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的主要思想
        《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此段所说,是《大学》的主要思想,后来称为《大学》的三纲领(明德、亲民、止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齐家”、“治国”的根本;孟轲、荀况都是这样主张(见《孟子·离娄》、《荀子·君道》)。但是《大学》把儒家思想中的这些先后次序,更明确地排出来,并肯定地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照《大学》的意思,也可以说,三纲领、八条目都是“修身”的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也就是属于“明德”的事。“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功用,也就是属于“亲民”的事。“修身”达到最完全的程度,就是“至善”。
《大学》一曰“大人之学”,二曰为政之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成年之人,要在社会上立足,需要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二是指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光辉而伟大的人格,他们修己安人,砺炼内圣外王之道,终成轰轰烈烈的事业。这两种含义具有以一贯之的主题思想,就是修身。所以《大学》主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第一要务。
  1.《大学》之道——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提出了宋儒称作“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理论思想。三纲领和八条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根本方法。“内圣”意即“内求于己”,也就是“八条目”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外王”表示“外用于世”,指的是“八条目”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准确表达了“内圣外王”的精义所在。
  2.“三大纲领”——修身的基本原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其意义简释如下:
  (1)明德——彰显善良,行善避恶
  任何人都禀受于天,都有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明明德”是肯定人类具有灵明的德性,每个人都有责任自觉地加以彰明。人之行善避恶,是内在向善本性的需求,应该自觉地予以肯定和发扬。
  (2)亲民——助己助人,日新又新
  在自己向善的同时,还要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亲”者“新”也,日新又新,使自己无时无刻都行进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向善、日新其德,才可以永远做个新人。
  (3)至善——身心和谐,物我统一
  至善即合理。是指人的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到与自然与事物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境界。“明明德”和“亲民”的最终方向是“止于至善”,这也是每一个心态修炼的人所追求的最终期许。
  3.“八大条目”——修身的方法步骤
  “八条目”是《大学》所说的修养方法,它是有顺序的、相互为条件的序列。每一个条目,都以前一个条目为条件,而它们本身都是以“修身”为根本,前四条是“修身”的方法,后四条是“修身”的必然社会结果。
  《大学》是如此论述“八条目”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意义简释如下:
  (1)格物——调查研究
  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实事求是,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发现规律,明辩道理。
  (2)致知——认清本质
  就是探究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规律性。透过表面现象清晰事物本来的是非、美丑、善恶,而不是人云亦云,浅尝辄止。
  (3)诚意——意念诚实
  发自于内心,不矫饰,不做作,不欺人,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
  (4)正心——动机纯正
  就是要除去各种不良的情绪和邪念,不为诱惑所动,保持心灵的安详。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心正自然不怕影子歪”。
  (5)修身——提高修养
  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陋习,才能为别人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6)齐家——经营家庭
  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他人。一个家庭后院经常起火的人哪有能力哪有精力去治理企业和国家呢?
  (7)治国——以德治国
  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领导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8)平天下——天下太平
  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领导者只有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坦诚至公,以德为本,才能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
 
  《大学》的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总纲领,造就了后代儒家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即“内圣”与“外王”之道。
  4.心安理得的“六大过程”——科学决策与心理修炼的程序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意义简释如下:
  (1)知止——明确原则,理清期许
  “止”指“归宿”、“立场”。“知止”即对价值观、目标、归宿和自己的原则立场有明确了解。
  (2)有定——站稳立场,坚定不移
  “定”是定向。朱子《大学章句》解“定”字说:“知之,则有定向”。“定”字应指坚定不移。“知止而后有定”意思是说,能对目标有明确的了解,然后方能坚守不移。
  (3)能静——动机纯正,心不妄动
  “静”是静心。朱子《大学章句》释“静”字说:“静,谓心不妄动”。《论语》也说:“仁者静”。道教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4)能安——身心安详,从容有度
  “安”是随处而安稳。朱子《大学章句》释“安”字为“安,谓随处而安”。意思是安心自然。
  (5)能虑——思虑周到,驱除偏见
  “虑”是思考精审。朱子《大学章句》释“虑”字为“虑,谓处事精详”,思考深刻周密。
  (6)能得——合理选择,心安理得
  “得”有完成、达成的意思,指最后得到科学合理的答案。朱子《大学章句》释“得”字为:“得,谓得其所止”。
 
  5.“慎独”——自我修炼的最高境界
  何谓“慎独”?《大学》解释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所要表明的是在闲居独处、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谨慎地反省自我,进行实践性道德修为,因为诚与不诚、欺与不欺,虽发于内心,但必然会表现出来。
  刘少奇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他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现在对“慎独”的一般解释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后世大儒对“慎独”都是非常看重的,明代王阳明、清代曾国藩等都对此有过精辟的见解。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关系中,“慎独”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道德要求和人生修养原则。
  对于儒家的修身学问,梁启超先生有着高度而精确的概括:“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其功用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综观《大学》一书,寥寥几百个字,却以简练而内涵丰富的语言涵盖了早期儒家人学思想的精神内涵,揭示了儒家理想人格修炼的一般过程。“三大纲领”引导人们注重修炼目标,指出了人类向善的方向;“八大条目”给出了人们日常修炼自身的方法和途径。而且“八大条目”的内容是一个由内到外、相互关联、不能任意颠倒的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穷尽内圣外王之道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以“格物”作为起点,以“平天下”作为归宿,这对于倡导人们重视自身的修为,在自省、自警、自律、自强的修炼中,重塑道德人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启蒙教材《三字经》和儒家经典《大学》简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是这样的排列顺序呢?
一文助你知晓《大学》的“内圣外王”之道
王杰: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相统一的圣王智慧
大学课堂培尖练
大学之道:构建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