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凤祝 I 无条件基本收入——欧洲社会福利改革的实验

无条件基本收入——欧洲社会福利改革的实验

黄凤祝                                                                                   

民主制度中必须拥有三个基本的因素:1. 全民免费的医疗保险制度,即所有的医疗保险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2. 政府无条件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收入;3. 取消财产即遗产的继承权。有关遗产继承权的问题,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谈论过了,如今我们探讨一下有关保障无条件基本收入的问题。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组阁危机之后,20186月,意大利组建了欧洲的第一个民粹主义政府。新总理孔特Giuseppe Conte上台伊始,即宣布在任内大幅度提高政府支出,降低税收,适时引入“无条件基本收入”。

所谓无条件基本收入,就是不论贫富,国家定期为每位公民提供同等数额的基本生活费,由政府财政负担全部费用,同时取消原有的社会福利。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原有的福利国家制度受到冲击:一方面,紧缩政策导致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不断缩水;另一方面,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使受助者陷入“高福利的贫困陷阱”,限制了生活的想象力。无条件基本收入为欧洲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实验

在意大利新政府提出这一构想之前,欧洲已有多地进行了类似的实验。2013年,“无条件基本收入”运动在瑞士率先兴起,发起者认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收入是一种人权,可以使全体国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关于基本收入的具体金额,运动的倡议者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模式:1665岁的成年人每人每月领取2500瑞士法郎,儿童和退休者减半,同时取消现有的养老金、失业金以及其他社会福利补贴。2016年夏天,瑞士举行全民公投,就是否把“无条件基本收入”写入宪法进行表决,四分之三的瑞士公民投了反对票。

2015年,自由派和保守派组成的芬兰政府为了解决不断加剧的失业问题,决定在芬兰进行一次“无条件基本收入”的实验。政府选择2000名失业者作为实验对象,以两年为期,每月无条件发放800欧元的固定收入,同时取消失业金、住房补贴及其他社会救济。实验旨在了解失业者在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后能否积极投身职场。除了芬兰之外,荷兰的乌得勒支、马斯特里赫特、格罗宁根、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以及德国的柏林等城市都在进行类似的实验。

自由主义的乌托邦

无论贫富与需求差异,每位公民按时获得同等的基本收入,而无需接受政府监管机构对私人事务的审查。这一看似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念并非欧洲左翼思潮的产物,而是自由主义思潮的衍生品。

自由主义者认为,无条件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收入,有助于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和真正的个人自由,进而激发个体的创造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对者则担心这一机制使人变成懒汉: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国民将会放弃工作,不再从事社会生产,进而导致经济衰退。

无条件基本收入的理念受到新自由主义者和经济界的推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由公共财政为公民提供基本收入,雇主无需再为雇员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费用,工资成本由此降低;其次,无条件基本收入简化了社会福利发放的方式,有助于政府降低官僚体系的运作成本;第三,无条件基本收入抵消了现有的社会福利补贴,规避了自上而下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第四,在公民基本生活获得保障的前提下,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有望更加宽松。芬兰政府进行无条件基本收入实验的目的,就是鼓励失业者接受低薪工作,削减政府社会福利部门的管理岗位,平衡政府的财政支出。

欧洲工会等左翼力量是无条件基本收入的主要反对者。德国左翼党明确表示,即使要引入这一机制,也应保留现有的社会福利补贴,同时实行严格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基于高昂的公共财政成本,这一方案目前并不具有现实意义。

基本收入基本需要

“无条件基本收入”所遵循的经济原则,不同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工资原则,无关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也有悖于马克思所主张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马克思认为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个体的能力、生理状态及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需要和权利也有所不同。在他看来,社会的权利是不应该平等的。所谓各取所需,是指个体根据需要提取社会资源,而非根据意愿任意索取。当各取所需成为可能,劳动就不再是一种谋生之道,而是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在这种条件下,人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生产力也因此提高,社会财富也会不断增长。

与按需分配不同,“无条件基本收入”是一种平均主义的实践,没有顾及个体间外在环境、生活状况、生理需要以及精神需要的差异。也正因为如此,无条件基本收入更具有可行性。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福利困境

瑞士全民公投否决了“无条件基本收入”,芬兰的实验也将于今年年底结束。身陷债务危机的意大利新政府,能否兑现“无条件基本收入”的政策诺言,还是一个未知数。虽然无条件基本收入在实践中步履维艰,但是作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一种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前瞻性。

随着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工生产将被机器人取代,由此导致大规模失业。在工业4.0时代,现有的福利国家制度极有可能不堪重负。为了维系社会稳定,政府必须对社会福利措施进行改革。希腊前财政部长、经济学教授瓦鲁法基斯(YannisVaroufakis)指出,瑞士公投是针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在未来社会中,机器人代替雇员生产,创造社会财富。机器人除了自身成本、能量消耗和维修费用外,不会进行其他消费。无条件基本收入,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一种思路,使公民在数字化时代享有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同时确保个体参与公众生活。

无条件基本收入使个体生活获得保障。没有了失业的威胁,个体的生活方式得以摆脱政府或雇主的规范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此,才是有尊严的生活,人也因此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芬兰人为何最幸福
联邦政府达成一致:24亿欧元用于儿童基本保障
土地换户籍 公平么?
瑞典政府建议:欧洲以外的移民应该通过工作获得社会福利的资格
生存基本6要素
【攻略】都说加拿大养老福利多?退休金你拿得到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