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记.表记》诗解7君子事君

题文诗:

臣事其君,先资其言,谋定后见,拜自献身,

内外相副,以成其信.君责其臣,无功不禄,

受禄不诬;臣死其言.谏竭臣力,受罪益寡.

事君大言,则望大利,事君小言,则望小利;

小言大禄,大言小禄,臣滥薄德,君子不受.

圣主积蓄,蓄非家食,养贤以禄,禄功相得.

君子事君,非私非利,辞非浮华,非正弗近.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远臣而谏,谄媚之嫌;近臣不谏,禄而不为,

名不副实,尸受利.迩臣守和,谏和君主,

宰正百官,臣虑四方.迩臣谏君,谏必有方,

君主有过,谏而不陈,诚心爱君,瑕不谓矣,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难进易退,则位有序;

易进难退,非义则乱.君子事君,三揖而进,

一辞而退,慎始敬终,可贵可贱,可富可贫,

可生可杀,君子真情,真情仗义,义薄云天.

全文:

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

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易》曰:『不家食,吉。』」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

子曰:「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

子曰:「迩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四方。」

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

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信也。」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

子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

分段释解:
  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

郑玄注: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资,谋也。献,犹进也。言臣事君,必先谋定其言,乃后亲进为君言也。是故君有责於其臣,臣有死於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死其言”者,竭力於其所言之事,死而不负。於事不信曰诬。诬音无。
  [疏]“子言”至“益寡”。正义曰:此一节至“辞欲巧”,广明君子事君之道,又明君子为行,须内外相副。今各随文解之。“事君先资其言”者,言臣欲见君,必须先谋度其言,言定然后见也。“拜自献其身”者,献,进也。为谋既定,乃拜见自进其身也。“以成其信”者,谓先谋后见,成其言之信实。“是故君有责於臣,臣有死於其言”者,以其先谋,乃可见君,故君有责於其臣,臣当竭力守节,死於其所言也。“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者,以其言善乃受禄,是受禄不诬罔也。顺死其言,以竭臣力,是受罪益寡少也。
   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易》曰:『不家食,吉。』」
   郑玄注: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大言,可以立大事也。小言,可以立小事也。入,为君受之。利,禄赏也。入,或为“人”。为君,于伪反。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言臣受禄,各用其德能也。《易》曰:'不家食吉。’”此《大畜·彖》辞也。《彖》曰:“不家食吉,养贤也。”言君有大畜积,不与家食之而已。必以禄贤者,贤有大小,禄有多少。畜,敕六反,下同。彖,吐乱反。
  [疏]“子曰”至“食吉”。正义曰:此一节广事君之道,依言大小而受禄。“大言入则望大利”者,入,犹受也。利,禄也。大言,谓立大事之言,进入於君,君所受纳,如此乃望大禄。“小言入则望小利”者,小言,谓立小事之言。小言进入受於君,则唯望小利也。“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言臣禄各以其德能相称。若小言受大禄则臣滥,若大言受小禄则君重财而薄德也。“《易》曰:不家食吉”,此《大畜》卦辞也。案:《易·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不家食吉”者,言君有大畜积,不唯与家人食之而已,当与贤人食之,故得吉。此《大畜》,乾下艮上之卦,注云:“自九三至上九,有颐象居外,是不家食吉,而养贤。”引之者,证君有禄而养贤,贤有大小,故禄亦有多少。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子曰:「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子曰:「迩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四方。」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郑玄注: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不下达”,不以私事自通於君也。“不尚辞”,不多出浮华之言也。“弗自”,不身与相亲。《小雅》曰:'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靖,治也。尔,女也。式,用也。穀,禄也。言敬治女位之职事,正直之人乃与为伦友,神听女之所为,用禄与女。共音恭,本亦作恭,同。女音汝,注同。

小注: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介尔景福.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与正直之士亲近伴随。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洪福祥瑞。靖:敬。共:通“恭”,奉,履行。位:职位,职责。与:亲近,友好。一说通“举”,行为,举止。式:乃,则。榖(gǔ):善,此指福。以:与。女:汝。介:借为“匄”(gài),给予。景福:犹言大福。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心里对他深深爱恋,却欲说还休。心中对他有深深的爱意,哪天能够忘记?

  [疏]“子曰”至“以女”。此一节广明臣之事君,当以正直之道。“不下达”者,不以在下细碎小事通达於君。“不尚辞”者,不贵尚浮华之言辞。“非其人弗自”者,非其好人,不身自与之相亲。“《小雅》曰:靖共尔位,正直是与”,此《诗·小雅·小明》之篇,刺幽王之诗。大夫悔仕乱世,戒其未仕者,云“靖共尔位”。靖,谋也。共,具也。言明君靖谋共具尔之爵位,有正直之德者,於是与也。“神之听之,式穀以女”者,式,用也;穀,善也;以,用也。言神明听聆女德,君若用其善人,则当用女也。《诗》之本文如此,今记者断章取义,证明非善人不德与之相亲。靖,治也。尔,女也。言为女之道,治理恭敬女之职位;若见正直善人,於是与之为朋友,如此则神明听聆女之所为。穀,禄也。用此福禄,以与女也。

