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从前做老师的日子


 
我的小学是在叶县龚店乡余王村小学完成的。老师除了音乐老师以外,都是本村的或者邻村的。上午三节课,下午两节课,放学不耽误割草放羊。当然,我们的老师也不耽误放学下地干活。书包一般都是妈妈用碎布头缝制的,里面只有语文、数学课本和两三个作业本。老师很少需要加班加点,日子都很悠闲。
我的初中是在叶县龚店乡一中完成的。我们是住校的,老师们大多也是住校的。早上有早自习,晚上有晚自习,一般一个月回家一天。但我们依然有大把自由玩耍的时间,下午放学后,操场上经常有师生篮球赛。
我没有上过高中,读师范的地方离家五六十公里。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一年可以回去两三次。我们的老师大多住学校宿舍,和我们一起打球玩耍的机会很多。
……
在我的印象里,老师的职业还是很不错的。风刮不着,雨淋不着,每天和学生一起乐乐呵呵很受尊重。所以,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我不以为然。
师范毕业,我们大多数同学做了老师,也有极个别转行的。同学们有教初中的,也有教小学的,后来还有几个跑到大学做了教授。刚毕业的时候,都是每周工作六天,都是班主任,都是每周一二十节课,但是我们的感觉一点也不累。慢慢地,我们混成了老教师。有做校长的,也有到教育局做领导的,还有转行离开教育的……
为什么要逃离学校,逃离课堂呢?大家比较一致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
累吗?
还真有点。常常怀疑是不是自己老得太快,所以跟不上工作的节奏。但是,为什么刚毕业的年轻人也感觉手忙脚乱,常常叫苦不迭喊累呢?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师的工作量不减反增。电话会议、视频会议、腾讯会议……管理越来越先进,教师专心教学的时间越来越少。师生一起打球的场面越来越罕见,中午能在家午休一会儿的学校越来越少。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让人想一头驴如何累死在磨上的故事。
最初,磨面干活的有50头驴,大家每天按时上磨,然后卸磨回窝。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后来,主人决定改革毛驴磨面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与理念。这样一来,原本干活的50头驴,硬生生的被分成了不同的种类。
宣传驴:负责高喊生产口号,宣传驴的先进事迹。
监督驴:负责监督驴干活。
海外驴:负责研究国际先进的磨面方法。
IT驴:负责开发磨面平台。
计划驴: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与任务。
招募驴:负责招募新驴。
行政驴:负责驴的拉屎撒尿。
管理驴,负责管理其它的毛驴。
改革完毕,真正拉磨的一线驴,已经不到40%了。原本50头驴磨的面,现在要20头驴去磨。大多数驴不拉磨了。有的驴写生产计划,有的驴搞调查监督,有的驴还去搞文艺节目。
干活的驴越来越少,产量自然也肯定会减少。于是,驴领导想到了改革。
先向大马学习,借鉴马拉车的先进经验,大步拉磨,提速奔跑。后来发现驴马差异太大,这是根本不靠谱。
又学习牛耕地的方式,技术改革,直线拉磨。刚拆挖磨,就发现技术上根本做不到。
那如何把领导驴的改革推向深入呢?
管理驴们煞费苦心,不断组织参观,不断组织培训,逼着拉磨的驴“百花齐放”。于是,拉磨的驴也挖空心思迎合上级的号召,有的跳着拉磨,有的爬着拉磨,有的跪着拉磨,有的打滚拉磨,折腾一天,腿都要断了。但是,产量减少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最后,聪明的驴领导想到了绩效考核。将驴每天拉磨的数量,磨面的数量、质量,都进行数据化管理,年底考核谁磨面多,就有奖励,奖励多的就可以积分,积分多就可以加薪晋级。
但是,真的到了年底,考核第一的拉磨驴虽然带上了大红花,晋升拿奖金的却不是它。为什么呢?领导驴认为,是驴都会拉磨,但是作为驴能把歌唱好却不容易,宣传驴才是稀缺的驴才,理所当然应该加薪晋升。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拉磨驴死在了磨边,有的说是累的,有的说是气死的。


故事是面镜子,照见了客观现实。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越来越多,学校里各种各样不教课的领导越来越多,编制在学校,人却借调到外单位的老师越来越多……
同时,我们发现:许多优秀的教师正在逃离做教师,逃离教学一线,许多优秀的毕业生根本不会主动选择做教师。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是在一直提高教师的待遇吗?我们不是在一直为基层学校减负吗?问题显而易见,国家一清二楚,但是落实却任重道远。


当一座雪山崩塌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很多人不是不愿意做教师,而是不愿意做无暇教书育人的教师。
很多人不是不愿意做教师,而是不愿意做总被家长和领导指手画脚的教师。
领导在步步紧逼,家长在求全责备,媒体在推波助澜,学生在肆无忌惮……教师的职业正在被人为地践踏,渐渐失去本来的样子。
教书育人本来是教师很自然的事情,却被各种填表和问卷夺走了时间,制度和要求束缚了手脚,投诉和解释搅扰了生活。很多老师不愿意做班主任,不仅仅是班主任津贴太少,而是因为班主任鸡毛蒜皮的事太多。
单单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还好说,难就难在家长无原则地掺和。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老师已经处理了,孩子已经和解了,家长却不依不饶,没完没了。更过分的是,学生上体育课崴了脚,家长状告学校,一只蚊子咬了学生,家长也要状告学校。
为人师表本来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褒义词,但是渐渐成为了教师沉重的十字架。所有的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却对教师的工作指手画脚,吹毛求疵,随意贬损。课堂该如何上?学生该如何管?教育以外的人干涉教育,就好像病人家属指挥医生做手术一样,这是很危险的。
有时候,教师聚在一起回忆过去,最大的感觉就是,过去的教育很简单,老师的生活很纯粹,但是现在越来越不行了。法律越来越完备,孩子越来越难管,家长越来越难缠,管理越来越琐碎,很多教育的麻烦,都是人为造成的。当下的教育,或者未来的教育,最需要的不是重视,而是松绑。按照国家规定,兑现该兑现的,执行该执行的,人财物到位,规章制度到位,然后就是家长回到家长的位置,领导回到领导位置,不要对学校、班级和课堂过多干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席延飞:老师,你是否知道专业成长的4个误区?
科任班主任行政安全责任书 远航老师的网校Office 最专业的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教育社...
班主任任命怪象:“强制摊派”与“主动申请”共存!老师:扎心了
班主任竟聘上岗责任状【正】
美好教师是培养出来的
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