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忘的哈密之行-郑州日报数字报
userphoto

2022.08.08 河南

关注

 ♣ 徐宜发

又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打开我的《采访札记》,脑海里又浮现出4年前我们一行多人,应邀到哈密采访时那一幅幅灵动的画面,心里充满了甜蜜感。这次活动是应哈密新闻界的邀请,河南记者协会组织63名新闻工作者参加的大型采访团队,到新疆哈密实地采写新闻故事,给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大漠戈壁胡杨林

胡杨树是新疆一宝。伊吾胡杨林是世界三大著名胡杨林之最,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入夏以来每天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胡杨是地球上生命力极强的原始树种,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它具有“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的品质。它以“沙漠勇士”而著称,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毫不夸张地说,这么多年在植物家族中只有它能在这里生存,独一无二。伊吾胡杨林占地面积47万多亩,一望无际,浩瀚无边。科学考证,远古时期这里并非戈壁、沙漠,而是波涛滚滚的大海。碧海蓝天,鱼虾跳跃,物种繁多。延绵不断的海岸上绿树葱葱,枝繁叶茂,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景色迷人。不知从何时起,随着大自然的变化,千百年来新疆大部分地区经受着干旱少雨的折磨,丰富的水资源慢慢退化,大片的土地被沙漠化,出现了戈壁沙滩,生态环境向着另一个方面恶化,那些生命脆弱的物种早已无踪无影,在人们的视野里,胡杨树依然挺拔,展示出它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我们到达胡杨林安顿下来已是黄昏时分,透过皎洁的月光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远处的胡杨树,如同无数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我们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

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我们走进了一千年生的胡杨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奇特。一棵棵胡杨树风华正茂,任凭风刮沙打,毫不畏惧,纯属胡杨林的“少壮派”。仔细观察它们的枝叶,都是从干枯的树枝根部钻了出来,长势旺盛,生机勃勃,犹如花木艺人精心培育的盆景艺术品,被维吾尔族人称为“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丽的树”。胡杨天冷的季节是要落叶的,来年天气转暖又有新的枝叶生长出来。这样,年复一年,胡杨忍受着狂风沙暴的肆虐,抵御着干旱和盐碱的侵蚀,顽强与大自然抗争,千年不死,彰显了胡杨“沙漠勇士”的本色。

三千年生胡杨树已到了中年,躯干上明显比一千年生的胡杨树多了些枝叶,干枯的树枝增加了许多。踏入六千年生的胡杨林区,我暗自思索,为何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见不到胡杨树,它却偏偏生长在缺雨少水的沙滩戈壁?有人说,胡杨就是这种植物,只能吃苦,不求享受。细心品味“只能吃苦,不求享受”这句话,这难道不是一种品格吗?胡杨没有青山绿水的陪伴,没有和风细雨的滋润,更没有大自然的精心呵护。它不与任何生命争高低,不争资源,不争环境,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在无际的沙漠荒滩上营造一片绿色,给人带来憧憬,带来希望。这就是胡杨树甘愿吃苦与世无争的高贵品格。

九千年的胡杨林震撼着我的心灵。一棵棵风烛残年的胡杨树像是一个个年迈的老人,上下几乎看不到一片绿叶,它们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一株株躯干像铮铮铁骨践行着“千年不倒”的诺言。它们用自己干枯的身躯组成了一组组雕塑。透过太阳落山的余光,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剪影展现在大漠戈壁,有“猛虎下山”,有“雄狮怒吼”,有“玉兔望月”,还有“金鸡报晓”……这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千万棵垂暮之年的胡杨树,用生命的绝唱演绎着一个个栩栩如生、被人称绝的生动画面。我爱大漠戈壁胡杨树“沙漠勇士”的本色,我爱大漠戈壁胡杨树坚忍不拔的精神,我爱大漠戈壁胡杨树甘愿吃苦与世无争的品格!

魔鬼城之谜

魔鬼城,本以为是只有在童话世界里才能看得到的虚拟城邑,没想到这次来哈密才知道,这里也有一座“魔鬼城”。它是千百年来大自然的“能工巧匠”,在大漠深处雕琢的又一杰作。

走进魔鬼城,如同走到了另一个世界,人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景观。有的酷似城堡、殿堂、佛塔,有的酷似猛兽、牲畜、家禽,还有的酷似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神像、鬼怪,等等。在这浩瀚无垠的大漠深处,怎么会有这么多奇特的景物呢?哈密的朋友告诉我们,魔鬼城长有400余公里,宽10来公里,呈狭长状,每年降雨量不足30毫米,水分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根本不适合人居住,因而长期无人在这里落脚生活。传说中,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座雄伟的城堡,人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天长日久,随着大自然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难以生存,不得不迁移他处留下一座空城。昔日的辉煌在风雪雷电中慢慢消失,留下了一片残垣断壁。遇到月黑风高还会传出“鬼哭狼嚎”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其实,这是自然界常有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沙漠地区,狂风刮得飞沙走石,由于风速、风向、地域、自然物等不尽相同的诸多因素,产生的声音也会各有差异,甚至多种声音融合在一起形成怪异的声响,演绎出“魔鬼城”的种种传说,给人以无尽的猜想。

