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软骨病变论述

我们怎么来记一记「膝关节软骨病变的 MRI 诊断」?不妨接着往下看。

(点击查看大图)

简介

  • 软骨病变( Osteochondral lesion):包括软骨下骨髓、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异常;

  • MRI 信号变化和形态异常存在重叠,但每种病变的临床意义和治疗意义不同;

  • 利用高分辨率 MRI 和组织学特征对常见的膝关节软骨病变进行比较分析。

术语

骨软骨缺损 (Osteochondral defect ) 是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局部缺失;一种形态学描述,可发生于多种病变,并沿着骨的关节面产生扇形缺损(Fig1),可以由急性损伤引起,也可以由几种慢性病变发展而来:

(a)急性外伤性或不稳定的剥脱性骨软骨炎;

(b)急性挤压、嵌入引起轮廓改变;

(c)撞击引起软骨下骨的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ciency fracture ,SIF)、

缺血性骨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AVN) 、软骨下囊肿。

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OCD):软骨下骨形态的改变,不稳定的软骨下结构;邻近关节软骨的中断、骨块的分离。

Fig1. 骨软骨缺损

  • 骨关节炎

  • 骨软骨分离

  • 缺血性骨梗死

  • 软骨下不全骨折

  • 急性关节软骨骨折

Fig2. 根据不同的成分及胶原纤维的排列方向分为四层:

  • 浅层、过渡层、深层、钙化层;

  • 最深的钙化层覆盖骨皮质表面,紧邻松质骨,共同组成了软骨下骨板(subchondral bone plate),表现为低信号带。


“干的”软骨损伤


急性外伤性骨软骨损伤 

Cute Traumatic Osteochondral Injury

骨关节面急性损伤:骨挫伤和软骨、软骨下骨骨折;

骨挫伤

(a)骨小梁的微骨折,在 MRI 上表现为骨髓水肿;没有明显的骨折线,为斑片状、边界不清的水肿信号影;

(b)骨折 MRI 表现:骨折线在 T1WI 显示较好,表现为线样低信号;因为水肿高信号的影响,在 T2WI 显示欠佳。骨小梁的压缩性骨折,T1WI、T2WI 均表现为条状低信号

软骨下骨折:表现为软骨下线样低信号,并没无软骨形态、轮廓的改变。

注意事项:

  1. 骨折好发于活动的年轻人;

  2. 急性损伤;

  3. 通常有施加于正常骨骼的高强度冲击力,受到邻近骨的挤压、撞击;

  4. 表现为急性疼痛,明确的外伤史;

  5. 骨软骨损伤会引起渗出、急性关节腔积液(血);

  6. MRI 表现为线样低信号骨折线,骨髓水肿。

32 岁,男性,软骨下骨折

  • 急性内侧副韧带撕裂(d)

  • T2WI 矢状位、T1WI 冠状位、质子加权相显示软骨下骨折

  • 水肿信号中见线样低信号

  • 无骨质轮廓改变

18 岁,男性,关节软骨骨折

  • 股骨外侧髁软骨凹陷

  • 前十字交叉韧带撕裂的继发征象

  • 胫骨平台后侧骨挫伤

  • 包括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骨折线可侵犯关节表面

  • 常表现为:关节面的凹陷、中断、分离,或以上几种形态的组合。

32 岁,男性,外伤

  • 后交叉韧带撕裂

  • 迂曲骨折线

  • 骨折线完全包绕软骨的一部分,引起游离性骨折

  • 胫骨平台前部骨折及骨挫伤

  • 过伸性股骨、胫骨损伤,过伸内翻、外翻


“湿的”原发性骨坏死等


  • 原发性骨坏死:(Primary Osteonecrosis, AVN)

  • 与骨关节炎相关的骨软骨病变 :(Osteochondral Lesions Related to Arthritis)

原发性骨坏死

  • 病理:血供减少或消失,常为自发性骨坏死,主要是黄骨髓骨坏死,有硬化缘;

