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气本体论的三阴三阳体系构建与应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其用,冒天下之道而无不遍,统天下之物而无不摄。对于阴阳的含义及相关内容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中医研究中司空见惯而又争论不休的问题,司空见惯是以人人都似有所知,争论不休是以人人都终无所定。特别是三阴三阳的解释与应用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执中医学的一贯之本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三”的内涵及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以虚代全、以中为用

在传统中医学“气一元”的本体论认识中,“凡可状皆有,凡有皆象,凡象皆气”[1],世界以气为本体,气为万物的本源,是故一切皆由“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2]。以气为本体,聚散而生灭,凡物皆气,凡气皆用。气本为一,其分以致用,数之可致二三四五以至于万;象用虽多,其合即归体,万象其繁,约之仍归于一。全体起用,全用归体,体用不二,俱以象显。

对于“三”的本质内涵,当从由体及用的渐分过程中逐步推知,本体为“一”,气行以用,一行即有“二”。二为开合,为升降,为盈缩,后世的开合、升降、出入等都是在“二”的层次起用,可以总称之为“阴阳”。

开合升降乃本体气行之用,其开合升降循环不止,是以有“枢”,亦可名之为“中”,开合兼以枢、升降兼以中,故名为“三”。思考“枢”“中”与开合、升降之间的关系,若单从逻辑而言,枢、中可为开合、升降之间的存在,三者协同并行;而若究其本质,开合枢、升降中乃本为一体也。

枢乃开合之体,开合即枢之用,枢体显用即为开合。而实质上的“枢”与“中”,其本乃虚位,是无所谓“枢”或“中”的,其所以有“枢”与“中”者,正以气行之开合升降不离乎本体也。立足于本体之气分以致用的认识,开合枢、升降中乃皆为本体之用,开合乃由本体所用之分言,枢则由本体所用之合言,在“由一之三”的后续运用中,言枢则开合之意已在其中。是故“枢” 乃虚指,却常以之代全体、括全用。在许多经典中也常以“枢” 与“中”作为本体之代指,以“枢”“中”来表述本体所用之全。其实,在古代哲学中“以虚代全,以中为用”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不仅由二至三的过程,还有从四象到五行,由五行到六气,自八卦至九宫等,均是由显用之实位进而加以虚位所致,而且往往是以虚位而统全体,代全用。

一分为三,三即是一,在人身中,若以“一”为先天,则自“三”而后便为后天,以枢代全,以中为用,化而生身。由人则可及于天地,故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即是后天运化的过程,而《黄帝内经》中亦以“中土” 为后天之本,《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亦是“三”也。是故“三”即是后天起用的根本。此乃“三”之 大用。

由此而知,开合枢之类者,言本体之分,本体者,开合枢之合。所谓本体者,贯乎开合出入之中,包乎开合出入之外者也。

三阴三阳体系的构建

此部分基于气本体的一气运行之变,逐步阐述三阴三阳的化生、阳明与厥阴的由来及意义、三阴三阳排序的依据与内涵等问题,并对三阴三阳体系的具体运用、六经病欲解时的依据与具体含义进行概述。

1. 阴阳的三分——三阴三阳化生 对于三阴三阳的由来,据不完全统计,有八卦阴阳转化起源说、十二消息卦起源说、河图洛书起源说、时空结构起源说、月相节律起源说等众多说法,各种观点均有其渊源。本文则不拘泥于各种文献表面的说法立意,而从气本体论的层次逐步阐述阴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的产生。

关于三阴三阳的化生,须首从阴阳谈起。本体一气,行而分阴阳。气本为一,阴阳为二,二者,一之行也。一行为二即为

阴阳。以气之体论,居上者为阳,居下者为阴;以气之用论,则升者为阳,降者为阴;以气象之幽显论,则显者为阳,幽者为阴。一气体用之全彰显于象,即为阴阳。盈天地间皆气也,所以显变化者皆象也,《系辞》曰:“见乃谓之象”。阴阳之二,实即一气运行之大象,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若依气体运行之序,则又有阴阳之再分,气之方升,为少阳;气之全升,为太阳;气之方降,为少阴;气之全降,为太阴。二行为四,则为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此为阴阳的二分法。四象可与木火金水四行相应,合之以土即为五行,黄元御所谓“土枢四象”“土为四象之母”,亦是以枢代全之意。二分法之外,尚有阴阳的三分法,曰: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太少阴阳之外,加以阳明、厥阴,是谓三阴三阳。

