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廖名春教授蒙卦新释刍议(郭彧)

廖名春教授蒙卦新释刍议(郭彧)

 

 

今年七月上旬,在韩国召开的“国际易学学术大会”上,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发布了《<周易·蒙>卦新释》一文。评论员为韩国高丽大学的金彦钟教授。

 

    廖名春教授师承著名易学家金景芳先生,众所周知金先生是现代易学义理学派的泰斗。然而,金先生的“义理”专门注重于“孔子易传”,认为“十翼皆孔子作”,并充分反映了儒家的学术思想。廖名春教授则在先师的基础上进一步钻研,肯定了孔子对《周易》“我观其德义”的说法。并以蒙卦为例,得出了“《周易》确实有‘德义’可‘观’”的结论,进而说“读懂了乾坤、读懂了坤卦,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从而否定了陆侃如、高亨、朱伯崑等先哲 “易经无义理”的说法。由此可见,廖名春教授的义理学,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发其先师之未发。

 

    廖名春教授优于训诂,对《周易》卦爻辞的解释一律从训诂入手,一概不涉及任何象数。其法与历史上义理派代表人物有所不同。如胡瑗、程颐解经,有时亦用阴阳、刚柔、爻位、中正、互体、正应等象。诚然,无论用什么方法论解经,当以能得《周易》本义者为上。那么,廖名春教授对蒙卦爻辞的新释,是否探得了其原本意义呢?见仁见智,不妨就此刍议之,以明其得失。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廖名春教授对蒙卦新释的主要内容。

 

    [经文]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冦,利御冦。

 

    廖名春教授对蒙卦的新释,主要有以下几点新意:

 

    1,“蒙”是指蒙昧,是指蒙昧之人,特指儿童。

 

    2,“童”有“秃”、“光”之义。引申之,疑有去尽、脱光之义。

 

    3,童蒙:要求脱蒙之人。

 

    4,刑:同型,本指模具,引申为法式。刑人:以法式来规范人。

 

    5,桎梏:本指刑具,此指规矩、纪律。

 

    6,童:脱去。童蒙:脱去蒙昧。

 

    7,寇:暴。不利為冦:不利为暴。利禦冦:利于止暴。

 

    廖名春教授对蒙卦新释之后,“评析”说:

 

    整个蒙卦,讨论的就是如何对待蒙昧,也就是教育的问题。卦辞讲治蒙要靠内因起作用,取决于受教育者是否心诚。初六爻辞强调教育要有纪律、要有规范。九二爻辞、六四爻辞、六五爻辞、上九爻辞从正反两面炯教育的重要性。六三爻辞辞则从反面凸显诚信的重要。所以,全卦既讲教育的重要性,更突出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就是受教育者要心诚,“贞”而“有信”,同时要有纪律要有规范。

 

    所谓之“新”是对比“旧”而言的,那么历史上的易学家又是如何解说蒙卦呢?试举几例如下。

 

    1,“蒙”:幼小之貌,齐人谓萌为蒙也。“蒙,亨。匪我求童蒙”:蒙者蒙蒙,物初生形,是其未开著之名也。人幼稚曰童,未冠之称。亨者,阳也。互体震而得中,嘉会礼通,阳自动其中,徳施地道之上,万物应之,而萌芽生,。教授之师取象焉。修道艺于其室,而童蒙者求为之弟子,非己乎求之也。弟子初问则告之以事义,不思其三隅,相况以反解而筮者,此勤师而功寡,学者之灾也。渎筮,则不复告,欲令思而得之,亦所以利义而干事是也。初六“用说桎梏”,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九二“包蒙”,包当作彪。彪,文也。六五顺以巽也,巽当作逊。(宋王应麟编《周易郑康成注》)

 

    2,蒙:此一卦阴爻亦先求阳,夫阴昧而阳明,阴困童蒙,阳能发之。凡不识者求问识者,识者不求所告,闇者求明,明者不咨于闇,故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也。故六三先唱,则犯于为女,四远于阳则困蒙,吝。初比于阳,则发蒙也。(王弼《周易注·卦略》)

 

    3,正义曰:蒙者微昧闇弱之名,物皆蒙昧,唯愿亨通,故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物既闇弱而意愿亨通,即明者不求于闇,即匪我师德之高明徃求童蒙之闇,但闇者求明,明者不谘于闇,故云“童蒙求我”也。“初筮告”者,初者蒙始之辞,筮者决疑之物。童蒙既来求我,我当以初始一理剖决告之。“再三渎,渎则不告”者,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童蒙来问本为决疑,师若以广深二义再三之言告之,则童蒙闻之转亦渎乱,故不如不告也。(孔颖达《周易正义》)

 

    4,“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虞翻曰:童蒙谓五,艮为童蒙,我谓二也。震为动起,嫌求之五,故曰“匪我求童蒙”。五阴求阳,故“童蒙求我,志应也”。艮为求,二体师象,坎为经,谓礼,有来学无往教。

 

