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自然的新生女儿——名著《德伯家的苔丝》赏析

在一个如画的英国乡村,一位纯洁美丽的姑娘在田野上欢快地跳着迷人的舞蹈。然而,好景不长,家庭贫困的她不得不走进令她绝望的泥潭。她受到了欺负,也寻找到了爱情,可最终却在痛苦的挣扎中杀死了那个欺负过他的人,而她也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1891年,建筑师出身的英国作家哈代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一位名叫苔丝的纯洁姑娘短暂的悲剧人生,并将如画的环境、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精彩动人的细节一起呈现于读者的眼前,给人以美感和享受,也更加深了苔丝的悲剧色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克洛德·西蒙曾评论这部作品时说:“《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颗明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在美丽的苔丝身上,人们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恶势力的苦苦挣扎。”

悲剧大师 时代经典

1837年,18岁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登基,从此开始了她长达63年的统治,这一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个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峰时期,也是英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英国走向了世界之巅,成为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

在文学方面,维多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带有宏大与多样性的特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英国民众生活中的各种巨大变化。这个时代也诞生了一大批文学巨匠,如狄更斯、勃朗特、哈代等,他们的代表作《雾都孤儿》《简·爱》《德伯家的苔丝》等闻名世界。

19世纪中后期,由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高度发展,哈代的故乡多塞特郡残存的宗法制农村受到了猛烈冲击,农民阶级逐渐解体。从农民遭受的不幸与灾难的社会现实中,哈代看到了资本主义的残酷与自私,并陷入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与基督教的悲观与绝望中。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写出了对基督教的质疑与反叛。哈代反对压抑和摧残人性,主张讴歌人的自然、美好的感情和爱情,热情颂扬积极、进取、自由的人道主义精神,这在他的名作《德伯家的苔丝》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1840年,托马斯·哈代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多切斯特镇,父亲是位砖瓦匠,爱好音乐,母亲重视知识与教育,擅长说民间故事,这对他之后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9岁时,他在多切斯特的不列颠学校学习。1856年,哈代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成为多切斯特当地著名建筑师希克斯的学徒。1860年,哈代的学徒期结束,受雇于希克斯,开始在他的事务所担任助手。

1862年,哈代离开多切斯特,前往伦敦,开始在一个建筑师事务所工作。1863年,哈代加入了建筑协会,并在该协会举办的一次设计竞赛中胜出。1865年,哈代发表了小品文《我的建房经历》,这是他正式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三年后,哈代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穷汉与淑女》,但终生没有出版这部小说。1873年,哈代正式决定放弃建筑行业,专心写作。一年后,哈代在伦敦与埃玛成婚,不久回到了故乡。

1878年,哈代发表小说《还乡》,同时哈代夫妇回到伦敦,获选进入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协会“萨威尔俱乐部”。1881年,哈代认为伦敦生活不利于自己的健康和创作,便搬回了多切斯特。1888年,哈代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威塞克斯故事集》出版。1891年,《德伯家的苔丝》出版,哈代成为当时最受关注的作家。

1895年,小说《无名的裘德》出版,这部小说写孤儿裘德原想上大学、做牧师,后与表妹相爱同居,触犯了礼俗,为世不容,表妹最终回到丈夫身边,他则酗酒而死。这部小说引起了人们激烈的攻击,于是,哈代发誓再不写小说,自此全力作诗。

1896年,哈代作品集《威塞克斯小说集》出版。两年后,哈代的第一部诗集《威塞克斯诗集》出版。1914年,哈代与第二任妻子弗洛伦斯结婚。1917年,哈代与弗洛伦斯开始准备写作他的自传,即是后来出版的《哈代生平》。1928年,哈代去世,终年88岁。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他的小说以他生活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重的地方色彩。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三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以第一类最为重要,属于此类的长篇小说便是《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一般认为它们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

