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晨四点,“奔袭”北大清华

无论是清华西门还是北大东门,孩子已然成为参观校园的主力军,慕名前来参观这两所学府的学生,有高中生,也有小学生。

无论何种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近距离地感受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学校,或是儿时梦想,或是早时遗憾,又或是父母期许。

清晨,孩子们随便吃了点早餐。 管依萌摄

“咱们应该不到9点就能进。”清晨5:20,导游刘芳带着一队旅行团抵达清华大学(以下简称清华)西门。

清华开放日入校时间为上午8:30,尽管刘芳所带的旅行团提前3个多小时开始排队,他们依旧不是第一批在门口等候的团队。

“我们住的宾馆在昌平,路上车程差不多一小时。”旅行团中的一名乘客王安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们这个团都是西安市出发的,总共有50余人,其中,大多数是一家人带着孩子。

“一号家庭。”“到。”“二号家庭。”“到。”“三号家庭。”“到。”……

伴随着刘芳的点名,又一个旅行团排在了队尾。此时不到5点半,已有5个旅行团等候在清华西门排队入口处。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每年暑假期间,正是参观清华和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的高峰期。与此同时,清华和北大的校方发布了校园参观管理公告,每天限时限流进入校园参观。

排队3个多小时才能入校

趁着大女儿暑假,王安宇夫妇带着老人与两个孩子从老家西安前来北京游玩。为了让孩子感受到高校的氛围,他们一家选择了有“清华一日游”的行程。

她的大女儿即将升入六年级,面临着小升初,而她怀中的儿子才不足3岁,4点起床跟团出发的小家伙,半睡半醒地趴在母亲的怀抱里,不时睁开眼睛望着周围密布的人群。与他们一起随行的几个孩子,坐在马路边上,狼吞虎咽地吃着自带的面包和香肠。

原本王安宇希望可以在一天内带孩子参观北大清华,谁知导游告诉她,由于参观人数众多,只能二选一。

“别在下面站着,要不保安来了,你们就被拦在外头了。”刘芳一边提醒游客,一边和法治周末记者聊着。她当导游的时间并不长,近几年的暑假,她几乎都是在清华门口度过的。

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团队4:20准时从宾馆出发,而她和司机则需要3点多起床准备相关事宜,到达清华后,还需要等待3个多小时才能入校,“今天是行程最后一天,等晚上陆续把他们(指跟团游客)送走,就可以睡个好觉了”。刘芳望着扎堆儿站在一起的游客,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到来的旅行团点名完毕,组织游客并排站在刘芳所带的旅行团旁边,一时之间场面有些混乱。

“咱们手上的两个旗子要分开,你让你的游客靠那边,我的游客靠这边。”“纵向排,一个队伍一定要排在一起,否则进门会很麻烦。”“有秩序地排好了,才能最快速进入清华。”……刘芳跟旁边的导游沟通后,熟练地指挥着游客。据她透露,由于参观人数众多,打架就好像家常便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还未到开放时间,便已停止排队。管依萌摄

不到8点半,便已经“参观已满,停止排队”。

经过3小时的漫长等待,王安宇一家终于“看到了希望”,而此时,同样在清华西门的陈浩却“感受到了绝望”。

“满了,满了。”陈浩一家三口千里迢迢从青岛来北京参观清华园,可谁也不曾想到刚到清华门口就吃了“闭门羹”。他走到队伍中间,向正在等待着参观清华园的家人喊道,“今天已经满了,不让排队了。”而此时,还不到规定的入校时间。

“参观清华的人怎么能这么多?”陈浩回头望向队首,坚定的目光中夹杂着绝望和惊讶。随后,对着身旁的小儿子说道,“我们下午再来”。

陈浩预料到会有很多人来清华参观,但没有想到游客竟会如此之多。数不清有多少队列交织在一起,人数也无法统计,一个个旅行团的旗子举在人群之上,无法从外面看出到底是谁举着旗子,远处望着,只能看到黑压压一片人头,庞大的旅行团中夹杂着前来参观的散客。

“很多游客从外地赶来,但是无法进入校园参观,甚至是连队都排不上。”陈刚是清华西门的一名保安,据他介绍,暑期时间,每天前来参观的人数非常多,甚至有人凌晨4点就已经等候在清华门口了。

北大参观的人数少了许多

与清华一街相隔的北大虽然也是人满为患,但据多名游客以及导游透露,相较于清华,来北大参观的人数则少了许多。清晨6时,在北大校园排队入口处,法治周末记者发现,没有颜色鲜明的小旗子,也不似清华门口那般人多。