长期以来,哈密魔鬼城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谜”,引起了科考专家的极大兴趣。史料记载,一百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英国学者斯坦因曾千里迢迢来到罗布泊,发现了楼兰古城遗址,亲身感受到了哈密魔鬼城的凄凉,记载了雅丹地貌的基本特征。何为雅丹地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研手段的改进和完善,专家分析认定,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枯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地形,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被称为雅丹地貌。“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之后就成了专业术语。通俗地讲,魔鬼城是这里千百年来经受着风雨的侵蚀而形成的自然景观。

一百多年来,中外科学家经常现身于大漠戈壁,探索大自然历史长河中的诡秘之处。

哈密地理学会秘书长刘志铭长期从事雅丹地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之处。他们在魔鬼城深处发现了“新大陆”,一个有着100多具人类尸体的大墓穴揭开了魔鬼城的神秘面纱,无数件出土文物为科考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据专家科学分析,种种迹象表明,这是3000年之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留下的最好见证。3000年以前,这个地方水资源非常丰盛,大大小小的湖泊连成一片,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变成了干旱少雨的气候,湖泊里的水大量蒸发得不到补充,导致干涸,原来深藏于水中的湖底砂石暴露无遗,又经过长期的风蚀日晒,形成了大漠里独具特色、罕见的雅丹地貌形态,成了诡秘的无人区,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疑惑和猜想……

魔鬼城真相大白。去了一趟魔鬼城,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魔鬼城里并无“魔鬼”。

哈密瓜的故乡

夏秋之交正值哈密瓜收获的季节。我们所到之处香飘四溢,瓜农们都在忙碌采摘哈密瓜。

新疆普遍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哈密瓜生长,在新疆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哈密到霍尔果斯口岸,从阿勒泰到喀什古城,到处都有哈密瓜种植。毫不夸张地说,在金秋收获的季节来到新疆,处处都飘溢着哈密瓜的香甜。

哈密瓜自然成了哈密一张靓丽的名片。这次我们来到哈密,所到之处朋友们都以哈密瓜相迎。那天我们来到淖毛湖乡采访,大巴车径直开进了田头,瓜农们正忙活着摘瓜装箱外运。地头桌子上摆放着不同品种的哈密瓜任意品尝,让客户随切随尝,评头品足。我顾不上吃瓜,小心翼翼进入瓜地,不好意思打扰忙于活计的瓜农,又怕了解不到我需要的素材,只好慢慢等待。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看上去有40多岁的中年妇女稍作休息,我快步走上前去,轻轻的一声“大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是来自甘肃张掖的农民,带领家乡16个姐妹到哈密打工,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专门来这里承租土地种植哈密瓜。这么一大片瓜田是她们17个姐妹组成的“娘子军”合伙承租的,每年3月初从张掖来到哈密,精心打理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秧苗还没露头,订购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几十亩地的哈密瓜不出一个月都各自有主了。收获的季节最忙,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大卡车,天一亮就下地,一天她们要装3000来箱优质哈密瓜运往各地,仅装箱、装车,一个人一天能收入400余元。哈密瓜采摘结束,她们就返回张掖操持家务,来年再来接着干。

我说:“你们干这一个瓜季,一个人能拿多少钱?”她微微一笑,说:“也能拿个七八万块钱,挣的都是辛苦钱。”从她的言谈话语中,可以看出个个还是挺满足的,有一种成就感。

这些来自张掖的“娘子军”,时间长了种哈密瓜也种出经验来了。她还告诉我,种哈密瓜选种很重要,做种子用的瓜籽要做专门处理,储存在湿度适中的空间,来年才能育出好苗,结出质量上乘的好瓜。汗水不会白流,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哈密瓜成了哈密乃至新疆一大产业,品种发展到180余种,产量逐年增加,销往全国,而且在海外市场也很受青睐。哈密瓜为人们带来了甜蜜的生活。

这些天,我每逢回想到哈密采访的日子,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像哈密瓜一样香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新疆,哈密奇卷
胡杨林~英雄树(文/杨建)
引用 大漠深秋的灿烂金黄 - 老黄牛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额济纳胡杨林秋色
【高铁游记】带你走进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哈密伊吾胡杨林
风过伊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