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剧半年盘点:潮退,剧冷,爆款无,还有那片不散的阴云…


整个上半年,从剧,到剧场,到资本市场,再到上海电视节,都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冷清。


从涨潮到退潮,不过两年。想当初,天价撩人,从周迅、范冰冰到章子怡、汤唯,电影咖们都纷纷赶来穿“古装”。姜文、陈坤也不稀奇,大女主才是保障。到如今,名声越大,越怕挨棍。提心吊胆地过审,悄无声息地开机和播出,再“大IP、大制作、大投入、大流量明星”也只是周播乃至网播了了。甚至相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只有54部电视剧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证,而之前一个季度是127部。



潮退得如此迅速,有政策因素,有崔永元带来的舆论压顶,有资本市场的骤冷,这些是外因。凛冬虽至,暖春也终会来。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内容本身,都说去年是电视剧大年,这并不是因为一堆“天价剧”诞生,而是因为《人民的名义》《白鹿原》《风筝》在那儿站着。如今,观众还在,但剧场冷清,剧也冷淡,上半年甚至没有一部所谓的“爆款剧”。


剧集:剧冷,无爆款


去年上半年,不但出现了十年一遇、CSM52城平均收视率破3.5的《人民的名义》,而且《因为遇见你》、《欢乐颂2》平均收视率都超过1.6。同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引爆了传播话题,《鸡毛飞上天》、《白鹿原》都算口碑之作。



周播剧中,《楚乔传》、《择天记》都CSM52城平均破1,《漂亮的李慧珍》也接近1。下半年更有《我的前半生》、《那年花开月正圆》延续收视火爆,《风筝》则是“雅俗共赏”。


而在2018年至今,除了跨年播出延续到今年的《风筝》,今年开播的剧目还没有一部剧CSM52城平均收视率超过1.6。周播剧也没有一部平均收视率近1。


上半年CSM52城平均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是《恋爱先生》,平均收视率1.56,但是一个讲“欢喜冤家”爱情故事的标准商业剧。



紧随其后的卫视剧是《美好生活》和《谈判官》,CSM52城平均收视率都在1.2上下,在半年电视剧收视榜分列第9、第10(不计算《风筝》),但这两部电视剧跟《恋爱先生》一样,商业上成绩不错,成色上难称优秀。



在今年播出的其他剧中,《和平饭店》算是口碑较好的品质之作,《归去来》也力图在人文情怀、社会话题、商业价值中寻求平衡。未上星播出的网剧《北京女子图鉴》则在上半年传播话题最多。


但从整体效果来说,未能出现去年《人民的名义》、《风筝》一样的剧,实现收视效果、社会传播、艺术价值的高度统一。简单地说,就是剧冷,爆款无。


2018年所有上星播出剧CSM52城收视率前50,数据统计至6月26日


全国网上半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是央视8套播出的《娘亲舅大》,平均收视率为2.04。平均收视率最高的卫视播出剧则是《谈判官》。



但“半年剧冷”的情况依然可从数据上看出,在2017年上半年,一共有4部剧全国网收视率破2,其中湖南卫视播出的《人民的名义》和《因为遇见你》还实现了平均破3。而今年到目前有且只有一部实现了收视率破2。


2018年所有上星播出剧全国网收视率前50,数据统计至6月26日


剧场:芒果下滑,番茄趋稳


由于湖南卫视金鹰剧场在8点后开始播剧,其他联播省级卫视则早半个小时,双方播出时间不一致。同时,所有省级卫视都受“一晚2集”的政策限制,而不在之列的央视黄金时段则可以播出3集。因此,对所有剧场准确统计平均收视工程太大,笔者便只截取了19:30到22:00这一卫视黄金时段。


2018年上星频道19:30-22:00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前20,数据统计至6月26日


从数据可以看出,全国网收视湖南卫视黄金时段依然是省级卫视老大。在CSM52城,湖南卫视已排在省级卫视第二,微弱领先的正是笔者去年预言卫视竞争要从“三足鼎立”转向“湘沪争霸”的东方卫视,尽管全天平均收视率依然是湖南卫视第一。导致湖南卫视黄金时段相比去年下滑的原因在于剧场。