2. 阳明、厥阴的由来——幽明之变 阳明与厥阴的由来及内涵,是解决三阴三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一直以来诸学者虽烂熟于口,却仍迷惑于心的地方。笔者将本于《黄帝内经》之意阐述如下。

阳明与厥阴的含义是什么呢?《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谓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又说:“幽明何如?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阳明与厥阴的由来及含义,当从幽显之象而明。从阴阳的关系可知,以气象之幽显论,则显者为阳,幽者为阴。以气之用论,则升散为阳,收藏为阴。阳为显,阳以升用显象而言,象之显是故两阳当合于“明”而终;阴为隐,阴以藏用隐象而言,象之隐是故两阴当交于“幽”而尽。“合明”之时显象至明而阳用尽,“幽尽”之时隐象至幽而阴用终。是故阳明为天地间气运清明之时,为暑尽而秋始;厥阴为天地间气运幽藏之时,为寒尽而春生。因此经文中提及“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亦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说寒暑之异,言幽明之变,为何不将阳明之位居于夏至前后,厥阴之位居于冬至前后,如此岂不更适合于气运之两极!前已言之,“三”者,后天起用之根本,是故此处阳明、厥阴所由生的本义,不在于合乎天气运行的两极,而更在于表述位于气交之分的地气与人气的气运两极。《素问·至真要大论》为运气学的七篇大论之一,而运气学说的关键亦不只在于天地之道的五运与六气,而更在于天地气交的气运交变之规律。阳明与厥阴的由来及含义略述如上,由幽明之象而得寒暑之异,实即是由象而明气运之体,由体而达生化之用也,此乃是中医学气本体论“全体以起用,全用以归体,体用不二,彰显于象”内涵的具体应用与展现。

因此,中医学诸多问题的研究,当真正能遵循学问的“自然而然”而追溯于其固有之本体论与方法论的时候,一切自会迎刃而解。诚如《论语》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 三阴三阳排序的依据——气运之序、时象之变 在三阴三阳的排序问题中,争论最多的便是太阳与阳明比较何为三阳何为二阳的问题。按《素问·阴阳类论》和《经脉别论》等篇章所论,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而在《灵枢》的《终始》《禁服》以及《素问·六节藏象论》等篇论述人迎寸口脉诊之时,却均以寸口的一盛、二盛、三盛分别对应于经脉的厥阴、少阴、太阴,人迎的一盛、二盛、三盛分别对应于经脉的少阳、太阳、阳明。是以黄龙祥[3]指出:“通观《内经》全书,实际上更多的是以阳明为三阳,以太阳为二阳……故经学家廖平先生坚决主张以阳明为三阳,太阳为二阳”。而对于三阴三阳的整体划分,邢玉瑞等[4]亦根据《黄帝内经》所论提出,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阴阳之气量的多少来划分的。然而,这样的解释似乎是表面化的,并不足以说明三阴三阳所划分的依据及其具体内涵,不能完全解决上述的诸多矛盾问题。笔者将依据气体运行之序,时象流转之变对其重新论述。

首先,从太阳与阳明的比较开始,单纯从气之多少而言,则太阳在阴阳的二分法中大致归属于夏,由夏而至暑乃气运全升之时,是故太阳为三阳之体;少阳则为由冬至春,自寒而渐至于温,已升之体气最小,故为一阳;而三分法中的阳明,归于由夏末至秋,虽于象而言最为清明,然体气乃由盛而衰,是以居于三者之中,而为二阳。然而,为何又多有以阳明为三阳的论述呢?问题的关键在于,阳者以象之显而言,故后世以阳明为三阳与以太阳为三阳的两种说法,其大致分别之处在于:若以之诊察气运、血气、脉势等所彰显盛壮之象者,多以阳明为三阳,而以三阴三阳用于表述一气流行之变化敷布等作用者,则多以太阳为三阳。两者一从象论,一从体论,原因即在于此。

