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5岁以前,还不能脱离平凡,那就自杀”


来自小县城里的她,读了普通大学,工作后薪资一般,现在的生活也是波澜不惊。看到当年的那些学霸有着好前程,过得风生水起。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虎视眈眈,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有出息,不要再过上像自己这样平凡的失败人生。


所以她一直舍得花血本去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没想到孩子特别抵触,钱打了水漂。


她极度焦虑,不理解,不接受,生气,痛恨,最后绝望。每天要给自己暗示强调那是自己亲生儿子,才勉强克制自己不将其打残。


直到最近,痛定思痛,这位妈妈才意识到:“孩子就是个没有天分,我再怎么盲目,都无法培养出我心中的精英,反而增加了孩子额外的压力和挫败感。”


她和自己和解,和给孩子松绑,虽然现在孩子分数没有提升,但他整个人变得自信、开朗。这位妈妈有点无奈地感叹:最终孩子还是会变成像她这样的平凡人。



和这位妈妈聊完后,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平凡真的不好吗?不平凡又是什么?


我想起很早之前看过梁晓声写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有次他在著名大学里办讲座,一位男生站在600多人的教室里说:“如果在三十五岁以前,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就自杀。”


梁晓声问他:“什么是不平凡?”


男生想了想说:“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还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梁晓声于是追问他,什么样的房什么样的车,多少存款才算数目可观呢?那位男生一时怔住,最后悻悻地说,并没有具体想过。


虽然这位男生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但我身边确确实实有很多人都和他一样,对成功都有着不可名状的执念。


之所以说是执念,是因为他们觉得只有那样标配的人生才具备拥有幸福、或者说拥有活下去的资本所在。否则,就觉得生活不幸福,活着无意义。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如果像前文中那位妈妈所说的一样,她的孩子如她所愿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对成功有了迫切的渴望,然后就像这位男生一样许下“三十五岁前还不能摆脱平凡,那就自杀”的豪言壮语,如果哪位妈妈听到这些,还会对平凡如此焦虑吗?


丹妈不是成功论者,但也不是反成功论者,每个人都渴望成为更好的人,热衷成功并没有什么不好。


就像我一样,内心深处也在渴望着不平凡,但对于当下的平凡生活,又有着说不出的满足,虽然也是说不完的槽点。


小时候,我总大言不惭的说长大后要成为科学家,后来发现科学家也分很多种,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真的实在太枯燥了。还是每周六的《快乐大本营》好看,于是又想成为李湘那样的主持人,在屏幕中闪闪发亮,但高考后又很现实地填了当年觉得最有实用的专业。


毕业后一头懵撞进了童书行业,感觉像是找到了毕生所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躲在广州的小工作室,日夜啃食国内外优秀童书的时光历历在目,那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天赋秉异,可以游刃有余地创作出心中的绘本,成为小有名气的绘本作家,轰轰烈烈。


只是有点不好意思了,也的的确确尝试过创作绘本,但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具备创作的天赋和资本。只因那不灭的梦想作祟,看了太多童书,最后误打误撞走到了现在。


一个对创作仍怀有期盼、但更愿意沉心研究绘本、为大家分享好书的亲子阅读推广人。


而在这个路途中,收获了先生和儿子,成为了万千普通妈妈中的一员。曾经对于成为妈妈那样的普通妇女有着迷之抵触,但现在,却开始喜欢这重身份所带来的安定平实。


或许,只有人至中年,才能将平凡称作美吧。


可以说,我就是一个平凡人追求不平凡人生、最后还是和平凡生活握手言和的现实版本。



有次和刘先生聊天,他问我,期待叮当长大后是什么样的人?


幸福的平凡人吧。


我会支持他拥有不平凡的小梦想,也会教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幸福。


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和平静,才是我想他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


 允许孩子平凡  


尽管,的确会有那么一些孩子,天资聪颖也足够努力,注定会有不平凡的人生,例如,幸运如林妙可,8岁就能站在奥运舞台之上。努力如郎朗,头悬梁椎刺股终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师。


除却这些耳熟能详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成为你我他这样极其普通的芸芸众生,在写字楼间朝九晚五,在厨房客厅间里米油盐,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在街头巷尾成为路人甲乙丙丁,这是身为家长的我们,自己必须先接受的事实。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理无须刻意排解,但千万不要逾越界限。不苛求孩子成为某类高配人生,不将孩子当成延续自己梦想的工具,而是始终坚定的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人来尊重和理解。


只有放下孩子一定要成功的执念,先接受我们的孩子可能终将平凡的事实,才能让孩子在一个宽容、豁达的生活中习得幸福的能力。



  支持孩子做喜欢的事    


我很喜欢的作家刘瑜,写给孩子的一封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


她对于孩子也有着寻常母亲那样的成功期望,但那种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事情充满敬畏与热情,并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某种生活状态。


正如她所说,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累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任何人都只有在自己天赋秉异或者兴趣盎然的事情上,才有可能靠近成功。哪怕没有成功,但是找到终身热爱,未必不是一种恩赐。


就像我一个插画师朋友,她从小就极其热爱画画,在我们那个年代,相对于学业,画画真不是一件什么正经事。但她的妈妈为了支持她的兴趣,省吃俭用着给她报班,买绘画工具。


虽然最后她并没有成为多了了不起的大画家,但画画依然是她的终身挚爱。无数个时刻,画画都能让她享受人生。


而如今,她也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平平凡凡地过着自己诗情画意的小日子。谁能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此过一生,未必不是另一种不平凡的人生体验呢?



平凡或成功如此的话题,命题始终宏观而宽泛,延伸到孩子的教育上,能铺开写就一整本书那样的厚度,例如努力比结果更重要,快乐比成就重要,但又不能矫枉过正。


教育何其深,其路又通往何方?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度的衡量。


将其铺展开来,说白了就是尊重孩子独特的成长步伐,放手让孩子体验成功和失败,在宽厚豁达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修养,让孩子学会与这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和平相处,最终握手言和的本领。


只有这样,每一个不再重来的平凡生命,都能在长长的人生中看到这世界波光潋滟的美好,体会属于自己不平凡的那些瞬间。



   丹妈碎碎念  ● 


今天聊的这个话题,我跟朋友们讨论了很久,总体看下来,大家还是赞同这个观点的。还有极个别(就是比较极端地坚信她孩子就是天才的)觉得,这是在给父母的不作为不努力找借口,想想现在环境下普遍教育这么焦虑,谁不是削尖了脑袋给孩子最好的?又有多少家长甘愿自己孩子平凡?


我觉得她的这种说法情有可原,无可厚非。只是在准备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仔细看清楚他真的具备某种天赋?即使是真的有,也不可忽略了培养孩子过平凡日子的能力。毕竟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凡的,不管是对孩子有怎样的期待,先教会孩子在平凡中如何获取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吧。也特别想听听你们的见解啊。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赋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生没有晚的开始
写给儿子之淡看成败,快乐最重要
大人不懂的“执念”|有声绘本837《红色最棒》
想让孩子以后幸福,一定要让他吃这三种苦
余生,学会看淡一切,善待自己
世俗的成功给人自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