“6点半来排队,一个来小时就能进去。”王帅在北大当保安已有一段时间了,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从暑假开始,北大门口每天都排满了人,未名湖边也站满了人。

据刘芳介绍,北大不接受旅行团,这也是他们选择清华的原因。但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有一些旅行团假装散客,参观北大。

李琰来自山东潍坊,他的儿子今年小学毕业,趁着暑期,他与妻子请了年假,带着孩子来到北京,为了省事,他们选择了报团旅游。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参观了天安门、颐和园、天坛等景点。导游告诉他们,上午参观完北大,下午还要赶往南锣鼓巷。

据李琰透露,导游将他们一行人送到北大门口,告知他们在何处排队、何时在校园门口集合,并且让他们准备好身份证,因为入园需要刷身份证,之后,导游便不知去向。

虽说参观清华北大都需要排队,但清华对于人流量的控制更为严格。据陈刚介绍,除了开放日外,清华每天对外开放人数控制在6000人次,上午和下午各规定3000人。人数达到定额后,游客便无法通过排队的方式进入清华园。并且参观截止时间会根据每日进校参观总人数动态调整。

而北大与之有些许差异,据王帅所说,北大没有特别严格地限制参观人数,但是限制了具体参观校园的时间:上午7:30至11:30、下午14:00至17:00。“所以就会出现上午没有入校的游客,排一中午的队后,下午再进行参观。”

下午一点,北大门口的长队。 管依萌摄

“为了给孩子一点激励”

“终于来到北大了。”李琰的儿子李长浩在北大门口激动得不得了。李长浩说,自己并不爱外出游玩,此次同意与父母一起出行的原因,只为能够近距离地感受一下心中向往的校园。

北大是李长浩的梦想,也是父母对他的期望。在其父母看来,儿时的北大之旅或许能够激励他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身为父亲的李琰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知道何为优秀。在他看来,即便孩子将来无法就读于北大清华,而今的北大之旅也能激励自己的孩子,对他人生十余年的求学生涯留下深刻影响。

李长浩的母亲本科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她心中,北大就是至高的殿堂,只可惜自己未能如愿,“这次带孩子来,希望与孩子一起感受北大的人文情怀”。

虽是如此,她知道不该将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可李长浩却早已将妈妈的梦想背负在自己肩膀上。“将来一定要考上北大。”李长浩天真而又骄傲地说道。

相对于李长浩的激动不已,也有很多孩子无法忍受漫长的排队之旅。

“都已经排了一个多小时了,再有一会儿就到我们了。”一名年轻的母亲半蹲着安慰着早已不耐烦的女儿。

据了解,有此心态的游客不在少数,往往因为站了许久反而更不愿意放弃,更何况是为了带着孩子前来参观感受清华北大的校貌、以及氛围。

孩子是参观校园的主力军

同样也有一些游客,在漫长的等待中磨灭了耐心,选择了“临阵脱逃”。

一名欲参观清华的游客在等待半小时后,拿出手机扫开了旁边的共享单车,“以这样的速度,排3个小时也不一定能进去学校,就算进去了,哪儿还有什么景点,纯属看人去了。”这位游客抱怨道,“这一条街上,参观清华北大的游客都快相遇了。”虽然最终她还是放弃了参观清华校园,但是却心有不甘,无奈只得选择到清华校园门口与众多参观者拍了一张“全家福”。

据法治周末记者观察,无论是清华西门还是北大东门,孩子已然成为参观校园的主力军,慕名前来参观这两所学府的学生,有高中生,也有小学生。

除了一家人前来参观清华北大外,还有另外一种参观形式,那就是夏令营。夏令营分为两种,除了普通夏令营,还有一种军事化管理的夏令营:衣着迷彩服,由教官带领,排队进入清华校园参观。据一名带队夏令营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的夏令营之行仅有4天时间,其中一天的目的地便是清华。

无论何种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近距离地感受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学校,或是儿时梦想,或是早时遗憾,又或是父母期许。

参观热背后的黄牛

“北大清华校园图一元一张,校徽十元钱五个。”一名售卖清华北大校园产品的小商贩灵活地穿梭于队伍之中,她的手中除了校园图与校徽,还有一排钢笔,“给孩子买支钢笔吧,多练习写字对以后有帮助。”

