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我们都非常了解,他是南宋的大哲学家。一说起朱熹,很多人头脑当中就会浮现出一个特别严肃、特别严谨的哲学家形象。就这么一个庄重严谨的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却写了这样一首非常简单,甚至有点轻松,有点通俗的小诗。多多少少,让我们有点意外。

先看前两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就是好天气,“寻芳'就是踏青,赏春。那'胜日寻芳泗水滨”的意思就是,在一个天清气朗的好日子里,一起去游春,一起去踏青。在哪儿呢?“泗水滨',在泗水的边上。“无边光景一时新',举目一看,无边无际的都是好风光,都是好风景。这个好风景最大的特点就是“新',怎么新呢?新气象,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所以诗人”寻芳”寻来的这个“芳',给它定义一个属性,这个属性就是“新'。你注意,这诗是有逻辑的,要不然好日子里头踏青,它的特点是“新',可是光是一个“新'字,也是不甚了然,不知道新在何处。

三四句给出了答案,“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那'等闲”就是容易,很轻易。“等闲识得东风面”的意思是说,看到东风来到之际,换句话说,这会儿正是东风浩荡,拂面而来。在这东风的吹拂下,总是一派万紫干红,春意盎然,百花吐芳等等。可见这个“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新',指的是什么呀?指的是'万紫干红'。只要春天到了,百花争艳,那自然界就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应该说,这是一首写得非常不错的诗,也是一首非常传统的七言绝句。有触景生情,有情景交融等等,而且非常浅白,便于记诵,也便于青少年轻松地学习。总而言之,是一首很不错的写景的诗。

按理说,诗讲到这儿,咱们就该结束了。可是想了想还不能结束,为什么?刚才讲到'泗水滨',没介绍这地儿在哪儿。如果是“胜日寻芳长江滨”,“胜日寻芳黄河滨',那就不用解释了,, 可这“泗水滨”得重点解释。“泗水'在哪儿?就位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的东北方向。“泗水'从哪儿发源的?《尚书.禹贡》说'泗出陪尾',山东泗水县东部有一座山,叫陪尾山,泗水就从这山上发源,汇聚响水泉、趵突泉、洗钵泉、红石泉这著名的四大泉水而成,然后与运河相通。为什么叫“泗水'?三点水,加一个“四',就是因为合并了这四大泉水。

你可能会说,那这有什么问题吗?那太有问题了。如果说,这春日踏春是朱熹到泗水边上转了一圈,看到了诗中的春景,那是没什么好说的。可是眼前的情况是,朱熹他没法去这泗水,为什么呢?因为朱熹所处的时代是南宋,而在南宋的时候,这泗水是在金国人的统治之下。靖康之变之后,金人占据了淮水以北,所以山东曲阜这个地方正是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而我们知道,朱嘉这一辈子从来就没有去过金国,更不要说去山东曲阜,也就是说他根本就没有去过泗水,他也不可能在泗水看到春光。

你可能又会说,说那这不是有问题吗?他没去过泗水,那为什么偏说'泗水滨'呢?他怎么不说点别的河流之滨呢?比如赣江之滨,珠江之滨。很巧的是,朱嘉的祖籍江西婺源也有一条河流就叫泗水,他曾经先后两次回到祖籍地去祭祖扫墓。只不过很遗憾,这两次回去,一次是冬天,一次是夏天。所以,他要是在冬天或夏天回去的时候,游泗水滨,写一首诗叫《春日》的诗,那是不是也太不合理了。换言之,朱熹在《春日》中所写的“泗水',不是江西的那条泗水,而是就是山东曲阜的这条泗水。

朱熹为什么会这么写呢?原因非常简单。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所谓的'洙泗”,就是流经山东曲阜的洙水和泗水。现在这洙水已经没有了,只剩下泗水了,但是曲阜还有一座洙水桥。据说,孔子曾经在洙水,泗水之间,聚徒讲学,所以后来就把这'洙泗'作为孔门和儒家学说的象征。

