯家族还能发现一支“秘密成长股” ,有着SOSO的名声和微软的赢利能力。合理的价格、丰厚的收益,两者的结合实在令人无法抗拒,而戴维斯发现美国国际集团以及其他许多公司的股票都属于此类。如果美国国际集团的股票是领先股或改良股, 投资者自然会以高价购买。但作为一家单调沉闷的保险公司, 美国国际集团从没有出现过理性或非理性的购股热潮。股票长期低估使股价下降的风险减到最低。
  
  4、耐心等待直到股价回复合理。如果斯尔必看中某家公司,但其股价过高时,他会耐心等待时机,直到股价回落。那些一年内会改变三四次投资战略的分析师们有机会购买IBM因特尔和惠普的股票。偶尔出现的熊市也成了谨慎的投资者们的最佳伙伴。就像戴维斯过去常说的:“熊市能使投资者发大财,但他们在那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时候,一个行业会出现自己的熊市。20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熊市蔓延到了银行业, 从而使斯尔必有机会购买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的股票。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误导性的医疗改革项目导致药品股票出现熊市,一流制药公司(默克、辉瑞制药、礼来公司等等)的股票均下跌了40到50百分点。而斯尔必和克里斯在上述三家公司都有投资。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熊市,只要负面新闻(漏油、集体诉讼、产品回收等)使公司股价下跌。而此时正是购买股票的好时机,前提是公司的负面新闻只是暂时的,并不会阻碍公司的长期发展。“当你购买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价格下跌的股票,” 斯尔必说,“你会有一定风险。因为投资者的期望值比较低。”
   整个20世纪80年代有一大堆以10倍12倍市盈率出售股票的成长型公司供斯尔必选择。而到了繁荣的90年代,这些公司却几乎完全消失了。克里斯和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被迫等待股价下跌。
  
  5、顺流而动。斯尔必选择技术股时非常慎重, 但他并不完全排除技术股,两位著名的技术恐惧者,巴菲特和彼得是如此。只要他能找到股价合理、有实际收益并实现全球化经营的高科技公司,斯尔必就会急切地购入该股票。否则,他就会错过收益最为可观的行业。他一开始购买了因特网股票,盈利相当丰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他选择了IBM此外,还购进了应用材料公司的股票,上演了一出锄头与铁锹的现代戏。在19世纪纪的淘金潮中,商人靠出售锄头和铁锹发了大财,而那些去淘金的人则破产了。同样地,应用材料公司将设备卖给半导体业的淘金者而发了财。
  
  6、主题投资。“从下往上”型选股人投资于那些前景良好的公司。只要公司有发展前途, 无论是石油钻探业还是快餐连锁业,他们都乐于投资。而“从上往下”型选股人则会首先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找出有可能兴盛起来的行业,然后再从中选择公司。斯尔必兼有这两类选股人的特征。他在投资前,会首先寻找“主题”。而很多时候,主题都是相当明显的。20世纪70年代的主题就是泛滥的通货膨胀。斯尔必的风
  险基金选择了石油、天然气、铝以及其他商品类公司,因为尽管物价上涨,这些公司仍能赢利。到了80年代,有迹象表明美联储已成功地打击了通货膨胀。斯尔必发现了一个新的主题:物价回落、利率下降。因此他削减了硬资产,转而购买金融资产:银行、经纪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因为利率下降使金融业从中受益。斯尔必将40%的基金投入金融机构,正好赶上了它们大步前进的好时机。尽管这类“秘密成长股”的收益长速度并没有微软或家居货栈那么快,但它们的回报仍然很喜人。到了90年代,斯尔必和克里斯则根据另一个明显的主题展开行动:婴儿潮人口老龄化。随着美国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代人逐渐老龄化,药品公司、保健业和疗养院成了受益人。药品股票出现过一次大幅度上涨后,斯尔必开始等待下一次股价下跌的到来。
  
