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澜波
userphoto

2023.07.22 山西

关注

刘澜波(1904年10月1日-1982年3月5日),原名刘玉田,生于辽宁凤城县中国电力工业主要领导者,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后在北京大学肄业。在主持电力工业的近20年期间,他提出了"水火并举、因地制宜"的方针,正确处理了火电与水电的关系,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82年3月5日,刘澜波逝世

人物生平

折叠建国前

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后在北京大学肄业。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北京大学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任东北四陶路局、齐克路局秘书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辽宁参加东北义勇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活动。1932年到1937年春,先后任党的东北军骑兵二师工委组织部长、上层工作委员会书记、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任西北抗日军政委员会党政处科长、设计委员会委员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参加组织东北救亡总会的工作,并任总会党团书记,在武汉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到延安进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中共中央统战部科长1943年进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整风。1945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中共辽东省委委员、安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和主席、中共安东省委书记、安东军区政委、四纵队副政委、中共辽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府主席等职。

折叠建国后

1950年,任中央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和党组副书记,分管电力工业抗美援朝期间,曾担任后勤领导工作。1955年电力工业部部长和党组书记1956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58年起,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书记。1959年被选为政协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65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于1979年电力工业部部长兼党组书记,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1981年3月,因年老主动要求退居第二线,后任国务院顾问。 1982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子刘安东。

历史贡献

折叠建国前

九·一八事变后,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去东北军工作。曾任东北军中国共产党工作委员会书记。因工作出色,深得张学良黄显声将军信任。1945年10月至1950年4月,先后任安东(今丹东)省政府主席、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副政委等职,为坚持南满根据地和建设辽东,作出重要贡献。[1]

折叠建国后

1950年5月调到中央后,曾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电力工业部部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电力工业部部长、国务院顾问、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在主持电力工业的近20年期间,他提出了"水火并举、因地制宜"的方针,正确处理了火电与水电的关系;在指导电力生产与建设上,他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反对"超铭牌运行"和"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错误做法。他主持确定了西北大型水电站(如刘家峡水电站)和中国第一个 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刘澜波策划组建抗日义勇军

核心提示

“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几十万东北各界民众与东北军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东北流亡集团。

这里,既有东北救亡七杰等民间爱国人士,亦有黄显声等东北军代表性人物。

因为抗日,黄显声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其实,在他的身后,有一个抗日最坚定的支持者与策划者--他的秘书,刘澜波。

由于留存下来的历史史料有限,人们对刘澜波帮助黄显声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以及东北军入关后,他受党组织委派长期在东北军中秘密开展统战工作,是那个时期党在东北军最高负责人的这些经历,所知寥寥。

新中国成立后,刘澜波作为电力工业部部长主政电力工作近20年,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东北流亡群体的抗战是整个抗战重要一环”,东北抗战14年这段历史是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副所长张万杰的研究领域,其中她对东北流亡群体的抗日救亡斗争,尤其是刘澜波对东北军影响的研究尤为精深。

在她看来,“东北流亡群体对抗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没有刘澜波或许就没有黄显生的血肉长城,或许就没有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道路;没有救亡七杰或许就没有张学良抗日思想的转变,或许就没有东北流亡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的空前团结……

这些幕后英雄的过往虽然鲜为人知,却同样惊心动魄……

在北平,刘澜波与黄显声这两位老乡一见如故

刘澜波到北平后,恰逢黄显声也到北平处理公务。他经黄显声叔父黄恒浩引荐,与黄显声结识。二人一见如故,黄显声希望刘澜波能到辽宁省政府工作,帮助他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刘澜波欣然应允,从此成为黄显声最信任的幕僚及助手

--张万杰

1914年,10岁的刘澜波被家人送到凤凰公学读书,这是一所县城的县立高等小学,刘澜波在这里度过了6年小学时光。尽管当时“父母在,不远游”像个戒律,1920年16岁的刘澜波考取天津南开中学后,还是离家求学了。

南开学风开放离北京又近,在此期间他有了进步思想的萌动,1926年经人介绍刘澜波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一年北京大学政治系迎来了一批新生,刘澜波就在其中。

北大在那个年代是许多年轻人心中圣地,名师云集,思想包容,1927年冬尚在北大读书的刘澜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刘澜波虽然肄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但北大的两年学习收获颇多。

1931年刘澜波的家乡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身为辽宁人对同胞艰难处境感同身受,当时正在山西商震将军32军任职的刘澜波没有过多犹疑准备途经北平回东北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形势严峻,东北军大批撤出集中于平、津等地。张学良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辽宁省政府行署从沈阳迁至锦州,授命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公安局长的黄显声赶赴锦州,负责组织抗日武装”,这是张万杰在其《刘澜波对东北军走上抗日道路的历史贡献》一文中,对当时东北情况的概括。

刘澜波没有直接回沈阳,而是先从山西回到北平,准备短暂休整即赴东北。与此同时,事务繁忙的黄显声不时要到北平处理公务,两个辽宁人不期然间在北平相遇了。

老乡的亲近,相同的政治主张,相近的思想共鸣使得两人一见如故,黄显声邀请他到辽宁省政府工作,刘澜波便与黄一起赶赴锦州。

发动、组织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抵抗日军侵略”,到达锦州的刘澜波身负党组织指派的这项任务。