在古代,有很多诗人和词人都在他们的诗词中使用了“洙泗'这个词儿,来指代儒家学说,甚至是孔子。比如,魏晋时期的阮侃说,“洙泗久已往,微言谁为听'。南宋初期的词人张孝祥说,“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这是比较典型的。什么意思?就是山东曲阜本来是古代的礼乐文化之地,现在也在金人的手下变成膻腥一片。南宋陆游说,“洙泗日已远,儒术日已丧'。什么意思?这孔子,这儒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再也没有人秉承儒学传统。元代著名诗人的王冕,就是写《墨梅》的那位,他说“绿水流洙泗,青山出鲁邹',这些都指的是孔子或者是儒学。

现在你肯定就明白了。朱熹用不着亲自去泗水边,上,他也能够写'泗水滨'。因为这首诗本来就不是写春天的,只是用春天打了个比方。这“泗水'指的是孔门,指的是儒学,这'寻芳'其实就是寻求圣人之道。那么,寻到圣人之道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就好像看到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洋溢着无限的生机。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这首诗。朱熹在孔子、孟子面前,就像是一个苦苦追求儒学真谛的学生,通过系统刻苦的学习,终于领悟到儒学的真谛,感受到儒家学说的博大精深。所以,他写了一首诗谈自己的感受,什么感受?“胜日寻芳泗水滨',我苦苦地追寻着,寻找着圣人之道、儒学之道。上哪儿寻找?只有在泗水之滨才能找到。

通过学习,感受到“无边光景一时新', 这个“新'不光指风景一新,指的是自己的思想境界为之一新,人生境界也为之一新。'等闲识得东风面',这浩荡的东风不只是自然的风,而是儒家风范,礼乐教化,沾溉后人,其泽甚远。儒家礼乐之风所到之地,处处生春,所以“万紫干红总是春'。这是说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入干家万户,礼乐精神遍布华夏大地,就好像是春天来到了人间。

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比喻,是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真谛的追求。我们常说'春风化雨',那儒家思想、礼乐精神对于我们的人生、人格和人性,不也像春风化雨一样吗?所以说,朱嘉这个人不得了,他是个大哲学家,但他写的《春日》这首诗通篇没有一个字在讲道理,都是在讲春光、春色、春意,可是每句都暗暗包含着一种思想教化,这就是理渗透进入了情,理渗透进入了景,就好像盐渗进了水一样。

朱熹还有一首诗,写得也非常好,你也非常熟悉。那就是《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也是写景的,但是一读就知道,朱熹老人家又给我们讲道理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方塘里有水,天地都映照在这个半亩方塘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问这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这是活水,源源不断地为它提供着水源。这说明,只有多读书,不停地读书,境界才能开阔,思想才能清澈!

我们能看出,《观书有感》一诗朱熹是在作比喻,可是《春日》比这首诗更高明。它通篇就是一个比喻,你还看不出来,你沉浸在这春日中,沉浸在这春意中,在春风化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被他教育了。等他回头告诉你,这泗水滨我没去过,我只是拿这做了一个比喻,那你就不得不折服。所以说,朱嘉是个大哲学家,也是个大教育家。

我觉得,是真的做到“知行合一',不仅有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在为官一方时能够践行他的理论。在这一点上,跟王阳明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同时,朱熹在儒学发展史是一个历史性的人物,后人难以比肩。孔子的儒学发展到了朱熹时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思想成为元明清时代的官方哲学,他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成为了元明清之后儒家的教科书,科举考试重要的内容。

总之,很不寻常,非常伟大,这种伟大不仅体现在他的思想上,也体现在他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上。当然,要实现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在文学,上必须也是拔尖的人

正好,朱熹也是一位大诗人。所有这些都如此完美地统一在他的身上,你说他能不成为一位为后世万代所铭记、推崇的历史伟人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熹诗五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这首最著名的《春日》,原来不是写春天呀!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