  7、让绩优股一统天下。典型的成长型共同基金每年会出售90%的资产,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可能更有发展前景的商品。纽约风险基金的周转率约为15%左右。而戴维斯家族购买股票后一般不会抛售,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可以不用支付长期收益的巨额资本收益税。这种方式使交易成本较低,而且避免了频繁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而频繁交易的投资者赢亏的风险则各占一半。斯尔必小时候,戴维斯就一直告诉他选择时机根本没用。现在,斯尔必又将这些话转告给克里斯和安德鲁。“我们以长期可以接受的低价购买股票,”斯尔必说,“最终,希望股票能以‘合理价值’出售,而一旦达到合理价值,只要收益能持续增长,我们就会长期持有该股票。我们愿意以合理价值购买股票,但最终还是希望这是一支成长股。”“ 我会安安心心守着一支股票度过两三个萧条期或者说市场周期。那样的话, 我就能了解公司是如何应对经济萧条期和繁荣期的。
  
  8、信赖卓越管理。戴维斯的投资依赖于美国国际集团的汉格林伯格之类卓越的经理人。同样,斯尔必也信赖因特尔的安迪格罗夫和太阳美国公司的艾利布洛德。如果一位优秀的格朗德领导人离开了原先的公司去了别处, 那么斯尔必也会相应把资金投入该新公司,因为他信赖该经理人的才能。当杰克霍佛从富国银行调到第一银行,斯尔必立即购买了第一银行的股票。而当哈维格鲁布出现在美国运通公司,他马上购买了运通的股票。“任何一家公司要获得成功,优秀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华尔街公认的真理,但是一般的分析报告总是忽略这一点,”克里斯说,“分析师总是喜欢讨论最新的数据,但是对我们而言,如果公司领导人没有事先经过评定的话, 我们绝不会购买任何股票。”
  
  9、忘记过去。“计算机及其无穷无尽的数据库总使得投资者关注过去,”斯尔必说,“人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从过去预测未来。”华尔街的风风雨雨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一点就是历史不会完全重演。自1929年的大萧条后,25年来投资者一直不敢购买股票,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1929年的历史很快就会重演。二战后,他们不买股票的原因在于他们认识到经济萧条总是伴随战争而来.20世纪70年代的后半期,他们不买股票,准备应对1973年至1974年年熊市的重演。正如斯尔必在1979年所写的,“如今的年至大部分投资者都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用来防御那些我们认为不大
  可能出现的相同程度的经济衰退。1988年至1989年他们不买股票,因为担心1987年的经济崩溃又将重演。。而上述种种情况,他们事后都会后悔。从华尔街的投资经历中可以学到无数谬误。例如:“只有公司收益上升,股价才会上涨。”事实上,公司收益下跌时,股票通常表现良好。
   “高通货膨胀率会危及股票。”但20世纪5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危及股票。购买股票是防御通货膨胀的最佳保障。20世纪70年代初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10、坚持到底。“股票在1至3年或者甚至5年年内都会有一定风险,但10至15年就不同了,”克里斯说“。我父亲进入股市时正逢股市巅峰期,但20年后,当初糟糕的表现已经无关紧要了。在致股东的信中我们一再重申:我们在跑马拉松.
  
  戴维斯式检测表
  
  1997年5月22日,斯尔必在一则备忘录中写道,他的风险基金所选择的每一家公司都具备如下大部分特征:
  
   一流的管理,诚实守信的良好记录。
   开展创新研究,利用技术充分发挥优势。
   国内外运作均表现良好。国外市场使呈饱和状态的美国公司有了新的机会实现快速发展。一些华尔街分析家声称可口可乐公司的鼎盛时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结束,但可口可乐公司却走向海外,使他们的言论不攻自破。类似的例子还包括美国国际集团、麦当劳和菲莫公司。
  
   所售产品或服务永不过时。
   公司内部人士拥有大量股份,并对公司的成功举足轻重。
   股东资本回报率高,公司经理人致力于回报投资者。
   保持最低开支,从而使公司成为低成本制造商。
   公司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或上升地位。
   公司善于收购竞争对手,并能增加赢利
   公司资产负债表良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戴维斯家族十项基本投资原则:不买廉价股 顺势而为等
戴维斯家族:只买低价适度成长股
戴维斯王朝:70年价值投资生涯
巴菲特读书会: 从5万到>9亿,富过三代的秘诀
《戴维斯王朝》读后感
浅谈戴维斯双击与周期股投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