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说到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家长就是莫名的紧张起来,总是会将心理健康和精神方面疾病联系起来,这是一种误区。其实,心理健康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也是孩子快乐成长所必须的要素。

因为是男孩,所以,孩子妈妈总是男子汉的外表来要求孩子,所谓男人有泪不轻弹。不管是遇到委屈、挫折,还是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被批评,他妈妈总是命令孩子不准哭,要强行的忍住眼泪。每当这个时候,孩子总是委屈的瘪着嘴,苦着脸,强忍着泪水,或站着,或坐着,或做着作业。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会和孩子妈妈沟通,告诉她这样做是错误的。孩子犯错,可以批评,但是不能让孩子忍住委屈和泪水,应该让他发泄出来、哭出来,并且去安慰他。但是每次他妈妈都是以要能忍受委屈,不能流泪为男子汉的标准为理由,不同意我的处理方法。这种事情发生了好几次。看着孩子委屈的样子,最后我对他妈妈说,你这样做是要毁掉孩子。她仍然执迷不悟,说她是要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

直到有一天,老师叫她到学校去,告诉她说,孩子和别的女同学闹矛盾,打了别的同学,老师调节好了。但是当那个女同学的爸爸到学校接孩子的时候,我们孩子看见了这个女同学的爸爸后,自己突然用头撞墙,一下子把老师都吓到了。老师于是马上把孩子妈妈叫到学校来,将这个情况告诉了他妈妈,同时委婉的建议是否让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他妈妈带着孩子回家后,惊慌失措的联系我,将情况告诉了我。我听到之后很平静的告诉他妈妈说,这不就是你想要的结果吗?也不就是你自己创造的结果吗?之前我已经不止一次的告诉你,在孩子委屈的时候,你一定要让孩子发泄出来,让孩子将委屈说出来、哭出来,这样他内心的压力就能得到释放,他也就知道谁能和他一起面对,从心灵上不再觉得自己孤独无助,这就是心理学的减压和发泄。但是,你总是以你的所谓理由不听,让他在这个最需要帮助和安慰的时候,在他最需要发泄、哭泣的时候,让他 的心灵最需要得到拥抱去抗拒孤独无助和恐惧的时候,他发现即便你在身边却如同是个隐形人一样,因为你拒绝打开你的心房,让他进去躲避,让他进去寻找安慰,让他进去寻找方向,于是在最后就得到这样一个结果。

孩子妈妈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说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要让孩子有委屈就发泄出来,要鼓励他哭出来。之后我就告诉他妈妈,因为平时孩子有委屈,你不让他哭出来,让他忍住憋住,这样就只能让他的委屈和压力一次次的积存在内心,对外不能发泄,就只能对内去冲击他的心理。当某一天承受不住或者其他某件事情引发了他的这种内在压力,他就会以一种破坏性的力量突然对外爆发出来,这种力量可能是伤害自己,也可能是去伤害别人。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可能在以爱的名义之下伤害自己的孩子。

而且儿童哭泣和发泄的时候,他不仅仅是在哭泣和发泄,其潜意识里还有在为自己的无助和恐惧去寻找可以避难的地方,也是在为自己的灵魂去寻找方向。当这些潜在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孩子的内心才会再次获得力量和自信,孩子也才能有勇气再次起航。

我又马上和孩子交流,安慰孩子,平和的问起今天发生的事情。然后和孩子说,爸爸也会犯错,但是爸爸犯错后就会马上改了。所以,我们阳阳犯错没关系的,只要改了就行了,而且爸爸妈妈会陪着阳阳一起去面对。今天这件事情,我们男人是不能打女人的,就像妈妈时常告诉你的,男人不能打女人,你看爸爸打过妈妈没有?从来没有。如果女同学骂你,你要告诉她不能骂人,骂人是不对的。如果她不听,你就可以去找老师来处理,老师会来帮助你们处理的。

同时,我也问他,你看到女同学的爸爸后,是不是很害怕?孩子说,是的。我就告诉孩子,女同学的爸爸是大人,他不会去欺负小孩子的,而且你们的这件事情老师都已经帮你们解决了,也就没事了。如果你还是心里害怕,你知道爸爸妈妈会帮助你的,你可以让爸爸妈妈来帮你处理。不管怎样,爸爸妈妈都会来帮助你的,所以,你不要害怕。

