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佛大学前校长:这两种教育方式教出的孩子很难成才

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曾担任过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的拉里.萨默斯,他还曾担任过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顾问。一次他在谈到关于教育的话题时说,现在学生学习的知识未来十年都有可能用不上,在学校里边,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为什么要学习和如何学习。

现在我们很多的学生和孩子,学习是被动的,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学。这些孩子之所以会去参加艺体类的兴趣班,补课等活动,其动力并非源自于内心的需求和价值判断,更谈不上某种精神信仰。这些都是老师和家长作为外界告诉他们的关于优秀的必然途径。但是真正优秀的学习者,并不是茫然不知所以的木偶式的学习,他们应当发自内心的愿意成为那样的人,学习是主动的。

很多人认为进入一所名校,会被看作是优秀和成功的标志,而要想进入名校,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多学东西,学得比别人的正确率高。你必须要在统一标准的跑步比赛当中脱颖而出,才能够成为那少数的赢家。

为了成为这样的赢家,我们很多老师和父母就会产生出两种教育方式——严苛式教育与包办式教育。

一、严苛式教育

严苛式教育是指教师过父母经常对孩子批评、施压,美其名曰严格要求,所谓:教不严,师之惰。子不教,父之过。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好逸恶劳的,不管孩子,孩子就会偷懒,坚信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严格的、看管的、有秩序的、受监督的过程。

二、包办式教育

包办式教育则是为孩子包办一切,包办的父母为孩子生活领域的事情全部做完,只希望孩子能够好好读书。包办的老师为孩子准备好所有的学习资料,整理好所有的重点内容,只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开展记忆和练习。包办式的教育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夸奖孩子,无节操地夸奖孩子,生怕孩子受一点批评和委屈。

这两种很难将孩子培养成才的教育方式,在中国却大有所在,十分常见。表面上看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做法大相径庭,本质上却是一样的,那都是被动式培养孩子,培养出一个失去自我的行尸走肉。

这或许是我们中国家长和老师的急功近利,或者是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学习本质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今天我们不少人还在谈学习本来就是吃苦,学习本来就是受折磨,而忽略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内动力系统。

不论是全身心拥抱孩子疯狂点赞,还是攥起拳头威慑孩子,给孩子施压,都是源自成人对孩子过度保护的一种冲动。本质都是被动式的要求,孩子很难自主发展。

当一个孩子有着这样的老师和父母时,他们就会倍感压力,想要追求完美。然而,他们追求完美只是为了极力消除教师、父母或外界对自己的不满。并非发自内心地学习。

教育不是被要求、被规划、被设计、被塑造的。'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educare,意思是 '引出'。教育的本意是指把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引导出来,发掘出来,顺其自然地加以引导,而不是像做机器一样锻造,更不是温室中的花束一样培植。

教师和父母兴许也没意识到,不论是过度批评还是溺爱,都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有自己成功才对得起别人。

让教育回归本来的属性——等待、发现、引发、帮助、成就……

未来是仙人球模式,只要发展自己的优长,便可以屹立于世,不必每个人都登上金字塔顶,事实上也不可能!小编老师愿意和所有人一道反思和探寻教育的真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家庭出来的孩子,为啥小时优秀长大平庸?绝非单一现象
想要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哈佛大学用这12张图教育了整个时代!
杂文选刊:迟来的道歉
哈佛校长: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为了孩子读一读!
哈佛北大校长齐发声: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取决于妈妈的说话方式
哈佛教授:如果一生只推荐一本书,一定是这本!(家长教师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