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艺欣赏 - 教程
陶艺欣赏
(2010-11-21 21:14:17)
标签: 杂谈
一、教学目标:
通过陶艺教学活动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表现力;了解古今中外陶瓷艺术;通过陶艺制作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细心地、有始有终地去实现创作构思的精神;并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要想让同学们在一节课中对传统陶瓷、现代陶艺的概念,古今中外的陶瓷史以及几种基础的制陶方法都有所了解是比较困难的。一定要拎出重点,有主有次地向学生介绍。欣赏时挑选的作品要少而精,既要是十分具代表性的,又要是贴近孩子们审美特点,能吸引他们,引起他们兴趣的。讲解概念知识时要简明扼要,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就可,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巩固、拓展。否则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措施:为了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更快更好地使他们了解陶艺,教师要使用生动
简明的语言来讲解,用多媒体等生动直观的手段来教学,并鼓励学生动脑,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拿出陶、瓷两样制品让孩子们比较:陶---厚、烧成温度低、粗、低沉。
瓷---薄、温度高、精细、清脆。
2、  交流:你知道有关陶艺的事吗?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到的有关知识。老
师帮助、补充。
(1)、陶的起源---人们把编织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一层粘土,使其能够盛水、耐火。新石器时代已制作和使用陶器。
(2)、原始瓷是在制陶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发展的。起源商、周,东汉烧成,细密坚硬不渗水,易清洗。
(3)、制陶瓷的方法---就是以土石为原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器具或装饰品的胚胎,然后置于火中烧炼,使其坚固定型而成为陶器或瓷器。
3、  欣赏:(1)、新石器时代---《黑陶鹰尊》用平滑浑圆的大块面塑造丰满发达的胸腹
双腿雄健有力鹰尾支地,与双足形成稳定状态,立体感强,气势非凡。
《旋纹彩陶尖底瓶》细腻光洁色彩鲜明,拉胚、分段拼接等手法,花纹表现韵律和动感。
(2)、商周时代---《鸭形印纹陶壶》杭州余杭出土,壶形似凫有游水面的肥鸭,俏皮可爱,透出浓浓的水乡生活气息。实用观赏两相宜。外壁有细绳拍印痕迹,制作不刻意求精,使人体味到质朴天真的情趣。为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情趣。
(3)、秦代---《兵马俑》与真人真马一样高大,神情各异色彩鲜艳写实有个性。(4)、汉代---《击鼓说唱俑》捕捉舞台上说唱艺人得意忘形的一瞬间的动态,
各处细节的刻画深入细致,手法简练夸张,形神兼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青瓷羊》施青釉,匀净无暇,光彩晶莹,肥硕圆实的形态。
(5)、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俑》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骆驼高大强壮精神,人物生动,彩带自然绚丽。
(6)、宋代---装饰手法多眼样,题材丰富,效果绚烂都是前所未见的。
《汝窑盘》造型级为简洁虽是一件使用盘器,却塑造出典雅含蓄的形体。
(7)、元代---是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以景德镇为中心。
《青花鸳鸯莲纹盆》属厚重的大件器物,却不上失细腻,稳重中有变化,秀美生动,墨韵味浓郁迷人。
(8)、明代---精益求精,创造出高能的度、高技术作品。
《成化斗彩高足杯》柔美细巧,薄如翼,精致高雅。
(9)、清代---成就颇多,器型多样,与绘画结合紧密。
《粉彩人物笔筒》色彩光润柔和,渲染细腻工整,淡雅柔美的风格。
(10)、现代陶艺---既有传统技艺技巧和文化观念的传承,也有时代科学进步
和审美的变化。
彼德`沃克思:
4、  技法:所有的作品都尽量要空心的,泥的厚薄尽量一样,衔接处要粘牢。
(1)、捏塑(挖空)
(2)、泥条(盘筑、编织)
(3)、泥板(圈围、拼搭、切割、任意)
(4)、装饰(压印、划刻、上色、贴花、绞泥)
5、  欣赏:古今中外名师名窑作品赏评。
6、  重点:陶艺创作最能反映作者的性格爱好,表现个人的风格特点,流露心中的情绪,比较少地受到制约,更多的是尽情发挥,按作者的意愿完成构思,有的作者冷静理智地追求严谨规整的秩序感,有的作者热情奔放地表现自由自在的形式变化----丰富多彩,构筑了多样化的陶艺世界,反映作者的理念和追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塑造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相结合;既要强调严格的规范,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从技艺入手,加强工艺训练,提高工艺素质。全面掌握工艺技术。
3、在工艺实践的基础上,提高理论认识。通过实例分析、认识陶瓷文化的内涵。
4、将传统单一授课方式向多元现代化授课方式转化;扩大信息量知识面,培养高素质、综合性陶瓷艺术设计人才
