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大明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近日日本方面(注)支援武汉高校物资包装箱上面印的诗句。这两句典故出自盛唐时,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当时的日本长屋亲王命人制作了一千件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语的袈裟,赠送大唐的高僧们。

其实,“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两句诗句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就有这块笔法遒劲的楷书石刻,书写者是晚清名臣、开明士绅、抗日楷模,也是民国名书家韩国钧先生。韩国钧(1857—1942),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江苏海安人。清举人,历任知县、吉林民政使、江苏民政长、安徽巡按使等职,上世纪20年代曾任江苏省省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韩国钧坚决拥护中共的抗日主张,主动与新四军领导人交朋友,共谋抗日大计。1940年9月,韩国钧作为苏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爱国开明士绅,在家中两次主持召开“停止苏北内战、一致团结抗日”协商会议,后被推选为苏北第一次临时参议会名誉议长。1941年初,韩国钧携家人避居徐州。他深明民族大义,在遭到日伪威逼利诱时坚贞不屈、严词痛斥,坚定拒绝出任伪江苏省省长。敌伪又以移家海安为请,妄图以软化计策欲污其清名。韩国钧厉声答曰:“垂死之人,不愿再见海安惨状!”敌伪无奈遂对其施行武装软禁,韩国钧在被软禁的痛苦中终于一病不起。易箦时,韩国钧告知家人:“抗日胜利之日,移家海安,始为余开吊,违此者不孝。”1942年1月23日韩国钧在被日伪强制软禁的忧愤中溘然辞世,至死不屈服!2015年8月20日,由江苏省档案局、江苏有线华博在线传媒有限公司和星瑞影业公司三方合作打造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电影《韩国钧》首映礼在南京举行。电影讲述了抗战期间,83岁高龄的苏北海安名士韩国钧老被新四军的真诚抗战与严明纪律所打动,在新四军江北总指挥陈毅的劝说下,出面呼吁江北各界团结一心,国共两党停止纷争,共同抗日;海安沦陷后,韩国钧不为日伪的诱惑所动,面对日伪威逼他出任伪省长,至死不从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这八字出自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全唐诗》中有收录:“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长屋亲王,是日本当时的宰相。唐玄宗时,长屋曾经命人制作千件袈裟,绣这四句偈语在上面,送给大唐高僧们,鉴真大师当时也收到了这份厚礼,他披着这件袈裟并为偈语所感动,遂发愿前往日本传法,传下中日友好交流的千年佳话。这也是鉴真法师决心东渡日本传戒的缘由之一。鉴真大师看到偈句十分感动,为了不负“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他克服艰难,经历了弟子圆寂、官府阻挠,甚至于双眼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不改其志,六次东渡,在最后一次才成功到达日本,被日本人民奉为“文化恩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个国度的山川,不可能跑到另一个国度;而天上的风月,则不受此拘限,不同国度的人可以共见。正因“风月同天”才不受异域之限,而其真正内涵则不仅限于此。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无论凡人还是僧人,都堪为佛必当作佛。即便“山川异域”,也不妨“共结来缘”,只因为“风月同天”。到了明朝,王阳明《萍乡道中谒濂溪祠》里有一句:碧水苍山俱过化,光风霁月自传神。“碧水苍山”,就是“山川”,“光风霁月”,正是“风月”。“碧水苍山俱过化”,山川这样限于地域的事物,都未尝不“过化”,皆不能恒常存在。而“霁月光风”,则可以脱开此限制,“自传神”。“山川异域”,并非地理上的悬隔,实乃心的悬隔。“风月同天”,也并非空间上的同在,实是心的同在。“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风月同天”的鉴真大师突破的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限制,更是人心的局限。

鉴真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为中国古建筑保护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20世纪早期,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其领导的营造学社也为中国最困难时期依然在为古建的保护而奔波。

