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之亡,亡于马吊!这款古代桌游居然被称为亡国之戏?丨九州的桌游起源探秘

大家好,我是九州,欢迎来到我在地核的专栏《桌游起源探秘》。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生活也好,桌游也罢。当大多数人跟随着时代的洪流大步前进时,总有一些人不时回望来追溯本源。我,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在我的《桌游起源探秘》专栏中,每一篇文章我都会挑选至少一款桌游,作为我的研究对象,在考据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合理加入我自己的推测,呈现给大家。当然少不了会有疏漏和谬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纸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从西方的扑克到中国的牌九,人们将点数和图案印刷在纸片上进行游戏,玩家与玩家之间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牌是什么,通常会以比大小和组合的方式来赢得游戏,趣味性丰富,以至于现在的桌游中都少不了纸牌的存在。我们今天就来探索一下纸牌的起源

 


最早的纸牌要追溯到唐朝的叶子戏,所谓叶子戏并不是使用树叶来进行游戏,而是因为牌只有叶子大小,故称叶子戏。玩法是依次抓牌,以大击小,牌未出时反扣为暗牌,出牌后变明牌,玩家从明牌去推算未出的牌,但具体玩法已经失传。据传叶子戏有四种花色代表四季,以象四时,但如今已见不到叶子,花色和图案也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当时的印刷术并不发达,所以都是手工画在小纸片上面的。



唐人苏鹗《同昌公主传》,内有'韦氏诸宗,好为时子戏。夜则公主以红琉璃盛光珠,令僧祁捧堂中,而光明如昼焉。'


叶子戏《品外录》唐国昌公主会韦氏族于广化里,韦氏诸家好为叶子戏。欧阳公主亦云:唐人宴聚,盛传叶子格。袁文谓:此唐之谶也,“叶子”二字,拆其字,上半乃“廿”、“世”字,余“木”字凑下“子”字,作“李”字,乃是“廿世李”,正合有唐二十帝之数。马令《南唐书》:李后主妃周氏又编金叶子格。即今之纸牌也。《辽史》称为叶格,见第三卷。则纸牌之戏,唐已有之。今之以水浒人分配者,盖沿其。

(古人玩“叶子戏”的场景)


到了宋代又有牌九,据说牌九由骰子演变而来,两个“六点”拼成“天牌”,两个“幺点”拼成“地牌”,一个“六点”和一个“五点”拼成“虎头”,共32张。牌九可以说是最早的骨牌了,一般用木、竹、骨或象牙制成,并刻有空洞。


(牌九的不同点数及叫法)


牙牌别称骨牌、牌九、天九,是古时一种流传于汉族民间的娱乐工具。牙牌于宋代开始流存,叫推牌九,打天九,古称顶牛。牙牌有三十二扇牌,牌面点子排列分布依照天上辰星次序数目推编制成次序数目,如天牌,二扇,二十四点,象征天上二十四节气。地牌,二扇,四点,象征东南西北四方位。人牌,二扇,十六点,象征人性心理的仁义忠信礼廉耻智是非羞恶恻隐辞让,十六字。和牌即鹅牌,二扇,八点,象征大和元气流通八节之间,表示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梅牌,二扇,二十点,紫梅斗数占卜问卦预测未来国运前程。以后牌的图案编制也失考证。牙牌初时用位卜筮之用,后被人用作赌具,清未民初最为流行。明朝称牙牌为进宫通行证,大臣必备。


32只骨牌(也有用20只),3~4颗骰子(注:若3颗骰子则颜色相同,4颗则其中1颗颜色不同,3颗或4颗依赌场而异),1个骰盅。牌九的基本玩法就是以骨牌点数大小分胜负。骨牌牌九又分大牌九与小牌九,大牌九是每人四张牌,分为大小两组,分别与庄家对牌,全胜全败为胜负,小牌九是每人两张牌,胜负立现,由于玩法干脆利落,小牌九流行较广。

在32只牌当中,有11种牌有两只,这种成双的牌称文牌或文子。在32只牌当中,有10只牌没有成双。其中8只有点数相同,但图案不同的“对应牌”。而2种只有单独一只。这种牌共有10只,称武牌或武子。


后来牌九演变成川牌花花牌,流行于四川及陕西一代,点数类似于牌九,只是数目不同罢了,花花牌48张,川牌84张。川牌玩法种类多样,戳牌、割胡、割千胡、幺地人、大贰等。而花花牌则以计分为主要目的,与现在扑克的玩法有很大区别。传统川牌一般用牛皮纸浸泡桐油制成,并印有《水浒》、《红楼》的人物图案。牌面纸质和扑克牌差不多,窄长条型的,宽3.5厘米,长14厘米。