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陶艺理论与工艺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工艺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工艺技术的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陶艺丰厚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2、注重国际间的陶艺教学交流,促使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与世界陶瓷文化的比较研究。
3、注重传统工艺技术的学习,通过古窑考察与传统产区工艺调研,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陶艺所表现出的技术、艺术与文化的认识。
4、注重传统产业与高科技及市场经济的结合,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化的工艺手段,创造既适合于现代社会生活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陶瓷艺术品。
5、注重基础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鼓励学生勇于利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分析与研究传统工艺中的难解之谜。
6、注重技艺训练与素质教育结合,通过严格的工艺训练,提高学生为人做事的整体素质。
《中国古代陶艺》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历史,懂得陶与瓷之间的区别。
2、创设鉴赏陶瓷的教学情景,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陶艺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初步感受古代陶艺的魅力。
难点:如何欣赏古代陶艺。
教学过程:
课时一
1、提供图片,初步欣赏。
(1)出示图片《三彩马》,提问:“同学们知道唐三彩吗?”
出示《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三彩罐》、《单彩壶》等,讨论唐三彩的定义。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
教师:想听听专家是怎样定义唐三彩的吗?
唐三彩我国唐代的陶瓷雕塑制品。其釉色丰富,分别呈翠、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而被称作“唐三彩”。“三”是色彩多的意思。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现在的“三彩”成了统称。
2、个例分析,引导细赏。
课件出示《三彩马》,教师先讲解釉色,然后将马的色彩隐去,用线条勾勒整体造型或者出现局部特写,再来看看其他时代的马匹造型,进行比较。
与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唐三彩马的造型比较肥硕,因为马的品种据说是西域进贡来的,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造型特点以静为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耳朵是贴着的,神态好像在听什么动静。
三彩马制作技巧高超,比例准确,线型流畅,以蕴涵的动势表现了马的神骏和强健,通过细部刻画显示其神韵,是古代动物雕塑中的精品。
鉴赏建议:欣赏唐三彩,一看其造型美不美,形态是否自然,装饰性是不是很强;二看釉色是否协调。唐三彩一般只有三种釉色,最多达到五种,有的甚至只有一种。几种颜色相互交汇,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自然的流畅感具有高度的自然美,而不是人工雕琢所成。
3、举一反三,欣赏作品。
根据讨论归纳的欣赏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欣赏《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二彩罐》、《三彩骆驼载人俑》等作品。
然后让学生推荐一件作品,说说感受。
4、让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感悟。
请各位同学用线描的形式、简短的文字记录你今天的感受好吗?
5、评价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一些唐三彩的讲解员,谁的解说又生动又有专业水平呢?
随意选取一些唐三彩作品,让学生自告奋勇来解说。
既让学生表达感受,又可评价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唐代工艺的辉煌,下节课我们将在浩瀚历史长河里领略更多古代陶艺的魅力。(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中国古代陶艺的资料)
课题二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收集古代陶艺的资料。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课件导入。
听一小段音乐:埙乐《楚歌》。
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古老乐器演奏的?“埙”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乐器?(埙乐找寻方法:百度mp3搜索楚歌中国民族音乐在线)
2、纹饰观察。
给同学们看一些陶器,请你给它们的花纹取个名字,好吗?
