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征滇越


印度的孔雀王朝时代,刚好是中国秦汉大一统的时代,两国几乎在同一时代向东、向西开始扩张,孔雀王朝统一了印度大部时,阿育王向东的发展主要是传播佛教,且将上座部佛法传播到距中国很近的缅甸、老挝等地。
 
有传说:阿育王第三子,曾率部至金马、碧鸡两山之间,也就是今天的大理和楚雄一带传播佛法。
佛教的第一个五百年小乘佛法开始在东南亚一传播,但在云南地区,看样子效果不佳,印度王子准备返时,被哀牢人所困,留居在滇。
孔雀王朝之后灭亡,大汉帝国雄起。
武帝时代“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征大宛”成为可能。
打通西南至身毒的道路一直就没有停止。
汉武帝派出的汉使屡屡被阻于昆明,但是汉使获得的消息,有一个“乘象国”,常有蜀郡商人私运货物到那里。
这个地方也被称为“哀牢国”。位置大概在今天的“保山盆地”,疆域在云南省一部和缅甸及老挝的部分地区。刚好挡住了蜀地通往身毒的路。
在汉代,商人经商并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牵着骆驼,从东方一直走向西方,交换货物后,再从西域走回长安。当时,是有一个个中途的交易点,在每个地段都有一个交易点进行倒货。所以,汉使想越过西南夷控制的交易点直达身毒还不可行。
“支那”这个词起源于梵语,Cina,是佛教中对中国的称谓,词源可能起源于“秦”。
印度的史诗《摩河婆罗多》中提到了支那。
《摩河婆罗多》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时间的跨越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至魏晋,描写婆罗多族的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征战,大战的结果虽然有胜败,但双方将士几乎全部捐躯疆场,是一个历史悲剧。在这部史诗中提到支那军队参加了其中的一起军事冲突,这些记载可能是指印度史实中记载的公元前109年,柏始昌、吕越人等汉使想通过乘象国打通蜀身毒道时受到滇国攻击的历史。
这个柏始昌就是“夜郎自大”成语的创始人,因为他在“滇国”和“夜郎国”被国王问到了同一个问题:汉与滇国哪个大?汉与夜郎谁大?
  
汉武帝对西南夷用兵是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元封二年(公元前106年)灭劳深、糜莫,此时,滇王怕了,投降汉朝,滇国被置为益州郡,滇国国王被武帝授以诸侯国的印信,仍做他的酋长。
汉武帝刘彻的大军征服西南夷各部落后,依旧继续寻找通身毒、大夏的道,每年都派出十多个使节团,要经过新建立的郡,实际上这些郡几乎都是自治的状态,并未真心归附西汉政府。
汉使的频繁出使,让各郡不堪骚扰负荷,于是,已被汉朝任命的“滇王”下令封锁昆明,屠杀汉派驻的官员和使节,抢夺财物。
元封六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命拔胡将军郭昌率军南下,远征滇国,滇国反抗的部落数万人被诛杀,可是这个地方民风彪悍,叛乱此起彼伏,使节团始终无法通过。只是打通了蜀郡至洱海的商道。
汉使通往身毒之道同样为哀牢国所阻。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一定要打通西南至身毒的通道。此时,西域的通道已开通,特别是赵破奴降服楼兰与姑师后,匈奴人也躲在漠北不再出击中原,试图与汉重续“和亲”之路。
这之间,还有一段故事。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时,汉武帝亲率十八万骑兵,自云阳出发北上,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登单于台再到朔方,对匈奴施压。之后派使节郭吉到匈奴王庭,告诉乌维单于,如果单于愿战,天子在边境候着,如果不能战,就归顺大汉,不要躲在漠北苦寒之地。单于很生气,将汉使郭吉扣在北海牧羊。但并不敢与汉对抗。
 