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从唐天宝元年(742年)起,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至第六次东渡成功,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这条文化交流路线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海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2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寺前树立唐鉴真和尚遗址碑。它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共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七百平方米。碑亭内耸立着汉白玉须弥座横碑,正面为郭沫若所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为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颂辞,因而被誉为当代的“三绝碑”。


《宋高僧传》对此记载得更详细:当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从东海来求法,以补日本戒律的缺失。他们于开元年间抵达扬州,来问鉴真法师,说:“我国在大海之中,不知离中国几千万里。虽然有佛法,但没有能传戒的人。就像漫漫长夜里,要在幽室找东西,没有烛光怎么能看得见?不知法师是否愿意中辍这里的利益,去大海之东作我们的导师?” 

鉴真法师观察来意,看到他们的勤勉,就说:“我曾听说,南岳慧思禅师投生到日本为国王,兴隆佛法,有这事吗?又听说,日本国长屋曾经造千身袈裟布施给中华大德,袈裟边绣着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由此看来,日本诚然与佛法有缘呀。”就默许了。长屋,是日本的相国。鉴真于是召集比丘思讬等十四人,买舟从广陵携带了三藏典籍离岸。这是天宝二载六月。

到了越州浦,停在署风山。鉴真法师夜里做了个灵异的梦。才出海就遭遇险恶的风涛,眼看船要沉了,有人要把栈香木丢到水中。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不要丢弃。”霎时看见舳舻上站着神将身着铠甲兵杖护持。

很快,风平息了,漂入蛇海。蛇海中有大蛇,长三丈有余,颜色如同锦绣。又进入鱼海,鱼长一尺多,腾跃于空中。又到一片海域,只见飞鸟集在舟背,压得船差一点沉没。等鸟飞出,海水少了好多。不久,停泊在一座岛上,澄澈的池水,味道甘美。很快他们就到了日本。

日本国王欢喜地将鉴真一行人迎入城郭,入住大寺安。先在卢遮那殿前设立戒坛,为国王授菩萨戒。再为夫人、王子等授戒。然后教日本大德沙门满十人,用白四羯磨法度沙弥澄修等四百人。又有王子一品亲田,施舍房宅建造寺院,号为招提。布施水田一百顷。从此以后,鉴真法师广演律藏,受教者很多。在日本国号为“大和尚”,是传戒律的始祖。晚唐时,日本僧敬龙从中国回去,韦庄写诗相赠: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一船明月一帆风”就来源于“风月同天”。


鉴真大师是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代表日本天平时代文化的巅峰。鉴真生于扬州,十几岁时就出家了,二十岁起就云游四方,到处拜师求学继续深造,成为佛教律宗南山宗传人。鉴真在自己的佛教生涯中,为人剃度和收徒数万人,"桃李满天下"。鉴真不仅经手修建许多佛塔,还写了不少佛学专著。

公元742年秋天,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遵天皇旨意,专程打长安奔赴扬州大明寺,请鉴真东渡日本。当时鉴真年事已高,年过五旬,且健康状况不是太好,身边人极力劝阻。但鉴真说,传播佛法是我辈天职,应当义无反顾,我意已决,不要再劝。众弟子也被师父的执着感动,他们纷纷表示将跟师父前往。真人元开的《唐大和上东征传》里记载得更详细。其中说,荣睿劝请之后,鉴真问座下弟子:“有谁愿意应邀远去日本国传法?”座下弟子皆默然。僧人祥彦站出来说:“日本太远了,此去难以存活,沧海淼漫,百人都到不了一个。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还不够,道果尚未证得,是以众僧皆漠然。” 鉴真说:“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祥彦说:“大和尚要去,我也同去。”于是道兴、道航、神顶等二十一人愿与大和尚同去。好事多磨,由于种种原因,大师四次东渡都没无功而返。不是遭遇风浪就是被唐朝海关遣送回去。但鉴真一心向佛,不屈不挠。在公元745年,鉴真又开始了第五次东渡,此时的大师已经年过六旬。不知道经过多少风浪,经过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他们终于“登陆”了。但由于当时没有导航装置,他们登陆后才知道抵达的地方是中国的海南岛。

