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忘年情愫重几许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王继兴
意外地接到这册手抄本,我一下子惊呆了!忘年情愫重几许?千钧万钧难称量!说来话长——
1976年初,我受河南日报社派遣,到北京大学新闻研究班进修。甘惜分先生是我的恩师之一。学习结业后的近40年间,我们一直坚持书信来往,且因先生倡导,我们还一直坚持用宣纸和毛笔写信。
先生给我的信,不仅随着我生活和工作的历程及时地为我解惑释疑,满溢关爱后学的恩师浓情,而且时时有舆论研究、办报要旨的精辟见解,以及治学经验和写作感悟的悉心传授,所以我将其视作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一编号收藏。从一封,到超越百封,到超越二百封,到超越三百封……于是,我突然萌生一个动念:将来应争取将其公开出版传诸后世,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甘先生,他却大不以为然地说:“我那些信,实在从未想到发表。”经我反复恳请,他让步道,“要出书也要双方之信,相互衔接”,“必须有来有往”,“而你的信,我还须大翻腾,这在我目前的状况来说,似有困难。我的健康状况最怕弯腰,弯下去,腰就疼”。后来,终有一天,甘先生托人给我捎来一个纸箱,打开一看,原来都是我写给他的信件。我清点了一下,共计184封。我出于敬重,珍藏老师的信函,是必然的。而我的那些破信,老师竟然还能保存恁多,实在令我大惊!甘先生出生于1916年,大我24岁,和我父亲同龄。一位年逾九旬的耄耋老人,是怎样忍着弯腰的疼痛,翻箱倒柜将这些陈旧信件寻找出来的?想想,我都不安!此后,甘先生对这些书简的出版,依然表示犹豫,说:“我那些信件,既无理论价值,又无文学价值,只有点人情价值,遇上一个多情人珍藏者。我考虑,我生前你千万不动,我死后你怎样处理,那就由你了。”于是,我绵绵怀着此愿,却一直拖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见字如面】⒏我们在等待一个天亮
冬天的信
“废信”不废
《撷芳词·微信情愫》
基本礼仪之书信
荷兰 梵高信件及绘画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