如果你有什么委屈或者遇到了什么沮丧的事情,不要憋在心里,要发泄出来,即便是哭出来,那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爸爸不会认为我们阳阳哭了就认为是一种懦弱,恰恰相反,爸爸认为不憋屈、哭出来是一种勇敢,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去面对。

这样开导和安慰孩子后,孩子的内心慢慢的感觉到踏实和安全了,也觉得自己的灵魂不再是孤独无助的了,而且哭出来还被爸爸认为是一种勇敢而不是懦弱,于是内心又重新点燃了火花,感觉自己又信心满满的了,精神也来了,力气也来了。于是,就又快快乐乐的去做作业了,第二天也是快乐的去上学了。

过了不久,孩子妈妈有给我打电话,说今天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具体经过是别的同学打了这个同学,这个同学不去打那个打他的同学,而是来打我们孩子,我们孩子觉得莫名其妙,就和这个同学打起来了,之后老师介入,将这个事情处理了,让他们认识了错误,也通知了家长。

放学之后,孩子回到家里,觉得这件事情不是他惹起来的,但是那个同学反而来打他,越想越觉得委屈,就和他妈妈说着这委屈。因为有了上次我和他妈妈的那次谈话,所以他妈妈就鼓励孩子将委屈说出来,不要憋着,鼓励孩子哭出。于是孩子就放声大哭,而且边哭边伤心的说着,又不是我惹他,是别人惹的,为什么他不去打别人,而是来打我。就这样哭着,说着。孩子妈妈也在旁边安慰孩子,孩子发泄完了,也不哭了,之后写完作业就上床休息了。

当第二天孩子上学之后,他妈妈才电话告诉我这件事情,并说,昨天孩子哭诉发泄后,就没有压力,今天早上高高兴兴的去上学了。后来我想一想说,晚上我还是和孩子说说话,了解一下。

下午孩子放学回家后,我和孩子刚一说话,孩子就又委屈的说到了昨天发生了的那件打架的事情,我就安慰孩子,让他勇敢的说出来,勇敢的哭出来,孩子边说边哭,我也在旁边安慰着孩子。

我说,他在班上是只打你,还是也打别的小朋友?

孩子说,他也打过别的同学。

他打同学,是不是会引起别的同学的不满?

是的。

他打你,你是不是就不和他玩了?

是的。

你看,因为他打了你,所以你就不理他了,这样一来,是不是他就失去了你的友谊了?

是的。

我接着说,你看,因为他的这种鲁莽行为,让他失去了你的友谊,他打其他的同学,也会失去其他同学的友谊。这样一来,你觉得他说占便宜了,还是他失去的东西更多?

孩子想了一想,说,是他的损失更大,因为他失去了我的友谊。

嗯。这样一想,你觉得应该是他更伤心些,还是你更伤心些?

他应该伤心些。

就这样,我们一点一点的给孩子解开心结,让孩子彻底的放下十字架,不再背上这个阴影。在开导孩子的过程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倾听他的哭诉和发泄的时候,他就会卸下所有的顾虑,将整个心扉敞开,让它们一起贴紧大人的内心,并在那儿修整疗伤,让自己的灵魂找到力量之源,并不在孤独无助。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会快速的修复,很快的回归快乐、自信和斗志。

又过来一段时间,孩子主动的告诉我们,说,他已经原谅那个上次发生冲突的同学了。

所以,帮助孩子解开心里的结,就是给孩子以信心和力量,这可以让孩子更有效的积极的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因为不懂,所以忽视了孩子可能的心理需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有一个朋友,夫妻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体面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家里就一个女儿。孩子从小就很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在班上都是前三名,弹钢琴、跳舞都很专业,与人相处非常阳光。周围的朋友都很羡慕他们一家。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出去,遇到他们一家人在外面吃饭,就和大人聊了半个小时,孩子坐在旁边,很安静的陪着。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的包有一个小线头正好被孩子发现,孩子就到处找指甲剪之类的东西要剪掉线头,包里没有,就把她妈妈的包拿过来,翻出指甲剪,将线头剪掉,觉得完美了,才安静的坐在那儿。

当时看了这一眼后,我就判断出,家里面管得很严,要求完美,这样可能会让还作为了保持完美的状态,让自己时刻保持着高度的明锐,这会让精神某些不必要的压力,着不少一件好事情。总之,有某些不一样,但是因为国人的某些思维习惯,我总不能走上前去说,孩子关注过心理没有?但愿我是错的。

