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动回顾 | 古今文之辩--泰达文化大讲堂

本次泰达文化大讲堂,我们有幸请到了张红星教授来为我们讲解古今文经的流派之争。

中国经典浩如烟海,至清乾隆年间,纪晓岚领命编撰四库全书,分之为《经》《书》《子》《集》四大类。而我们要讲的就是《经》的古今文之争。


首先,我们先明确这几个问题:


什么是今文经?什么是古文经?


什么是今文经学?什么是古文经学?


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多以六国文字书写)


始皇帝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


如汉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


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那么相对应,分别研究这两门学问的学者各执己见,这就有了流派之争。简单的说: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谐守慰杂烧之。”

不过这里请注意,秦始皇焚书焚的只是民间书籍,他宫里其实还有官方备份,仅职司博士官能查阅。

而真正把书弄没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他一把火儿烧了咸阳宫,连带着里面的藏书。这应该是始皇帝背的最大的黑锅,没有之一。


起源和发展


秦之后,因战乱,众多儒家经典和儒家学问同时消失。少数的耆老开始讲学,而儒家经书也在口耳传授之际以汉代通行的隶书体文字写成。


今文经学于西汉初期慢慢开始发展,及汉文帝时期,已立有今文经博士官


汉武帝时,今文经学大儒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被汉武帝采纳,于是今文经学开始广泛流传,盛极一时。


汉哀帝时,刘歆领命校秘书,发现古文经文字与当时立于学官的今文经博士本有异。他指责今文经为秦代焚书之余,残阙不全。基于此,刘歆请立古文经《毛诗》、《左传》、《逸礼》等于学官。(刘歆可以算是古文经学的奠基人)


王莽篡政立新朝后,同意立古文经博士官,古文经学在新朝开始盛行。


及汉光武帝刘秀建东汉于洛阳,又废古倡今。但之后今文经学日益衰落,古文经学慢慢崛起,出现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古文经学家,如贾逵、马融、郑玄等人。


到了清朝,今古文之争又起,魏源、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大力提倡今文经学。


博士官:就是精通某一门学问的官方设立的学问师、教导师。

战国后期,齐、魏、秦等国先后设博士官。当时的博士官包含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诸子百家都有相应的官设博士。

秦汉都保留了博士官的职位,仍有名家等学派的博士官。汉文帝时增设专研经学博士官,汉武帝后,独尊儒家,博士官职位被儒家垄断。


近代今古文之争


其实无论是两汉,还是晚清民国时期,今古文之争都代表着门户之见,利益之争。


钱穆先生也说“···两汉经学之今、古文问题···各持门户,互争是非,渺不得定论所在”。


两汉间,大儒之间的今古文学之争,可直接上升为政治斗争,甚至可以说,不详说当时的政治风向,就无法懂得两汉今古文学争论的要点。


晚清,今文学派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一书中,大肆攻击刘歆,认为历代古文经学尊崇的经典《周礼》、《毛诗》等为刘歆伪造,其目的是为了帮助王莽篡政。



后钱穆先生在《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一书中,列举康说不可通二十八条。


“···歆(即刘歆)领校五经未数月,即能偏伪诸经,不可通二也···”


“···歆之争立古文诸经,王莽方退职,绝无篡汉之象,谓歆伪诸经,将以助莽篡乎?不可通十一也···”


不通者二十八条,有理有据,这一点,我同钱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古文经学的演变
语文。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题及答案
《易》孟氏古文说与汉代经学今古文问题
经学昌明、极盛的时代
《乐经》非刘歆王莽伪造辨
东汉经学纂略 作者:顾永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