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郑州夏日“四怪”
连 航
夏季烈日炎炎,如今人们多会待在空调屋里。新中国成立前则是另一番气象:农人们三三两两或坐或躺在树荫下乘凉小憩,抑或是在某个瓜棚里边啃瓜边说笑。新中国成立前的老郑州虽也如此,不过倒有些“怪”事值得一提。
苏东坡在《吉祥寺赏牡丹》中说“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老人簪花的习俗在古代就十分流行,新中国成立前的郑州尚有遗存,不过怪就怪在老郑州人是“绿叶当花戴”。当时,一般人家多会种上几株薄荷、香花来美化庭院,驱除蚊蝇。由于中老年妇女日夜操劳,少有时间梳妆打扮,再加上夏季天热难免头昏脑涨,所以她们常将几片薄荷香花叶直接插在发髻双鬓上,或是揉出汁液贴在额头脸颊上,这不但使人清凉倍增,还别有古朴风韵。如今,有打油诗称“人家老婆有花戴,俺家没钱不能买。摘个香花薄荷叶,我给老婆戴上来”。
老郑州流传的歇后语“酥瓜敲锣——一锤定音”是说酥瓜敲锣如同做买卖,一锤不是成了,就是完(碎掉)了。酥瓜含水量大能解渴润嗓,但因其棱角分明,凹凸不平,产量不高,易生虫害,所以价格低贱。奇怪的是,尽管如此农民还是都会种上一二分地的酥瓜。近郊农民进城、走亲访友、赶集赶会因液体不便携带且缺少水壶暖瓶等,所以出行时往往会带上一两个酥瓜,渇时,一拳砸烂,几口咽下;饿时,窝头酥瓜,别是一番滋味。如今“酥瓜当水带”作为老郑州的一怪,仅流传于老辈人的口头了。
貌似西瓜的郑州特产“打瓜”因怕切碎瓜子,食用时多用拳头打碎,故名。奇怪的是,老郑州打瓜瓜园的规矩是:你只要把瓜子留下,不但包你吃饱而且分文不取。据老人回忆,打瓜瓜子产量高,片大仁大且炒制后香软无比,由于质量好,“郑州大(打)瓜子”曾经畅销北京、上海等地。但打瓜易种,瓜子难收,卖瓜不如卖瓜子。因此,“打瓜留子卖”就成了老郑州独特的一怪。
西瓜除了消暑解渴外,还会被制成西瓜豆酱。过去,一般居民家中一年四季必备的副食品就是酱菜。因过去郑州人多住在平房内,院落狭小加上树木遮蔽光照不充足,于是,家家户户都会将罩有稀纱布或盖有玻璃的盆盆罐罐摆放在沿街的向阳之处。入伏后,老郑州的大街小巷都会散发出酱香味。晒制西瓜豆酱本不特别,但老郑州“瓜酱当街晒”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到底是西瓜出了轨,还是冬瓜整了容,看完直接笑喷了呢!
震撼的西瓜籽采收
一直以为黑瓜子就是普通西瓜子没想到这9种常见食物是怎么长出来的真心长见识了
农村这种罕见“西瓜”,籽居然比肉还要更值钱,相信很多人都没见
农民种植一种怪瓜,要打烂才值钱,不能吃却能卖高价
宿松许岭马陵打瓜子 由来之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