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态课和非名师

常态课和非名师

作者:李广生

因为有了公开课所以才有常态课这个概念,虽然都是课,但还有诸多的区别。

常态课与示范课、研究课、评优课等公开课相比,首先在课的追求上不同。常态课的追求是实效。何谓实效?其实很简单,即: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进度、扎扎实实达成教学目标。

公开课的追求则呈现多样化。如:示范课必须追求完美,近乎完美无瑕才有示范的作用;研究课必须追求创新,没有创新和突破也就没有研究的价值;评优课必须追求精彩,只有精彩纷呈才能赢得评委的青睐。这并不意味着常态课不追求完美、创新和精彩,只是在实现了实效之后才去追求;也不意味着公开课不追求实效,只是在实现了完美、创新和精彩之后才去追求。对于常态课而言,实效是第一位的追求;对于公开课而言,实效是第二位的追求。

这无可厚非,因为常态课和公开课的对象本来就不同。常态课的对象是学生,常态课是为学生而设计并实施的课;公开课的对象则较为复杂,示范课的对象是同行,研究课的对象是专家,评优课的对象是评委。公开课表面看是教师给学生上课,但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给那些观摩的人上课。所以,我们通常把上公开课称之为“做课”。这一个“做”字意蕴颇深,只有做过课的人才能深谙其中滋味。

除了课的追求和课的对象不同,常态课和公开课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大差异。公开课是打磨的结果,无论示范课、研究课还是评优课,都需要精雕细琢反复打磨,通常是团队智慧的结晶。常态课则是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个人经验的体现。对于一个担负着繁重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而言,他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精心打磨每一节课。一节公开课,一个团队用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时间打磨,反复试讲后才能出炉。一位小学教师,一周有十几节课,即便想打磨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公开课的价值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促进做课教师及其团队的发展。示范课、研究课和评优课,每一次都是对做课教师的历练,甚至能够使他们产生飞跃、发生质变。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公开课的价值其实非常有限,除了对做课教师及其小团队发展作用明显外,对于其他更多教师而言意义不大。因为那些经过反复演练的效果很难在常态课堂上重现,经过精雕细琢的方法很难迁移到常态课堂。同时,众目睽睽下的公开课,教师有压力,学生也有,所以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反应更加积极。同样一个问题,公开课上学生能够踊跃回答,而常态课上可能就如石沉大海;同样一个任务,公开课上学生能够认真完成,而常态课上学生可能表现出敷衍了事。

总之,既不能否定公开课的价值,也不能迷信公开课的作用。公开课上被大家交口称赞的所谓的亮点,极有可能是非典型性经验,也许并不能点亮常态课。

“名师工程”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既然存在“名师”,那必然存在“非名师”。这个更为庞大的、几乎可以视为教师主体的群体,是不是在轰轰烈烈的“名师工程”中被边缘化了呢?

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名师”的培养和打造,当然不是引导教师争名逐利,虽然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是寄希望于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在一定历史阶段和一些地区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时期和所有地区都可行,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倡导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进入新时代后追求共同富裕一样。

“名师”确实有辐射带动作用,“名师工程”确实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稍不谨慎被做成了“面子工程”,则会产生更严重的负面效应。积弊已久的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视化问题,让“面子工程”防不胜防。同时,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必然会挤压“非名师”的发展空间,让更需要得到支持的群体得不到充分支持。在基础教育领域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所以,从国家层面来看,对于“名师工程”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2018年1月20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虽然三处提到“名师”,但两处指向高等教育,一为“加强高端智库建设……汇聚培养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名师”,一为“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还有一处指向“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开展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也只有两处提到名师,一是“实施新周期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辐射带动区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家”,一是“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校长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实施五年一周期的“国培计划”,示范引领各地教师全员培训开展”,落脚点在“全员培训”。

在“名师”培养这件事上,国家层面的谨慎和地方层面的热衷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我们必须认清以下两点:第一,谁在支撑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育事业?毫无疑问是“非名师”,只有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才能得到全面提升;二是,谁是最需要培养和培训的人?毫无疑问是“非名师”,但和“名师”相比他们可能处于教师培训的不利地位。

我把常态课和“非名师”放在一篇文章里讨论,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名师”忙着做公开课,“非名师”忙着上常态课。“名师”和公开课的作用不可小视,但更不可夸大。“非名师”和常态课才是教育的基础、质量提升的根本,特别是基础教育,更需要在这两个领域深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常规课与公开课的问题(与教师对话之十七)
我们的课堂教学真的“迷路”了?
幼儿园名师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
如何上好常态下的体育课
听课之门:推,还是不推
示范课,应该处理好八种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