小商贩脚下踩着游客不知何时扔掉的地图,手里却拿着新的地图,推销给新的游客。除了地图之外,还有矿泉水、冰棍、以及书签等各种商品。

更令人无奈的是,法治周末记者在清华门口发现了乞讨现象,这些乞讨者往往盯着那些携带儿童的家长,愿意施舍的也是那些带着孩子的家长。

“孩子觉得乞丐可怜,非要施舍,做家长的也没有办法。”一名家长从钱包中拿出一元钱递给乞讨者。

参观清华北大热不仅带动了校园产品的售卖,还有一群黄牛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在清华、北大校园附近,有一批通过各种方式带领游客逃过排队直接进入校园的群体,俗称黄牛。他们往往向游客收取数十元甚至上百元费用,而后带领游客进入校园。

“不用排队,直接进北大。”下午13:30,距离北大下午准许入校时间还有半小时,而此时的队列已经排到百米开外了,黄涛站在一辆出租车前面吆喝着,还不时走入人群中,和排队参观的游客讨价还价。

“把我们带进去需要多少钱?”黄涛的生意上门了,一名排队多时的游客问黄涛。

“120元一位,直接开车把你们带进去。”黄涛简洁明了地说出了价格。但那名游客却认为价格过高,于是黄涛将价格降低至100元每人,“排5个小时也轮不到您,就算排到了,进去也参观不了多久就到时间了。放心吧您,带不进去不收钱。”黄涛信心满满地说道。但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游客带进校园,而后的事情他便不再负责。

最终由于价格无法谈拢,黄涛的生意不翼而飞。

法治周末记者以游客的身份询问黄涛,他无意间透露出,价格无法下降的原因在于,进入校园需要给保安钱。

据调查,清华和北大的进校费用不一样,并且,不同时段的费用也有很大差异。

清晨时分,只需支付黄牛20元便可提前进入清华校园参观。而且,一名黄牛声称,8点半校园才开放,与其在门口傻站着干等,不如花20元提早进校参观,还可以吃个早饭。

而伴随着游客的增多,价格也水涨船高。

排队进校的人陆续赶来,也有放弃排队的人相继离开。下午两点,排队参观清华的队伍尽头便有保安立起了“参观已满 停止排队”的牌子。当清华停止排队后,有不少游客从清华转战到了北大,一时之间北大门口的队伍快要排到清华西门了。北大的保安忙着维持秩序,清华的保安也一样无法休息。

门口垃圾成堆

清华和北大门口的乱象可不只是黄牛遍布,同样乱的还有原本整洁的环境。

原本干净整洁的街道,而今一眼望去,校园门口和道路两旁遍布着矿泉水瓶以及各色塑料袋。专门负责清理清华西门与北大东门之间卫生的环卫工人表示,暑假期间,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需要清理。

清晨4点,钱玲便和同事一起前往清华门口,清理前一天游客丢弃的垃圾,短短数百米的街道,他们清理了近3个小时,才到达北大东门。

“我们每天都要清理昨天的垃圾。”负责周围环境的环卫工人仅有3人。然而,清华和北大门口的垃圾却远远超过3人的工作能力范围。

钱玲身旁的垃圾足足有五包,据她透露,这已经算是垃圾较少的情况了,要想全部清理干净至少还得两个小时。

“清华西门门口的垃圾更多一些,周末和节假日的垃圾更多。”钱玲的工作时间是早4点到晚4点,一天中的12个小时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我们中午吃个饭的时间,回来就是满地垃圾。”尽管钱玲3人不停地打扫,却也无法保证街道是干净的。相较于北大东门和清华西门,两所学校的其余大门可谓“一尘不染”,“别的门没人,没人就没垃圾。”钱玲无奈地说。

顺着排队参观清华北大的长队望去,旁边散落着很多水瓶、食品包装袋以及果皮等各种垃圾。

“需要有人替我们反映情况。”钱玲疲惫地说道,在她看来,游客排队时乱扔垃圾的情况无人监管,仅凭游客的个人素质无法解决垃圾成堆的问题,即便有垃圾桶等设施,也无法承纳如此众多游客所丢弃的垃圾。

遍地垃圾也引发了游客的不满。李琰希望下次再来参观北大是在他儿子李长浩入学之时,“我可以在他的带领下进校园。”李琰略带憧憬地说道,“而那时,街道干净整洁,不似现在这般景象。”

(文中人物部分为化名)

排队参观清华的人与旁边的垃圾车。 管依萌摄

微信ID:fzzm01

微博:法治周末

长按识别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清华被景点之乱象:旅行团混战 黄牛党把持2011年07月26日
想让孩子上清华北大,成为高分高能请耐心看完,就知道教育的方向了
暑期清华北大游客爆满,他们和北大清华的差距,不仅是成绩
恭喜你,成功让孩子离北大清华又远了一点
.想让孩子上清华北大,成为高分高能请收看
为何“名校参观”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