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神奇的紫罗峡

距我的故乡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在祁阳县白水镇的湘江下游北岸,有一个湘南风景名胜景区,叫紫罗峡景区。因为这个景区又位于祁山尾端,西面山势逶迤连绵不断,竹树密密麻麻聚集着;南面山峰层峦叠嶂,又由八座山峰聚集组合而成的群山峻岭,形成了八面四个锥体,所以又名叫八角岭。

紫罗峡最高的两座山峰大约四百公尺,靠东边的最高峰叫做东紫霞峰,靠西边的最高峰叫做西紫霞峰。这两座山峰与湘江南岸的白云山、金子岭遥相对峙,形成峡谷。湘江河水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弯弯曲曲地往东轻快地流向远方。靠东北面的还有一条白水河,河道的两岸白杨树倔强挺立,像两排操练的士兵,傲气凛然。清风吹来,不少树叶片片相连,互相摇曳着,情意绵绵,发出哗哗的声响。树下的水草,枝枝蔓蔓,牵牵连连向河面延伸,把两岸斜坡装扮得十分秀颀。河水清澈见底,水流湍急,发出潺潺的水声,悦耳动听,也从这里直接注入了日夜奔腾不息的湘江之中。

紫罗峡风景名胜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与民间几百年来传说中的何仙姑颇有一番关系。


据嘉庆《祁阳县志》仙释录记载:"何仙姑,零陵人,住红玉洞云母溪。年十四五岁,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以轻身不死。又遇异人以挑了食之,誓不嫁。常往来山顶,其行如飞。每朝去,暮则持山果归奉母。后遂辟谷。武则天遣使召之,中途忽失所在。后隐于零祁之间……"。这一段话,不但把何仙姑说成确有其人,而且还在民间把她传说得神乎其神。也有人说她原是天上的七大仙姑下凡之一的第七个仙姑。她下凡后,到了零陵姓何的凡人家里投了胎,生下来后,大家就叫她“何仙姑"。她曾经来到八角岭山顶一个石洞里面盘坐着念佛修道,及时为当地村民呼风唤雨,使当地天气风调雨顺,村民们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过着和谐、详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一直到现在,洞里面还留有她跪坐的蒲团遗留下来的一些痕迹。洞边有一口水井,据当地村民们传说,何仙姑每天清早就端着洗脸盆,拿着脸帕和胭脂粉盒,来到这口井边舀水涮口洗脸。她洗完脸之后,就涂脂抹粉,久而久之,掉在地面上的胭脂粉积成了白泥。因此,后来人们便把这口井命名为″白泥池"。
有一次,何仙姑清晨跋到东紫霞峰的山头,向四面八方张望,并数着周围的各个山头。数着数着,她发现八角岭只有七个山头,少了一个山头——其实,她只是自己站的这个山头漏数了。由于误会少数了一个山头,她觉得很奇怪,就怀疑玉皇大帝发现了自己私自下凡来到了人间,要派神仙捉拿她归案法办,并且还怀疑神仙要把这些山峰全部背到天上去寻找她。于是,她就悄悄地离开了这里,从此再也沒有来八角岭盘坐念佛修道了。


紫罗峡原来没有寺庙。清乾隆期间,有一个名叫何水济的读书人,喜欢游山玩水,又喜欢在清静的地方读书。他一来到紫罗峡,就发现八角岭自然环境优雅,风光十分优美:这里古树挺拔参天,林麓幽异,青翠欲滴,遮天蔽日。树下藤蓬荊刺丛生,各种花草芳香鲜美。在整个山巅的树林里,莺歌燕舞,蜂蝶翩翩,微风徐徐地吹拂,树枝不停地摇曳,各种花草竹树散发出来的浓郁清香,混合在一起,直扑面颊,钻进鼻孔,全身舒服爽朗,已被陶醉在这绚丽多姿的景色之中,可谓心旷神怡。于是,他就在山顶修筑了一所读书草堂。他在草堂里读书达九年之久,就觉得这块地方清净静谧秀特,最宜修建一座梵刹,后来就把草堂改建成为庵。因为这里在民间流传着何仙姑与洗粉池的故事,于是他就把这个庵命名为“白泥庵”。何永济还捐银三百多两,要他儿子何正濂、何正淹,收簿息以供香火及瞻僧尼。后来,他兄弟又把白水乡庙山里的有五亩多的稻田捐入了白泥庵。此后,白水王家凼的"王大也堂"又在白泥庵上面修建雷祖殿。从此以后,八角岭就成了湘南数县有名的佛教胜地之一。

