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泊桑引以为傲的第一篇恐怖小说《剥皮的手》,福楼拜看完直摇头

文 ▏@爱打机的妹子

一、偶然收到一只“剥了皮的手”

18岁那年,莫泊桑跟母亲住在乡下的城堡里。

莫泊桑经常被朋友们拉出门,说是去看看住在背靠悬崖的小屋里的一位画家。但莫泊桑对画家压根儿不感兴趣,画家哪有海滩上的美女好看?女人才是莫泊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灵感。

但是那段时间,出现了一个中年男人,竟能把莫泊桑的注意力从美女转移到他身上。

一天早上10点钟左右,莫泊桑在沙滩上散步的时候,突然有些水手大声叫嚷,原来有个醉鬼掉水里去了。莫泊桑良好的水性让他轻松把这个醉鬼救了上来。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醉鬼竟然是英国著名诗人斯温伯恩。

莫泊桑把斯温伯恩救上来以后,斯温伯恩邀请他到自己的房子共进午餐。对于那座房子,莫泊桑曾经如此形容:

这座外表安详的诺曼底小屋其实是一个汇聚了友谊、邪恶、阴森魔法的祭祀场所。

在吃午饭期间,他们谈论了艺术、文学和人性。但莫泊桑有些出神,他对房间上的装饰更感兴趣,因为那些装饰实在是太诡异了。

一幅水彩画上描绘了一颗放在玫瑰色贝壳上的骷髅头,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漂泊。靠墙位置上零散地摆放着一些骨头,其中有一只剥了皮的手,表面如同羊皮纸一般,裸露着黑色肌肉,骨头上残留有“风干的血迹”。

莫泊桑似乎对这个东西很入迷,斯温伯恩提出要将这个剥了皮的手送给莫泊桑,作为见面礼。莫泊桑既害怕又着迷,连连表示感谢。

后来这个冥界的象征一直留在莫泊桑身边。

二、创作第一篇恐怖小说——《剥皮的手》

23岁那年,莫泊桑靠父亲的关系进去了海军部工作,但那里的工作却无趣得很。于是,莫泊桑致力于上班时间“摸鱼”,偷偷练习老师福楼拜教给他的写作要点。

两年后,25岁的莫泊桑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剥皮的手》,这篇小说是以斯温伯恩送给他的剥皮的手作为灵感的。

这是一篇短小的恐怖故事,靠朋友的关系成功发表在一本默默无名的杂志上,故事梗概如下:

8个月前的一个晚上,男子跟一群中学同学聚在一起喝酒。这时,一个朋友姗姗来迟,却兴致冲冲地向众人展示着他刚从诺曼底带回来的一只剥了皮的手——这只手很可怕,黑颜色,干枯,肌肉特别发达。而黄色的指甲非常狭窄,依旧留在手指尖上。

大家都很感兴趣,问他这只手哪里来的。

原来,这只手是1736年被处死的一个杀人犯的手,这个杀人犯把自己的合法妻子头朝下扔进去一口井里,后来把为他主持婚礼的神父吊死在教堂钟楼上,浪迹江湖时抢劫了12个路人,在一所修道院里用烟熏死了20多名修道士,而且把一所女修道院变成了后宫。

听完之后,大家嚷嚷道:“你拿这个讨厌的东西回来干嘛?”

朋友说:“我要拿它当我的门铃拉手,好把我的债主们都吓跑!”

果然,朋友回去就把这只干枯的手挂在门铃那儿。可房东看到之后威胁他,如果不把这块臭肉拿下来,就把他赶出去。朋友听完没有觉得难堪,反而更兴奋了,他觉得把它挂在床头可以让他在入睡前思考一些严肃的事。

可是第二天,朋友的男仆把警察请了过来,他报案说他主人被谋杀,但谋杀未遂。男人到朋友家里一看,朋友眼睛瞪得老大,扩大的瞳孔告诉人们他经历了多么恐怖的事。

男人看到朋友脖子上有5个深深陷入肉里的手指印,衬衫上有几滴血液,而床前那只剥皮的手已经不见了。

从那以后,朋友进了疯人院。男人每天去看朋友,但朋友一点都没有恢复理智。

7个月后,朋友死了。

朋友是个孤儿,男人负责把朋友送到诺曼底的村子里去。而那只剥皮的手,正是朋友从这个村子里带回去的。

第二天为朋友掘坟墓的时候,挖到了一口棺材,里面躺着一具特别长的骨头架子,而这具骨头有一只手被砍掉了,砍掉的那只干枯的手正放在尸体旁边。


以上就是1875年莫泊桑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剥皮的手》的大致内容。

莫泊桑在上班“摸鱼”期间完成了这篇小说,兴致冲冲地拿给朋友看,朋友特别喜欢这类型的恐怖小说,刚好朋友的表哥是《洛林季风桥年鉴》杂志社的社长,一连串关系下来,莫泊桑成功地把第一篇短篇小说发布在一本默默无名的杂志上。