哈代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悲观色彩,在悲剧的探索中,哈代发现了最高层次的悲剧主题:“有价值的事物受到不可逃避的环境的扼杀”。徐志摩曾评价说:“哈代绝非一个武断的悲观论者,虽然他有时在表现上不能制止他的愤慨与抑郁……哈代在他最烦闷最黑暗的时刻他也不放弃为他的思想寻求一条出路的决心,为人类前途寻求一条出路的决心。他的写实,他的所谓悲观,正是他在思想上的忠实与勇敢。”

红颜薄命 生如游丝

19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打乱了农民长期在乡村田园环境中所形成的种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很多淳朴憨厚的农民在此时遭遇了不幸,沦为受人剥削的工人。哈代作为这一时期各种变化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他对旧的生活方式和田园风光有深厚的怀旧与依恋之情,在这一背景下,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故事发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里,主人公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小贩家庭,她纯洁美丽,为人和善。她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非常喜欢读书,愿望是成为一名老师,然而,她的愿望却没能实现。苔丝的父亲约翰有一天被人告知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代,但是后来衰落了,可还有很有钱的亲戚,这令他蠢蠢欲动。

有一天,村里的姑娘来到田野上,大家围在一起跳舞,这时三个绅士来到乡下,其中一个绅士和村里的姑娘一起跳舞,那个绅士与苔丝目光相触,他们似乎对彼此都有感觉,但是那位绅士不久就离开了。

苔丝家里有一匹马,可她不小心把马弄死了,家里没了收入。于是,父亲决定要她到那位有钱的远房亲戚家认亲。这个亲戚是一个富老太婆,苔丝自尊心强,只想找些工作来做。老太婆的儿子亚雷觊觎苔丝的美貌,由于苔丝年少无知、缺乏经验,有一天,亚雷把她带到一个黑暗的树林里,强奸了她。

苔丝非常痛苦,然后回到家里,她的父亲嫌弃她,村里的人对她也议论纷纷。怀胎十月,苔丝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不久就夭折了。她的儿子快死时,她父亲仍然不愿意让牧师进门为孩子洗礼,苔丝企求牧师,牧师也不愿意给他一个基督教的葬礼,这令苔丝极为痛苦。

后来,苔丝离开了家乡,到了一家农场去挤牛奶,和那些姑娘们一起在那里工作。在这里,她遇到了和她之前四目相顾的那位绅士安吉尔。安吉尔喜欢弹小提琴,苔丝的美丽淳朴、善良都吸引了他。虽然这里有三位姑娘都喜欢他,但安吉尔只喜欢苔丝,相处中他们堕入爱河。

这期间,苔丝还是一直拒绝他的求婚,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他,更怕他不能接受自己屈辱的过去。后来她写了一封信往安吉尔的屋子门缝里塞进去,她满怀期待、战战兢兢的等待了一晚上,但是最后却发现那封信去塞到了地毯下面。为了得到幸福,她烧毁了那封信,然后,安吉尔计划着他们会到全世界各地旅行。可是,苔丝心里却始终记挂着那个没有说出来的事实,接着他们在教堂举行了婚礼,她以为自己会得到幸福了。

在新婚之夜,他们对彼此坦白,安吉尔告诉苔丝,他曾经和一位比他年长很多的女人度过了四天,苔丝听了很开心,因为她觉得他也可以原谅她了,所以她把一切真相告诉他。但是,安吉尔并不能原谅她,这一下子“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给改变了。”他认为女人和男人在这方面,不可以是平等对待的。

苔丝又回到了家,那村子是不能容忍她的,所以她又出去打工了,却遇到了一个剥削工人的富农。后来,在苔丝和安吉尔一周年结婚纪念日时,又遇到了已经披上牧师黑袍的亚雷,亚雷纠缠苔丝,不得到她决不罢休。而苔丝宁愿留在富农农场里忍受残酷剥削和压榨,也不愿屈服于亚雷。她觉得很痛苦,写信向安吉尔求救。不幸的是,苔丝的父亲去世了,弟弟妹妹辍学,房租到期,他们无家可归,而亚雷一直跟随着他们,苔丝又相信了安吉尔不会回来了,为了家里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人。

