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6年,周总理拎着两瓶酒给81岁特工祝寿,特工看到酒名潸然泪下
1973年1月24日,熊瑾玎老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这位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整整一生的人,临终前依然对与周总理的一次聚会念念不忘——如果说人生几十个春秋中,有哪一次生日让他最难忘,那一定是七年前的那次
那一天是初冬,北京的气温虽然不是很低,但是风却很硬,吹在人的脸上就像是小刀在脸上划过一般。
即便天气如此恶劣,周总理依然拎着两瓶酒来到了81岁的熊老家中。
为了这一天,熊老和妻子盼了几个月。他们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就为了今天老友之间能把酒言欢,共叙友情。
当晚宴开始后,熊老打开了周总理带的酒,当他看到酒名时潸然泪下,感动地说“总理,谢谢你的关心!”
一顿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过程却让熊老永生难忘。
席间,周总理和熊瑾玎老人酒杯不断举起又放下,每一杯都是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

01

1886年,熊瑾玎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医学世家。
熊瑾玎有着衣食无忧的童年,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来讲,他完全可以跟着父亲学医道,然后成为一名医生,度过无忧无虑的一生。
然而,熊瑾玎从小就有一颗救国救民的心,他经常把药送给没钱买药的百姓,帮他们渡过难关。在帮助穷苦百姓的时候,熊瑾玎就在思考一件事:如何能让百姓有钱买药治病呢?
后来,在徐特立创办的“黎江学校师范速成班”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知道了实业兴邦的道理。
1918年,熊瑾玎参加了新民学会,和毛主席、何叔衡成为了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社会问题。
当大家一起谈论如何改造社会,使人民富强的时候,熊瑾玎提出“要做事,就要有钱”,主张创办经济实体。
很多年后,毛主席和周总理谈论起熊瑾玎的时候,毛主席说道:“我们刚认识的时候,熊瑾玎同志就很有经济头脑。1921年,我们去上海参加'一大’的路费,还是他经商赚到的钱。”
熊瑾玎出生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然而他却走上了一条坎坷的革命道路。
1924年,熊瑾玎参加了改组后的国民党。
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在腥风血雨中,熊瑾玎看到了国民党的腐败,对蒋介石残忍杀害共产党人的行为更是恨之入骨。
经过深思熟虑,他放弃了优渥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选择了为天下苦难百姓的美好生活而战,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02

熊瑾玎加入共产党以后,一直在等待着工作的安排。可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依然没有接到组织上的通知。
那段时间,对于熊瑾玎来说是非常难熬的。
然而,熊瑾玎不知晓的是,周恩来用了几个月时间对他的过往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认真做了分析,然后又和毛主席、朱德等人进行了商议,最终决定对他委以重任。
1928年的一天,周总理来到熊瑾玎的住处,亲自和他交谈。
那一天对于熊瑾玎来说,是永远都无法忘怀的。他后来回忆起那次和周总理见面的场景时,对妻子朱端绶说:“周总理见面后对我过往的经历表示了认同,问我是否愿意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为党筹措经费,在上海建立中央政治局秘密联络点。他还告知我这份工作有危险性,让我认真考虑一下。我没有丝毫犹豫,就决定做这份工作。”
妻子问:“你就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吗?”
熊瑾玎说:“自从加入党组织后,我就决定要为革命奋斗一生,至于自己的性命,早已经置之度外了。”
也就是从此刻开始,熊瑾玎开始了自己辉煌的革命生涯。
组织上安排他来到上海,负责筹集和管理经费,建立中央政治局开会办公的秘密地点,用尽各种办法为党组织提供经费。
在周恩来的协助下,熊瑾玎在上海成立了“福兴商号”做纱布买卖,成了店老板。
接下来的岁月,每一天对熊瑾玎来说都是挑战。为了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任务,熊瑾玎谨慎地经营着店铺,并和上海各个行业的人打交道、交朋友,布置为我党所用的强大的人脉网络。
这里面最难的要数和国民党的一些高官打交道——既要处理得当、不被怀疑,还要把一些商机转换成为我党服务的渠道。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这其中的艰难,大家可以脑补一下。最重要的是,一旦被发现真实身份,性命很可能就没了。
当时我党会把苏区的一些值钱东西运到上海,然后由熊瑾玎换成法币再送回苏区。因为每次置换的东西不同,量也不同,长时间地进行这种操作,很容易被特务发现,所以需要极其细腻的运作手段。
熊瑾玎饱读诗书,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懂得如何做生意,而且他聪明、睿智,做事稳重有分寸。这些特质使他成为了一把利剑,插在了敌统区。
福兴商号
“福兴商号”在熊瑾玎的经营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很多同行都对熊瑾玎竖起大拇指,赞美他是“八面玲珑的经商天才”。每一次听到同行和朋友们的赞美,熊瑾玎都在心里说“哪有什么经商天才,不过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而已”。
工作一件接着一件接踵而至,又一个比一个更重要。到1929年时,上海党组织几乎所有的机要文件都放在了熊瑾玎的商铺。
因为这件事,熊瑾玎请教周恩来:“这么多重要文件放在这里,是不是有些不妥?”
周恩来回答说:“文件放在你这里,党组织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在上海找不到第二个地方比你这里更安全。”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熊瑾玎的能力有多出色。
为了熊瑾玎能更加安全,周恩来亲自从湖南调来20岁的女党员朱端绶来当“老板娘”。
对于周恩来的安排,熊瑾玎既感动又感激。后来朱端绶和熊瑾玎日久生情,但是碍于工作的原因,两人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不过后来,两人还是在周恩来的牵线搭桥下,顺理成章地结为了革命伉俪,又携手走过了45年的岁月。