莫泊桑欣喜若狂,这是不是说明自己已经开始了文学生涯?他一脸骄傲地把这篇小说拿给福楼拜看,期待着导师的夸奖,没想到福楼拜看完却连连摇头。

连莫泊桑的母亲都着急着问福楼拜:“你觉得他是不是可以离开海军部,以写作为生了?”

福楼拜不想让他母亲失望,但还是嘟哝着说:“还不行,急于求成会让他一事无成。”

三、为何福楼拜对《剥皮的手》不甚满意?

我第一次阅读《剥皮的手》时,觉得这篇小说的题材很新颖,是莫泊桑不常见的恐怖小说类型,但总觉哪里不对劲。

直到我最近阅读了《短篇小说之所以短》这本书,我才知道,这篇小说究竟哪里不对劲,为何福楼拜看完连连摇头。

这篇小说虽然有趣,却不够完美。莫泊桑写作初期手法还是过于稚嫩,这篇文章未经过精雕细琢便匆匆发表。毕竟莫泊桑年轻时心高气傲,未能沉下心来创作。

但我还想结合《短篇小说之所以短》这本书,就莫泊桑创作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进行分析。

01 短篇小说之所以更有力量,原因就在于其简短,让读者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短篇小说之所以短》里有一句话概括了短篇小说的优点:“短篇小说的简短不仅仅是表面现象。事实上,短篇小说之所以更有力量,原因就在于其简短让读者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正是因为短,所以每个句子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才能留在文章中,字斟句酌是优秀的短篇小说最为重要的条件。

我读过很多莫泊桑中后期的作品,他喜欢在文章里埋下各种“线索”,让人像破案一样仔细阅读,万一错过其中一个细节,那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可能就千差万别了。

比如莫泊桑1883年发表的《珠宝》,明明是一样的工资,妻子死之前丈夫生活无忧,为何妻子死后丈夫那点工资就不够度日呢?丈夫决定把妻子最喜欢的假珠宝拿去卖了,结果发现那些全是真珠宝。

全文没有说妻子真珠宝的来历,但根据一些小细节里隐藏的线索可以“破案”

一、妻子喜欢到剧院去;

二、妻子去剧院前喜欢打扮戴假珠宝;

三、妻子得肺病后一个星期就死了。

看过《茶花女》和其他法国文学作品的都知道,剧院是有钱人和交际花爱去的地方,纵欲过度会让肺病加速死亡。可想而知妻子是通过肉体上的交换而得到真正的珠宝。

我觉得《珠宝》是非常优秀的一篇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之所以短》里提到,短篇小说跟诗歌有很大的通性,那就是对每个句子、词和标点符号都要进行推敲,留下来的每一句对全文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仔细推敲这句话就可以知道,检测一篇短篇小说是否优秀,你只需要删除其中一些句子,看对全文有没有影响就知道了。

看完他后来的作品《珠宝》,再回到《剥皮的手》这篇文章,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我读《剥皮的手》时,会发现一部分内容可有可无。

首先,在文章开头莫泊桑花了1/4的篇幅去写男人和朋友们的聊天内容,包括这只剥皮的手的详细来历,还有大家劝朋友把这只手埋了。

其实文章简化开头醉鬼们的聊天,对整个故事的推动是没有影响的(后来莫泊桑再次写关于这只手的小说,就是如此处理,后文会提到)。

其次,文章中间仔细写了男主是从报纸上了解到朋友发疯的过程,用了近乎一页的篇幅,包括朋友的求救、搏斗后的现场痕迹、朋友被医生治疗后生命不再有危险了。这一部分跟前文男主亲眼看到的伤痕和男主后来到疯人院看到朋友状态有重复的部分

我个人认为,这一部分还不如一句“朋友疯了,现场有明显的搏斗痕迹”更让读者有想象空间。

再者,男人送朋友的尸体回去家乡,突然提到了男人和朋友小时候在这个故乡的回忆(用了挺长一段话),回忆被打断后就看到了挖出来的那口棺材。那这段回忆是否有必要性?