花花牌全副牌共48张,14种牌面,分别有“红眼、黑眼、斜六、疙瘩六、七婆娘、红八、红十、梅十、虎、天”十种各4张,“小戏、大戏”各两张,“勾八、勾九”各两张。


(花花牌)


川牌分为天牌、斧头、四六、梅子、红九、三六、人牌、二六、三五、高高、三四、二五、猫猫、二四、长三、幺四、拐子、合牌、长二、丁丁、地牌、财神

 

(川牌)


到了明代又有酒牌当时吃酒、赌博都很流行用纸牌,于是便有了酒、赌两用的纸牌——酒牌(酒牌),以令劝罚,不惟佐酒助兴、活跃气氛;抑且读图解语,别有一种风流文雅、睿智隽永,给饮宴融入了浓浓的文化意趣。也就是最早的大冒险!用于活跃吃酒时的气氛。酒牌又叫叶子,但与唐代的叶子并不一样,或许只是形状上的相似得名,做成纸牌状便于游戏。


(列僊酒牌一卷 【清】)


又有牙牌令,也是中国民间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贾母两宴大观园席上行的酒令。共三十二张,刻有等于两粒骰子的点色,即上下的点数都是少则一,多至六。一、四点色红,二、三、五、六点色绿。三张牌点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儿”,有一定的名称。行令时,宣令者说一张,受令者答一句,说完三张,“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押韵。”。



在明代时还出现一种名为马吊的纸牌游戏,马吊意为马有四蹄缺一不可,共40张,分为文钱、索子、万贯、十万贯四种花色。它们的方法是依次抓牌,40张为四人各抓8张,余8张为“中营”;60张为每人抓10张,余20张另人把握着,以次递分给在局者。1~8或1~10。玩“叶子”,是“大可以提小”,标明万万贯、千万贯等依次类推的叶子遵循“万胜千,千胜百,百胜钱”的规则。


(马吊)


明朝万历年间盛行马吊,顾炎武《日知录》中说:“万历之来,太平无事,士大夫无所用心,间有相从赌博者,至天启中,始行马吊之戏”。马吊兴起于吴中,时称为“吴吊”,马吊牌上绘有《水浒传》的人物,万万贯画有宋江。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类似玩大老二。明代的文人多热衷此道,王崇简《冬夜笺记》说:“士大夫好之(马吊),穷日累夜,若痴若狂。”冯梦龙还写有《马吊牌经》。吴伟业的《绥冠纪略》认为,“万历末年,民间好叶子戏,图赵宋时山东群盗姓名于牌而斗之,至崇祯时大盛。”“明之亡,亡于马吊”。清代时,马吊又衍生出“斗虎”、“红楼叶戏”、“诗牌”等游戏。


清末时,纸牌发展成全副125张,包括饼子(一饼至九饼)、索子(一索至九索)、万子(一万至九万)以及福、禄、寿、喜、白花、红花等等。


“戏具,四十页为一具,一页为一种,分为四门,自相统辖。曰十万贯,曰万贯,曰索子,曰文钱。万贯、索子皆始于一而尊于九;十万贯自二十万贯始至万万贯共十一页,俱绘人形与万贯同。文钱一门最尊者为空汤,次枝花,次以一至九,并举水浒传宋江诸人实之。古云马吊脚,谓四门如马之四足也。”——《牧猪闲话》

 

其中十字门和万字门上都有画有水浒人物,万万贯为万胜,千万贯为红千,百万贯为百老,索子门和文钱门上则没有,但在“空没文”上绘有矮脚虎英。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认为马吊牌上皆是钱财,而绘制人物皆为大盗,是想警告世人赌博与抢劫无异,但说起来将钱财与大盗结合起来还真是符合游戏背景的。



陆容《菽园杂记》卷一四:斗叶子之戏,吾昆城上自士夫,下至僮竖皆能之。予游昆庠八年,独不解此,人以拙嗤之。近得阅其形制,一钱至九钱各一叶,一百至九百各一叶,自万贯以上,皆图人形,万万贯呼保义宋江,千万贯行者武松,百万贯阮小五,九十贯活阎罗阮小七,八十万贯混江龙李进,七十万贯病尉迟孙立,六十万贯铁鞭呼延绰,五十万贯花和尚鲁智深,四十万贯赛关索王雄,三十万贯,青面兽杨志,二十万贯一丈青张横,九万贯插翅虎雷横,八万贯急先锋索超,七万贯霹雳火秦明,六万贯混江龙李海,五万贯黑旋风李逵,四万贯小旋风柴进,三万贯大刀关胜,二万贯小李广花荣,一万贯浪子燕青。或谓赌博以胜人强,故叶子所图皆才力绝伦之人,非也。盖宋江等皆大盗,详见《宣和遗事》及《癸辛杂识》。作此者,盖以赌博如群盗劫夺之行,故以此警世,而人为利所迷,自不悟耳!记此,庶吾后之人知所以自重云。

