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一次拖延都是对过去自我压榨的补偿 | 周梵


拖延是一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状况,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的思维在一个方向,但是我们的行动却在另外一个方向,这样就会造成我们生命中很多的消耗和拉扯。

拖延有四个比较深层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完美主义。

第二个原因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压榨和压迫之后的反弹和补偿。

第三个原因是关于父母的。这个“父母”,是一个广义的父母,有可能是你真实的养育者,也有可能是你的内在父母,拖延是你对你的父母或者内在父母的对抗和惩罚。

第四个原因是对过去的某些人、某些事,甚至包括某个阶段的你自己的一种缅怀。

拖延背后的完美主义—畏难和价值上堆

先来讲一讲完美主义。很多时候我们迟迟不开始行动,是因为我们内在有一个完美主义倾向,我们太想把这件事情做得太好,太完美,反倒让我们,失去了这个行动的动力。
为什么这个完美主义会让我们变得行动力下降?它又是如何阻碍我们去真正展开行动的呢?

01.畏难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情绪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情绪,叫做畏难情绪。无论是多么优秀,多么能干的人,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都会有这个情绪。
基本上从人开始有了过去和未来的概念之后,他就会有畏难情绪。
畏难情绪并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情,所有人都会有。只不过,那些很能干、很优秀的人,他遇到的难点和卡点可能和其他人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每个人在面对超出自己能力边界的事情时,都会本能的想要逃开,这并不是坏事情。
当你感觉做这件事情难度很大,风险很高,回报率却很低的时候,能够知难而退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自然界中的食肉生物,比如狮子、老虎,它们都会非常有耐心地在旁边静候最佳的时机,才会出来追逐猎物。
通常只有那种没有经验的年轻的狮子、老虎才会去轻易的出击。这样其实是很危险的。
因为每一次追猎都会消耗大量的体能,而如果它又不能短时间找到猎物的话,那么它的生命都会堪忧。
作为人类来讲,知难而退,是从远古留下来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所以当我们有畏难情绪的时候,首先我们需要学会的并不是消灭它,而是如何去和我们的潜意识沟通,让我们的潜意识意识到,这个情况并不是一个风险。
很多时候不是你的头脑对自己说“很简单,去做吧”,你的反应和身体状态就能够调整到一个可以行动的状态。
我们的身体其实就是潜意识的表达,靠意志力来强迫自己,是非常消耗的。我们需要和我们的潜意识沟通。
畏难,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情人进化为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有时间感。
一个人类的小孩,要到2岁以上才会开始建立起模糊的时间认知,所以在此之前每一次和妈妈分开,这个小男孩都会哭的肝肠寸断。
因为这个孩子无法理解'妈妈下午就会回来的'这个概念,因为在这个年纪他还无法理解什么是'下午'。对他来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当下失去就是永恒。
大部分人类小孩要到3、4岁时才能做到非常愉快的和妈妈分开去上幼儿园,因为他知道'放学后'又会见到妈妈了。
这份对未来的确定感,保障了他当下的安全和愉快。
02.畏难里的套环归因模式
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容易畏难呢,在潜意识里对未来要达成目标的容错率越低的人,越容易畏难。
因为畏难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情绪,所以一个人对当下要做的这件事的感觉,对未来的意义其实都是自己推演出来的,而这个推演的逻辑根据是什么呢?当然就是从过去延伸过来的。
所以一个人对过去自己的错误累积了多少懊恼和悔恨,和对未来无法达成目标就有多恐惧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我现在之所以这么命苦都是因为老公不在意我,之所以不在意我都是因为赚的钱少,之所以赚的钱少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好文凭,之所以没有好文凭就是因为当初高考发挥失常,之所以当初发挥失常就是因为谈恋爱分心……'
这种推导可以无限进行下去,所有不好都是因为a,以及 a的同类项,以及导致a的b,导致b的c,导致c的d。
反正就会产生'一步错,步步错'的感觉,这种对过去时间的认知必然会造成潜意识感知未来时,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一步都不能错'的套环焦虑感
即将要启动的目标或行动自然也会被嵌进对未来的套环焦虑中,不能错,必须要完美的底层感受就开始运作了。
套环焦虑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只要你无法真正彻底跳出这种思维方式。
越用力越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就等于在投注更多力强化这个套环的力量,最后把自己越绑越紧,动弹不得。
有一种很简单的釜底抽薪的方式就是去改变我们最深层的信念系统,这也是最高效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去筛查自己的信念系统,比方说我知道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这样的信念系统,比如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或者要么不做,要做就坚持到底,等等。
可能你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经常的让这句话浮现在脑海中,但是这样的信念系统已经根植于你的内心深处。
又或者你除了这种单一套环式的归因模式,就再没有别的方式回顾过去。
既不会模糊归因,也不懂目标归因,解读过去只有一种方式时,你如何看待未来也只有一种方式。
也会得到与此对应的情绪,回顾过去体验到的情绪是懊悔,愧疚或无奈,感受未来的情绪就是焦虑,急躁或茫然。
所以当你开启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底层已经弥漫了一种压力感和沉重感。
当然,这个信念系统或归因模式不是你天生就有的,可能是你小的时候,你父母给你的,或成长过程中从外部习得的。