这时候同行的日本高僧荣睿患病身亡,鉴真大师也不堪旅途劳顿突发眼疾双目失明,他们只好暂时返回扬州。就在人们都以为鉴真此生的东渡梦已经破灭的时候,公元754年,年近七旬的大师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开始了他第六次东渡日本的航程。次年一月,鉴真一行登上了日本的九州岛。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吕亲自在河内府迎接,2月4日,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另一位本土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大法师”、尊称“大和尚”。20世纪,日本小说家井上靖,根据《唐大和尚东征传》,写成小说《天平之甍》。


千年古刹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隋朝仁寿元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白居易诗云——

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沿着数百节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牌楼前面南而踞的一对石狮格外引人注目,石狮按皇家园林规格雕镌,造型雄健,正头,蹲身,直腰,前爪平伏,傲视远方。它们是扬州名刹重宁寺的古老遗物,60年代移至此处。寺前东西院墙上分别嵌着两块石碑,东为蒋衡山“淮东第一观”,西为王澍书“天下第五泉”大字。殿内供有弥勒像,背面为护法韦驮,两旁分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过天王殿,但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有“国泰民安”四字,阴有“风调雨顺”四字。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大殿西侧,有“仙人旧馆”门额,人们即是有名的平山堂。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

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谷林堂”和“欧阳河”。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园。西园一名御苑,又名芳圃。始建于清乾隆元年。今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所载,这里的泉水在当时被品评为天下第五。宋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此井为水之美者也。


为了纪念唐代杰出的佛教大师——鉴真法师,在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之际的1963年, 中国政府在大明寺修建起了鉴真纪念堂。正堂仿鉴真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 ,纪念堂正中供奉着鉴真法师坐像,这尊坐像是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像,用楠木雕刻干漆夹纻而成。

鉴真生于扬州 ,长于扬州,幼小出家,云游天下。最让人敬佩的是鉴真大师不畏艰险,五次东渡失败,却毫不灰心,决不退缩,终于在天宝十二年(753),以双目失明之66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实现夙愿。1922年, 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寺前树立唐鉴真和尚遗址碑。亭内耸立着白玉须弥座横碑,正面为郭沫若所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为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颂辞,因而被誉为当代的“三绝碑”。可算得上大明寺一宝。

在植有杜鹃等花的长方形花坛之上, 置有“印心石屋”石碑一座,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宣宗旻宁赐给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陶澍的御笔。陶澍于道光十五年入京觐见,宣宗旻宁问其家世里居,得知“印心石屋”的来历:陶澍寓居洞庭资水畔,两岸石壁,屹立如重门,澄潭潆伏,深数十丈,有石出于潭, 方正若印,名曰“印心石”;陶澍幼时随父读书,书斋在此石北岸,名曰“印心石屋”。旻宁因此为陶澍题“印心石屋”四字。这也大明寺是一宝。


大明寺另一件宝物当是这幢高高耸立的九层高塔。始建于隋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时值隋文帝60寿诞,诏选天下清净处建立30座供奉佛骨舍利宝塔,九层栖灵塔为其一,被誉为“中国尤峻特者”。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如今栖灵塔为近年重建。塔上耸云天,塔下 设地宫。唐式风格,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两窗,平座与屋檐由斗拱支撑。唐武宗会昌三年一代胜迹化为焦土,宋代重建7层剌赐名“普惠塔”,后圯未重建。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7年大明寺方丈瑞祥为了弘扬佛法发愿重建,1991年5月6日在东园举行奠基仪式。能修法师主持后聘请扬州古建专家潘德华和扬州建筑设计院合作设计方案。1993年8月栖灵塔重建启动,法师率众僧募化资金,虔心操持,恢复当年栖灵塔尤峻。