(漩涡纹、席子纹、鱼网纹等)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彩陶装饰纹样。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
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
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3、科学与艺术。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进行讨论:①猜猜原始人为什么要把瓶底做成这样的尖底?②两侧的环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③瓶子的口子为什么这么小?
总结先人智慧: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4、比较与欣赏。
欣赏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
调查、了解彩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识积累。
怎样做个小鉴赏家呢?
①仔细观察一件陶器,并认真做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
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陶瓷鉴赏标准。
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从历代陶瓷的款式来判断。
6、鉴赏小试。
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学生分组观赏,交流对陶瓷的认识、鉴赏。
(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
民族陶艺设计
第一章 陶艺教案
第一章 陶艺教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对象:美术教育、装潢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课程学时:90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通过三周的实践,使学生掌握陶艺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理解各种成型技法,熟练使用泥条盘筑法和泥板成型法,熟练使用各种施釉技法,了解陶土、工具以及烧窑过程,从而学会陶艺设计制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技能,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形体、色彩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陶艺作品欣赏水平,同时,接受我国传统文化技能的熏陶,增强爱国热情。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与教师实践示范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于陶泥泥性的把握,成型技法的要点与综合运用,施釉方法与釉色呈现的要点,在实践创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法。
第一章 陶艺绪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陶艺以及陶艺的艺术特点、艺术风格和特性,掌握陶艺的艺术特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
教学重难点: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区别,陶艺的工艺性与艺术风格的区分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多媒体展示
一、引言
1、陶艺的学科性质
A、陶艺是集实用和审美于一体的学科。
B、陶艺除属一门艺术学科外,还是门技术。
2、陶的出现时间及与“china”的关系
A、在我国最早出现时间
B、 “china”的由来
3、陶瓷的现状
二、课程部分
1、陶与瓷的区别
2、陶艺的概念
3、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
4、陶艺的艺术特点
A、可塑美。
B、手法多样美
C、肌理美
D、釉色美
5、陶艺的艺术风格
A. 原始风格
B 古典风格
C 民间风格
D 现代主义风格
E 后现代主义风格
6、陶艺的特征
A 陶艺的艺术性
B陶艺的工艺性
C陶艺的科学性
7、学习陶艺的意义
第二章 陶艺的发展概况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陶艺的产生、历史发展和现状有所了解,同时,了解国外陶艺的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
对国内外陶艺的相关历史和各个阶段的艺术特点有所掌握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多媒体展示
一、引言部分
二、陶的起源
三、陶艺简史——中国部分
1、原始社会、商周时期
2、汉唐时期
3、宋元明清时期
四、陶艺简史——国外部分
1、在世界陶艺史上,人类文明的其他发源地均出现了风格各异的陶瓷制品。
2、欧洲中世纪的陶艺以罗马帝国的拜占庭陶器为代表。
3、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产生了一种风格别致的意大利锡釉花陶器,16世纪后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以野生动植物为主的高浮雕装饰手法形式。
4、17到18世纪的荷兰陶瓷业比较发达,受中国的影响,部分陶器已有了部分东方情调,18世纪后,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使欧洲各地的陶瓷业生产获得了新生。