上九“击蒙,不利为宼,利御宼”,虞翻曰,体艮为手,故“击”,谓五已变,上动成坎,称“宼”,而逆乘阳,故“不利为冦”矣。“御”,止也。此宼谓二,坎为寇,巽为高,艮为山,登山备下顺,有师象,故“利御寇”也。(李鼎祚《周易集解》)

 

    5,“筮”,所以决疑也,言“童蒙”之人不能自明,志有所疑,来决于己,则己举其大端一理以明告之,而蒙者必当精思其为“师”,是蒙卦有互震,九二刚中为震主爻,震为龙,可“爵之曰君子”、“爵之曰夫子”,既是蒙者之师,亦是“能以众正”之“帅师”长子。此“师”并非仅事教育之德治职责,还有“利用刑人”、“用说桎梏”、“击蒙”等法治任务。所以,蒙卦所谓之“蒙”者,既有艮少男求“发蒙”之蒙者、兑少女“不有躬”无诚信之蒙者;(1)又有坎中男为刑人戴桎梏之蒙者。既有可施以教育之“童蒙”;又有必施以法治之盗寇。参以历史诸儒之“旧释”,廖君“新释”谓“整个蒙卦,讨论的就是如何对等蒙昧,也就是教育的问题”,则偏于德治而忽略法治,相比之下,似乎难以超越“旧释”。

 

    从卦象来看:上艮为山,互坤为土,是“土上山”之山地剥,互坤下为互震,是“雷在地中”之地雷复,如此则山为童山,引申少男为蒙昧之人。上艮与互震成颐卦,“自求口实”者为艮,故曰“童蒙求我”。互坤与下坎成地水师,九二为“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坎为坚多心之硬木,可用做“桎梏”。坎“为盗”,互震为“帅师”长子,故能“利用刑人”。互震与下坎成雷水解卦,“解而拇”故能“用说桎梏”。九二为子,正应六五,雷水解卦伏风火家人卦,故曰“子克家”。上艮为手、为石,下坎为盗寇之蒙,故曰“击蒙”。六三阴居阳位,为“不有躬”之女,九二为“金夫”,故曰“勿用取女”。坎通遇山而止,上有长子“帅师”,故曰“不利为宼,利御冦”。总之,以卦象看,师者为九二刚中之爻,是为互震主爻。蒙者有多人,并非艮少男一人。治蒙之道,不仅“全卦既讲教育的重要性,更突出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之一端也。

 

    从文字训诂方面来看,既然有“用说”之脱义,又谓“童”有“脱去”之义,则一卦初爻辞“脱”之义用“说”,而六五爻辞“脱”之义又用“童”,似乎不合训诂通例。韩国高丽大学金彦钟教授评论时说:“这训诂(童,脱也)可能是后来的,在殷末周初之际可能还没有的。所以应从西周铜器铭文等古文物里找出根据来,这才让人相信的。”回答这一质疑,是很难从古文物里找出根据来的。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拥护廖名春教授 “《周易》确实有‘德义’可‘观’”的观点,而反对那些说《周易》卦爻辞原本是占筮辞语的“堆砌”、类似“牙牌诀”等说法。六爻卦有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涵义,有来有往,有初有终,爻辞里包含有与时谐行、物极必反等哲理,这都是不言而喻的。否则,孔子说“我观其德义”,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尽管廖名春教授对易卦爻辞的新释或有不足、或有偏向,然而其开辟的易卦爻辞有“义理”可讲、有“逻辑”可寻的新道路,应该说是前途光明的。

 

    四库馆臣评论《周易》时说:“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周易》之为书,是“圣人以此洗心”而“百姓日用而不知”,寓其教化于卜筮,只是一种普及的手段而已,并非“《易》本为卜筮之书”。《周易·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以明吉凶。”卦爻辞是通过“观象”而写出来的,其间岂能无哲理?黄宗炎于《周易象辞》中曰:“苟无其象則无其理,古今无象外之理、理外之象也。”既然《周易》卦爻辞有象内之理、理内之象,那么如同“易经本卜筮之辞的积累”等说法,就不值得一辩了。北宋的易学家邵雍说:“《易》有内象,理致是也。”又曰:“至理之学,非至诚则不至。”又曰:“天下之数出于理,违乎理则入于术。”(《观物外篇》)设筌蹄为得鱼兔,象数为“筌蹄”,义理为“鱼兔”。“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求得义理为最终目的。倘若能直接求得义理,又何必累于象数!廖名春教授,试图直接求得义理者也。“天下同归而殊途”,愿廖君努力之,更上一层楼!

 

注:(1)汉·刘熈《释名》:“十五曰童,故《礼》有阳童。牛羊之无角者曰童,山无草木曰童,言未巾冠似之也。女子之未笄者,亦称之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的预断原理】(8) 蒙卦中的包、纳、刑、克
04蒙卦原文解读
周易第4卦:山水蒙(蒙卦)艮上坎下
《周易悬象》卷一 山水蒙
第4卦,《蒙卦》象征启蒙
第三次解读4蒙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