  • 病因:创伤、使用激素、镰状细胞贫血、血管病变、酗酒;

  • 年龄:好发于 40-50 岁;

  • 症状:不明确疼痛,部分患者无症状,发展到软骨下骨折才来就诊;

  • MRI 表现低信号,是死骨和正常骨之间的反应缘;

  • T2WI 表现为「双边征」,内部高信号的肉芽组织,外侧附着的硬化性新骨;交界处代表存活骨组织的反应;

  • 特征:关节表面波浪状、凸面状;形状并不是绝对的,主要取决于骨坏死的大小、位置等。

临床主要依据骨表面塌陷,以下几个因素加速了骨塌陷:

1)骨坏死区日积月累的疲劳性微骨折;

2)破骨细胞活跃,削弱骨小梁的修复;

3)骨修复区存在持续力量刺激;塌陷一般从骨坏死的边缘开始;在 MRI 冠状位上超过 1/3、矢状位超过中后 1/3,有很高塌陷风险。

塌陷 MRI 表现:

  • 软骨下骨退化、骨端正常轮廓消失;

  • T2WI 高信号线:裂隙的液性积聚;

  • 软骨塌陷后,碎片、纤维血管入侵、继发性小囊肿等使正常脂肪组织的 T1WI 高信号消失,表面为不均匀的等信号。

骨髓水肿是关节塌陷的间接征象,水肿表示少血管骨坏死部分。

59 岁,女性

  • 长期类固醇激素治疗

  • 股骨、胫骨多发骨坏死

  • 黄骨髓信号异常

  • 外缘可见硬化缘(黑箭头)

  • 肉芽组织,双边征(白箭头)

  • 股骨内侧髁凹陷(白箭),软骨下正常黄骨髓信号消失

  • 股骨骨髓水肿(*)

29 岁,女性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

  • 膝关节疼痛就诊

  • 内侧股骨髁骨坏死

  • a. 骨坏死区域(箭头)

  • 内部为木乃伊脂肪(*)

  • 周围见硬化缘

  • b. 7 年后,水肿减轻

  • 软骨下骨质塌陷

  • 坏死区正常脂肪信号消失

  • 通过 MRI 征象早期诊断 AVN 及并发症至关重要 ;

  • 早期无并发症的 AVN 中,坏死区的骨髓信号正常,代表了木乃伊脂肪,并且没有周围的骨髓水肿。有研究表明坏死远端的骨髓水肿是关节塌陷的间接征象。

  • 软骨下骨坏死 MRI 特征:

        1)软骨下骨板凹陷,骨骺正常轮廓消失。

        2)高信号液性裂隙;这两种模式可以共存。

  • 显示软骨下骨折方面,CT 优于 MRI。

与骨关节炎相关的骨软骨病变 

骨关节炎与老龄化有关,病变主要累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滑膜等关节周围组织

包括关节软骨的破坏、软骨下骨的改变(硬化、囊性变)、骨赘形成及滑膜慢性炎症等。

早期:肉眼可见正常蓝色半透明的关节软骨局灶性表层变软,呈灰黄色、不透明,表面粗糙,多见于负重部位,其后软骨面出现微小裂隙、粗糙、糜烂,软骨面凹凸不平。逐渐向深层发展,胶原纤维的网架结构破坏,蛋白质多糖丢失,软骨钙化层受损,累及骨髓,软骨下出现硬化,边缘骨刺形成,关节间隙变窄

进展期:软骨细胞被侵蚀,最后由表面的局灶性病变至关节软骨完全消失,软骨剥脱暴露出骨质;软骨弹性消失,其下骨受力加大,发生骨小梁骨折;骨小梁塌陷,发生压缩,新骨形成,部分骨组织坏死。

滑膜增生,绒毛形成,滑膜出现反应性炎症。

骨关节炎病变常包括骨硬化、骨髓水肿样病变和软骨下囊病变(Fig.19).

