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趣事:于小处识大见闻

孔子,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圣人的形象——一本正经,不苟言笑,侃侃而谈。但是对于孔子这样一个人,必须多角度去了解他,这样才不至于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误解。那么今天,我们就换个角度,看看他一个有趣的一面。

年少知礼

一个寒风凛凛的下午,年少的孔子坐在家门口读书,虽然冷得瑟瑟发抖,他却舍不得放下书。

孔子的母亲见状,十分心疼,就让他先进去房里。孔子听完,答应着放下书,却拿旁边的祭祀用的俎豆,跑到屋外去了。

孔母对此十分不解,细问之下,孔子才说: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史记中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可见孔子年少好礼,他日后的成就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可见一斑了。所以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子路与孔子

孔子有一个有名的弟子——子路,两人的相处也十分融洽。但如果论及两人的相识,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话说有一天孔子和子路不知怎么产生了矛盾,动起手来了。

据《孔子家语》记载,子路“好长剑”,所以孔子并非子路的对手。但是孔子虽不能力战,却能智取,于是他就用他礼乐那一套慢慢地诱导子路,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最后孔子用知识与人格的魅力说服了子路,使其“敬而受教”。

孔子在教育人时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身强体壮的子路,孔子因势利导,无形中用知识与语言让子路心服口服,无可辩驳。因此,智慧胜于蛮力,遇到难题要多多动脑。

孺悲欲见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孺悲是奉鲁哀公命来寻孔子,想拜孔子为师。

本来孺悲远道而来,又苦心在孔子家门口等待,诚意可嘉。但是由于对孺悲人品的不认可,孔子却以——有疾在身,不宜见客——为由拒绝了他。

不仅如此,我们耿直的孔夫子在传话的人出门后,便取来瑟在房里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拒绝之意显而易见。

对此,有人说孔子以“不屑之教诲,所以深教之也。”,是一种不言之教。而不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即使有权高位重之人撑腰,孔子也不屑一顾。所以,不要屈于权与利,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与底线。

丧家之犬

这个故事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有一次孔子在郑国与弟子走散了,独自呆在城墙东门旁。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脖子像皋陶,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犬”。

后来子贡把这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一般人听到别人这样评价自己肯定会怒发冲冠,但孔子不但没有生气,还很坦然地笑着说:“一个人的外形、相貌,是细枝末节。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孔子曾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件事正好体现了他这种宽广的胸襟和雅量,即使别人说他“累累如丧家之犬”,他也只是一笑而过,不与计较,欣然处之。由此可见, 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勿使心为形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小举动就可分出境界高下:孔子为何笑子路
菜根谭——守口须密 防意要严
《子罕篇》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论语复习——学习与教育优质教学课件PPT
聪明子弟教之以诚 富贵子弟教之礼义
孔子的表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