 

明代很多画家、文人都参与了叶子和酒牌的创作,使得明代纸牌设计水准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明代大画家陈洪绶用4个月时间创作的一套《水浒叶子》,牌面上40位梁山好汉神态各异,成为中国古代画坛之瑰宝。晚年陈洪绶还创作了《博古叶子》,它以历史人物故事为内容,一叶一事,共48幅。如在注明“一文钱”的一叶酒牌上,杜甫手举一文钱,坐在石上观看,右侧题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表现了诗人表面上悠闲、乐观,内心隐隐作痛的二重性。《博古叶子》不仅反映了陈洪绶历史知识的渊博,也寄托了他的希望和理想。陈洪绶对明代版画作品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日本出现了花札(はなふだ),花札据传说起源于日本安土桃山时期(1573年至1603年),直到日本江户时期(1603年—1867年),采用浮世绘风格图案,至今都没有变化。花札共48张牌,每4张构成一个月,共12个月,这到有点像叶子戏中的“以象四时”。


(花札)


还有一种名为歌留多(かるた)的纸牌游戏,但这种纸牌事实上算一种动作游戏。把和歌写在纸牌上。游戏者用的牌上只写有下句,听读牌的人读上句,找对应的纸牌。非常考验选手的记忆力、反应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


(小朋友们玩“花札”现场...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还凶猛~

 

现在我们要考究一下麻将的起源,麻将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为起源于护粮牌,二说起源于郑和,三说由马吊牌演变而来。个人认为其中起源于马吊牌最为可信。麻将中有三种花色,分别为万、条、筒,正好与马吊牌中的万贯、索子、文钱相对应,筒为文钱,也就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铜板,是古代面额最小的货币;条对应索子,也就是将铜板用绳子串起来,方便携带,其中一条为幺鸡,或许是因为怕一条与两条混淆,遂作区别;万为万贯,古时“一贯”等于铜钱1000枚或白银一两,而一万贯则等于2500两黄金。


(将铜板用绳子串起来的索子)


在各种说法中郑和起源说最不可信,首先如果是郑和发明的麻将,那史书中为什么没有明确记载呢,显然这是后人虚构出来的,而且在海上航行期间是不会有太多空余时间的,加之海上颠簸不断,玩上一局也颇费精力。


护粮牌说法颇为有意思,认为筒代表火枪或粮仓,条代表打猎来的雀,万代表打鸟的赏钱,风牌为打猎时的风向,三元牌为打猎的结果,中代表打中,发代表发赏,白代表打空,乍一看还挺有意思,和太仓护粮牌联系在了一起。不过仔细一想,本是论功行赏的凭证,要想集齐凑一局游戏也绝非易事。


(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至于三元牌中、发、白的增加,可能是人们对升官发财的向往。中就是中举(中解元、中会元、中状元,称为中三元),发即发财,中了举,做了官,自然也就发财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也有一说白板起源于马吊牌中的“半文钱”和“空没文”。


大约到了清末,纸牌增加了东、南、西、北四色风牌(每色四张)。那时人们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称是从就餐时可以坐八个人得来的。用于打牌时总是面向一方,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两个人。逐渐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来玩的习俗,四人各坐一方。人们还从四方得到了启发,在纸牌中增加了东、南、西、北风。


而麻将之所以被称为麻将,也可能与马吊有关,或许就是马吊中的“马”变成了麻将中的“麻”。

 


胡适在《麻将》中写道:从前的革新家说中国有三害:鸦片、八股和小脚,其实中国还有第四害,这就是麻将。据估计,当时全国每天至少有100万张麻将桌,若以每桌只打8圈,每圈半小时计,就要消耗400万个小时,相当于损失了16.7万天的光阴;金钱的输赢、精力的消磨,都还不算。对此,胡适痛心疾首地感叹道:“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这样荒时废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的麻将与纸牌
你不知道的扑克牌
打了这么久的扑克牌,牌上的12个人都是谁?他们为啥会出现在牌上
贾府被抄和雍正袖中纸牌  宗春启
麻将与铜钱
你知道麻将是怎么来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