几年后,还是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孩子后面在出国几年后自杀了,因为忍受不了强迫症和孤独的折磨。

这件事情很有遗憾。如果当初家长用一种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长,从小不对孩子有必须尽最大努力做完美的人、做完美的事的要求,那么孩子就会在成长过程中接受自己的自然成长,不将自己紧张的绑在追求完美的成绩、完美的课外钢琴、跳舞、奥数的战车上。

当一切都以完美为标准展现的时候,父母已经被表面现象所蒙骗了,孩子也被这自己为父母的骄傲所塑造的完美形象所裹挟,无法自拔的将这一场戏演下去,直到某一天实在撑不住了,大厦坍塌。

如果当初家长能懂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和行为学,就完全能在早起发现问题,进而及早的调整,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了。

要制止这类悲剧的发生,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介入才能有效。因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婴儿期、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孩子的心扉是为大人敞开的,这个阶段如果大人陪在身边,并且真切的进入小孩的内心,那么,孩子就会敞开心扉、张开双臂来迎接爸爸妈妈。大人就会接触到一个真实的孩子,但是这仅仅是第一步。

父母要真正的看懂看清楚自己的孩子,需要从这进入孩子心扉的时刻起,用十几年的时间来认识孩子。不要误以为孩子天真、单纯,大人一眼就能看穿孩子的内心和性格,孩子同样有着不为我们大人所感知的内心世界和各个个体的特质,这些内心世界和特质需要我们用十几年的时间才能读懂,所以,陪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成长的过程。

在孩子小学阶段,鼓励孩子以好的一面展示自己,也鼓励孩子以有瑕疵的一面快乐的展示自己,同时也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快乐阳光但是也带有瑕疵的生活。一起讨论彼此的优点、特点,还有缺点。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期盼,以及也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的时候,孩子会去努力,但是孩子不会去隐藏自己的瑕疵,而且会以一种真正阳光快乐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最关键的是,孩子会在必要的时候寻求父母的帮助,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寻求父母的帮助,就是认为自己的灵魂能够得到父母庇护,同时在这庇护中修整自己的灵魂,再次给灵魂注入力量,然后才能再次信心满满的出征,而这最后一点就恰恰是使孩子免于在压力下不堪忍受而崩溃的保险丝。

当父母严格要求孩子的时候,认为自己这是为孩子好。但是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会在潜意识中拒绝接受一个不完美,孩子会在潜意识中非常明锐的感觉到父母的这种拒绝。但是孩子不会去区分也区分不了父母到底是拒绝不完美这件事情,还是拒绝自己。孩子只会去认为因为自己不完美,所以父母在拒绝自己。得不到父母敞开心扉的信号,孩子的心扉也不敢对父母敞开。即便这个时候孩子表现得很优秀,成绩好,性格阳光,但是这些表现很可能都是假相,而真实的本相则是孩子的心灵因为无法进入父母的心灵港湾而得不到庇护,孩子的心灵处于一种流浪的状态中,即便父母就在身边,但是父母在孩子的心灵需求上就如隐形人。

孩子的这种心灵流浪状态会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也会对孩子产生伤害。这种现在有时会发生在学习成绩好,家长要求严的孩子身上。但是很多这样的家长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也认识不到,而是让孩子完美的成绩单蒙蔽了双眼。这种状况老师帮不了忙,孩子无力去面对,只有家长自己觉醒,才能最终改变。

 

常常因为不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按照大人的意愿给孩子规划未来,以爱和关心的名义,无意中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一家外公外婆很有钱,外婆心地善良,但是很强势精明。他们就一个女儿,女儿很内向,找的女婿是一个外省考上来的大学生,人也很善良老实。小夫妻生了一个女儿,小女孩聪明伶俐。

由于小夫妻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与外婆有分歧,外婆总向将外孙女培养成和她一样能干精美的人,两辈人之间就产生了很多矛盾,最后,外婆强势的将小外孙女抢来自己教育,小夫妻只能妥协将孩子交给外婆。

大人处于为了孩子好的目的所产生的争夺孩子的教育权的纷争,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以及除了需要得到好的教育之外还需要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并且需要与父母建立一种稳定亲密的干系的需求,这使得孩子的内心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安全和恐惧的状态,使孩子亲密关系的建立产生了一些错位。

