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思录》之道体-周敦颐

宋明理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这一个字,着实令人痴迷。而朱熹一向被认为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由他和吕祖谦编辑的《近思录》也是宋明理学的入门读物。

《近思录》采取北宋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四子的文章言论,共六百二十二条,分十四卷,以《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名。

《近思录》第一卷名为《道体》,是最难理解的一卷,但也是最提纲挈领的一卷,不可匆匆而过。因此思索再三,笔者决定分别讨论《道体》中引用的北宋四子言论,结合四子各自的思想体系,挖掘朱熹和吕祖谦梳理理学的过程,探究理学之源。

《道体》总计五十一条,分别收录了周敦颐两条语录、二程(程颐、程颢)四十三条语录、张载九条语录。接下来,笔者按照所收语录的先后顺序逐个学习分析,跟着朱熹和吕祖谦的步伐走进“宋明理学”这个大思想浪潮。

《道体》的第一条、第二条分别出自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太极通书》。

周敦颐,字茂叔,别号濂溪先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作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吕思勉对周评价很高,“朱子集北宋诸家之成,亦最宗周、程焉。而周子遂称宋学之开山矣”。

《太极图说》全文并不长,朱子既然把这一篇放在了第一卷的第一条,必然不是无意之举。我们先来看看周子的《太极图说》究竟说了什么。

《太极图说》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是: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这一段是周子的宇宙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尽管萌发于不同的历史土壤,但都不可避免的问到了同一个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早在《周易》的《系辞传》中就有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图说》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这个说法,用西哲的话讲,周敦颐是一元论者,在周子看来,宇宙的发展是:太极--阴阳--五行--万物。万物生于“太极”,而所谓“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是一物两面。笔者以为陈来的解释最为贴切:“太极是指未分化的混沌的原始物质,无极是指混沌的无限”。



那么问题来了,朱子为何引用《太极图说》的宇宙论呢?前半段不仅仅在说“太极”“阴阳”“五行”,还有两个关键字:“动”“静”

《太极图说》塑造了一个动静不断循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宇宙,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但有一个东西是贯穿动静、不分阴阳的。周敦颐在《通书》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很像禅宗的说法。

周子认为,无论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中,都存在一种“神”,“神妙万物”,或者说,“神”是运动和静止的原因,是贯穿宇宙万物的核心。《道体》第二条“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朱子的解释是,“神即圣人之德妙而不可测者”,神在念头刚起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所以细小而不可见,神所表现的理无处不在,所以广泛而不可穷。

我们可以看到,周敦颐不仅仅在考虑“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这种发展的、运动的宇宙生成论,还在进一步考虑运动的原因,考虑隐藏在“太极”之中更深层的原。

这就是朱子想要借周敦颐的宇宙论要告诉我们的第一个字:“神”。

《太极图说》下半段: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讲完宇宙,接着还是回到了人事。宇宙的生成,落足到人这个本体当中,也是从“动”和“静”、“善”和“恶”开始的。“五性感动而善恶分”。《道体卷》的第二条(摘自《太极通书》)也说:

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

“诚无为,几善恶”这句话,朱子是这么解的“‘诚无为’,诚,实理也。无为,犹寂然不动也。实理该贯动静,而其本体则无为也。‘几善恶’,几者,动之征。动则有为而善恶形矣。诚无为,则善而已。动而有为,则有善有恶”。作为实理的诚,是善的,是无形的,是寂然不动的。可见周子是性本善论,那么恶是怎么来的呢?恶是产生于“几”,所谓“几”是由静到动的萌芽阶段,善恶产生于运动,“五性(仁义礼智信)感动,而善恶分”。“诚”同样是贯彻整个运动和静止的过程。

这就是朱子要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关键字:“诚”。

陈来先生是这么解释“诚”和“神”的。“诚指人之本性,神指人的思维能力。本性是诚,是至善的,又是寂然不动的,就是说本性没有活动,没有思维。当人与外部事物发生接触(几的过程),本性决定思维活动作出反应(善恶分)。

周敦颐将诚视为最高的道德原理,是成圣成贤的主要方法。“诚”和“神”,朱熹继承了周敦颐的这种说法,并且进一步对“善”和“恶”的更深一层的动因作出了分析,朱子引来,不仅仅只是为了讨论人这个本体的本性和思维能力,他是为了“诚”和“神”更宽泛的含义,为了引出涵盖宇宙万物更深层的认识,这正是后来的“理”。由此,就不难看出,为什么朱熹将周子的思想排在《近思录》开篇篇首了。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宋明理学》,陈来著,

2,《近思录详注集评》,陈荣捷著

3,《理学纲要》,吕思勉著

4,《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每一天

苹果与读书

一个都不能少


更多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翟玉忠:“太极图说”六种之周敦颐《太极图说》
朱熹对儒学哲理化的历史贡献
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理学思想的一种读法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一:周敦颐
李存山:《太极图说》与朱子理学(二)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6)周敦颐的人生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