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进行脉诊(一文了解)

本文提要∶

一、患者体位
二、如何脉诊
    1.选指
    2.布指
    3.运指
三、医生要调匀呼吸
四、切脉的时间
五、脉诊大纲
六、二十九种脉象
七、脉象主病
八、结语

脉诊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其实一点都不神秘,脉诊是一种反复践行和反复感受、体悟的学问。

一、患者体位

患者采用坐位或者仰卧位,我们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经常会看到医生给患者号脉的情景,有的患者是坐着的,也有病情比较危重的,这时候家人请医生去家里给患者看病,患者躺在床上,露出胳膊来,所以号脉时候的体位既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也就是坐位或者仰卧位。

二、如何脉诊

从形式上来讲,号脉是手指上的功夫,其实最重要的是内心的体会,体会是哪种脉象,与症状有什么联系,与舌象有什么联系,最后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思辨。

单从形式上来讲,脉诊分为选指、布指和运指。

1.选指

远指就选择三根手指,人体的脉有三部∶寸关尺。一个手指诊一部脉。选择左手或者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手指的指目来进行诊察。

指目是哪里呢?指目就是指尖隆起处,因为此处比较灵敏,可以辨别脉象的细微之处。人体是很精细的,疾病也是很复杂的,所以必须得用手上最灵敏的指目进行诊察。清代医家叶霖在《脉说》里面写到∶“医者之食指、中指、无名指爪甲不可留,必用指端稜起如线者,名曰指目,以按脉之脊,不啻睛之视物,妍媸立判。”意思就是医生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不要留长指甲,要用指目去进行脉诊,这样就可以洞察身体的情况,疾病的情况,这样会诊察的非常清楚,比用眼睛看美丑还清楚。所以学好脉诊是非常重要的,学好脉诊第一需要量,也就是大量的摸脉。第二需要用心体悟每种脉象的特点。然后四诊合参,给出清楚的诊断,最后施之以方药,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手指的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患者的体表大约呈45度的角。手指还得疏密得当,要与患者的手臂长短相适应,要是给大个子诊脉,布指要疏,就是手指的间隔距离要大一些。要是给小个子诊脉,手指的间隔要紧密一些,总之以适度为宜。

2.布指

然后再进行布指。什么叫做布指呢?布指就是医生手指布置的方法。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手指得有地方放,也就是三根手指放在哪里。

中指定关,也就是掌后高骨内侧动脉搏动处,食指在关前定寸,无名指在关后定尺。也就是食指、中指、无名指诊察寸、关、尺。

3.运指

最后进行运指。什么叫做运指呢?运指就是运用手指查找脉形的方法。

运指有举法、按法、寻法、循法、总按和单诊。

举法用较轻指力。按法用较重指力,按到筋骨。寻法是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合当的指力。

我国古代医家以“三菽、六菽、九菽、十二菽”来描述切脉时从皮肤表面慢慢垂直向下施压时所用的力。菽是豆子的意思。晋代医家王叔和在《脉经》里面说到∶“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意思就是诊脉的时候先用轻力,也就是三粒豆子的重量诊皮毛,六粒豆子的重量诊血脉,九粒豆子的重量诊肌肉,十二粒豆子的重量诊筋。总之就是用不同的力来诊察脉象。

循法是沿着脉的长轴循行,看寸关尺的长短,比较特点。总按是三指同时用力诊脉,先从总体上了解左右手三部脉象的共同特征。然后再单诊,单诊是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比如诊察寸脉的时候,就把中指和无名指轻微提起;诊察关脉的时候就把食指和无名指轻微提起;诊尺脉的时候就把食指和中指轻微提起,这样可以诊出六部脉象是否某一部有特殊的变化,也就是病态。正常的脉象都是具有“胃神根”的。有“胃”就是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就是脉的跳动柔和有力;有“根”就是尺脉沉取应指有力。有个词叫做“知常达变”,知道了什么是常态,那么与之相反的就是病态。常见的脉有二十九种,下文会为大家介绍。

三、医生要调匀呼吸

医生在诊脉的时候要平息,调匀呼吸。为什么要这样呢?第一是以自己的呼吸来计算患者的脉搏至数。第二是可以使思想集中,更加仔细的辨别患者的脉象。

四、切脉的时间

切脉的时间一侧不少于一分钟,两侧以三分钟左右为宜。

五、脉诊大纲

一共有二十九种脉象,分为六大类∶浮脉类、沉脉类、迟脉类、数脉类、虚脉类和实脉类。每个类别里面又有若干种脉象,所以脉诊是特别精细的。

但是刚开始学脉诊的时候宜粗不宜细,先登堂,再入室。先从最容易鉴别而且涵盖面广的脉象开始。

我们先记住六种脉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脉有力和脉无力。

六种脉象分为三组∶

浮脉、沉脉一组。
迟脉、数脉一组。
脉有力、脉无力一组。

再记住一句话∶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有力无力定虚实。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脉无力是虚证,脉有力是实证。

