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徵明: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

 

文徵明

(1470.11.28—1559.3.28)

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 扇面作品



吴门画派盟主文徵明


文丨单国霖



16世纪上半叶,吴门画派进入了全盛时期,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核心人物。他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传承不绝,直接嗣承他书画风格的亲属就有子文彭、文嘉、侄文伯仁,学生陈淳、陆师道、陆治、钱榖、侯懋功、朱朗、周天球等人,私淑者更是众多,形成了以文徵明为核心的庞大画家队伍,后人称之为“吴派”。


明 文徵明 松石高士图


吴门画派继承了元代文人画“遣兴移情”的创作思想,但随着社会时代环境的变迁,文人画的内涵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元末文人山水画流行隐居乐道、草堂雅集、林泉丘壑等主题,以传导寄情山野的高逸之志和清虚超脱或躁动不安等情绪,境界多为淡逸寥寂。文徵明的绘画主题,除了描绘高士的隐逸生活外,还把视野扩大到文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注意文人生活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同时在意境上,也摆脱了元人一味以淡逸空寂为高的程式,而赋于平和明朗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是明代中期社会趋于安定繁荣、文人生活宁静安适的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当时文人理想精神的物化形态。


明 文徵明 千岩竞秀


文徵明的绘画,擅长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各科,尤以山水著称。他长期活动在吴中和江浙地区,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切的感受,他创作了许多实景山水画,更为广泛生动地描绘江南的湖光山色和名胜佳地。如《石湖清胜图卷》(1532年)、《吴中胜概图卷》等作品,都以自然景物为蓝本,注入清雅、温馨的情感,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明 文徵明 兰竹图纸本


文徵明山水画以浅绛和细笔水墨山水为主体,被称之为“细文”。这两种画法渊源同一,取赵孟頫之婉约、黄公望之松秀,又从王蒙的细密演变成简约的形式。其细笔山水,笔法工细松秀而不板滞,色彩明洁而无富艳气,墨气清润而不混浊,具有俊逸秀润的风神,成为“文派山水”的主体风格。《洛原草堂图卷》(1529年)《寒林晴雪图轴》(1531年)、《句曲山房图卷》(1541年)等,都体现出了他的浅绛和细笔山水的艺术特征。文徵明另有一类粗放简疏风格的作品,被称为“粗文”,则发扬了宋元水墨写意画的长处,融书法笔意于画中,水墨酣畅。代表作品如《双柯竹石图》(1531年)、《虞山七星桧图卷》(1532年)等。


文徵明 扇面作品


文徵明的老师沈周在发展水墨山水的同时,于青绿山水倾注了颇多的心力,这一事业由文徵明继续下去,他在更加广博的传统滋养根基上,融入自己的才情和艺术意趣,努力改造传统,拓展技法,建立起新颖的青绿山水画风格范式。他的青绿山水画宗法元赵孟頫,兼取南宋赵伯驹、赵伯骕技法,综合陶熔,形成笔法工细松秀、设色浏亮明丽的风格。他的青绿山水有小青绿和重青绿两种风貌,小青绿山水以赵孟頫为宗,笔法简略疏放,率意而朴拙,表达出一种清旷高逸的意境,代表作品有《浒溪草堂图卷》(1535年)、《木泾幽居图卷》(1537年)、《赤壁赋图卷》(1558年)等。另一种重青绿山水画法,具有工整细劲和色彩盈满的特点。主要继承赵伯驹、赵伯骕的造型、笔墨和设色方法。典型之作有《惠山茶会图卷》(1518年)、《花坞春云图卷》(1532年)等。


明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


文徵明偶作人物,主要学习李公麟流畅劲挺的线描技法,又融入元人的简洁洒脱,如他48岁时所画的《湘君湘夫人图轴》,就有高古清逸的气息。到他晚年,如80岁所作的《老子像轴》(1549年),线条趋于细劲简练,造型注重刻划老子静穆沉思的神情。


他的花鸟画多以竹、菊、兰、玉兰为主要题材,很少画禽鸟。这类作品,追求书法的笔墨趣味,写竹如书八分,沉着浑厚,画石多用干笔,时露飞白,如《双柯竹石图轴》、《兰竹图册》等,即充分体现他融入书法性笔意的艺术特征。


文徵明 扇面作品


明代中期,吴中书坛有号称“吴中四家”者,即为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4人,而影响最深最广的为文徵明。他的小楷最为人称道,时有“小楷名动海内”之誉。他楷书取习钟繇、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各家,早年体态略扁,起笔尖细,如《小楷铁崖诸公花游唱和诗卷》(1514年)。明代擅隶书者不多,文徵明是写隶书的高手。他取习魏晋的《受禅表》、《上尊号奏》等碑,字体方正,挑拔平硬,表现一种凝重端庄的美。如书于78岁的《四体千字文卷》(1547年)反映了他在篆隶书方面的深厚功力。文徵明的行草书,严整、肃然的结体与用笔,与飘逸柔婉的笔法和舒放自然的行气相结合,体现出文人的“士气”,同时又适度增以婉美之意,使文人书法的高雅趣味显得平易近人。因而,文徵明的行书风格靡行一时,从学者众多,影响波及江、浙、闽一带,成为流播甚广的文派书风。


明  文徵明  山庄客至图




明 文徵明 兰亭修契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山水画
景·色——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9月3日开幕
中国美术史上的那些扛把子及其代表作(一)
国画资料001
庆祝建党99周年书画家——云大群
观点丨明清书画的正统与野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