栖灵塔下 一秀丽小亭,叫“弘佛亭”,是为了纪念一段佳话而建——2007年5月,大明寺方丈能修法师促成大明寺迎来一位特殊的 日本客人——年近八旬的池田和夫老先生及夫人女儿,将其长期珍藏并敬奉30多年的,一尊来自中国西晋的观世音菩萨白玉佛首奉归中国 ,并无偿捐献给大明寺。与栖灵塔北台阶相接的甬道直通卧佛殿。卧佛殿为单檐殿庑式建筑,“卧佛殿”金匾乃赵朴老手书。

法净寺,是古之大明寺,鉴真曾在此住持;宋欧阳修所建的平山堂就在寺西侧。蜀岗虽然是一座不高的小山峦,但俯瞰瘦西湖,远眺江南诸峰,是扬州著名的胜地。法净寺建在这座小山上,地势高爽,但寺东北一段空地,因受山势之限,面积不大——仅约四分之一公顷。寺的其余部分现有的殿堂廊舍,一方面由于当地一般的传统,一方面亦因山势的局限,布局是比较密集的。寺中两座较大的殿堂与空地毗连:大雄宝殿在地址之南略偏西,欧阳祠则在地址之西;其中大雄宝殿较大,重檐歇山(日本称“入母屋”)顶,欧阳祠略小,虽同是歇山顶,但仅单檐。地址东北两面都是陡坡,坡下连接一片辽阔的缓坡起伏的原野。山南坡、寺内和平山堂西的西园都树木葱幽,但空地和它东北两面则没有什么树木,仅有的几株也是品格不高的小树。这就是拟建纪念堂的地址和环境。


梁思成说,扬州建设局的同志们曾草拟了一个设计方案。它的要点是在地址的北部布置纪念堂,南沿上布置一个碑亭,周以回廊,形成一个庭院——我们可以称之为“鉴真院”。亭内树立一座类似寺内平远楼前“印心书屋”碑那样形式的卧碑。纪念堂和碑亭构成的轴线,取正于报本堂的中线,并将报本堂改为一座前厅。我现在所草拟的这个方案,严格的说,只是原方案的修正案而已。修正方案的要点仅在于纪念堂、碑亭、回廊的比例、尺度和建筑风格方面。因此,扬州建设局在方案的草拟上,特别是在整体的设计意图上,是主要的创作者,我不过略尽一臂之助。

大明寺的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正门上额"大明寺"三字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集隋代《龙藏寺碑》而镌,字体古风流溢。殿内供有弥勒像,背面为护法韦驮,两旁分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过天王殿,但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东有百年桧柏,西有百年黄杨,中有宝鼎两尊。走过一条花岗严甬道,就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有"国泰民安"四字,阴有"风调雨顺"四字。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坐于莲花高台之上的释迦牟尼大佛,被尊称为"大雄"。大佛两侧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泥塑群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像。殿堂佛像全部重新装修,金光焕彩,法相庄严。大明寺内僧人甚众,香火不断,游人如织。每年除夕,寺内举行撞钟活动,中外嘉宾咸集,共祈平安多福。


大雄宝殿附近,有几处著名建筑。1985年建成的藏经楼,二层五楹,轩敞疏廊,屋脊之上阳嵌"法轮常转",阴刻"国泰民安"。"藏经楼"匾额由赵朴初题书,正厅两侧有赵朴初集《金刚经》句题联:"当知是处恭敬供养,不可以百千万说其功德;若复有人受持读诵,已非于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大明寺庭院东侧有平远楼。此楼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光禄寺少卿汪应庚初建,楼名取自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咸丰年间楼毁于兵火,同治年间两淮盐运使方浚颐重建,增题"平远楼"额,并撰联云:"三级曩增高,两点金焦,助起杯中吟兴;双峰今耸秀,万株松栝,涌来槛外涛声。"联语造句雄浑,写楼外风景极为切当。平远楼共三层,构筑精致,有庭院竹石之胜,现为方丈室。平远楼北为晴空阁,现为鉴真事迹陈列室。