关于三阴的划分一阴、二阴、三阴问题,在阴阳的二分法中,少阴为体气由上而至下的时段,由夏尽之时而渐至于深秋,居下之体气(即阴气)渐增而尚未至极,故为二阴;太阴则为由秋至冬,自秋凉而至于冬寒,居下之体气最足,故为三阴;而三分法中的厥阴乃位于冬尽而春生之时,是故阴体渐尽为最小,而为一阴。

关于三阴三阳以体气之多少而分一二三,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最明确的根据可从《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的排布而逐渐推得。六经病欲解时,是对三阴三阳体系的一种具体应用和表述,如果明确了气本体的实质和三阴三阳气行之序、时象之变的顺序依据,六经欲解时的内涵将呼之欲出。

4. 六经欲解时的实质内涵——天人同气、相合而至 《伤寒论》提到:“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本文基于三阴三阳的时气运行之理,对六经欲解时的实质内涵大致阐释如下。

立足于天人一气的运行而言,巳午未三时乃是气运浮于外而最盛之时,太阳病病于于表气之郁闭不通,而于此三时天地之气与人体之气俱浮盛而趋于外,因而表气易通,是故太阳病欲解于此时。申酉戌三时乃是气运由浮盛而肃降之时,阳明病病于胃家之实而不能通降,而于此三时天地与人体浮盛之气俱欲肃降而下,因而浮盛之气亦平,是故阳明病欲解于此时。寅卯辰三时乃是气运由下出于上由内出于外之时,少阳病乃由阳入阴、由表入里、体气盛衰变化之枢机,而于此三时天地与人体之气俱渐升达而荣发于外,因而盛衰表里交争之象得舒,是故少阳病欲解于此时。亥子丑三时乃是气运归藏最足之时,太阴病病于内里之虚寒,而于此时天地与人体之气俱归藏于内,因而里气得补,是故太阴病欲解于此时。子丑寅三时乃是由冬至春,由天道最冷之冬至而到阳气微出于地之立春,气运乃由归藏而渐升动于地上之时,少阴病乃体气虚寒而阳用不足之病,而于此时天地与人体之气俱藏于内而渐动乎外,因而里气足而阳用达,是故少阴病欲解于此时。丑寅卯三时乃由地道最冷之大寒而至阳气升达之惊蛰,气运乃由闭藏而至升达之时,厥阴病乃体气寒极而本气过动之病,多厥热胜复之变,而于此时天地与人体之气俱固足于内而升达乎外,无过与不及,因而阳气来复而本气不散,是故厥阴病欲解于此时。

另外,通过对六经病欲解时的解读,可以清楚的知道太阴为三阴之主,三阴当统于太阴,太阴亥子丑三时正当万物所归之时;而少阴与厥阴则正当于天地之气寒极而重生之时,寒极而生则阴阳之气最易于此离绝,是故少阴与厥阴病多有死证。

据于时以明气运之本,察乎时而知病气之变,时者,体气之行,象用之变也。《伤寒论》六经欲解时乃是根据一气运行的“体”之变化与“用”之变化而得出的,得其天时,与人体之病,天人相合而相制则病即向愈。此是气本体论天人同气、内外合邪认知的具体表达运用。

三阴三阳分以致用的根据——体、用、象

对于三阴三阳,历来的解释与应用稍有混乱,混乱多是因为不明三阴三阳所分的根据和作用所致。笔者立于本体,试述如下。

在气本体的世界中,凡物皆气,凡气皆用,全体即用,全用即体,体用不二,俱以象显。是故世间一切色相之分不离乎此体、象、用三大,或气本体的宇宙生成论中,世间之物自然而然的具有了三大本质,曰体、曰用、曰象。三阴三阳之分,其所据其所用,由此三者而论,当易于纲举而目张。

1. 因体而分 一谓:体之三阴三阳,可称为阴阳量的多少。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此可作为以量分三阴三阳的端始。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由厥阴一阴至太阴三阴为阴气的渐长,由少阳一阳至太阳三阳为阳气的渐长。以体气多少而分三阴三阳,是阴阳三分的根本,其象其用皆本于此,最易被人接受,是以人多由此而用。

然而当知,无论阴气阳气,皆本一气。“阴”与“阳”者,实为气体(幽显、上下、盈缩等)性状之修饰,切不可见“阴阳”而忘一气,买椟而还珠。有合方言分,知常乃言变,明体即达用。

