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气与机体相通的规律——马述臣
中医讲:天人合一。彭子益说人实为一小宇宙。经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又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那么,六气与人体相通的规律是什么?

  风气(春天主气)通于肝;

  热气(夏天主气)通于心;

  湿气(长夏主气)通于脾;

  燥气(秋天主气)通于肺;

  寒气(冬天主气)通于肾。

  六气又是怎样影响五脏?

  风气通于肝。大自然中的风气和肝的关系最大。风是春天的主气,所谓春天主风。风在伤害人的时候,称为风邪,风邪属于阳邪,最容易损伤人的肝,尤其易损耗人的肝阴,使我们发生肝阴不足,出现头晕、眼干、目涩、胁肋灼痛、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弱细数等症,甚至还会扰动肝阳,出现肝风、甚至中风。这种情况叫外风引动内风,所以春天养生最应重视的是养肝息风。

  热气通于心。夏天,大自然中的火气、热气最大,与心的关系也最密切。火是夏天的主气,所谓夏天主火。火在伤害人的时候叫做火邪,火邪属于阳邪,侵害人的时候心脏首当其冲,也就是说火气最先伤害心脏,这就叫做火气通于心。加之心为火脏,火为阳邪,两火相逢,心神最易受扰,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躁狂等情况,所以夏天最要注意的是养心安神。

  湿气通于脾。长夏(农历6月,阳历7~8月),天时之气以湿为主,天气又湿又热。湿与脾的关系最大,因为脾是一个湿脏,两湿相遇,湿湿相加,所以长夏时天湿、地湿、人脾也湿,这样脾的消化功能就常常受到影响,而出现恶心、舌苔厚腻,不想吃饭,甚至头昏、头痛,这就叫做脾为湿困。所以长夏要多注意健脾、醒脾,要多吃点藿香、佩兰、薄荷、生姜等芳香化湿之品及健脾养脾的药食如白扁豆、白术、薏苡仁等,原因就是湿气通于脾,脾为湿困。

  燥气通于肺。秋天,天时中的燥气最强,燥气和人体五脏中的肺关系最为密切,燥是个阳邪,性干。燥气为患,往往最先影响肺,这就叫做燥气通于肺。而肺又是一个很娇气的脏器,它最怕燥,一旦被燥邪所伤就易出现气逆、喘咳、口干鼻干、咳痰黏稠而干等肺燥津亏气逆的病证。所以秋天最要注意养肺生津。

  寒气通于肾。冬天寒气最重,寒气伤人时,就称为寒邪。寒邪最易伤人的肾,因为肾是水脏,其性为寒,此时天时的寒气和人体之肾,两寒相逢,雪上加霜,肾阳易受伤害,这就叫做寒气通于肾。肾阳受损就会出现怕冷、肢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苔白质淡、脉沉无力,甚至出现腰腿肿等情况,所以冬天最要小心养肾。

  中医与中兽医一脉相承,根据以上道理,临床兽医也就有的放矢,辨证时可根据实际缩小范围,从而施治得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气互根
五运六气要诀(三)
古代《医宗金鉴》
史载之方
心寒、肺寒、脾寒、肝寒、肾寒,五脏有寒的表现是什么?
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整体辨证施治原理与方法(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