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山鸟倦山中客,一梦十年梦未完

             转眼新年、元宵已过,这个周日,大家再相约打拳。

             是日兴隆小珠早早起床,料理好家务便赶往丰顺轩,轩源和小余一如以往在大厅开了茶位。隆珠二人落座,彼此问候寒暄,没几句,说话又回到拳上。

             轩源道:“年聚结束后至今有两个多月了,年聚上大家的困惑或瓶颈,让我常常思考,为什么到现在,还鲜有人能走出来呢?”

            “我觉得,练太极拳,首先要搞明白太极的理念架构,即心要明白多极、太极、无极这三个层次的关系。无极生太极,太极在无极的包裹中。大千世界是在无极中产生出来的,而无极与太极的分别,只是因人的认知需要而不得不强拆出两种状态,其实太极就是无极。”

             小珠轻叹一声:“往往是听到理论,身体却难做得到。现在听您说太极就是无极,更是叹为观止,不知如何理解,如何跨越才好了。这好像是思维、认识的边界。”

             轩源道:“如何跨越,这需要胆气和智慧,要敢于问天!世界很大,无穷无尽,比你的头脑里的认识感知大得多!要突破旧的,僵化的宇宙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等,向前人经典恭敬问道。要明白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思想是经由大脑加工出来的,它们有局限有偏颇。”

            “因为思维的主体是'我’,'我’是植根于六识而产生的知见,这种加工过的知见不是太极无极的本然,要敢于放下这些知见我执,以心灵的感悟去真切感受这个大千世界,通过拳表达你所感受的,心和身高度统一协调,才是最终目标。”

            “太极拳是拳,再怎样讲理论,理论再如何高深,都离不开身体形相的表达。”

            “我一直主张,太极拳既是形而上,也是形而下的,要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分割或厚此薄彼,形而上引导形而下,而不是倒转关系。”

           “我一说到形而上,有些人听不明白,不知如何理解,有些则不以为然,有些则不耐烦,有些虽然认同,但身体表达不出来等等各种情况,真听得明做得到的人很少。虽然这样,我还是坚持我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形而下是物质基础,形而上是发展方向,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分割。”

            “就算是形而下,也不能脱离心念的作用。如果还停留在身体这里合那里,这个动作哪里是阳哪里是阴,又或者盲无目的去'仿生’,在形相上用功,那只是在太极门外摸钉。”

             小余再向轩源的茶杯斟茶,慢悠悠地说道:“难就难在没有办法弄个标准,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练得对不对。”

             小珠点头笑道:“是啊!太极就是无极,无极无形无相,那标准还不是没有了?”

              轩源摇摇头:“这不,思维又绕回去了。难啊,真难!”

            “标准在哪里?在传人那里吗?第一个感悟了,还练出来了的人,就算他没有一点藏私全盘托出他的感受,经过第二个、第三个及无数人的口口相传后,和第一个人想表达的意思还一样吗?信息在口口相传中发生变异、丢失,是很正常的事。”

             小余点头:“那倒是!很多很好的优秀的技艺,没有传承下来,并不是它们不好,而是传承不易。”

             轩源:“只要文化的根没丢,有丢失的技艺,也不断会有新的优秀的技艺产生。我想说明的是,信息在流转的过程中会丢失或变异,那么那些标准,还是标准吗?”

            “所以对拳,不能盲从这个师父这样说,那个师父那样说,我师爷我太公怎样怎样说,那大多都是他自己在说。要多问为什么,从道的角度检验这些现象、这些传法,合不合道?究不究竟?太极的标准,就是体现有与无,动与静,开与合,虚与实,人与天地自然等等的矛盾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你打的拳,符不符合这个规律?”

             “如果听到理论就觉得窥探到太极拳的真谛,觉得自己明白了,这往往经不住现实的考验。六祖慧能一朝顿悟,也要经历十五年的磨练体行,将所悟在现实中打磨印证,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小珠:“动静虚实等等的阴阳关系,往往我们对具象的,可视可观的方面有判断力。至于静呀、虚呀什么的,就算有认知和感受,往往也是主观想象加工理解出来的,我理解的虚静松空与您说的虚静松空往往都不是同一样东西。感悟这些,要靠自己去知行,又不能轻信自己,很矛盾,很难拿捏那个度,所以会觉得有个标准就好办了。”

             轩源:“这就是旧有的观念跟不上了,你所站的位置,决定你能看多远。把旧的执念放下,才有新的可能嘛!”