小学三年级之前,孩子学习很用功,常常考满分,而且除了课堂老师布置的作业,她还会自己主动的找课外题来做,不停的学习,不停的做习题,每天要到晚上11点以后才上床休息。这也成了孩子外婆引以为傲的事情,别的同学的很多家长也常常以此为榜样,要自己的孩子向她学习。

有一次,孩子发高烧躺在医院,还要求外婆将课本和书拿给她。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孩子顽强的看书、做作业。外婆心疼的让孩子休息,也有某种发自内心的骄傲,感觉孩子是在向着自己规划的方向前进。

孩子和外婆亲,和父母不亲,有时候父母把孩子接过去玩,但是过不了几小时,孩子就吵着要回外婆家,并且从来不在父母那儿过夜。而且,孩子的脾气也有些倔强,动不动就生气,和同学闹矛盾。

孩子和父母不亲,要回外婆家住,这被外婆当成了外孙女和自己更亲的状态看待,而且还有些自豪和得意,而孩子的倔强只是被外婆当成了孩子的一个需要改的倔脾气来对待。但实际上,孩子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中,这却是孩子的外婆以及父母亲都忽视掉的重要关键。

对于孩子来说,她天然的知道,她的最大的安全感是来自于父母亲。当她看见自己的父母亲在外婆面前就像一对小鸡一样脆弱,不能保护自己,自己被外婆从爸妈身边抢走的时候,她就会感到原来连爸爸妈妈这样对她来说如此强大的人在外婆面前都自身难保,而自己所最为信赖和相信的力量是爸爸妈妈,她就会认为外婆的力量更强大,同时也会对外婆的这个强大力量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但是她无能为力。为了生存,她必须学会去依偎在这强权下。

所以,她会用她所能想到的讨巧的手段来讨外婆的高兴,外婆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而且会想办法做得更好,以此来讨外婆的开心。于是,在外婆在意的学习上她就刻意的去努力,但是她的内心根本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学习到底是什么,是为什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乐趣。她没有真真切切的去想,也没有去怀疑过,因为她只能被动的在外婆的神秘力量的影响下下意识的去做,这让她不敢去试错,也最大限度的不要出错。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如影随形。即便是生病躺在床上,这样的下意识也在支配着孩子。

同时,由于这些压力,孩子就会在性格上受到波及,她所感受到的是力量就是话语权、力量就是权力,力量就是真理。所以,当孩子觉得在可以行使自己力量的时候,她就会以一种我就是真理的倔强展示自己的存在,这就让她表现霸道,也常常因此和同学闹矛盾。

随着年级的上升,课程也越来越难,分数就会很正常的出现波动。但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只会认为是自己不行,就会给自己加压。同时,想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又害怕考试弄砸,于是,会越来越不自信。因为这些因素,从4年级开始,孩子的成绩一步步的往下滑,为了抓住下滑的稻草,孩子开始说谎,考试的时候有时还会去偷看邻桌的试卷,和同学的关系也处得不好。这些状况,孩子自己也急,但总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去面对。外婆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既心疼,又生气,同时,在外面给孩子增加课外补习的力度,总之,就是想着各种办法,但效果仍然不佳。

现在孩子还小,如果能让孩子的父母及时的介入,即便是一双有瑕疵的父母,与孩子重新建立起亲密关系,外婆退居到第二亲密关系的限度上,调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同时及时的用爱告诉孩子,父母会接受一个完全真实的即便是带有瑕疵和缺点的孩子,因为爱比一切外在的衡量标准都重要,让孩子卸下内心的十字架,让孩子的心灵进入父母的心房去修整和庇护,重新获得力量和信心,然后以一种轻松快乐安全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学习,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快乐的玩耍,合理有效的与同龄孩子建立和睦的关系。