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园。西园一名御苑,又名芳圃。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1949年后又多次重修。今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所载,这里的泉水在当时被品评为天下第五。宋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此井为水之美者也。"今天,人们游历大明寺,仍以饮天下第五泉水为乐事。

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从唐天宝元年(742年)起,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至第六次东渡成功,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22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寺前树立唐鉴真和尚遗址碑。它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共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七百平方米。碑亭内耸立着汉白玉须弥座横碑,正面为郭沫若所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为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颂辞,因而被誉为当代的"三绝碑"。院中立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石灯笼,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演讲时说:"在扬州大明寺内有一个石灯笼,它与日本唐招提寺的石灯笼是一对,至今还在燃烧着,象征着中日友谊长明不灭。"正堂仿鉴真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纪念堂正中供奉着鉴真法师坐像,这尊坐像是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像,用楠木雕刻干漆夹纻而成。坐像前有一只铜香炉,为日本天皇所赠。纪念堂门厅对面原为晴空阁,现为鉴真生平事迹文物史料陈列室。

大明寺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历朝历代不乏丽辞华章。山门外东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有擘窠书"淮东第一观"五字。此碑石立于清雍正年间,由扬州知府高士钥提议,用宋代著名诗人秦少游赞颂大明寺景观的句意书刻,字由金坛书法家蒋衡书字。北宋时,扬州属淮南东路辖区,著名文学家苏辙与秦观畅游大明寺,作诗唱和。秦少游诗末句为:"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自此,大明寺景区为"淮东第一观"而名闻天下。清代,雍正帝曾为大明寺题联:"万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风随禅锡鸣。"乾隆题联:"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大明寺东侧晴空阁北院东廊壁上,嵌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篆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碑刻,乃国内罕见的篆书之宝。书写这部心经时,61岁的邓石如住在山寺月余,每日薰沐素食,躬亲监刻,以示脱俗。此碑书刻精湛,章法雄浑,是邓石如的第一杰作。在大雄宝殿的东廊南壁上,还嵌有邓石如的篆书石刻一方:"岂有文章惊海内,更携书剑客天涯。"亦为邓氏石刻珍品。


己亥岁末,我特意去行走了扬州大明寺,那一天皓日当空、天高云淡。本来这里是有门票的也不知具体多少,特意在客堂休整并向一位文绉绉的俊逸年青僧弥说明采风写生来意,他热情招呼可以将行李放在客堂不过得在四点半关门前离开,说罢引领我去向售票处与工作人员解释并示意我进门随意参观。高耸入云的栖灵塔首先映入眼帘,经过2014年由江苏总工会与中日友好交流推进协会共同培植的一片“思源之樱”,樱花树下有中日文立碑。不远便是由南艺教授、郑板桥研究学者周积寅题署的“鼓楼”,妩媚倜傥。门柱联墨系林筱之所书——烟篆绕禅林霁月明心舒慧眼,晨钟醒枕梦清泉濯浴洗凡尘。爬到顶楼有沉古的鸣钟垂悬中央,上面有乾隆29年浴佛日御笔《心经》和赵朴老手笔“一杵钟声,十方普闻;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据说钟即是佛,撞钟有偈,撞钟三声含有福喜临门、步步高升、延年益寿之寓意,钟声悠扬、祈愿家人亲友平安健康、福禄呈祥、消除烦恼、善根增长,入乡随俗,我也敲响了如是钟声,此时此刻仿佛真的与天地万籁共鸣,灵犀相通,但愿我的心语星愿能回音旷远未来……

登上赵朴初题写的栖灵塔,宝塔姿苍苍,登攀览四荒,扬州城尽收眼底,鸿蒙浩渺。荷蒲薰风、香海慈云、虹桥修禊、城阁清梵、西园曲水、七堤青柳、堞云春暖、梅岭春深、白塔晴云、锦泉花屿、蜀罔朝旭、春台祝寿、平流涌瀑、双峰云树、荫园花瑞……幽远而时令的游览图上的景致应接不暇,美不胜收。新加坡王翰之先生联墨嵌绿塔柱之上:大唐胜迹历历可鉴尊者来栖弘佛法,明性住处孜孜求真众生托灵悟禅机。