与莫泊桑中后期的作品对比,很明显可以看到中后期的作品有精简提炼后的痕迹,所以长期写作训练会让作品更优秀。

福楼拜是大师级的人物,当然很容易就看出这篇《剥皮的手》许多行文构思上的问题,对这篇作品不满意也是正常的事。

02 优秀的短篇小说逃离作家的手后,还能源源不断从里面看到越来越多的东西

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 Flannery O'Connor)说过:“好故事就是,当它逃离你后,你还能不断地在其中看到越来越多的东西。”

何为“越来越多的东西”?

在我看来,那是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揭露人性和生活本质的东西,无论何时何地去阅读这样的作品,都会有所感悟。

比如莫泊桑1884年发表的《项链》,让我们看到了爱慕虚荣的后果,也看到了丈夫对妻子不离不弃的感情。直到现在,我们仍要避免文中妻子那贪慕虚荣的性格,学习丈夫那般真诚、有责任心。

所以优秀的短篇小说将会超越时间和空间。

不同的时代将会赋予经典作品新的意义,但却离不开人性和生活的本质。

创作《剥皮的手》那段时间,莫泊桑十分迷恋幻想作品。阅读全篇文章以后,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奇幻故事,也许可以满足了我们的猎奇心,但不能得到再多了。

《剥皮的手》算是中规中矩的幻想作品,却算不上优秀的短篇小说。

然而,莫泊桑在33岁那年,经过8年的写作训练后,1883年再次发表了关于那只剥皮的手的短篇小说——《手》。这篇小说与《剥皮的手》大不相同,还是同样的手,却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手》主要讲了一个预审法官在岛上任职时,发现一个行动古怪的英国佬带着一个雇来的仆人搬到了岛上,为了调查这个英国人,预审法官设法成为英国佬的朋友,进入到英国佬家里后,发现了一只可怕的剥了皮的手。

后来有一天英国佬死了,他脖子上有5个血窟窿,仆人说最近他主人收到了很多信后,经常抽打那只剥皮的手,一天晚上突然就死了。

预审法官并不相信这是超自然现象,但因为找不到确切证据,几乎没有人相信预审法官。每当妇女们听到这个案件经过,都瑟瑟发抖,她们依旧认为这是超自然现象。

《剥皮的手》与《手》相比,总体上有两点不同之处:

  • 描述方式不同

与《剥皮的手》里朋友兴高采烈向大家介绍这只手的描述方式相比,《手》里预审法官先在心理上觉得英国佬有古怪,再突然发现他家里那只手后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更为强烈,更能增添恐怖气氛。

  • 作品意义不同

《剥皮的手》里所有的证据都是指向那只手让朋友疯了,间接导致朋友死了,结局里看到棺材里的手,更是说明这是一个奇幻故事。

而《手》里会让人思考,那只手的主人死了吗?会是那只手的主人回来报复吗?有没有可能是仆人杀了主人,嫁祸给那只手?莫非真的是超自然现象?

所以在读《手》时,会引发读者更深一层的思考:人类为何总是把不能解释的现象归类为超自然现象?为何人类对未知的事物如此恐惧?

《手》相对于《剥皮的手》来说,故事更为成熟,意义更加深刻。

正如《短篇小说之所以短》里所说的,优秀的短篇小说逃离作家的手后,还能源源不断从里面看到越来越多的东西。莫泊桑的《手》让我看到了这一点。

四、关于《短篇小说之所以短》

《短篇小说之所以短》是一本关于短篇小说艺术风格写作之谜的书,由26位英美作家的创作谈集合而成,为我们解答短篇小说的写作之谜——为何优秀的短篇小说能够达到无法增删的完美平衡

相比于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的特点不仅仅短,更考验读者的“探索能力”。

正如文中所说的:

长篇小说带来的快乐是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读到这部长篇小说的最后一行时, 往往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长篇小说在接近尾声时会慢慢结束,慢慢地让我们走出来。

而优秀短篇小说的戛然而止,是让我们把脑袋伸进桶冷水里,再迅速伸出来,大口大大口喘气。

这就是短篇小说的魅力。

对于喜欢阅读短篇小说的读者来说,《短篇小说之所以短》这本书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思考。但我的建议是在阅读大量的短篇小说的前提下,再去阅读这本理论书,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文学作品,我们要好好品味;文学理论,我们也不能排斥。

名家的作品不一定全是经典,他跟我们一样经历过从0到1的过程。

不盲目追捧,带着文学理论和生活阅历去品味作品,会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泊桑趣事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被写作老师反复“刁难”,终成短篇小说之王
19世纪后期文学·莫泊桑
莫泊桑短篇小说
法国大作家莫泊桑:串起“项链”的“手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