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小水火法理论渊源及临床应用_朱澜

大、小水火法是夭水 市中医老前辈在《内经》 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前人 有关论述及临床实践,针 对伤寒、时疫在某些病理 节段的不同特征而创立的 两类治疗方法.此法属反 治法之列,有反调阴阳之 义.伤寒时疫邪热久用, 精血大伤,无以化气生 津,作汗逐邪外出,治宜 大剂滋阴之品以求汗,故 日“大水火法“,倘若表 邪未解,阴气已伤,日久 不能愈汗达邪,纯滋阴则 有留邪之弊,独解表而有 耗阴之虞,法当滋阴与解 表并用,分途建绩,故称 “小水火法”.此法自民 国初年问世,便以其卓越 的疗效为医务界广为推祟 和采用,兹就这一精良医 法的理论依据作一探讨, 并对大、小水火法的临床 应用特点、方法、阶段等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斧 正。

一,理论渊源

兹阴求汗法早在《内经》就已认识到,如 ■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 也.。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如:“审其 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 血气,各守其乡”.“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诸热之而寒者取之 阳,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这些精辟的论述 为后世医家制定各种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明 代医家张景岳遵循《内经》理论,提出了辛散 解表发汗,辛凉解肌发汗,辛温助阳发汗,峻 补气血发汗等各种汗法治则。他在《景岳全书 ·伤寒典》中特别强调在发汗过程中“若表邪 不解,屡散之而不出者,中虚无力,阴气不能 达也,盖汗即水也,水既不足,汗自何来?人 知汗属阳分,阳分可以解表,而不知汗出于- 潮,补阴最能发汗,今有饮水而汗出者,即此 .义也”。张氏首次提出了补阴发汗,从理论上 作了形象而生动的阐发,可谓溯于灵素,验自 临床,字字珠矶,诚乃千古不欺之论。

二、治则发挥

1、纯用补阴药物求行。此法适用于阴虚 之体兼挟伏邪而无表证者;或伤寒时疫,屡汗不解阴精大耗者:或产后热入血室,出现阴 虚证候甚至神昏澹语者。张景岳深悟其理,认 为此时"虚而再攻,不死何侍"?他生动地比喻说“如阳亢阴衰者,即水亏火盛也,水涸 于经,安能作汗,譬之干锅赤裂,润自何来”工 因此在治法上提出:·但加以,水,则郁蒸磊 然,而气化四达,夫汗自水生'亦犹是也”。然 .而耐床上患者体质各异,症候表现亦不尽相同, 对此张景岳在同一篇中提出:"各求其属而衰 之,如求汗于阴,生气于精,从阳引阴,即水 中取火之义,如一阴煎加枸杞之类是也;引火 归源,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即火中取水之 义,如贞元饮加紫油桂之类是也”。其论理明 法妥,方精药当,实乃开创了伤寒治疗的又二 法门。瓶着清代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对外 温热病后期治宜养阴补虚,扶正袪邪的认识 更加明确,我市已故名中医赵荆山创制的“补阴化气散”(当归、熟地、生地、麦冬、元 参、炙草),就是在张景岳的贞元饮(熟地、 元参、麦冬)的基础上充实发展而成的,旨在 “补充阴液,蒸腾化气,以冀达到扶正退邪、滋 水作汗之目的。若阴中阳虚,出现不燥不渴, 神识昏愦,似阳非阳,似阴非阴,脉反小弱 "时,本方加入微量枸杞或油桂,先贤称这一精 良治法为"大水火法"。

2、补阴药物与解表药物并用求汗。此法 ·适用于伤寒时疫之表症未解,阴气已伤者;或 伤寒时疫解后余热未尽,复感薄寒者;或伤寒时疫日久,阴液亏耗,表寒虽在,然里证大虚, 出现太阳少阳并病者。此时若纯用解表则劫 阴,专一滋阴则滞邪,解表也非,滋阴亦谬, 一治疗颇感棘手。法普滋阴解表并治,补正攻邪兼施。

我市中医先辈赵荆山在张景岳治疗挟虚伤寒归芍汤(当归、白芍、陈皮、甘草)的启发 下,加入解表散寒的紫苏,成为自己医案中的归芍汤,用以治疔伤寒初起,发热恶寒,头疼 脉浮缓而不宜用桂枝汤者。若作寒七、八日表 哪不解,营阴渐伤者,此方加入元参、麦冬滋 阴清热,豆豉发汗解表,僵蚕搜剔经络风邪, 诸药合用,共奏调理营阴,透邪外达之功。先 贤称这一精良治法为“小水火法”,并把温病"入营犹可透热枯气”的治法融合在“小水火 法"里,吸取清代温病学家杨栗山的增损双解散和张景岳的归柴汤的制方精义,加减化裁,创 制出小水火法的代表方剂“归芍透邪煎”(当 归、生地、白芍、黄连、山楂、柴胡、僵蚕、 蝉衣、甘草),治疗伤寒发汗热不退,营血已 伤,邪不能出,将欲内陷之证.旨在理阴透 邪,表里双解。

三、把握病机权衡剂量

大、小水火法的应用要掌握好病变阶段, 勿失机宜。“小水火法"用在伤寒七、八日 后,表邪未去,阴津渐伤阶段.用药剂量,应 视其阴液耗存及表邪轻重,灵活变通,权衡用 之.“大水火法”用在伤寒十余日后,劫灼真 阴,虚多邪少阶段,强调补阴扶正为主,虽有 表证,也应同《景岳全书·伤寒典》所说:"少加轻透之品而用量宜轻。如柴胡、僵蚕仅 用微量,枸杞、油桂亦不过3克”。当然,体质、症候毕竟各有差异,临床上采用该法不必 拘泥于夭数,贵在有斯证即施其法,倘若用之 过早,未免小题大作,欲速不达;用之过迟, 犹如杯水车薪,坐失良机。前辈医家用药技巧 各有体会,如脾胃虚弱者,宜用生地炭,可避 免生地、熟地的寒热偏颇之弊。僵蚕得天地清 化之气以涤疫气,散结行滞,升阳解表,大水 火法中佐以少量僵蚕,可起到搜剔经络余邪, 驱逐顽痰宿淤的功效。凡此种种,只可意会, 非拙笔所能尽述之。

四、小结

阴求汗法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过明代医家张景岳发挥完善的治疗伤寒挟虚证 的一种方法。我市中医先辈遵循"古方今病不 相能尔"的教导,善于创新,不拘古方,针对 伤寒时疫的不同症状和病变阶段,精心设立了大、小水火法,使古法向着更臻于完善和切合 实际的方向发展。值此发掘整理祖国医药学遗产、继承发扬我市名老中医经验之际,笔者不揣学识浅陋,仅以管窥之见,溯本求源,做一 肤浅分析,愿凭攻玉之石,引出有关大、小水火法的更好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疫论吴又可》上卷20辨明伤寒时疫诗解2二者之同
表里合病治疗先后的定法
第91条~三令五申说“定法”!
感冒运用解表法的禁忌是什么? 感冒防治320问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中医汗法在临床实践中意义探微
太阳病篇小结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