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心理老师要了解的法律政策(下)——“心理辅导老师”相关指导文件

★成为我们的特别读者 

温馨提示

你还知道哪些与心理老师相关的政策法规呢?欢迎您留言补充。

开篇语

Hello,我依然是玉蕾,在上一篇中,就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分享了三部重要的政策,不论是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还是独立的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在不断更新,新的制度不断建立 。作为心理老师,另一个重要且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身份是“心理咨询师”,但考虑到我们是学校里的老师的双重身份和像我一样的新手老师资历尚浅,我用“心理辅导老师”来区别于服务于独立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师。

       从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向心理健康服务方 向发展。2016年12月,国家卫计委等 22 部委的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指导意见》从深化健国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战略高度,部 署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工作。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其核心是心理健康服务建设。

      那么,到2019年,就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心理老师而言,我们又需要了解哪些相关政策和法规呢?(依照时间从新到旧,与大家进行分享)

NO.1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2019年7月)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网络链接: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在这份文件里,明确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指标,个人、家庭和学校促进心理健康的行为为心理危机的预防也提供了指导。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各个地方也会推出相应政策,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9年7月),其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做了进一步细化。(http://www.beijing.gov.cn/zfxxgk/110003/jcjy23/2019-07/15/content_1da6097280c541cb84a4473fcbb0670f.shtml)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个学段,把个人卫生习惯,生长发育与性健康,营养与健康,疾病预防,烟草、酒精与毒品,心理健康,运动与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等8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合理分配到五个学段中。

NO.2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7)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网络链接: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4/content_5162861.htm#1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建设,要求“为遭受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儿童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创伤干预”。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指导各地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明确提出“心理辅导室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师生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

在加强校园危机预防和干预中有以下文件同样值得参考:(如何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如何探索家校协同、校企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8)

http://www.nhc.gov.cn/jkj/s5888/201812/f305fa5ec9794621882b8bebf1090ad9.shtml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提案》(2018)

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jiaosi/201901/t20190124_368049.html

《关于建立中小学心理事件干预工作机制的意见》(2017,北京)

http://www.beijing.gov.cn/zfxxgk/cyq11E003/gfxwj22/2017-01/23/content_752931.shtml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807/t20180713_342992.html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令第12号发布)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1/81855.html

NO.3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2018)

 在2018年2月,中国心理学会在2007年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http://journal.psych.ac.cn/xlxb/article/2018/0439-755X/0439-755X-50-11-1314.shtml)进一步规范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服务专业伦理的核心理念和专业责任。

     里面包含

1 专业关系

2 知情同意

3 隐私权和保密性

4 专业胜任力和专业责任

5 心理测量与评估

6 教学、培训和督导

7 研究和发表

8 远程专业工作(网络/电话咨询)

9 媒体沟通与合作

10 伦理问题处理

附:《守则》包含的专业名词定义

  等重要的几方面内容,有一些可能是我们学习过并熟知的,有一些可能是我们在工作中容易忽略的,

   比如在隐私权的方面,

心理师有责任保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隐私权, 同时明确认识到隐私权在内容和范围上受到国家法律和专业伦理规范的保护和约束。

3.1 在专业服务开始时, 心理师有责任向寻求专业服务者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及其应用的限度、保密例外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心理师应清楚地了解保密原则的应用有其限度, 下列情况为保密原则的例外:(1)心理师发现寻求专业服务者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严重危险; (2)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等受到性侵犯或虐待; (3)法律规定需要披露的其他情况。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2018)

   是否在我们开展工作前都准备好了适合自己学校的知情同意书并向孩子用他的语言系统解释说明呢?什么时候需要打破保密原则,在不需要打破时,我们如何向同事和领导温和而坚定地表达相关的规定(比如:当孩子的班主任和领导出于关心需要了解孩子的情况),在需要打破时,又如何维持与孩子建立的信任关系?

    再比如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当心理老师使用微信和QQ与来访的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专业界限、伦理规范。

 比如说

   8.3 心理师远程工作时须确认寻求专业服务者真实身份及联系信息, 也需确认双方具体

地理位置和紧急联系人信息, 以确保在寻求专业服务者出现危机状况时可有效采取保护措施。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2018)

 有一些学生喜欢匿名找老师聊天。如果我们确定TA是一名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并准备提供远程心理服务前,我们需要确认学生的真实身份(班级、姓名),和她在的地点、紧急联系人的信息,评估学生的风险,并需要学生了解知情同意和网络/电话咨询的局限性。在远程工作效果不佳时,心理老师要提供面对面服务的渠道或转介。

NO.4
《中国精神卫生法》(2012)

http://www.nhc.gov.cn/jkj/s5889/201304/43f8adb2dd9d4985a0cd1b860e501030.shtml

其中在第二十三章明确规定:

第二十三条 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   

《中国精神卫生法》(2012)

这意味着心理老师不能代替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治疗,但是拥有评估权和转介权,同时心理老师需要了解心理咨询师的保密、责任和隐私条例。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里这一点也有体现,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教育部将对心理辅导室建准设的基本标和规范做出统一规定。

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对于身心在快速发展的青少年而言,如果能够及时地进行准确清晰的评估,治愈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在这一点上,心理辅导老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际上有两部权威的手册供以专业人员参考。(注意同样,心理老师不能以文件进行诊断

NO.5
ICD-11

 2018年, 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https://www.who.int/substance_abuse/terminology/icd_10/zh/在新的版本中,“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被添加进入“成瘾障碍”章节。游戏障碍的特征为:个体对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的控制力受损,并赋予游戏更高的优先级,将其置于其他常规活动(如睡眠、进食、做作业、参加工作等)之上,“进而对个人健康及总体功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NO.6
DSM-5

     《精 神 障 碍 诊 断 与 统 计 手 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是 由 美 国 精 神 病 学 协 会 (APA)发 表 ,在 国际 上 应 用 最 为 广 泛 、影 响 较 大 的 精 神 障 碍 诊断工具 。2013年,DSM第 5 版 ( D S M-5 )正 式 出 版。其中,对于“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1)心境抑郁或 2)丧失兴趣或愉快感对我们对抑郁情绪保持敏感性有重要意义。

NO.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7修订)

由于我们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们也需要重点参考《未成年人保护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12年10月26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确定了未成年人的六大基本权利,即: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受教育权、平等权)和其他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性和支持性政策,特别在一些危机状况下,这是我们进行危机干预和帮助未成年人寻求相应的法律援助。

其他一系列的还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校园安全法》,目前仍处在提案阶段。在2017年2月,由民革中央妇女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完善校园欺凌防范和治理机制的提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5年12月27日)

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28/content_5029898.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http://www.women.org.cn/col/col57/index.html

作为一个心理老师,我们在学校里可能是平凡的,渺小的,边缘化的,也有可能身兼数职,疲惫不堪,这是我们处于发展期要面临的种种困难。肩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务的使命的任务是艰巨的,在实践层面,构建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系统,仍是一条值得不断探寻的路径,希望这篇文章和关注政策意识可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帮助和支持。

本文作者:黄玉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中学生演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世界心理健康日十问心理咨询师——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李德珊老师
【未保项目(淅川县)】未成年人绘画投射心理辅导活动
“青春期”情绪波动需疏导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功能室建设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