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剧是一个民族当众思考的方式

戏剧是一个民族当众思考的方式

金牌编剧——

20世纪80年代,孟冰的《红白喜事》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他的神来之笔从未曾停歇,先后创作了数十部戏剧、歌剧、影视作品,并出版了十余部个人专著。获得的优秀剧本奖不胜枚举,业界都称他为“金牌编剧”。

原为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团长的他创作了一系列正能量、主旋律的佳作,对于身上“主旋律话剧”的标签,他很坦然。

我很理解这种所谓的贴标签,也把自己的主要作品归为这种“主流意识形态”,“严肃话剧”,或者“主旋律话剧”。

但孟冰坦言,这种快速分类的“贴标签”行为很大程度是由于戏剧人自身的问题,跟观众无关。

“严肃话剧”一直以一种“概念化”“口号化”的直白形式出现,硬生生地将观众赶出了剧场。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让在剧场饱受冷遇的观众于其他娱乐中找到安身之所,自然很难再回到剧场,再加上一部分观众对于“思考本身”的躲闪,对“ 严肃话剧”或“主旋律话剧”自然会存在一些偏颇的认识。但孟冰很乐观,他相信创作者的能力,戏剧艺术终究会被更多观众认可。

一部戏剧不可能迎合所有观众的胃口,某一类别的戏剧也只能号召到某一类别的观众。对于观众的态度,他更偏向用一种宏观的,历史的角度去解读。戏剧对观众是有门槛的,教育水平,人生阅历,思维方式都直接影响着观众对戏剧的领悟和解读。

戏剧最大的魅力在于思辨。如果离开了对历史文化一定程度的读解和思辨,就失去了其内在的深刻内容,而这种内容却是戏剧安身立命的自然形态。

“严肃戏剧“中的“严肃”二字对于孟冰而言,似乎用来形容剧作家的创作状态更为贴切。他坦言,戏剧对观众有要求,但对于创作者,有着更为严苛的标准。在谈及自身的创作时,他激动而又坚定,一连用了好几个反问句:

在我创作每一部作品时,我就这样告诫自己,你只能做好,你必须做好,你应该做好,你为什么做不好呢?你不可能做不好啊!你的专业和你的职业就是做这件事情,你所获得的奖项,获得的荣誉,你所享受的待遇,得到的尊重都和你的职业有关系,你怎么可能不热爱你做的事情呢?你怎么可能不尽心尽力的去做呢?如果你尽心尽力去做,怎么可能做不好呢?因此,你没有理由做不好!你必须做好!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在完成《白鹿原》初稿的一小时后,孟冰因高血压(180/110)和心脏间歇(一分钟16次)住进医院,那天正好是他48岁的生日。

剧作家创作的过程极其艰辛,是一场“身体-心理”拉锯战,短则数月,长则几年,甚至几十年。2004年孟冰应北京人艺林兆华导演的邀请改编《白鹿原》,他也曾犹豫过,但还是回复大导:“等我看完小说再说吧。”

《白鹿原》并不是适合改编——

孟冰坦言,《白鹿原》并不是一部适合改编的小说,其背景之宏大,跨度之久远,人物关系之复杂使得在两个半小时中将这部鸿篇巨制表达出来难上加难。并且“改编一部作品,是需要勇气的。如果改编得好,是小说原著好,如果不好,则是编者的罪过”。孟冰认为当今公认的,可以与原著媲美的,是曹禺的《家》。

而对于陈忠实的《白鹿原》,既要考虑忠于原著,又要考虑在短时间内将如此浩瀚的内容和盘托出,对于孟冰来说,极其困难。文学叙述和舞台表现对于他来说,本来就归属于两种问题,并不是所有文学叙述都适合在舞台上表现,一个故事有它自身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可能是戏剧,可能是电影,也可能是舞蹈,但《白鹿原》对于孟冰来说,并不是一部适合改编的作品,小说就是它最佳的表现形式。

若不是应邀改编,孟冰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碰这个题材。

在《白鹿原》已经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甚至舞剧的时候,孟冰也以话剧视角解读了《白鹿原》的独特之处。

话剧的收放,它的“点到即止”,是一种用含蓄释放丰厚的表达方式,舞台上的局限性恰恰扩大了编者以及观众的选择性。

剧作家有效地把握住这种“自我约束”,换取观众的“释放”,给予观众最大“选择空间”。

孟冰说,他希望与他合作的导演、演员都能体会到这种“自我约束”,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心理斗争。当年陈忠实将自己的小说《白鹿原》交给编辑的时候曾说:“我把小说和我的生命一起交给你们了。”

孟冰坦言很感动。

而当他将自己的剧本和远远超过剧本厚度几倍的几十份文件(小说《白鹿原》的情节线、小说《白鹿原》人物命运、情节发展的平行关系、可进入戏剧的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及事件、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人物小传、对剧本大纲的设想等等)一手交到林兆华导演手中时,恐怕也是这样的心情。

孟冰对于合作的导演、演员是“绝对信任”,按照他的话来说,是一种“综合的认可”,是对其价值观、艺术观、为人处世的认可和尊重,哪怕对方采用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和处理方式,在心理层面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年的北京人艺版和如今的陕西人艺版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2006年北京人艺版话剧《白鹿原》演出之后,广大观众除了对演员们使用陕西方言上有过一些微词之外,对剧本、大导、明星演员、老腔艺人都不吝溢美之词。

2015年陕西人艺的版本也延续了之前的好评。虽然当初在剧本征集时,省内有不少人并不同意演出这个版本,原因是这不是陕西人弄的,但最后孟冰的剧本还是被确定为正式排演版本。

两个版本的区别——

文本

如今的版本在文本上有一定程度的修改。在胡宗琪导演的整体构思下,从总体篇幅上进行了精减(包括减掉了一个次要人物徐秀才),为了便于交待时代背景和主体事件,增加了众村民的“议论”。对于孟冰来说,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解决了“叙事”(交待背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发挥出古希腊悲剧中“歌队”的功能,在“叙事”中不停地转变身份(跳进跳出),在全剧节奏控制、感情渲染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员也被赋予了“功能性”的作用。

结构

在结构上,现版本也做出了精简,“比如长度和篇幅上的压缩,如果不压缩,要演三个小时,现在修改在两个小时十五分钟之内。”另外,“段落上为了不产生断裂感,原来是33个段落,现在将其合并或删除,减少了4个段落,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音效

在背景音效华阴老腔的使用上,孟冰说:“北京人艺中的老腔并没有和剧情发生直接联系,它是作为展览性、符号性的一种并存的平行蒙太奇形式,它只是简单告诉你在这样的土地上我们一起生活着。”在陕西人艺版中老腔并没有直观的让艺人亮相,但它是作为一种感情和一种情绪完全真实的融合在一起。“它的那个旋律、音调、苍凉和起伏,完全与那个时代下的人物们融合在了一起,起到了一种天长地久最真实的感觉。”

两个版本的比较是孟冰最常被问到的话题,“两版剧本优劣难以概括,但新版的时间、线索压缩了一些,主线起伏变化、矛盾冲突更激烈,大开大合历史感此起彼伏浑然交会,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地树立在舞台上。京版的剧本则更像是把白鹿原上的生活全景式放上舞台,让观众自己寻找想要的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剧《白鹿原》评论
【组图】陈忠实长女走进直播间 聊聊《白鹿原》的台前幕后(组图),陈忠实小说白鹿原
话剧 《白鹿原》 (北京人艺)
话剧: 白鹿原 北京人艺
【白鹿原】话剧 北京人艺
【话剧】白鹿原-2006-人艺 - 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