之后的那几年里,汉武帝刘彻在热衷于两件事,一是求神,二是征伐。
元封元年,先后拜祭黄帝陵,祭祀太乙神坛,前往嵩山太室祭祀,派人到蓬莱找神仙。封禅泰山。祭祀天神地神。并将年号改为元封。在外游荡了十个月,行程一万八千里。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春继续,先是到缑氏城等神仙接见,当然神仙没来,于是派人进入深山大海寻访神仙,光派出采灵芝的人就有千人,此行的理由是:祭祀万里沙神庙。回长安后,任命南越的巫师用鸡骨卜卦,祭祀鬼魂。听说神仙喜欢住楼房,于是在甘泉宫兴建“益寿观”“延寿观”,在甘泉宫兴筑“通天台”。在汶水兴建“明堂”。这期间灭“南越”“闽越”国,设十七个郡。采用自治方式,保持固有风俗,不征赋税。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破楼兰击姑师征朝鲜平氐族,将氐族部落强迁酒泉郡。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继续出行,祭祀五帝,祭祀后土神,与匈奴和谈失败。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继续出行,祭祀虞舜帝,登南岳,擒水怪,走水路达琅邪,祭祀所有名山大川。抵甘泉宫,祭祀太乙神。这一年大将军卫青去世,刘彻突感人才的重要。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继续遣使寻找“蜀身毒道”,受阻,于是攻击滇国,大开杀戒。
这一年,汉武帝51岁,年过半百,在之后的日子求神寻仙不断!  
如果说,通西域是为断匈奴右臂,军事目的。
那么寻找“蜀身毒道”可能目的就是求长生不老药。
 

张骞到达大宛时,环印度的周边国家已盛行小乘佛教,张骞自然接触了且听说了佛教密宗的故事。所以在《晋书》中有记载,张骞从西域回来,带回摩诃兜勒一曲。后人认为是佛乐。
我们可以理解为张骞在大宛学会了这个曲子,听起来可能很雄壮,回到长安后,由乐府李延年记录下来,谱写成了汉军的队列进行曲。
佛乐比较舒缓,不合适作为武曲,这个说法有些牵强,但张骞肯定给刘彻介绍过来自西域的佛。
魏书》记载有二,做一分析:
一、“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这一条是可信的。所以,汉武帝知道了身毒的佛教,对他来说,就是西域有神仙。    
元封元年,祭祀黄帝陵时,刘彻曾问过下属,听说姬轩辕并没有死,可是怎么会有他的陵墓?下属回答:姬轩辕肉身升天,群臣思念故主,所以建了个衣冠冢。刘彻长叹,说,看样子我升天后,你们也得给我建一个衣冠冢。可见当时刘彻已有了自己的宗教观念。    
二、“遣霍去病讨匈奴……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    
这一条是不可信的,霍去病将匈奴祭天金人运回了长安是实,但武帝时代,大乘佛法还没有盛行,也就是说健陀罗的雕刻艺术还没有与佛像相结合,这一定是魏人为推行佛教而编撰的故事。
从西域进入身毒道路太远,而走西南进入身毒的道路却很近。
按张骞的算法,大夏位于汉朝的西南方向一万两千里外,而身毒在大夏的东南方向数千里外,那么身毒到长安的距离自然不会比大夏远。蜀地位于汉朝的西南部,身毒能买到蜀地的产物,说明身毒应该在距离蜀地不远的大汉西南方向。
   
这也许就是武帝坚持不懈的打通“蜀身毒道”的真实目的。这条道没有军事意义,至于贸易,刘彻不感兴趣,天朝大国,物产丰富,不差钱。
汉武帝求仙拜神似乎并没有什么结果,但是,这一年,在张骞去世九年后,乌孙的使节团来到长安,提亲来了!    
聘礼,一千匹乌孙骏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3章第6节 张骞通西域
凿空之旅
除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中国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西南丝绸之路
打通丝绸之路,博望候张骞,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第五章 疏通西南夷 探求身毒国
《西汉趣事》之十五: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