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食普852期: 毛毛虫效应,心理效应中的动植物(43)

100多年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译作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据说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七天七夜以后,毛毛虫们最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

效应

Caterpillar Effect,即心理学中的“盲目跟随复制”现象。

法布尔曾经设想:或许这些毛毛虫很快就会厌倦单调而乏味的绕圈,然后转向它们爱吃的松针。遗憾的是毛毛虫们并没有这样做,它们习惯于固守原有的“跟随”本能,导致了最终悲剧。

法布尔用来做实验的毛毛虫是松毛虫,爱吃松针,经常排着队在松树上觅食。排头的松毛虫边爬边在路上吐丝,后面的松毛虫就会傻傻的沿着丝前进。

不过,这个传说有些夸张和编撰。实际情况是,这些毛毛虫并没有死。毛毛虫们走了一个星期后,到了第八天有一只毛毛虫掉了下来。

这只毛毛虫的意外掉队不要紧,整个圈子乱了套,全体虫众突破了困境找食了续命的松针。

意义

 “毛毛虫效应”表现为从众心理,代表一种固执、愚昧。本来悲剧完全可以避免的,这群毛毛虫当中,只要是有一只打破了尾随的习惯而转向他处去觅食,就不至于最后全群覆灭。

人也一样,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人也会下意识地重复原有的行为方式。人们在思维上往往会慢慢地形成某种惯性,以致在面对任何问题时,总是因循守旧,按照原有的思路去思考,而不愿意换个角度、转个方向去思考。

当然,并不是说以前的经验和习惯都不顶用。很多情况下还是很有成效的,毕竟它是以往的成败总结出来的。但无论何时的经验,都必须与时俱进。外部条件是不断变换的,不懂得变通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没有效果或失败。

克服“毛毛虫效应”,转换思路,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浙江遂昌有个自唐代开采至今的著名金矿,有着上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在古时,金矿的矿工们整日辛劳却难得温饱。有对夫妇没有采矿资格,便在金矿附近搭了间粥棚,免费招待矿工。他们不收费却收入颇丰。原来这粥棚夫妇另辟蹊径兼送草鞋,用新草鞋换下旷工的旧草鞋。回收来的旧草鞋上沾有金矿粉,夫妇俩就靠淘旧草鞋上的金矿粉成了富豪。

启示

毛毛虫效应”的表现也不都完全相同,有的是埋头拉车型,有的是墨守成规型,有的是惧怕风险型,有的是盲目崇拜型。但都是愚蠢型

比如市场上的促销行为,最初确实是创新。但是一旦形成了“气候”,就有一大批商户患了“促销依赖症”。

结果是琳琅满目的节假日促销,什么“满减”、“满送”、“抽奖”、“返现”、“免单”等,各种名目的活动,实则是清一色的降价。就没有一个跳出“毛毛虫”怪圈的!最终是整体吃亏。

非法传销组织,更是些愚蠢的群体,他们的惯常做法就是“复制”,被奉为“成功”之圭臬!他们要求跟随者必须一五一十,不折不扣地转述上层的“布道”。就这样一层层毫不走样地传递“教义”,可笑至极。

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就应该解除思维禁锢,发挥创新精神。借鉴已有的经验,必须要知道这经验是什么状况下所取得的。创新和守旧,差的只是环境变化。环境起了改变,思想依然墨守成规,就是守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却个体意志的族群,容易掉进“死亡的旋涡”
心理学家法布尔解析:曾经的孩子,如今的父母,有哪些人还走在毛毛虫效应的路上
毛毛虫效应
娓娓道来:毛毛虫效应
很有意思的行列毛毛虫!(组图)
生活中的定律——羊群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