2. 因用而分 二谓:用之三阴三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以用而分,则会根据阴阳之用不同而有所不同。若以运气中客气顺序而论,则阴主升而阳主降,由厥阴而至太阴:厥阴之时,气升之体最小,而其生发之力最足;少阴之时,气体增多、气升之势已成而气升之力渐减;太阴之时气体最足而气升之力已弱而转入阳降。由少阳至太阳:少阳之时,气降之体最小而气降之力最足;阳明之时,气降之体渐大、气降之势已成而气降之力渐减;太阳之时,气体已藏而气降之力已弱而转阴升。此为由体而及于用。若明乎此,并参于前论之体、及后论之象,可逐步推知运气中“厥阴与风木、少阴与君火、少阳与相火、太阴与湿土、阳明与燥金、太阳与寒水”,其相互对应的缘由,及其所要表述的实意。

若以开合枢所用之三阴三阳而论。气行而有升降出入,升降出入循环不已,是以有枢。升与出为开,则降与入为合,开合之中即为枢,此为一气之开合枢,实即一气运行之分。气分阴阳,则阴阳可各有其开合枢,其名: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合;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阴阳之开合枢,即为阴阳所用之分,而阴阳实即本体之行,是故欲明开合枢之实义,不离一气运行之体用。此上,可明开合枢所分之理,渐生之原。由此而推,当易知诸论开合枢之意。若立于本体之行可就阴阳开合枢之理浅述 如下。

阴阳之开合枢,阳出为阳开,阳入为阳合;阴入为阴开,阴出为阴合,开合出入之间即阳枢、阴枢。阴阳相反更相承,共成本体之用。此即“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合”之实意。更有深意妙用在于,本气运行,由气升转气降则少阳当之,是故少阳又为阴阳用之枢;由气藏而气出则少阴当之,是故少阴又为阴阳体之枢。观于《伤寒论》少阳为阳枢,且为阴阳证机之枢转;少阴为里,且为表气运行之根基,其机如是,若符合契。

3. 因象而分 三谓:象之三阴三阳。《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风火暑湿燥寒天之象,木火土金水火地之象,生长化收藏万物之象。天象之三阴三阳:厥阴风、少阴火、太阴湿、少阳暑、阳明燥、太阳寒;地象之三阴三阳:厥阴木、少阴火、少阳火、太阴土、阳明金、太阳水。天象之成,因于气运之变;地象之成,因于天气之行;万物象成,因于天地之气交。三才之象,本于一体之行。以三阴三阳之名而定象,则人可由象而知体气运行之状,由象而知体达用。

以上按照气本体的体象用三部,简略叙述了关于三阴三阳所分的根据与几种应用。综上而观,虽未能包罗万有,言尽诸用,庶几可以探知其原。在具体运用中,如脏腑、经络、气化、标本等,则或以名象,或以名体,或以名用,或间杂而用以显意,总之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以知常而达变。

基于气本体论体、用、象特质的三阴三阳体系的确立,执于中医学的一贯之本,从源头阐述了三阴三阳的化生及不同运用的缘由,并揭示了三阴三阳一气运行之体、用、象互相关联的实质内涵,解决了诸多悬而未决或争论较多的问题,对于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伤寒论》六经病证规律、六经病欲解时内涵、开合枢理论、五运六气理论以及临证的诊断、用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我本一,体用不二
如前所言,阴阳其用,冒天下之道而无不遍,统天下之物而无不摄。其所以如此者,物我本一,体用不二也。本一,故天人一理,易知而简能,翕辟即成变;不二,故因象即可知体达用。由一及二,二而四六,其分以致用,其合即归体。二四六者,皆因缘显象,不离体用,实即本一之行也。《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然其要一也”。数亦是象。由一而分,即分即合,由万而合,即合即分,分合终始,本然一气。易用有三,观其变易之象,知其不易之体,得其简易之用。如是,则天下至理得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看《伤寒论》六经实质
学习伤寒------对伤寒与六经的思考
关于五运六气
从五运六气看六病欲解时及伤寒传经
零基础学习——五运六气的推算方法(科普版)
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