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江淮运河古遗迹

作者 安娜 李云胜

把长江与淮河贯通,是多少代人的梦想,而最早付诸行动的应该是三国枭雄曹操。他在掌控合肥的若干年里,设计、挖掘了著名的江淮运河,只可惜半途而废,只留下一段遗迹。

一、

在合肥市蜀山区鸡呜山下,该区人大办公室主任王广力指着前方的一条小河说,那便是被专家学者们认为是古代的江淮运河。岁月流转,沧海桑田,这条曾经用来运兵的古河道不少地段最终变成稻田鱼塘,静静流淌。但它的壮阔,还是深深感染了人们。

三国时期,合肥是曹操的势力范围。手下的军队大都是北方人,为了对付南方的孙权水军,他也致力于打造一支水上部队。再加上陆上部队从北方来合肥要长途跋涉,便试图打通江淮分水岭至合肥城的水路,以期快速进入合肥,并可控制周边地区。。

在曹操留下的宏伟“作品”前,我们无限感慨。爬上了古河道旁的旧堤岸,一脚踩下去,鞋子里尽是沙土。这不经意的体验,仿佛是印证了种种传说。

一旁的老农也向我们确认:“这里就是曹操河。”——当地人习惯把古江淮运河遗迹称作曹操河。

时间回拨至1800多年前。曹魏把合肥看作军事重镇,并把淝水看成沟通江淮的重要通道。

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记载:“秋七月,自涡入淮,出淝水,军合肥。”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后,为了东征孙吴,决定从六安到合肥城开凿一条人工河,以此沟通东淝河和南淝河这两大江淮水系,使淮河的船能够进入长江,以便漕运将士及粮草到东吴去。曹操亲率大军南征,他在亳州“作轻舟,治水军”。

而这条古河道,便是雄伟的江淮运河。

二、

我们的车子沿着村村通公路一路奔驰,路边的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地耕作着,道路两边有许多以三国为主题的山庄,房屋质朴威严,雄浑庄严而粗犷,建筑风格明显区别于我们所常见到的徽派特色。

带着新鲜感,在老乡们的一路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曹操河的古河道。最高点处凤凰墩一段地势较高,河坡长满树木,古运河风貌赫然在目。那一刻,随行几人都很激动,好似自己瞬间也成了考古学家一样。毕竟,生活在城市之中,这种如穿越千年时光的机会并不多。

曹操河呈东西向,全长5公里,也称“十里旱河”,因为旧时树木茂密,常有土匪出没,所以又被称为“十里黑风洞”。

两岸地势高耸,中间低洼。时间跨过千年,虽然早已变成了农田,但还能明显看到江淮运河的河道。因而可以肯定的是,那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水面宽有十余米,海拔最高的凤凰墩据说是当年用来指挥的高台。

在江淮运河旁是静静流淌着的淠史杭水利工程渠道,滁河干渠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看起来,江淮运河可比这还要壮阔的多。”

江淮河大体平直,随着地面地形变化可分为明显的两段。其中一段是从东岳庙到将军岭街南,长2公里,另一段约1公里的河道,已被淠史杭工程滁河干渠利用,重合为一。其他已被改为水稻田,但两边旧堤遗址仍断续可见。一位正在曹操河遗址上耕作的老乡告诉我们,她小时候这里还是河道,长满了水草,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平整土地,才把老河埂挖掉,平整成田。

三、

王广力主任绘声绘色向我们描述了曹操河的历史传说:曹操为了修一条进入合肥的水路,派了一位将军驻扎在此负责这项巨大的工程。

海拔最高的凤凰墩就是当年将军的“指挥台”。哪知道,日挖一尺,夜涨三尺。又没有像今天一样的科技手段,白天挖出的河道,到了晚上即被流沙所覆盖。日复一日,将军觉得实在是修不下去了,就选择了自杀这条道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建造了一座石碑和一座庙。

“石碑我们小时候都看到过的。”他告诉我们,这些故事世世代代口口相传而来,他也是听区里一位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同志说的。