如果这样去做了,会一点点的让孩子重拾快乐的时光。但是,如果不行动,那孩子以后可能会因为这些经历的影响,在今后的岁月里带上这段时光的烙印。

但是,这样的转机不是很大,因为孩子的外婆不懂儿童心理学,孩子的父母也应该不懂儿童心理学,否则早就进来干预了。现实生活中,真正懂得心理学的人也非常少,那些只会满口说着心理学高深莫测的原理,实际却毫无眼力去洞悉人心灵的人不是真正的懂心理学,他们根本无法打开他人的心扉。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即便是在美国这些心理学相对发达的国家,真正的超一流的心理学者也是鳞毛凤角,否则《心灵捕手》这部电影就不会因为只是通过真诚的心理沟通,打开男主角的内心世界,就能获得好几项奥斯卡金奖了。

《心灵捕手》讲的是一个在少年时期受到父亲虐待而造成心理问题的天才青年威尔(马特.戴蒙饰演),他整天打架或者泡酒吧,被少年观护所强制安排到麻省理工学院做清洁工的他在做清洁时无意中解开了著名数学教授兰博先生2年多都没有解开的数学难题。随后,威尔又因为斗殴将被送进少年观护所,兰博教授发现了威尔的天赋,在威尔被送到少年观护所之前保释了他,但条件是威尔必须与他合作,并且接受心理疏导。

但是这些为威尔进行心理疏导的心理医生均被高智商的威尔戏弄,都不愿意再为他做心理疏导。最后,兰博教授找到了他的大学同学西恩.麦克奎尔(罗宾.威廉姆斯饰演)来帮忙,而肖恩也终于通过用心灵的沟通将威尔内心重重的沉疴痼疾彻底消除,威尔最终找到了自我和爱情。

西恩把威尔看成是一位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而不在意他是不是一个天才。

开始,威尔利用他的明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高智商,不停的奚落西恩,西恩也言词用激烈的回击。就在这相互的伤害中,他们一步步的往前走,也让西恩对威尔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之后,在河边长椅上,西恩真诚的对威尔说:

“如果我问你艺术,你可能会告诉我米开朗基罗的一生、机遇、报负以及他所有的作品,可是你不曾去过西斯廷教堂,你没有仰望过天花板上美丽的壁画。”

“如果我问你战争,你也会告诉我它们爆发的原因、结果,甚至是普通人所不知道的内情,科室你不曾经历过战争,你从没有将你挚友的脑袋放拥入怀中,凝望你,想你求助,而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子弹夺去他的生命。”

“如果我问你爱情,你可能会给我念上一首诗,可是你从未经历过爱情,你从未在一双美丽的眼睛面前脆弱不堪,你从未爱一个人胜过爱自己。”

“你了解我多少呢?就像我知道你是孤儿一样,我不能凭着看过《雾都孤儿》,就断定自己了解你一样,你也不能凭着一幅画就以为你了解了我。”

“所以,在我眼里你只是个孩子,不管你懂得多少你也只是一个孩子,因为你从来不去体会或者聆听,你从未爱过什么人。”

最后西恩说:“孩子,生活不是靠书本和想当然来的,是靠心去体会的。如果你不向我打开心扉,我无法帮助你。”

在西恩马上就要打开威尔心结的时候,威尔又本能的开始回避,于是西恩直面威尔,不停的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在威尔越来越削弱的反抗中,终于将威尔内心的坚冰融化。

在这部电影里,西恩从头至尾没有说一句高深莫测的心理学的玄妙原理和概念,说的都是平平常常的话语,但是,每一句话语都是发自内心,都是来自真诚,所以能柔和的进入威尔的内心,并直击他的灵魂。所以,心理学需要能够看穿人内心的眼力还有真诚和善,才能真正的与对方做心灵的交流,才能让对方的心感觉到安慰,得到庇护最终获得力量和自信,然后才能勇敢的再次找回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西恩的饰演者罗宾.威廉姆斯是一位才华洋溢、学识渊博的知名喜剧演员。但是,因为受到路易氏体型失智症和忧郁症的折磨,2014811日罗宾·威廉姆斯在加州寓所自杀身亡,终年63岁。

影片中的心灵捕手在现实中却由于心理问题最终选择了自杀,这沉重的事实告诉我们,心理健康与否对人生的重要性,也说明了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心灵捕手太稀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住校中途要求回家,你会同意吗?
留守儿童的内心:爱与恨的纠葛
二表妹被“遣返”了,A娃不省心,妈妈情绪崩溃
我的孩子是个差生:多少家长正在关上孩子成才的那扇门
孩子说话太直接,家长怎么办?
外公患病人财两空,父母外出打工还债,女童为了见爸妈每天攒小红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