远远看见星云法师题写的“戒台”,这是关于净土宗佛家僧众的戒律道场,门口有青年僧者守护,向我翔尽介绍佛门宗学戒台种种,也述说他曾在南方普陀道场义工,感觉其虔诚传经,也就在此请香烛一束。经密严院和弘佛亭,见亭柱有联:千年弘法随云易,一缕佛心伴日行。又穿绕一隅草坡来到善女龙王堂。拜见重建栖灵塔碑记,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以及赵朴老为鉴真逝世1200周年纪念撰书铭文,通篇酣畅,前后呼应,严谨中时露飘逸。碑身下镌刻唐代特有的卷叶草与花朵结合的图案,存载大唐遗风。碑亭东侧阶下立石碑一方,为赵朴初《调寄梦扬州》诗碑。朴老1963年3月访扬州法净寺唐鉴真大师传经讲学之处,时有所感,未暇命笔,返都后,日本友人索稿,因拈此调。正殿为鉴真纪念堂主体建筑。碑亭北向有甬道,可直抵正殿。或经碑亭东西回廊环行至正殿。这样由正殿、碑亭和回廊,定格为一方正的院落,总占地面积为2540平方米。殿前庭院中,有长明石灯笼一幢,是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八十一世长老森本孝顺所赠。在赠送仪式上,森本亲自点燃灯笼,并与大明寺方丈能勤法师在石灯笼东西两侧共栽两株日本八重樱。正殿建在石台基上,面积537平方米,高度5.24米。面南五楹,南面三门。单檐庑殿屋面,屋顶正脊东西两端饰有鸱尾。屋面坡度平缓,莲花纹瓦当,出檐深3.3米,桩头有斗拱三重,所有窗户均采用唐代直棂窗制式。正殿内藻井彩绘莲花图案。正中须弥座上供奉鉴真坐像。鉴真坐像前供案上置有日本裕仁天皇所赠铜制香炉。正殿两壁悬挂四幅大型绢本画,绘有鉴真生前主要活动地:陕西西安大雁塔、广东肇庆七星岩、日本秋妻屋浦和奈良唐招提寺金堂。1980年,赵朴初会长为迎接鉴真大和尚坐像回国巡展,题“风月同天”石额,置于鉴真纪念堂正殿东侧面西牖门之上。此牖门乃日本国宝鉴真坐像回扬“探亲”时,通往鉴真纪念堂正殿必经之处。鉴真大和尚,是一千二百余年前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节。今年(一九六三年)是大和尚圆寂的一千二百周年,中日两国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大师,分别在两国各地举行纪念会或法会。

走过松竹幽径穿过邓石如题写“真赏”圆拱门来到欧阳祠,中堂匾额为武中奇题“六一宗风”,另有“贤守清风”匾,中堂联为“万卷图书业成部,千秋风雅始欧阳”,另一堂柱联由徐利明所书:六一居二到今俎豆,二千世界如此江山。其中墙上碑拓有苏轼大楷《醉翁亭记》,私下感觉东坡楷书《东方朔画赞》《丰乐亭记》等不逊唐楷,其行草亦然也媲美天下前二行书。