“将军岭离这儿不远,据说地名就是因这位自杀的将军而得来的。”

我们在清嘉庆《合肥县志·古迹志》的确找到了关于将军岭的一段文字记载:“在城西四十五里。一名分水岭。岭下有田,名分水田。一源二流,即肥源分流之处。土人相传,宋有杨将军欲开分水田,使二水相合,引淮入肥,募万人挑之,工不成,后将军与工人约至鸡鸣时稍憩;忽山上鸡鸣而群鸡尽鸣,工人息,挑处复合,将军遂自刎。今岭上犹有碑,年远剥蚀,不存一字。将军名亦无考,或又云隋炀帝时人。”

除了年代,记载内容与今天当地百姓流传的说法大致相同。

三、

河道填平了变成了稻田,水拦截起来了变成了鱼塘。昔日为战争而挖的曹操河变成了“希望的田野”。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着淳朴的民间故事。

一位在路边稻田里劳作的老乡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排房子,说:“就是那里,传说曾经是一个大户人家,家里有很多田地,还有一个女儿。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这户人家拿出三亩六分田,表示谁能一天把地种完就把女儿嫁给谁。有一天,一个货郎来到村子,就主动要求试试,货郎插了一天秧,到了晚上时就快成功了。地主家看到这个局面,就派女儿给他送水过去。结果货郎看到女孩子,一激动,猛地一直腰,肝肠寸断,然后死掉了。而这个时候,又有一阵风刮过来,卷过来的流沙把田覆盖了,插好的稻田瞬间变成了一个小土堆。”

听懂这个故事,我们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在既能听懂当地方言又懂普通话的朋友帮助下,才把这个民间故事记录下来。

之后暗自琢磨,真实故事还是传说?无论真假,至少在村民的传说中,或许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这块土地的地质情况。

在1964年曹操河底的一份钻探报告资料中,显示曹操河底下数米土质极坚,在42米高程处出现“砂岩”。

延伸阅读:

现代江淮运河是一条规划中的运河,位于安徽省境内,将把淮河、巢湖、长江沟通起来。意味着将再现一条南北水运大通道。届时长江、淮河航道将由“二”字形变为“工”字形,打通纵横相连的航道网。江淮运河将是连接两大水系的一项以调水为主、兼顾航运,进而改善水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2016年12月29日,江淮运河工程(也称引江济淮工程,下同)正式开工建设。29日上午,江淮运河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肥西县派河口泵站枢纽建设工地举行,会上,省委主要领导下达工程建设动员令,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有关部委领导出席大会。

江淮运河工程总投资912.71亿元,其中航运部分估算投资约293.2亿元,建设时间预计为60个月。整个工程包括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建设长江至淮河Ⅲ级以上航道,其中江淮沟通段为Ⅱ级航道。江淮运河工程自东淝河入淮河口至长江(南段分菜子湖线航道和兆河支线航道),全长约354.9km;主要建设内容为:按二级标准建设航道185.9公里、按三级标准建设航道169km,新建1000吨级以上船闸7座,改建桥梁70座,新建渡槽3座;配套服务区、锚地等。

工程建成后,将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结束安徽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水运分割的历史,从根本解决目前安徽省境内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之间的航运要绕行京杭运河的现状,运距将可减少约200-600公里。同时,江淮运河还将打破我省甚至全国现有的航道网格局,实现沙颍河、淮河、江淮运河、合裕线、长江、芜申运河的纵向沟通,上自河南省漯河,下至上海九百多公里航道,形成一条由高等级航道组成的南北纵向水运主通道,成为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我国第二条南北向水运大通道,工程对合肥建设江淮航运中心,构建全国性交通枢纽意义重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肥人的“通江达海”梦
江淮运河对安徽意味着什么?合肥成运河枢纽,再现新的南北大动脉
江淮运河使得合肥再次通江达海
这条大动脉对芜湖影响深远!
引江济淮工程等同于江淮运河吗?一组图快速了解
安徽合肥:扬帆千年,合肥人的母亲河,弯了几个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