虽然只有六种脉象,但是涵盖了表里、寒热、虚实这六大最主要的病理情况。

中医有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其实是六纲,因为阴阳是总纲。表、热、实为阳;里、寒、虚为阴。而人体的疾病,总不外乎表里、寒热、虚实。如果用两个字来代替,那就是“阴阳”。所以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面说∶“医道虽繁,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意思就是医道虽然广大,但是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阴阳”。可见他说的很中肯的。

所以我们先掌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脉有力、脉无力,就能知道疾病是表还是里,是寒还是热,是虚还是实,这个覆盖面可是很广的。

对于脉诊,不是告诉你怎么去做就能学会的,而是需要你亲自动手去实践,很多学问虽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但是不去亲自体会是感受不到的。而脉诊就是一种需要体会、体验特别强的一门学问。比如告诉你这位患者是浮脉,浮脉的脉象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也就是轻轻的一搭脉就能感受到脉搏的搏动,但是一用力按就感受不到了,就像是木头漂在水上一样。虽然描述的很清楚,但是如果不亲自体验,你就不会知道木头漂在水上对应到脉诊上是什么感觉。只有亲自体验到了,一说“如水漂木”,你自然而然就会心领神会了。

大家注意“心领神会”这个词,这是一种感觉,是形而上的,只有你亲自体会到了才能知道它是一种什么感觉。就像饥饿一样,无论用文字怎么描述,你没有饥饿过,你永远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如果你经常挨饿,那么,别人一说饿了,你自然而然就会知道饥饿是什么样的感觉,这就是心领神会,这不是物质的,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意会。

为什叫做“心领神会”呢?心藏神,是空灵的,没有物质的羁绊,所以感受到的都是更加高维的,都是“意”,是用来感受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为什么不是“肝领神会”,为什么不是“脾领神会”,因为五脏之中只有心是空灵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之中,只有心没有“月”字旁,这个“月”字旁是肉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物质的意思。所以心可以更好的体悟“无形之意”,这是形而上的,是更加高维的道。虽然把脉的形式是用手指,但是把脉的根本是用心感受,这样才能分辨出来时哪种脉象。

六、二十九种脉象

浮脉类(6个):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濡脉:浮细无力而软。
散脉:浮散无根,节律不齐。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革脉:浮而中空,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沉脉类(4个):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
伏脉:推筋着骨始得。
牢脉:沉+实大弦长。
弱脉:沉细无力而软。

迟脉类(4个):

缓脉: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迟脉:一息不足四至。
涩脉:往来艰涩,迟滞不畅(节律不齐),如轻刀刮竹。
结脉:脉迟,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数脉类(4个):

数脉: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一息五六至)
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促脉:脉数,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动脉:脉短如豆,滑数有力。

虚脉类(5个):

虚脉:松软无力。
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微脉:极细极软,若有若无。
代脉:脉缓,时有一止,止有定数。
短脉:首尾俱短,不及本部。

实脉类(6个):

实脉:举按充实有力。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紧脉:绷急弹指,状如转索。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长脉: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大脉:脉体宽大,无汹涌之势。

七、脉象主病

再来看每种脉象的主病,也就是每种脉出现了,代表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浮脉类

浮脉:表证、虚阳浮越。
洪脉:热盛。
濡脉:虚证、湿困。
散脉: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芤脉:失血、伤阴。
革脉:亡血、失精、半产(流产)、崩漏。

沉脉类

沉脉∶里证。
伏脉:邪闭、厥证、痛极。
弱脉: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牢脉:阴寒内积、疝气、癥积。

迟脉类

迟脉:寒证、邪热结聚。
缓脉:湿病、脾胃虚弱、常人。
涩脉: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结脉: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数脉类

数脉:热证、里虚证。
疾脉: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促脉:脏气衰败、阳热亢盛、瘀滞、痰湿停积。
动脉:疼痛、惊恐。

虚脉类

虚脉:气血两虚。
细脉:气血两虚、湿证。
微脉:气血大虚、阳气暴脱。
代脉: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扑损伤。
短脉:气郁、气损。

实脉类

实脉:实证、常人。
滑脉:痰湿、食积、实热、孕妇、青壮年。
弦脉:肝胆病、疼痛、痰饮、老年健康者。
紧脉:实寒证、疼痛、食积。
长脉:阳气有余、阳证、热证、实证、常人。
大脉:病进、常人。

见于常人的脉象:实、大、弦、长、缓、滑。
主“湿”的脉象:濡、缓、细。
“湿”“饮”“痰”对应的脉象:
湿:濡、缓、细。
饮:弦。
痰:滑。
与食积有关的脉象:促、紧、滑、涩。

八、结语

这就把脉诊的基础向大家汇报好了,虽然文字都能看的懂,但是给患者把脉的时候能不能分辨的清楚,所以脉诊是一门体悟性、体验性很强的学问。前面说过,虽然脉诊在形式上用的是三根手指,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内心的感受和体悟。

只有手指和内心合二为一,才能体会到脉诊的精微,我们共勉。

                     2022.7.6  写于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诊容易被忽视的知识点
[转载]中医诊断学脉诊二十八脉_好运
脉诊歌诀大全——帮你轻松搞定脉诊
中医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
自学脉诊的一点体会
【划重点】中医脉诊—脉象记忆歌诀,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