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绩低,原来是题做多了

成绩低,原来是题做多了

作者:李广生

关于体验,我曾提出“身之行为体,心之思为验,体验是实践与反思的统一体”。完整的体验包括两部分,一是实践,二是反思。就某一具体活动而言,活动过程中的做与活动后的思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而且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杜威说,教育即经验,我想补充的是,经验来自于体验。就像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具有教育性价值一样,也不是所有的体验都可以转化为经验。

一位班主任在说到他的班级工作时表示,多年来他得益于每次班级活动之后带领学生对活动进行深入地反思,持续的反思让他和学生得到很多启示。反思让他尝到了甜头,孩子也同样如此,班级工作渐入佳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并不意味着教育价值在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实现,如果缺少反思的话,教育性极有可能被冲淡或埋没。让孩子动起来,积极投入到实践中,还要让课堂静下来,进行深入地反思,这样的课堂才能带给孩子完整的体验。

在一节音乐课上,我发现一位年轻教师深谙体验的秘密。教学开始她安排了一系列唱的活动,听着原声唱、跟着伴奏唱、看着指挥唱,做着动作唱、男女生对唱、小组合唱、独唱,等等。孩子们越唱越高兴,越唱积极性越高,越唱越熟练,越唱越有成就感,很多孩子跃跃欲试,想要一展歌喉。这节课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结束,不可谓不是好课,至少能为孩子带来成功和快乐的体验,激发对音乐和美的追求。

但是,就在这时候,在孩子们玩的很嗨的时候,教师突然中止活动。她让孩子们思考一下,自己刚才是如何用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的,自己所喜欢的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如何才能让声音更美,等等。很快,教室里安静下来,孩子们陷入深思。教师打开歌曲原唱的录音,把声音调的很低。我看到很多孩子,随着歌曲的旋律和节拍,用身体晃动和手的挥动打着拍子,感受着那种只有在静的环境里才能体味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发出任何指令,孩子们却很自然的小声地交流起来。有的孩子一边说一边比划、范唱,对方专注的听,不由自主的模仿……下课铃响了,在安静中一节课结束了。

课后评议,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表示,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那个静的环节,在这节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记得一位年纪和我相仿的教师说,没有这一环节,孩子们仅仅学会了一首歌,而有了这一环节,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唱好一首歌。这位教师的这句话,其实道出了作为教育的经验的秘密。经验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开启未来的钥匙。在教学中要发展的经验,不是以现在为终点,而是以现在为起点,指向孩子的未来。完整的体验在教学中承担着继往开来的作用: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做得效果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并非是对得失成败做出判断,而是为他们开拓未来进行铺垫。

“生命课堂”对体验寄予厚望,一点不亚于对温度的追求。必须要在三重复的是,这里的体验是完整的体验,是身之行与心之思不可或缺其一的体验。当一节课在热热闹闹中结束时,我总表示担忧。有人说,这不正是你所倡导的有体验的课堂吗?我予以否定。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或是说完整的体验,必须包括与动相对的安静的体验。

与上海的某一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开展集体备课,我力主用课本剧的方式开展教学。我说服他们的理由是——体验。因为课本剧可以很好的让孩子们进入到文本中,产生真实而真切的体验,并且孩子们在准备课本剧的过程中,获得远远超过文本的更加丰富的体验。

教学获得成功。我对这种非常态下的成功一直保持谨慎,所以在点评环节特别提出一点:这节课是不完整的一节课,它的成功只是表面的成功,必须要在这节课后安排一节对这节课的反思,如:孩子们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如何理解文本的,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呈现人物形象的,等等,才能让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得以体现。

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等,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反思的过程不仅是“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也是针对自己的“知其所以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获得的知识是超越了具体的学科的知识,指向思维本身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取将有助于孩子改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从而让自己更加聪明。时代发展到今天,聪明的标准已经不再是知道多少,而是怎么思考。

在一节数学课上,教师让两个孩子分别展示他们不同的解题方法。之后教师并没有让孩子思考他们解题方法的不同,而是对比他们思维方式的不同。课堂略显沉闷,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破解思维之谜是整个人类的难题。终于,一个孩子忍不住站起来发问:为什么看到这个条件,你就想到向这方向思考?被问到的孩子很无奈的说:我也不知道,好像就是灵感吧。那你有没有想过向其他方向思考?想过,但是……孩子的思维轨迹,通常我们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这样的互动中清晰地暴露出来。这带给其他同学的启示远比正确解答一道题重要。

“题海战术”是不是体验的方法,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但“题海战术”不是完整的体验。有些孩子,做了很多的题,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进步缓慢,原因何在?极有可能是缺少反思这一环节。怎么思考的远比怎么解答的重要。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恰恰缺乏的是怎么思考的体验。在一节语文课上,一位同学的回答得到教师的高度表扬,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教师突然问孩子们一个问题:他因何从这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我很佩服这位教师,他关注到体验的完整性。孩子们在这样的反思中,思维品质一定会得到发展。他们的体验转化为经验之后,将不再局限于正在学习的这篇文章,而是可以迁移到将要学习的其他文章中,甚至可以迁移到生活中。

中高考落下帷幕,有的孩子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教师给出的归因是:还是作题少。我并不认同,也许并非做题太少,恰恰是做题太多,忽视了另一种体验——反思。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追求完整的体验目的在于提高高考成绩。我一直认为,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值得追求。

最后,想要说明的,也是再次重复的是,有体验的课堂是动静结合的课堂。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教学中需要把握什么?
一线教学40年将要退休的老教师,听了新教...
仁流小学语文板块教学模式
方法贴:中小学培优的策略及方法
让孩子摆脱写作文的烦恼,这样学就对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