03

1932年,国民党对我党上海地下组织展开了破坏,一时间风声鹤唳,党组织紧急安排上海地下人员撤离上海。
熊瑾玎和妻子朱端绶撤离后没多久,又向党组织提出:他们想重新回到上海。
周恩来劝阻熊瑾玎避避风头,熊瑾玎对周恩来说:“上海有我们很多同志需要照顾,尤其是被国民党关押在牢里的同志们,如果不帮助他们打点看守人员,他们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面对视死如归的熊瑾玎,周恩来颇为感慨地说:“凡事多加小心,一定要注意安全。”
周恩来爱民如子,何况是自己的手下,他知道上海的情况有多么糟糕,知道在国民党的大肆破坏下,没有最好的办法保证所有人的安危,想要一些人活下去,就要有牺牲。
看着熊瑾玎和妻子离去的背影,周恩来眼睛湿润了。
回到上海后,熊瑾玎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给我党极为珍贵的几个机密地点和人员及时送去了几个月的生活费,并告知他们一定注意隐蔽。在整个过程中,熊瑾玎异常小心谨慎,可是,他还是在回出租房的路上被特务盯上了。
那天,他打扮成农民的样子去给贺龙的家人送生活费,走到半路被特务逮捕了。
在国民党的大牢中,熊瑾玎受尽酷刑,可是无论特务们用什么办法,他都没有说出和党组织相关的一个字。
国民党当局迫于宋庆龄等民主人士的舆论压力,判处熊瑾玎8年徒刑。
1937年,在党组织的不懈努力下,熊瑾玎被营救出狱。
熊瑾玎经过几年的大牢生活后,他面对随时可能牺牲的境况,初心不改。出狱以后,他像是一头猛虎一样,重新冲入了森林,驰骋在刀光剑雨中。
诚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熊瑾玎出狱以后,被中央派往重庆担任《新华日报》社总经理。
国民党政府表面上同意《新华日报》出版,暗地里却小动作不断,进行各种阻挠和刁难。熊瑾玎面对复杂的形势,果断地采取了进攻,他亲自撰写文章揭露国民党的“阳奉阴违”。
面对熊瑾玎的犀利进攻,国民党不得不做出适当的妥协,《新华日报》得以生存下去。
不过,国民党为了减弱《新华日报》的影响,开始控制报纸所需要的纸张。熊瑾玎为了能彻底改变受制于人的状况,自己联合国内的仁人志士在梁山县创建了造纸厂,保证了《新华日报》的顺利发行。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断绝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军械和生活所需品的供应,同时也断了《新华日报》的运营资金。
熊瑾玎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兴建了醋厂、炼油厂,且经营得蒸蒸日上,盈利颇丰。他不仅使《新华日报》突破了国民党的经济扼杀,还把盈利所得全部给了中共南方局做经费,由此赢得了“红色管家”的美称。