骨髓水肿样病变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结构包括骨坏死、纤维化、出血和小梁异常,而真正的水肿很少发生;对骨关节炎的预测比全层软骨损伤更有意义;是关节疼痛、软骨损伤、软骨下骨缺损的预测征象。

  • 软骨下囊肿样病变是类圆形液性信号灶,可能含有坏死的骨碎片、粘液、脂肪组织、纤维素或蛋白质物质,并且由非上皮细胞构成壁结构;

  • 软骨退变是骨关节炎的最根本病理改变,但不是骨关节炎疼痛的直接原因,因为关节软骨内不含神经组织,而骨和骨髓富含痛觉神经纤维,提示与骨疼痛机制有关。骨髓水肿,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 软骨下囊肿形成的发病机理的两种理论:

        1.关节液入侵理论:关节表面软骨缺损、关节内压力增加,使关节液进入髓腔;

        2.骨挫伤理论:囊肿来自骨坏死的软骨下病灶,持续摩擦引起骨关节炎,有研究表明软骨下囊肿早于骨关节炎的发生。

  • 当存在囊肿时,软骨磨损和膝关节置换的风险高于仅存在骨髓水肿样病变的情况。

50 岁,女性,骨关节炎

  • 股骨内侧髁软骨下类囊样结构 (箭头)

  • 骨髓水肿样改变 (*)

  • 关节软骨面增厚、硬化

  • 关节软骨受损后,表面不规则,使其骨质受力不均而破坏,发生局部微骨折,进而反应性骨质增生硬化形成骨赘;

  • 软骨下可形成囊性变,其周围是致密纤维组织和反应性新骨,其内可有粘液;

  • 晚期可见游离体;

  • 影像表现:(1) 局部关节间隙狭窄;(2) 软骨下硬化;(3) 骨质增生形成骨赘;(4) 关节面下囊肿;(5) 关节内游离体;(6) 晚期可出现关节半脱位


“可回收的”剥脱性骨软骨炎


剥脱性骨软骨炎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OCD)

  • OCD 是软骨下骨的局灶性特发性改变,存在不稳定性和邻近关节软骨破坏的风险,可能导致过早的骨关节炎;

  • 病因不明,研究显示与外伤、关节过度使用及遗传因素有关,部分有家族史;

  • 青少年至中年均有发病,5-15 岁及骨骺愈合以后是两个发病高峰年龄,男性居多;

病理特征:是骨软骨碎片的分离和剥脱最初从关节面下方开始,随后涉及病变外周的关节软骨,「由内而外」的机制。相比之下,急性创伤性骨软骨损伤首先影响关节软骨,然后以足够大的力量进行破坏软骨下骨:「从外到内」的机制。

  •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 OCD 是由骨骺软骨内骨化障碍产生,导致骨骺生长区域骨形成紊乱,局部延迟或停止正常的骨化;

  • 受损区域的骨骺部分保持软骨状,而骨骺的其余部分继续以离心方式骨化和扩张,形成与受阻软骨骨化区域相对应的射线可透过游离体

  • 该区域「子」骨可能在深部区域形成层状钙化,部分或完全钙化;

  • 据推测,当 OCD 病变不能承受施加于关节表面的力时,它开始与「母」骨分离;

  • 脱离首先从病变的深部基底部分开始,在界面处产生裂缝,导致碎片不稳定,随后骨板和覆盖的关节软骨破坏,最终剥离。

在青少年 OCD 病变的活检标本显示,骨坏死不存在或不常见;当在 OCD 中发现骨坏死时,它实际上可能继发于碎片剥离和血液供应的中断;

这种情况可能表现在儿童期(青少年 OCD)中年(成人 OCD),但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青春期前。多项研究表明慢性重复性创伤在活跃儿童中可能引起 OCD,特别是高强度训练运动员;

患者一般在诊断前经历了 1 年以上局部膝关节疼痛,经常因运动而加剧,或因碎片移位引起的症状;