            “比如说色与空的关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异,这之前大家有讨论过。色空二者互相转化是等量的,为什么我们觉得色空是不同的呢?因为色是可触可见的。空是无色无相的,它们只是显与隐的不同。但它们的内质,是一样的。太极拳除了表现色这方面,更要重视空的体现。小珠,你的拳还在自己的身上多,显性的东西多,下一步要对空、虚有所体现。”

            “又如虚静,大道以虚静为本。那何为静?是这个宇宙它本自的运行规律,各个星系星云在它们所在的位置上按照宇宙的规律运行,从前到以后,都是遵循着这个规律生生灭灭,这就是静!而不是以什么不动为静。静是活的!这需要你的心慢慢去感受。”

             小珠顺着轩源的漫谈,也打开了思想:“那么说练拳练不动,其实只是让身心安静下来不乱动不妄动,才可感受到静。不动只是感受静的初始条件而已,不是目的。”

             轩源点点头:“最近我对'静’,我再总结了一下:静为何,静以观,不静难观,无静不观,不静见妄,惟静见真。运作太极,先宜入静,入静后方可观丹;观丹之何?观丹之静、之定、之悬浮、之光明,则丹活。身体随之,则拳可大成!”

            “静并非我们思维的'静’,是'澄静’,就如泥沙渐渐沉淀下来后澄清的水。要明白什么是'澄静’,才知道如何契入去修持太极拳。”

             “古人云: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道家言: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佛曰: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对于'静’的阐释,自古至今儒、释、佛、道的各种表达都无非指出'静’是入道的门槛,知静就是摸到门槛了,能静就可以迈入门槛了,太极的修持也是如此。”轩源点起一支烟,烟头红光莹莹闪亮,继续说道:

            “我看以前的拳师留下的拳经拳录,他们说的很朴素,也很真实,他们也强调太极拳是虚静松空的,后来人不断添加自己有为主观的东西进去,让太极拳如烟雨庐山,难见真面目。以我自己几十年的感受,就是前人不欺我,所言所叙是真实不虚的,我感庆幸之时,又心生叹喟,叹老子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人往往舍近求远,这也没办法的,你也不能提着鞭子上赶着他们走你认为好的这条路。”

            “我摸索了几十年,跌跌撞撞,也曾经头破血流,我希望更多人能早日领略太极拳的松空妙意,看到大家还在重复我多年前的烦恼,真有点心焦。但这次年聚后的反思,我看到我的焦虑心,我还是有所求,才会焦虑。明知有些事,急也没用,反倒会让大家糊涂,我还是着急焦虑了。静心内省自己,发现自己有时眼界不够广大,心地不够包容,所以首先要检讨是我自己。请你们原谅我吧!”

             小珠闻言心里一揪,望向轩源,轩源在缕缕白烟中,看不甚清容颜,说话的声音,似近还远,却很清晰地落入耳中,心里不禁浮现出十年前蒲谷子领着兴隆、小珠来到双沙岛,第一次见到轩源的情景。

             当年的轩源短西裤束着短衣,矫健利索的身姿迎上前,与兴隆双手紧紧相握,兴奋的心情还如就在昨天……许多往事呼啸而过,许多人事变幻在身边远远近近,浮浮沉沉,在这不经意中回首十年,小珠从无知之无知,至现在知也无知,望向那无知之知,山高水远,寂静清稀……

             十年一梦梦未完!一时间,小珠只觉四处一片迷濛,前方一团幽光,轩源的声音从风中传来,繁华热闹已落在身后,这一刻,似才品着了太极拳之艰涩……

             心里千言万语,却只口难开,无限惆怅,小余已接下话:“师父,大家都不要纠结,太极拳这东西,集个人的身体条件、悟性、品性和师缘、法缘、道缘等等聚合在一起刚刚好,才可能成就出来的,多了一点或少了一点,就是太极拳爱好者,那也行啊。您看满天星星,不就一个月亮吗?!焦急没有用的。”

             轩源哈哈笑道:“是的!小余,你们瑶台的文化底蕴好,沉稳踏实,也比较包容。”

             小余:“既'和’又'合’,道体是一致的,得到了不会比别人多,得不到也不会比别人少,我一直就要求我自己打拳时如何身心和合自然,我不和别人比,也没必要,这就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什么时候到那个标地,我不知道。但我一直往师父指的方向去走,不断检讨自己,修正自己,我就已经受益了。”

             轩源叹一句:“是的,你能这样坚持,我也很欣慰了。人只能改变自己,不要想着改变别人,更不要说去改变世界。坚持就是改变。我们需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太极拳理论的现代解读 (二)罗卫民
太极拳内修门径之管见
先明拳理后练拳,事半功倍!
[转载]太极秘要/练拳要练桩_
形意拳的桩不是只有三体式
古中医绝不是靠“实践出真理”,而是靠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无极本体论与  古中医绝不是靠“实践出真理”,而是靠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无极本体论与太极论,以及巫医理论体系,把形上道理用于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人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