在苔丝再次被亚雷纠缠时,安吉尔在巴西患上了黄热病,整个人变成快死了的样子,即使收到了求救信,他也没有办法赶过去救她,还没等身体恢复过来,安吉尔就经过海上赶紧赶回家,在一家旅馆,安吉尔找到了苔丝,表示悔恨以往的冷酷无情。苔丝非常痛苦,她觉得是由于亚雷让她再一次失去了安吉尔,所以亲手杀死了他。然后他们一起逃难,在与安吉尔一起度过幸福满足的最后五天之后,还是被捕并被处以绞刑。苔丝让安吉尔和她的妹妹结婚,留给人们一个悲情的结局……

以画为笔 追求自然

《德伯家的苔丝》描绘了新兴的工业化和都市文明给古老的威塞克斯地区带来了冲击,揭露了禁锢大众思想、强调贞洁、压抑妇女社会地位的虚伪道德。哈代在这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全新的妇女形象,她有着双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

心灵纯洁的苔丝,她的悲剧是丑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作为一个贫穷而社会地位又低下的女子,苔丝所受到的压迫与凌辱是不可避免的。苔丝虽出生贫寒,但充满美好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她先后三次出门,但是她孤立无援,每次都遭到打击,而且一次比一次沉重。哈代借苔丝悲剧的一生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制社会。生活在这种男权制社会下的女性注定要受压迫和控制,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在男权制社会主流话语的卫道者眼里,女子永远处于依附和从属的地位。

相反,与其他男人不同的是,安吉尔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他虽然出身牧师家庭,却不愿意当牧师,更愿意务农,他鄙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厌弃都市繁华的生活,自愿到乡间务农。他不怕吃苦,和农工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和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朝夕相处,使他更感到乡村生活的纯朴,也更向往着自然、清新的生活。为此,他不愿意娶有钱人家的小姐,而要娶农家姑娘为妻。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是纯洁的象征,是完美无暇的杰作,“天地间没有什么像苔丝那样纯正,那样甜美,那样贞洁了”。

这部小说的艺术手法运用的十分成功。绘画艺术在环境描写中的运用,尤其是色彩与光线的运用,对这部作品的人物刻画、气氛的烘托、主题的阐发、读者的心理接受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真实地展现了女主人公苔丝短暂一生中恋爱、婚姻的悲剧。而景物描写则表现了哈代运用绘画艺术的得心应手,既有气魄宏伟的巨幅风景画,也有精工细作的静物小品。他再现大自然,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一朵云彩、一片田野,采用的不是照相师的再现手法,而是画的方法。哈代就这样通过巧妙地构思,把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物命运的起伏结合起来,用特殊的环境描写来渲染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小说无与伦比的奇特魅力。

在小说中,每一段景色的描写都是为了揭示苔丝心灵发展规律的某一段历程,也呼应了苔丝的性格和命运。在苔丝每一次出场前,哈代都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那里的环境。苔丝生活的地方,如宁静的布蕾谷及其周围一带的山林、草地、低谷和河流,让读者一览无余。英国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评价这部作品时说:“《德伯家的苔丝》的写成,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这部蜚声海内外文坛的长篇小说以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鲜明的主题结构,优美流畅的语言和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描写赢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并被译成多国语言。1935年,这部小说传入中国,著名翻译家张谷若将之译为中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也是《德伯家的苔丝》最早的中文译本。之后,张谷若三易其稿,最终的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当今较为流行的版本。译文采用直译加注,为读者了解原著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帮助。作品中的乡民说着威塞克斯方言,在中译本中,张谷若将它翻译为自己熟悉的山东方言,再加上鄙俗俚语,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形象。

哈代用一支多彩的画笔描绘了一幅英国乡村生活的自然画卷,也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悲剧人生。一百多年来,这位“大自然的新生女儿”苔丝用那纯洁而又悲惨的人物形象打动了无数读者,在英国文学长廊中留下了令人难以忘记的身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伯家的苔丝》一个纯洁女子的悲剧
外国禁书: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不再是处女所付出的代价
【赏析】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经典译制片《苔丝》(哈代小说改编)
德伯家的苔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