OCD 在膝关节中典型和最常见的位置是股骨内侧髁近髁间窝(Fig.14),其次是周围(也涉及中央负重区域)、中心(负重)位置、外侧髁及髌骨等。

17 岁,男

  • 不稳定性剥脱性骨软骨炎

  • 股骨内侧髁内部

  • 囊样改变;高信号裂隙征,沿关节软骨病变

  • MRI 可有效地显示病变的非骨化部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 骨髓水肿、病变的形态和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有助于 OCD 的诊断;

  • 两个基本因素可以确定 OCD 的预后和治疗策略:

        1)患者骨骼的成熟度:必须先确定骨骼成熟度,因为成人的 MRI 诊断标准与青少年标准不同。

        2)病变的稳定性:

不稳定的四个 MRI 经典征象包括(Fig.14,15):

        1)在 T2WI 图像上病变和相邻骨之间交界处存在高信号缘;

        2)病变下方的囊肿;  

        3)覆盖在病灶外缘关节软骨下的高信号线;

        4)局灶性骨软骨缺损与关节液混合,表明碎片完全脱离(Fig.16);

    以上任何一个征象的存在均表明 OCD 具有不稳定性,最常见的高信号线。当同时满足四个标准时,对成人 OCD 不稳定性的诊断具有 100% 敏感性和 100% 的特异性;对幼年 OCD 病变的不稳定性仅有 11% 的特异性(Fig. 17)。

示意图显示 OCD 经典的 4 种征象

1)T2WI 相,在碎片和邻近骨内高信号线

2)病变下囊性灶

3)高信号线延伸到关节面

4)局部骨软骨缺失,并充满液体

18 岁,男性

  • 起床时听到关节响,随后膝关节不能屈伸

  • 骨软骨表面缺损

  • 关节腔内较大游离骨

13 岁,男性,青少年剥脱性骨软骨炎

  • a. X 线:股骨内侧髁软骨下钙化带消失

  • b. 质子加权抑脂相冠状位:OCD 被周围高信号包饶;但没有关节液信号高,软骨连续性中断;骺线裂开(*)

  • c. 6 个月后,看到正常钙化带

  • d. 软骨下骨板修复。

19 岁,男性,OCD

  • a. 股骨内侧髁骨钙化带缺损;线样钙化

  • b、c 子骨从母骨剥离(P);线样高信号影(白箭头);硬化缘(黑箭头)

  • d. 软骨关节面中断

剥脱性骨软骨炎病理分级

    I 级:关节面完整,骨软骨呈压缩性骨折;

    II 级:骨软骨块部分剥离,有骨桥连接;

    III 级:骨软骨块已完全剥离,但位于火山口内;

    IV 级:出现关节内游离体。

影像学表现:

X 线和 CT:

1、软骨下骨块,圆形或卵圆形,高或正常密度,长径数 mm 或数 cm,从关节面分离,边缘清楚锐利,骨块周围与母骨之间有环形软组织密度透光带;

2、透光带外围骨质可发生硬化;

3、病变修复,透光带可因新骨形成而消失;

4、骨块脱落,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原骨块处可留有局限性软组织或液性密度凹陷缺损。

MR 表现:

1、T1WI 低、混杂信号或正常骨髓信号,T2WI 信号强度不均匀增高、与正常骨髓信号相似或仍呈低信号,周围为并行的肉芽组织带和(或)骨增生硬化带;

2、肉芽组织呈更长 T1 长 T2 信号,条带状强化;

3、骨增生硬化带呈类皮质样低信号;

4、外围可有片条状长 T1 长 T2 信号,为骨髓水肿。

治疗:不稳定 OCD 通常外科手术治疗。

“有害的”软骨下不全骨折等


软骨下不全骨折和自发性骨梗死 (SIF, SONK )

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 a misnomer):最初称为膝关节自发性坏死,是一个误称,实际为继发性骨坏死。

  • 好发于 60 岁以后老年人,女性多见;

  • 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没有外伤病史,但患者能回忆到确切发病时间;

  • 在没有 MRI 的时候,被归类于原发的 AVN(avascular necrosis ,AVN);