各卫视播出剧的收视都在下滑,但从排名来说,去年上半年全国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无论全国网还是城市网前5,都有3部来自湖南卫视。而今年,城市网无,全国网只有1部。


从2005年开始,湖南卫视就从未离开过省级卫视收视王者的宝座,甚至有“铁打的芒果,流水的老二”的说法。也因为江苏、浙江、东方轮番上位成老二,跟湖南竞争,又有“包邮区车轮战芒果”的说法。但上半年在最具广告价值和影响的黄金时段被微弱领先,不能不算是个提醒:在固有品类和观众群体上守成,结果往往是守不住的,有创新才有新开拓。



浙江卫视CSM52城黄金时段的收视已经掉到第5,既令人意外又不意外。剧场迟迟未振,靠综艺一条腿走路,掉队也只是迟早。排位能否提升,目前还得看王牌综艺节目的表现。


从业者:无人不冤


即使前几名卫视的购片人,在另一个食物链里也属于下游。在收视率、流量换广告的商业模式下,在电视台自收自支的背景下,他们不得不问广告商该买什么剧。各行各业的广告投放者不可能都去钻研剧本,他们大部分自然以“社会知名度”去判断。演员肯定比导演、编剧有跨出行业的知名度,所以“小鲜肉”有名,他认。现在全国一股脑宣传“老戏骨”,他也认。但这个时候“老戏骨”多半片酬也会涨,制作成本依然压不下去。


有文章说,几万元一集的编剧被五千元一个月的责编卡着了,甚至有文章鼓吹一稿就过的剧本往往最好。但责编也冤,有几个编剧还像刘和平一样几年磨一剑?又有多少个编剧成名后坚持自己写?遇见那种专骗“定金”的编剧怎么办?名气再大的编剧也还是应该对本子提意见。否则,剧不好,编剧钱照赚,公司却亏损了,自己扣奖金。


制片方和制片人也冤,从资方到明星再到平台,一个个都得罪不起,四处求爷爷伺候奶奶。都说制片人外行指挥内行,但制片人的工作不应该包括为各自工种找到最内行的那一个吗?否则就成了武大郎开店。

至于说话语权,电视剧如果亏损了,编剧承担责任吗?导演承担责任吗?演员承担责任吗?他们的钱都得照样给,只有自己来承担亏损。既然承担了做选择的最大责任,当然就该有这个话语权。


编剧也冤,演员也冤。创作话语权不够起码还可以赚点钱,在金字塔底,最悲惨的是写了剧本,无处署名,不只尾款可能拿不到,甚至大部分稿费都可能拿不到。没有成名的演员换在其他行业,那样的帅哥美女会被无数追求者众星拱月,但到了剧组却不得不忍受各方面的呼来喝去。


在一个浮躁而又复杂的商业环境里,编、导、演、制、播,变成了一个金字塔底无人不冤的状态。但彼此之间本该是一个虽有博弈、也有争论,但归根结底还是共同完成一部电视剧的合作者关系。


趋势:台退网进成大势,流量剧和品质剧终将各行其道


传统电视台一直以为自己相对新媒体,最引以为傲的是有“内容优势”。但在这一年影视剧的发展当中,尽管有“套路剧组解散”等事件,但已经体现出很明显的形势:传统电视台不但将内容优势让了出去,而且在题材类型探索和内容创新上全面落后。


新媒体进行的内容创新和题材类型探索,是传统电视台本该在周播剧场尝试的。但是,传统卫视最后都将周播剧场变成了“后晚间日播剧场”。视频网站先是选择卫视黄金时段受限的题材类型,并先后至少开发出两个成熟内容品类:盗墓探险类和刑侦犯罪类。



当积累完制作经验和资源之后,他们又开始进军新的题材类型,例如科幻、公路等题材,甚至是传统电视台的传统题材,例如行业剧。


并且,视频网站还以传统电视台做不到、却可以有效提升内容品质的新剧集形式去包装:例如5集的《东方华尔街》,12集的《无证之罪》,20集、但30分钟一集的《北京女子图鉴》,这种美剧式的季播剧气质,这种集数和时长,传统电视台根本不尝试。



