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篆刻家丁敬篆刻讲堂九十九

作为浙派的始祖的丁敬,浙派和西泠印派的名目是在其故去之后才慢慢提出来的。特别是西泠印派的名目大约是清代乾隆后期,其时丁敬已经故去,而黄易、奚冈等人正享盛名时提出来的,以自别于何震以来久主坛坫并经过一变再变的新安旧体。

印学到了丁敬的时代,有不得不变的趋势,而以丁敬的才干与学识,确实也担负的起开创这一新派的历史责任。昨天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丁敬的生平和一些传世的朱文印作。

丁敬的篆刻,兼收各时代的长处,规模大、沉浸久,孕育变化,气象万千。汪启淑在《续印人传》说他“留意铁书,古拗峭折,直追秦汉。于主臣(何震字主臣)、啸民(苏宣字啸民)外,另树一帜。两浙久沿林鹤田(林皋字鹤田),钝丁力挽颓风。印灯续焰,实有功也。”这是比较高的评价,但是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

从技法上讲,丁敬的刀法,钝朴奇崛,风格遒上。何元锡、魏锡曾都曾经说到其刀法是从朱简的“碎刀”中衍出。但是印坛的普遍的论点是,新安诸家中朱简的“碎刀”对于丁敬是有所启发的。但是刀法只是治印的一个方面,大家研究篆刻,是要有全面的了解的,不要被一些局部的片面的观点所影响。

昨天我们提到了一首丁敬自己所作的《论印绝句》,今日我们再列出: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丁敬自注“吾竹房议论不足守”,这里的吾竹房指的是元代的吾丘衍,吾丘衍的《三十五举》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印论的开端。这首诗重要的观点是篆刻创新的目标,是“思离群”,另外也强调了被称为无印时代的唐宋,其时印章也是有可取之处的,更加重要的是篆刻要想创新是不要墨守汉印。这首诗的气魄与见识,是前人不曾有过的。

历来评价丁敬印作的,也多知而未尽。丁敬印谱,最早的要数何元锡、何澍父子集拓本以及毛庚集拓本,但是久已经失传。1965年西泠印社收得《西泠四家印谱》剪裱本,细审知道是何氏集拓本,是十分珍贵的。所以了解浙派的篆刻,西泠印社出版的《西泠四家印谱》、《西泠后四家印谱》是值得入手的。

魏锡曾在《绩语堂诗存》曾有《论印诗》中有论丁敬的一首说:“健逊何长卿(震),古胜吾子行(衍)。寸铁三千年,秦汉兼元明。”其中之意,我们可以细细的品味。

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丁敬传世的一些印作。

印文:玉几翁。此方印章有很多可以关注的地方。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其中的篆法,无论是“玉”字还是“翁”字,都比较不符合篆书的写法,反而更加的贴近楷、隶的写法。但是从印面的神韵上,又有很强的汉粗白文印的韵味,显得平正厚重。从章法上讲,朱白的参差留白,在空处着眼的排布,令人过目难忘。此印很具有丁敬的风格,就是以比较朴拙的造型,来衬托其中的一些巧妙。粗壮的印文,似篆非篆的文字写法,留空的独秀与朱白的参差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的。

此印另外可以关注的是款识。我们知道明代的印谱几乎没有拓款,一是其时对款识不是太重视,二是篆刻在成为艺术时,还不是很完善,而款识成为篆刻的一部分,印谱中印面朱色的钤印与黑白的墨拓边款相映成趣,使得篆刻已经可以完全脱离书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丁敬时期的印款还是比较随意的,或者说更加的纯朴自然。

印文:周骏发印。此印与我们昨日带来的“草芝印信”十分的相似,此印则更加的得汉法神韵。篆法上以对角的繁简相配合使得印面更加的平和稳重,而有不失生动。在刀法上,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短刀碎切的感觉,很有汉印的古朴沧桑的镌刻感。比之其时,日益严重的只求工秀的印风截然不同,也是丁敬力挽颓风,为篆刻艺术注入新机的代表。

印文:岭上白云。我们再来看看丁敬的相对工秀风格的圆朱文印。对角的这种疏密的布局,笔画较少的文字所占面积更加的少。但是我们细看,文字的篆法看似是圆朱文的风格,但是在刀法的运用上与同时的篆刻家林皋则完全不同,更加的有镌刻感,或者说更加的有金石的韵味。从小布局的精巧上,我们可以看到“白”字的尖峭处理,又可以看到“上”字的拉伸的弯弧与“云”字下部的呼应,以及“岭”字“山”字部的独到的肖形设计。虽然一眼看上去是秀丽的圆朱文印,但是仔细的欣赏,其中的汉印的韵味更加的强烈,这种融合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丁敬早期的一些作品,依然是受到明末妍媚工细风尚的影响,可以在《飞鸿堂印谱》中看到。但在这种影响下,在后期的创作中,特别是晚年的作品得到了克服。后来奚冈评价丁敬刻印时云:“近日丁龙泓、高西唐力振古法,一喜妍媚之习”。可见丁敬在艺术创新上的抱负。丁敬不是一个泥古不化者,这从之前他的论印诗中的“何曾墨守汉家文”便可知道,丁敬也是一个借古开今者。《西泠八家印选序》中言:“集秦汉之精华,变文何之蹊径”。虽然对后半句不是十分认同,但是其多方面汲取营养,博取众长而变化创新是为后人所称颂和认同的。

从这方“无夜吟草”印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分传统的小篆写法,更可以看到在篆书中“今”字的写法,是左右皆可的。从印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右上角“无”字的密与“草”字的疏形成对比,而从整个印面上的疏密看,是一种对角向左下的渐疏。这种疏密的处理,是篆刻章法最基础的章法,但是也是最见功底的地方。疏密处理的同时又有穿插的点缀,“夜”字上部和“吟”字上部与其余字的穿插相关使得印面更加的生动和有整体感。

昨日有朋友提到丁敬传世的作品很多,今日我们再给出几方笔者比较喜欢的作品,让大家可以更加的全面的了解下丁敬的印作。可以看到其中的大巧若拙与古朴沧桑,更重要的是与其时的渐入俗套的工秀风格是有很强的对比的。

在后面我们会继续介绍将浙派推入高峰的黄易和奚冈等人,也会找机会为大家介绍西泠印社,还有在浙派主导的印坛中带来不一样的面貌的邓石如。清代的印坛比之明代,更加的丰富,而且传世的可考的印作也更加丰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钱松,工书善画,嗜金石文字,犹精篆刻
他是清代著名的书画篆刻家,被誉为“西泠八家”之一,却鲜为人知
印史上一生刻印过万的篆刻家(1)
石安印话(第20期):不止浙派面目的赵之琛
[转载]有比较才有鉴别
历代文人书法之九十九西冷八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