见不远有清池下榻,沿着无规则石阶走下又见东坡行草楹联“万松时洒翠,一涧自流云”,这座如若水上画舫的旅游品店门额是八一叟化千所题“龙游曲沼”。池水里好多红鲤游弋便在此休憩随笔写生,对岸是吴南敏题署“美泉亭”,也就是天下第五泉,旁侧有王城书亭铭石。回头有康熙御碑也有乾隆诗刻,端庄文逸,乾隆农家乐审美和书法館阁味浓郁,也喜欢为名画闪屏字幕版的补白盖章题跋,俗不可耐不说,几乎损毁好多神品国珍,不过他的诗词反而隐现空灵幽冥的禅机生气,怪了。待月亭过鹤冢来,放开眼界便是平山堂,孙晓云行书门柱联“诗意岂因今古异,山光长在有无中”;廊柱联是篆书联“过江渚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另一联为陈社旻所书:“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还有武中奇少见的行草楹联: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公坡老峙千年。平山堂匾额为定远方濬颐题署,内柱联墨出自尉天池: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两侧匾额分别是“坐花载月”“风流宛在”,两面墙上分别是王继安和谢少承的行草诗词四屏。东坡为纪念逝去的恩师欧阳修也写了《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谷林堂中柱为篆隶联墨:要使名驹试千里,更摇明月作三人。中堂为吴蓬六尺金石味颇重的篆联——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桑。


本来对于日本这个国度而言,我是一直都有莫名“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心理纠葛,很少愿意提及或文字记述。尤其张纯如和南海渊源以及国家公祭日的惯例实施,更是不愿触及。我也有学日语的笔友,也曾在大阪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过书作,也与东京东洋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中田兰石先生有着鸿雁笔墨因缘,也喜欢一休哥和阿信以及山口百惠和高仓健真优美,还倾慕良宽空海等高僧大德的禅书意境,了解过一系列青山衫雨、梅舒适、井上有一等等近代日本书坛的名宿精英,也知道片假名平假名源于汉文且沿用于中国书法使得顾柯红等意外出落之妙得,还有茶道香道樱花富士山料理以及追求极致的美好,当然也有好多不好的印象,比如地震海啸、人口密集以及一些不愿提起的种种。大年初一,当疫情全面爆发,国内医疗物资告急之际,得知消息的日本立即紧急筹备医疗物资,向中国捐赠100万只口罩,是第一批来自国外的支援物资。日本学校给学生家长写信:“……大家不要对中国以及在武汉生活的人产生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请各位家长和孩子说起此事时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出发,注意言行。”从他们称谓“书法”为“书道”,不用“歧视”用“差别对待”,从日本女孩穿汉服就90度鞠躬筹集善款,从村山富市和鸠山由纪夫亲自书写汉语名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不得不由衷感佩他们在传扬汉语文化和中华文明方面深入人心。

尽管如此,我在立场和语境上还是不会忘却人为历史的创痛记忆,也始终认定钓鱼岛是中国的,但此时此刻,我与大伙一样发自内心的感谢日本和日本人民,一衣带水天涯比邻,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然,日本同样也是多灾多难的国家,那年日本海啸灾难我的一位潍坊朋友的姐姐就是当地灾民,她嫁到那边定居做生意,由此也就多了牵念,好在无恙,记得当时我国也付诸实时的人道援助和精神支持,当然也有无数日本人民和经历过911事件的美国民众感受了人间炼狱般的梦魇,向死而生懂得反思人们都会深刻领略让世界充满爱的奉献,正如冰心所言,“有爱就有希望”,爱自己爱自然爱世界爱人类也是人性和生命的恒久的力量,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这样的。


对了,在大明寺内游走寻思一天,傍晚突然下起了一阵雨,堪为如意甘霖,我在客堂门口速写了“平山堂上雨中观”,将栖灵塔和大明灵气浓缩笔下,雨丝凝聚在纸上犹如莲叶上的晶莹露珠,洇化开来格外逸趣。回客堂领取行李并有意答谢那位学人般的僧弥,不在,只看见堂前一副隶书联墨让我心仪至今:

有僧皆鉴真,
无客不东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褚丽君——扬州大明寺
2014.09.12 江苏 扬州 大明寺
扬州排名第一的寺庙已有1500年历史,鉴真曾任住持
扬州这座寺庙因鉴真法师闻名 风景不输苏州园林 号称扬州第一名胜
江苏扬州:大明寺
淮左名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