他们习惯做的是收视率高,就和制作方一起想办法拉长集数,尽管这会伤害内容本身。


在传统电视台拿手的“三板斧”上:迎合大妈的宫斗剧、婆媳剧,吸引年轻人的青春偶像剧、都市生活剧,还有谍战剧、职业剧等,新媒体都通过“网台联动”以及采购力优势,同样可以播出。


并且,这些“传统题材”的内容竞争力已经进化到传统电视台前面。如果说以前“青春剧”是芒果台招牌,但现在22岁以下学生当中口碑最好的青春剧,已是几部纯网剧:《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都说有质感的都市剧可以通杀一线卫视,但今年话题最足的都市剧,却是优酷富有烟火气息的《北京女子图鉴》。



当然,传统电视台也有本难念的经。最大的问题是定位模糊,一方面其承担了“政府喉舌”、“宣传阵地”的职责,从晚上7点钟转播《新闻联播》到重大节点播剧都有要求,新媒体没有这种限制;但另一方面却自收自支,跟市场媒体没有区别。最后还“奶奶不疼,姥姥不爱”,捆住手脚去竞争,例如卫视一年电视剧黄金时段古装剧限额15%,晚间黄金时段只能“一晚2集”,娱乐综艺节目晚间黄金时段只能一周2档……如果把这些政策也用于视频网站,估计各大视频网站也同样会面临竞争困境。


在目前竞争态势之下,传统电视台不可能竞争得过视频网站,除了卫视前三,半死不活都将是必然。如果大部分省级卫视不能破产、不能兼并,依然需要承担宣传阵地的职责,那么,未来只能是变回政府的机构一部分,靠政府拨款维持活着的状态。因此,找政府主管部门要钱,可能是未来台长们的首要工作。


与其说电影是导演中心制,还不如说在TO C的商业模式和环境下,靠营销骗观众骗不了三天,最终还是要内容本身制胜。有没有“流量明星”,有没有“小鲜肉”和“老戏骨”,都没有那么重要,冲着人去的铁杆粉丝撑不起高票房。当然,也不一定非得多有人文情怀和艺术价值,只要作为商业片的类型品质过硬。



视频网站的付费剧探索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一度跟一线卫视的周播剧场一样,变为卫视黄金时段消化库存大剧的 “次日播平台”。《琅琊榜2》、《军师联盟》、《九州·海上牧云记》都号称品质不错,但依然是传统“流量剧”的套路。


笔者始终认为中国付费剧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高度类型化的美剧,而流量剧的对标是韩剧、日剧。两者终将各行其道,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观众群体,不同的品质要求,不同制作流程和经验。


流量剧的模式是一家人围着客厅拿着手机、说着话、看着电视,不专注是常有之事。伏笔、回应等文艺创作中悠长细腻的手法都派不上用场。不管承不承认,一个养眼的演员在,故事、制作和表演也不出戏,可能就足够一些观众不换台。但如果让一个观众为之付费,要求会完全不同。所幸的是,《无证之罪》、《东方华尔街》等都在验证这一方向。



当然,眼下影视行业头上最大的阴云,是崔永元连续“爆料”带来的。“举报”涉及阴阳合同、天价片酬、偷税漏税、转移资产、权商交易…等等,证监部门、税务部门、人民银行、公安部门,还有宣传和广电系统,已经启动和正在酝酿的清查行动无可避免。这次整肃的力度料不会低于7年前足坛的“反赌扫黑”风暴,影视行业面临着景气指数进一步下降,甚至跌入谷底的局面,但也同时迎来了正本清源、重新出发的历史性机遇。


【文/老邓】


扫一扫更进一步接触影视行当!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点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上半年电视剧总结:好剧虽有,爆款尚缺,IP剧被打脸
【鹰眼头条】开播即“爆款”背后,东方卫视藏着哪些“小心机”?
五大卫视格局各有什么特点?哪家最有潜力?
2016上半年电视剧收视全解析(内附双网50强榜单)
中国首部全面展现淮海战役的电视剧
2018卫视周播剧现状调查,如何走出困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