刘澜波建议黄显声组建抗日义勇军

在黄显声委任东北义勇军第一、二、三路之后,刘澜波受托以警务处名义起草了对义勇军的“编委方案”,成为《义勇军编委方案》起草人

--张万杰

当时黄显声的职位不是最高的,但由于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代理参谋长荣臻和代理辽宁省政府主席米春霖留居天津、北平,黄显声为主持辽宁军、政大计实际负责人。

由于黄显声的关系,刘澜波顺利进入辽宁省政府,任省政府秘书。其间两人频繁往来,刘澜波办事的缜密细致很合黄显声的心,没多久便兼任了黄的秘书,深得黄显声信任,一些具体事务常由他负责承办。 

刘澜波帮助黄显声承担起组织抗日武装的重任,是从扩编骑兵入手的。 

当时辽宁全境不足6个旅的兵力,锦州驻军只有张廷枢的步兵第12旅与辽宁省警务处的公安骑兵总队。

刘澜波对黄显声直言其想法,要想增加抵抗日军侵略的力量,必须扩编骑兵军。黄显声听从了他的建议,决定抽调各县干警将省原有的1个公安骑兵总队扩编为3个,并将这3个骑兵总队集中在锦州北一带驻扎整训。

整训按部就班进行时,刘澜波已将目光延伸到当地林林总总地方武装上。他想的很远,增加抗日力量不能仅停留在对骑兵的扩充上,在他对当时各地民间武装进行了深入摸底后,对辽西、辽南原有的相当数量的民团、绿林队伍人员构成,已了然于胸,认为在辽宁地区组建义勇军是可行的。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被认为是推动大规模抗日义勇军兴起的事情。

当时的东北既有自发的抗日武装,也有汉奸队伍。1931年10月,受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直接扶植支持的凌印清、张学成两支声势颇大的汉奸队伍,开赴辽南、辽西,企图消灭新建立的锦州抗日政权。

在民众抗日义勇军的支持下黄显声先后镇压了两支汉奸队伍。随后以警务处名义,分别委任参加消灭两股汉奸队伍的民众绿武装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二、三路军,此举被认为是大规模抗日义勇军兴起之始。

刘澜波审时度势,建议黄显声正好借此契机组建抗日义勇军,将民众武装组织起来,黄显声派人积极联络这些民间武装,开始致力于组建民众抗日武装。

“1.自备手枪者当可给予月薪现大洋三十元;2.凡率武装一百人以上者,方以上尉待遇之……”,不久一份详尽组编义勇军程序、奖励办法、经费来源的方案由刘澜波操刀完成,这便是著名的《义勇军编委方案》。到1931年末,经黄显声委任的抗日义勇军达22路之多。在张万杰看来,“刘澜波为义勇军蓬勃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接待、委任等具体事务皆是由他负责承办。

刘澜波与黄显声一起坚守锦州

“九一八”事变后,黄显声因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武装斗争得到了“血肉长城第一人”的美誉,作为其秘书的刘澜波是黄显声积极组织武装抗日最坚定的支持者与策划者,将其称为“血肉长城幕后第一人”不为过

--张万杰

1931年11月下旬,日本关东军在击退黑龙江省马占山指挥的军队、占领齐齐哈尔之后,开始将主力转入辽西,兵分三路向锦州进军。结果,黄显声领导的义勇军奋力抵抗,使日军第一次西侵失败。

黄显声和义勇军成为日军的心头大患。

第一次西侵失败后,日军于1931年12月初重新制订攻击锦州的方案。

对于保卫锦州,黄显声认为“守土有责,决不退让”,抱着“城亡与亡之旨”,但省政府一些高级官员对于是否保卫锦州一直持观望态度。

当张学良下令撤退后,12月29日起大部分官员随军入关,高级人员只有省府秘书长黄剑秋、警务处长黄显声及其秘书刘澜波,武装力量仅留下公安骑兵的3个总队。

坚守锦州刘澜波想的不是一城一池。在他看来,锦州是关内外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得失关系到东北的存亡,也关系到平津的安危。

刘澜波一直主张全力保卫锦州,”张万杰对刘澜波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他是黄显声坚守锦州最坚定的支持者,支持其提出的'以攻代守’的提议。

刘澜波随黄显声到大凌河一带布防。1932年1月2日,日军第八师团开始向大凌河东岸的公安部队发起包围攻击。“打了一次,还活捉了敌人七个”,对于这次战斗刘澜波在自传中有如此表述。

无论是坚守锦州,还是锦州因孤立无援最终陷落,刘澜波始终陪伴黄显声左右。

在日军疯狂进攻下,骑兵军与义勇军孤立无援,黄显声只能率辽宁省政府人员退出锦州。锦州失守后,刘澜波又随黄显声前往北票组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总指挥部

对于这段过往,张万杰在她的论著里有过详细描述,“'九一八’后,刘澜波帮助黄显声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展开同日军的武装斗争。东北军入关后,他受党组织委派,长期在东北军中秘密开展党的统战工作,促使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领导东北救亡总会继续关注与支持东北军抗战,使东北军成为全国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感谢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张万杰对本文的支持)

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首席记者 段芳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军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满族爱国名将黄显声,是他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黄显声是九一八事变中唯一抵抗的将领,蒋介石为何对他下手?
誓言无声—阎宝航:(16)成立复东会
国民政府在东北局部抗战中做了什么
辽西义勇军青岗子成功阻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