  • 与 SIF 无区分,SIF 属于原发性,预后不同。

  • SIF:对薄弱的骨小梁一个力的作用,通常与骨量减少、半月板保护作用减弱有关。引起沿着关节软骨区域的骨折;

  • 由于微创、组织学和 MRI 特征,将 SONK 与 SIF 区分,认为 SONK 是 SIF 撞击后引起的继发性骨坏死;

  • SIF 好发于中轴承重大关节,其中股骨髁占 60-90%,通常累及胫骨平台

  • MRI 表现为骨髓水肿,常累及整个股骨髁,与骨关节炎引起的软骨下局部水肿不同,可作为鉴别;主要表现 T2WI、质子加权:

       1)不规则、不连续、曲线样、平行线样低信号( Fig 6)

         2)低信号区域中表现为较厚软骨下骨板,骨折愈合和肉芽组织(Fig 7)

         3)畸形:软骨下压缩、局部凹陷,软骨下平台骨折(Fig 8)

         4)液性裂隙:表示为撞击和分离(Fig 9)

51 岁,女性,SIF

  • 突发膝关节疼痛、肿胀

  • 不规则的低信号线,邻近骨髓水肿

  • 内侧半月板挤压征,后角撕裂

  • 与原发性骨关节炎鉴别:骨折线不完整,骨折线两边都有水肿

64 岁,女性,SIF

  • 内侧半月板撕裂,外移

  • 股骨内侧髁骨髓水肿软骨下线样低信号;软骨板增厚(愈合、肉芽组织)

  • 2 年前 MRI 表现,正常关节软骨

64 岁,男性,经典 SIF

  • 股骨内侧髁骨髓水肿,软骨下低信号骨折线

  • 软骨信号减低;胫骨平台骨髓水肿

  • 内侧半月板撕裂

69 岁,女性,进展期 SIF

  • 下楼后膝关节疼痛数月

  • 软骨表面凹陷

  • 液性裂隙征

  • 临床随访继发性骨坏死

  • 诊断撞击性软骨下骨折,伴继发性骨坏死

在这些局部异常中,软骨下低信号线是早期病变的重要征象;

被认为是在几乎所有临床 SONK 病例中能观察到的基本特征;

如果病变厚度>4 mm,长度大约 14 mm,通常是不可逆的,可能演变成无法修复的骨塌陷和关节破坏

明显的轮廓畸形、软骨下骨板塌陷,提示预后不良 (Fig 10)。

软骨下低信号骨折线倾向于保守治疗。

61 岁,男性

  • 跌倒后膝关节剧烈疼痛

  • a. 骨髓水肿,低信号骨折线

  • b. 6 个月后,软骨表面塌陷,多个囊样表现,水肿局限于病灶周围

  • c. 16 个月后,软骨表面缺

  • 在 76%–94% 的病人中, SIF 与同侧的半月板撕裂相关,常为放射状、后根部撕裂;

  • 这些类型的撕裂显著增加了关节上的接触压力;

  • 这种关联以及 SIF 与半月板切除术之间的联系反应了机械应力在 SIF 发展中的作用,并强调半月板保护膝关节的基本原理。

  • 保守治疗,减轻关节承受压力,止痛,避免关节软骨的撞击;

  • 软骨下成形术是通过注射骨替代物来治疗骨髓病变的方法,是 SIF 患者不断发展的治疗选择之一。

看到颜色是不是「倍儿亲切」


我们可以这样记:

干垃圾——创伤(干架)——急性软骨骨折

湿垃圾——液性裂隙、软骨下囊样变——原发性骨坏死、与骨关节炎相关的骨软骨病变 

可回收垃圾——重复性损伤——剥脱性骨软骨炎

有害垃圾——突发、轻微伤、预后不良风险——软骨下不全骨折


作者:Shirle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膝关节常见骨软骨损伤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
踝关节MR诊断(一)
股骨头坏死诊断和鉴别诊断
骶髂关节 MRI 如何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继续教育讲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评估
【影像基础】髋关节骨髓水肿了,可别忘记这个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