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漾淮安人】2016,骑行在川藏线(八):折多山,折真TM多

7月19日,折多塘——新都桥,中间翻越折多山,全程67公里

上坡21公里,下坡46公里,

折多塘到折多山垭口海拔由3222米上升到4298米

折多山垭口一路下坡至新都桥,海拔降至3530米


折多山,318上第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藏语意为“弯曲”,汉语折多与之高度吻合。骑行川藏线的有句谚语:问坡何时止,坡曰爬到死。这几天,看帖子的朋友想必被坡烦着了,而我们更是如此。

昨天13公里海拔上升近1000米,这就意味着坡必然是陡的,有点爬伤了的感觉。今天21公里海拔也是上升1000米,意味着坡没有昨天的陡,但升高的海拔依然提醒我们,呼吸的困难会增加爬坡的难度。

之前有过爬高海拔山的经历,知道那种缺氧的感觉有多不舒服,我从心里上还是有点怵的,加上昨天爬坡的酸痛还清清楚楚留在屁股和腿上,一夜辗转难眠,早晨依然先于闹钟醒来,硬是赖到六点起床。

默默给自己打气,一天总是要过来的,坡总是要爬上去的。快速收拾整理好去吃早饭,终于不再是面条,看到馒头稀饭和鸡蛋,而且是完整的煮鸡蛋,立马有了食欲。那馒头抹去了以前吃过的馒头的记忆,好吃得不行,一个鸡蛋两个馒头两碗稀饭,很快下肚,告诉自己不能再吃了。老板忙前忙后地添馒头和小菜,昨晚的晚饭,加上今天的早饭,让我对他印象好极了。



出发前不变的主题——合影,看,还是11条好汉。


一上道就是坡,不知道是不是吃多了,刚骑出去一百米,就觉得两腿灌了铅似地累,拼命给自己打气,调整呼吸,过了一会儿才觉得好些,再看老刘老李似乎也有同样的感受。



一路上骑行的人很多,在过去的几天里,骑友们遇到都会大声互喊“加油”,但是今天,大都是埋头骑行。呼吸的节奏在这个时候是最重要的,以我多天的爬坡经验来看,呼吸和脚下踩踏的节律必须协调呼应,任何打乱呼吸节奏的动作或者思考,都会立即在腿上反应出来,然后爬坡就变得异常困难。所以,今天绝大多数的人,都只能埋头爬自己的坡。


折多山名副其实的折多,这些弯弯曲曲转转折折的坡,折叠着每个爬坡人的心理阴影,但每个人的思绪却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爬上去。


休息的次数越来越多,本来我给自己的目标是每上升至少1.5公里休息一次,或者每20分钟休息一次,休息时间不超过两分钟。可事实是谁都没有做到,你心里的想法似乎永远敌不过缺氧对身体的暗示。

一路上推车的人越来越多,我曾经想过,骑不动就推,在第一天的骑行中就推了两次车,发现比骑还累。老刘说,你可以搭车。因为搭车是不得已的事,可能会是车坏了或者人受伤生病高反,如果都没有,就意味着你能骑上去,所以他的原则是坚决不推车。开始我不能理解,后来知道他说得对,因为那个时候你只需要一个毅力就可以,这是绝大多数人骑这条路潜意识里想要坚持的,那就这样坚持下去。

快来围观,难得一见蔫头耷脑的高总攻

是的,你只需要一个毅力,驮着沉重的行囊,我们用车轮一米一米地把自己拖上了折多山垭口。垭口随风飘扬着的经幡,康巴第一关的石碑,蓝天白云下的白塔,见证着所有骑行者初尝战果的百感交集。



接下来将是46公里的下坡,前面的骑友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下坡要防寒。一路爬坡上来,吃喝进肚里的都是凉的,我要了辣的泡面,想让身体由内而外都暖和起来,结果这碗泡面坏了事,后来一晚上胃都不舒服。

刚下了一公里,天忽然下起雨来,来的一点迹象都没有,四个人慌忙穿上雨衣,老刘的运气可以去买彩票了,之前一直穿凉鞋的他今天头一回穿上运动鞋就遭了雨。雨下得时间不长,但足以把鞋淋湿,干爽了几天的脚,再一次浸泡在冷如冰的水里。

下坡一路群山连绵起伏,青绿色草皮让山变得柔和绵媚,山坡上低头悠闲地吃着草的牦牛,像棉花糖悬浮在山头的白云,让周围的一切在静谧中静止。这一切,让身体和精神都放松了下来,困倦便再一次成为更需要毅力去克服的问题,我有随时都可能睡着的感觉。

一个迎面骑过来的小伙子让我们精神恢复了好多,我们刚问他是不是反骑的,他却用一个问题回答了我们,“有没有捡到眼镜?”原来他是回头找眼镜的,恰巧我们相遇的地方就是他和同伴休整的地方。知道骑行眼镜的重要,我们也帮他找,哪里有啊!

就在他放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小谭发现了他的眼镜,原来就在他冲锋衣的帽子里。哈哈哈哈,我们全被他逗笑了,尤其是我,跟我有一拼嘛,我赶紧给他拍了照片,瞌睡虫也被赶跑了些。

疲劳和困倦让欣赏沿途美景的情绪高涨不起来,但那美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佩服老刘,一路喊困,一路狂拍,而我只想早早到达驻地,庆幸有他们,至少我不用烦住宿的问题。

四点多到达驻地,几天连续爬坡积累下来的疲劳,终于爆发,洗了澡就如泥般瘫倒在床上,秒进昏睡状态。老刘老李都分别叫过我去吃晚饭,和我感觉一样不好的是胃,它勉强接受了一小丫西瓜,就再也不容其他食物了。

昨天的记录里有很多朋友善良地选择我的年龄是18岁,这是对我美好的祝福,现在想来,18岁的我可能并不适合来骑这条线。而现在的我也许在体能上并不适合,但在心理上是再适合不过了。

明天休整一天,我会调整好自己,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翻山越岭,还会有怎样的遇见呢?



朋友们的牵挂

大家听说高老师独自骑行,都很担心。

临行前,朋友们给她作了充分准备:

舞台上,她俩,一个是蘩漪,一个是周萍。

舞台下,她们是相濡以沫的至交

猜猜这是什么,高老师有没有带?

留言区回答,前五名答对者送高老师签名照一张


但是现在除了心疼和欣赏,已经不太担心了。

这得感谢一路上陪伴她的人,特别老刘老李和小谭,他们帮助我们照顾小高。


远方的朋友,欢迎跟着小高老师来淮安做客

有朋友出于感激,给小高发红包,让她代为表达:


远在美国的王红艳老师的心意也令小高感动:







给小高老师一个“66”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骑行318川藏南线,这是一份21天的行程路线安排
川藏线上哪段是属于你的绝望坡
寻找心中-蓝莲花
川藏最美的“格桑花”
川藏骑行第二、三天:从雅安到瓦斯沟
[骑行川藏线游记] 骑行在朝圣路上D7 相格宗村-红龙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