04

1966年的一天,熊瑾玎和妻子忙活了整整一天,为周总理做了一桌营养丰富的菜肴,等待着周总理的到来。
那一天是熊瑾玎81岁的生日,早在几个月之前,周总理就和他约定要来他家相聚。
周总理和熊瑾玎夫妇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是从悲苦岁月一起走出来的革命同志。
为了来熊老家里祝寿,周总理也是煞费苦心,他知道熊老偶尔喜欢喝一点酒,但是,考虑到熊老的年纪大了,茅台和汾酒都不太适合,所以最终选择了有养生作用的花雕酒。
晚餐开始后,熊老打开了周总理带来的酒,看到是花雕后,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他顿时感动得潸然泪下。
熊老说:“总理,谢谢您的关心。”
周总理说道:“您年纪大了,喝花雕酒好一些,身体重要啊!”
为了能喝得尽兴,熊老的夫人朱端绶拿来了3个小酒盅,这样大家能多喝几杯,也不会伤了身体。
几杯酒一饮而尽后,周总理感慨地说:“你们夫妻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孩子还活着,现在也成家立业了。”
熊老和妻子听完周总理的话,两人眼睛再次湿润了。他们为周总理的关怀备至感动,也为自己有这样的领导而骄傲。
熊瑾玎在做新华报社经理的时候,他的三女儿突发肺炎,来到医院后,医生说要10块大洋才能接诊。熊瑾玎作为报社的经理,党组织的“红色管家”,经手的钱何止成千上万个“10块大洋”,但他和妻子为人清廉,从没有多余的钱留下,而是把全部的钱都交给了组织。结果,因为拿不出10块大洋,熊瑾玎和妻子只好把孩子带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孩子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周总理知道这件事情后,内心非常伤痛。事隔这么多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件事,每每想起此事,他都伤感不已。
那一天,三位老友聊了很多,聊曾经的艰难岁月,聊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憧憬······
周总理离开熊老家的时候,夫妻二人一直把周总理送到门口,然后目送着周总理渐行渐远的身影,很久才回到屋里。
1973年,熊老病重住进了医院。周总理知道后,亲自给院长打电话,叮嘱一定要全力救治。
那个时候,周总理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他没日没夜地为国事操劳,还时刻惦记着那些需要自己帮助的老朋友。
熊老弥留之际,周总理于百忙之中来到医院看望他,两人见面后,久久没有说话,他们就这样互相看着对方,内心的酸楚让两人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周总理经过多次手术后,身体非常消瘦,脸色也很不好。熊老看着周总理的病容,心里难过极了,虽然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此时,他满心惦记的还是周总理的健康。
熊老握着周总理的手,哽咽地说道:“总理,你要······多保重······身体啊!”
即使医生已经尽全力抢救熊老的生命,但是,他就像一棵干枯的大树,无论如何抢救与呵护,他也无法再延续自己的生命了。
1973年1月24日,熊老逝世,享年87岁。

尾声

熊老的一生是坎坷而辉煌的,他把自己的全部光和热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从他认识周总理之后,他矢志不渝,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无愧于周总理的器重。
熊老逝世3年后,周总理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回首往昔,我不禁感慨:多少人用生命和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不常怀感恩之心,何以面对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过生命和奉献了一生的人?
谨以此篇文章,向周总理、熊老等最可爱的人致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后潸然泪下
1973年,84岁特工临终前给周总理留下一张纸条,总理看到后潸然泪下
1966年王牌特工熊瑾玎80大寿,其妻发现:周总理拎着酒站在门外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寿,其妻惊喜地发现:周总理拎着酒站在门外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寿,其妻惊喜地发现:周总理正拎着酒站在门外
贺龙追悼会上,年迈的周总理为何鞠躬7次,痛呼:我没保住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