5、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后,大批艺术家和陶艺爱好者们都投身到了现代陶艺的创作中去,现代陶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三章 陶艺的制作原料和工具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陶泥的组成、特性以及处理方法、制作工具有一定的掌握。
教学重难点:
对陶泥特性及处理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物展示
一、陶艺的制作原料——粘土
1、粘土
2、粘土的处理
3、练泥
4、分类
二、制陶常用工具
1、木(竹)刀成型中刮、削、雕挖、整形、装饰用
2、刮刀:成型过程中用于修坯、整形、装饰、掏挖、平整表面。
3、转盘:方便制作时从各角度制作、观察、调整、修改作品。
4、陶拍:用于整形或拍打泥板、压泥等,常用木材制作。
5、钢丝弓:用于切割泥块或分离拉坯作品。
6、杯、笔、桶、毛刷:盛水、补水、涂抹、修坯、施釉。
7、抛光工具:不锈钢勺、金属片、鹅卵石、牛角片、牙刷把,用于坯体表面抛光抹平。
8、装饰工具:用于镂空、切割、钻洞、划线、剔花、刮毛、肌理表现等装饰手法。
9、 碾棍、帆布、木条:用于制作陶板。
10、湿布、塑料布、海绵、喷壶:用于未完成坯体的保湿。
11、底板:用于成型作品的临时底座,便于移动。
12、拉坯机:用于圆形器皿的制作。
三、需要准备的工具
木制刀、刮刀、铲刀(油画刀)、木块、钓鱼线、勺子、报纸、钢锯片、一次性餐桌布、喷壶、白云笔、水粉笔、车辐条、水桶或矿泉水空瓶。
第四章 成型技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陶艺成型技法,熟练应用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了解其他成型技法,能够运用相关技法创作出作品。
教学重难点:
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的制作过程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多媒体展示,教师实践教学
一、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常识问题
1、粘土
2、器壁厚度
3、粘土的收缩与重量变化
4、气泡问题
二、成型技法:
1、泥条盘筑法
A泥条盘筑法的制作过程
2、泥板成型法
A 泥板成型法的过程(以六角皿制作为例)
3、手捏成型法
4、拉坯成型法
A 拉坯法具体手法如下
5、雕塑成型法
6、印坯成型法
A 印坯法具体手法
7、注浆法
A 注浆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装饰技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掌握成型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进行加工,完成基本的陶艺制作过程。
教学重难点:
陶艺的装饰技法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多媒体展示,教师实践教学
一、装饰的定义及形式
二、陶艺的各种装饰手法
1、绞胎法、搅浆法
2、手捏装饰法
3、绘饰法
4、雕刻、镂空饰法
5、剔花装饰法
6、印纹装饰法
A.模印法
B .工具印
C.手指印
D.材料印
7、抛光模压法
8、喷雾装饰法
9、贴花装饰法
10、沥粉装饰法
11、剔釉、刻釉装饰法
A. 剔釉饰法
B.刻釉饰法
12、综合装饰法
第六章 陶艺的釉料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制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釉的性质、分类以及施釉技法。
教学重难点:
浸釉法、浇釉法、喷釉法、荡釉法、刷釉法、滴釉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多媒体展示,教师实践教学
一、釉的概念与作用
二、配釉
1、一般常见的基础釉
2、色釉
3、釉的分类
4、最常见的釉
5、化妆土
三、施釉技法
1、浸釉法
2、浇釉法
3、荡釉法
4、刷釉法
5、喷釉法
6、滴、甩釉法
四、需强调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 烧成技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窑的种类以及烧窑技法。
教学重难点:
烧窑的过程以及不同的烧窑方法。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多媒体展示,教师实践教学
一、窑的种类
电窑、气窑、煤窑、柴窑
二、 烧成
1、定义
2、过程:
A.蒸发期 B .氧化期 C.还原期 D.保温期 E.冷却期
三、几种烧成方法
1、素烧:为增加坯体硬度,方便施釉或做装饰。
2、缔烧:将干燥的产品烧到坚固。
3、釉烧法:指坯体经素烧、缔烧后再上釉用低温烧成
4、本烧法:坯体上釉后经高温一次烧成
5、氧化焰烧法:调整烟道阀门,保证窑内空气充足,形成氧化焰气氛
6、还原焰烧法
A. 一般还原焰 B. 强还原焰
7、柴烧法
四、具体烧窑过程(以气窑为例)
检查→点火→升温→关窑门→加压→保温→冷却→开窑门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一说为宣太后)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  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
陶艺小常识——陶瓷是如何成型的?
​陶泥瓷泥,随心所欲
日本陶艺“人间国宝”全目录
紫砂、紫陶、陶瓷有什么区别
全国第三届“孔子文学奖”参评入围作品展:汪再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