从八角岭的山脚拾台级而上,到了半山腰,有一个翠微亭。亭壁上有一幅对联,对联上的文字是:″缭绕香云随履往,苍茫浓烟隔窗横。"从这里再往高处登上西紫霞峰,就有一座梵刹式的建筑,即前面提到的白尼庵。白尼庵的房屋金碧辉煌,规模雄伟。整个建筑由三部分组成:从第一个地方进去就是外庵大门。大门横额上挂着″白尼池庵"四个字的大匾,两旁门框上抒写着一幅″白云野鹤常来往,泥爪鸿宾自送迎"的对联。再从外庵大门进去,就看见一座用石青镌刻的惟妙惟肖的杜鹃鸟、斑鸠、麻雀等形式花纹的内庵门,上面悬挂着横额匾,匾上题写了"有仙则名"四个大字。内庵门的两旁门框上,也有一幅″泥白水清仙宛在,云深松老鹤初还"的对联。这些横题和对联,据当地村民说,是附近西洲名士陆耘圃先生所撰并书丹;对联镌工精巧,字亦苍劲古朴。然后,再从内庵门继续往里走,就看见一座主体建筑的大殿。这座大殿,高大约有四五丈,有一对约大四尺围的簷柱。下面的磉石,有的人说是从桃源运来的大白石,有的人说是从天上番禺山上搬来的白玉。簷柱上雕刻着耗子嫁女的场面图案,雕刻精致细巧,熠熠眩目。殿内左角壁上,嵌有邑名士李馥撰的文字,还有著名书法家黄善写的《神云赋》。外庵门内左角有一口井,就是前面提到的″白泥池"。这口井,即使三年大旱,井水也不得干涸,水面只差一厘米照样直平井口;即使长期淫雨霏霏,井水也不得溢出,水面也只差一厘米保持与井口直平。井畔有一块重大的石碑,高约五六尺,记载了何仙姑的来历。从内庵往左转,越石磴二十多级,就可以步入"仙桥"。这座桥大约有一百步长,有一丈多宽,两侧陡壁如削,俯视湘江水,宛若瞿塘一线。
过了仙桥,再拾级而上三百米,就到了东霞峰的顶峰,顶峰上建有一座雷祖殿。它的建筑规模虽然比白泥庵稍微差得一点点,但这个地方古木林立,直耸云天,树枝繁茂,树叶绿得发亮,浓荫满地,不见曦日。如果夏日到这里游玩,清风自南向北徐徐吹来,凉爽舒身,十分惬意。俯视湘江流水,绿波荡漾;展望近处山林,满山遍野,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再瞧附近村落庭院,屋舍俨然,历历在目,就会不知自已身处在八角岭还是在神仙居住境地,顿时就会怡然自乐。


在旧社会,每年夏秋季节,来紫罗峡的游玩观光和烧香拜佛的游客,络绎不绝,文人雅士,骚客名流,寻芳揽胜,也接踵而来。据住在八角岭脚下的王伯荫、王秉坤这两位八十八岁的老人回忆:民国丁亥(1947年)秋,属于永州的名流人士唐生智、冯天柱、刘兴等应伯荫父的邀请,游览了八角岭,曾经联句成五律一首:″永州名圣地,八角寺其中,白泥涵湘碧,紫霞映地红,危峰吞落日,修竹引清风,爽气常东至,蓬瀛一脉通。"

据说,这两位老人曾经还说过,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官(黄埔二期毕业生,任过团长)马鞍岭人柏岳,曾占居过八角岭。他到过瑞士,曾经对他的朋友说:″瑞士风景再美,怎么能比得上我们祁阳白水的八角岭呢?"他设计图案计划用香客寺庙祭祀的收入及和其它捐资款来扩建八角岭。庵寺里的几和尚人极为不满,认为扩建之事损失了经济收入,又十分痛疾他抢夺了寺庙的管理权,于是夜里持着菜刀秘密谋杀柏岳。柏岳虽被和尚们砍了好几刀,但他眼疾手快躲开了,只是轻微地伤到了他的头部。他急忙唆使狼狗却把那几个和尚咬成重伤,有一个差点被咬死。

1958年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八角岭的参天古树,被砍伐了不少,庵寺也被拆了不少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多次组织当地村民捐资进行重新修复,直到现在,才大致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近年来,到紫罗峡观光和焚香拜佛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游客手捧相机,呼朋引伴,在风景极为优美或具有文物记载的石碑旁边拍照留影。有的游客三个一伙四个一团,双脚打盘围座在绿茵草坪上,一边欢赏自然景物,一边喝酒谈天说地。如果喝醉了,就随便倒在草地上睡大觉。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游客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景区。

每次回故乡,我都到过紫罗峡去游览观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江[对联]
五仙姑传奇——龙源祖殿(罗锦祯)
湘江桥桥头堡上四幅对联。
八仙及其对联【组图】
图文:滋阴壮阳膏药方之罗仙姑保贞神膏
《薄命司对联》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