   郑玄注:子曰:“事君远而谏,则讇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尸,谓不知人事无辞让也。讇,本亦作谄,敕捡反。子曰:“迩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四方。”迩,近也。和,谓调和君事者也。齐景公曰:唯据与我和。宰,冢宰也。冢宰主治百官。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陈,谓言其过於外也。《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瑕之言胡也。谓,犹告也。藏如字,郑解《诗》作“藏”,云“善也”。
  [疏]“子曰”至“忘之”。此一节明臣事君谏诤之道。“远而谏则讇也”者,若与君疏远,强欲谏诤,则是讇佞之人,望欲自达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者,若亲近於君而不谏,则似如尸之受利禄也。祭祀之尸,无言辞而受享祭时,犹似近臣不谏,不知人事,无辞让之心,如尸之受利然也。“子曰迩臣守和”者,迩,近也;和,谓调和。言亲近之臣,献可替否,毗辅赞助於君,守其调和之事也。“宰正百官”者,宰,谓冢宰;正,治百官。“大臣虑四方”者,谓二伯州牧之等,谋虑四方。此大臣亦兼冢宰,但冢宰居於中,故言“正百官”耳。“《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此《小雅·隰桑》之篇,剌幽王之诗。君子在野,诗人念之,云心乎爱此君子矣。瑕,远也。谓,勤也。言念此君子远离,此不勤乎,言近於勤矣,终当念之。“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者,藏,善也。言中心善此君子,何日忘此君子矣。《诗》之本文如此,今记人所引此,云心乎爱此君子矣。瑕之言胡,胡,何也。谓,犹告也。言何不以事告谏於君矣。“中心藏之”,与《诗》文同。王肃以为“藏,善”,郑亦然也。皇氏以为人臣中心包藏君恶,不欲乡人陈之,非其义也。凡谏者,若常谏之时,天子诤臣七人,诸侯五人,大夫三人。唯大臣得谏,若岁初则贵贱皆得谏也,故襄十四年《左传》师旷对晋侯云:“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国语》又云:“天下听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此皆孟春之月,上下皆谏,故传引《夏书》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於路”是也。

【经文】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 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子曰:“事君远而谏,则 讇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子曰:“迩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 四方。”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中 心藏之,何日忘之?’” 
【今注】 
①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小雅·小明》。共:通“恭”,恭敬。式:用。以:通 “与”,给。②讇(chǎn):同“谄”,用卑顺的态度奉承人。③以上四句出自 《诗经·小雅·隰桑》。瑕,《毛诗》作“遐”。瑕:胡,为什么。 
【今译】 
孔子说:“事奉君主的人不应向君主陈述自己的私事以图私 利,也不要尽说漂亮话;如果不是德行高尚的正直君子,就不要和 他亲近交往。《小雅》说:'认真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和那些正直贤 能的人亲近交往。神明能知道这些,一定会赐你福禄。’”孔子说: “事奉君主,如果越级献议,就有谄媚贵人的嫌疑。但是,如果在上 司左右供职,有事而不劝谏,那就是白受俸禄不干事,像祭祀中的 '尸’一样,徒有虚名了。”孔子说:“君主身边的近臣,应当调和君主 德行,总理大臣整治百官;各部大臣就要谋画四方的事务。”孔子 说:“事奉君主,如果君主有过失,就应该劝谏而不应当宣扬他的过 失。《诗经》说:'我在心里爱着他,为什么总不告诉他呢? 这种感 情深深地埋藏在我心底,哪有一天能忘记?’” 


    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信也。」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子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

   郑玄注: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乱,谓贤否不别。易,以豉反,下及注“易绝”同。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进难者,为主人之择己也。退速者,为君子之倦也。远,于万反。为主人,于为反,下同。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信也。”违,犹去也。“利禄”,言为贪禄留也。臣以道去君,至於三而不遂去,是贪禄,必以其强与君要也。竟音境。要,於遥反,注同。言为,于伪反。强,其良反,旧其两反。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轻交易绝,君子所耻。子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乱,谓违废事君之礼。
  [疏]“子曰”至“为乱”。此明臣事君,亦当使贤与不贤分别之事。“难进”,谓君择己,易退谓君厌己。“则位有序”者,谓贤愚别也。“则乱”者,谓贤愚不别也。“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者,慎,谓谨慎以尽忠,是“慎始”也。终,谓终竟择善为朋友。“子曰事君可贵可贱”者,言事君可使之贵,可使之贱,可使之富,可使之贫,可使之生,可使之死,但不可使为乱也。乱,谓废事君之礼也。熊氏以为“可杀”者,谓臣可杀君,引《春秋》杀君称君,君无道。此非辞也。

【经文】 
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 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 则利禄也。人虽曰弗要,吾弗信也。”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子 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 
【今译】 
孔子说:“从政的人,遇到升官,不急急乎上任;遇到被辞退,却 很快就离开了。这样职位的升降,就有秩序了。如果只图升官,不 愿辞退下来,那么贤能的人和无能的人就无法分辨了。所以君子 作客,三揖然后进门,而告辞一次就要离去,这样做就是要避免造 成混乱。”孔子说:“从政的人,如果三次与君主意见不合,都没有离 开国境,那就是贪图俸禄了。即使别人说他不是有非分的企求,但 我却不能相信。”孔子说:“从政的人,一开始就要谨慎尽忠,一直恭 敬勤勉地做到底。”孔子说:“从政的人,无论使他地位尊显或卑贱, 还是使他富足或贫乏,甚至可以赦免他的死罪或杀死他,他都可以 接受,但却不能使他做不合义理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舒文靖集-宋-舒璘
事君章第十七
《周易》六十四卦对应诗诀(上)——读懂六十四卦,背诗也可以
孝经注疏 卷八 事君章第十七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古文品读┃淮南子: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