小孩子的世界是很开放的,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把这些信念完全地接收了下来,然后变成了你意识中的一部分。
于是做所有事情,都会有一种巨大的恐惧感,会觉得如果我做不好的话,我连开始的资格都没有。
或者与其错一步,步步错,不如不选择,不开始,至少不会错。(这是更大的强化套环焦虑的策略)具体原因我在<选择恐惧症:你的一手好牌是怎么被你打烂的>有写。
破除这个死循环的方式就是觉察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并且修改它。
我们不再认同这些信念,从看到它们,到让它们松动,再到最后真的不被它们影响,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地训练和系统成长的过程。
03.价值上堆
完美主义的拖延的核心原因有两面,刚才讲了套环归因模式,这是其中的一面,再来讲讲另一面。就是价值上堆。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常常会去想象这个事情做完之后的一些完美的画面。
我们要学会放下对一件事情过多的价值赋予
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一个人在去面试一份工作的时候,就把这份工作想得很美好。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见到很多伙伴,对于某些事情,有过多正面,或者是过多负面的想象。
比方说我们会听到一些网上的段子:
赶上这一票,就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或者是跟一个人约会,就想我要跟他结婚,然后我从此就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等等。
当然,这些是比较夸张的表现方式,可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一定会这么夸张,但是我们就是会有过多的价值赋予。
当我们容易在一些小事情中纠结或者是得理不饶人,又或者是容易在生活中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然后吵架吵的上纲上线,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价值上堆
价值上,就是我们在一件事情上赋予了太多的期待价值意义
我做工作坊这么多年,经常会有父母带着关于孩子的问题来向我咨询,当他们提出很多问题,我提醒说,不用那么焦虑,可以先怎么样,再怎么样的时候。
他们就会说,哎呀,我不行,我不能不焦虑,现在是孩子最关键的时候。
我见过许多许多家长都说过这句话,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家长,每一个时间段都会有父母都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自己家孩子就是'最关键的一年,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当你习惯性做价值上堆,你自然就会很焦虑。
事实上,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关键的,每一个时刻也都是关键的。并不存在特殊的哪一个月,或者是哪一年特别关键。后者是我们对待时间的一种错误的认知和理解。
很多人在婚姻中也会有价值上堆。比如女方说:
'别人都会在结婚纪念日给老婆准备礼物,你不准备,而且还总是忘记(结婚三年忘记了两次),说明你心里根本没有我,根本不在意我们的关系。”
然后男方就解释,哎呀,我真的不是不在意,是最近太忙了。
  • “你总是忙,你心里只有你的工作,你就是自私。”
  • “你不要这么过分,搞人身攻击啊!”
  • “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你以前都记得我的生日和我们每一个纪念日,现在你总忘,你就是个骗子!”
你看这段对话里面有无数的价值上堆:
  • 结婚纪念日送礼物=你在意我,不送礼物=你不在意我
  • 你忘记纪念日=你只在意工作,你只在意工作=你自私
  • 你现在忘,以前没忘=你变了,你变了=你是骗子
再比如这种价值上堆的:
  • '你考不好,这辈子就完了!'
  • '女人不生孩子这辈子就不完整了!'
两个人你来我往,互相攻击,最后就会吵架吵得没完没了。
如果我们动辄上堆价值,在一件事情上赋予太多意义,那么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感和沉重感,自然就会有畏难的情绪。
那种感觉,就好像你现在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关系着全宇宙、全人类的幸福。做对了,你就是拯救人类的大英雄,做错了,就会万劫不复。
如果我们上堆很多价值,我们自然就会触发内在潜意识的畏难模式,这样就会很难真正的开始行动。
所以当我们发现我们很容易把一件事情搞得让自己紧张兮兮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给自己卸掉一些压力。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小工具,这个小工具叫做12秒原则。做任何事情,从你做出决定到你开始行动,如果你只用了12秒的时间,那基本上这个事情你就可以继续下去。
但是如果从做出决定,到12秒之后,你没有行动,可能这个事情就会被搁置或者是拖延。
我们家以前的书架有个玻璃拉门,每次我想看书,从客厅到书房,需要把玻璃门拉开,拿出书,然后再把玻璃门合上。这个时间是超过了12秒的。
后来我们搬家了,新书柜没有玻璃拉门,可以直接走过去,把书拿出来,然后返回书桌,这个过程不会超过12秒。
我发现搬家换了新书柜之后,我们家不管是大人还是小朋友,去书架阅读的频率明显增加了。
大家不要小看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很多改变。当然,能不能把这个工具用好,还是跟我们内在的信念系统,我们思维的模式有关。

拖延是对过去自我压榨的补偿

拖延的第二个深层次原因是对于自我压榨的一种补偿
在我们过去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忽略自己的感受,总是在完成别人对你的期待,总是希望让别人满意,所以在你的内心深处,压抑了很多很多的疲惫感。
因为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从来没有为自己活,然后心里面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哀伤和委屈的感觉。
这种哀伤和委屈,就会让你在有机会选择早一点做还是晚一点做的时候,故意的做点其他事情,比如追剧或者吃东西,通过这样的方式,安抚自己底层的那个委屈和悲伤。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一旦你开始要去做一些事情,这个事情可能是你真的想为自己做的,你就会拖延。
你只有在满足别人需要的时候,行动力才比较好。但是一到自己身上,行动力就会很差,因为你还想好好的哄一下自己,让自己先肉体上开心一点。
相对来讲,肉体和感官是比较容易被抚慰的。比方说睡个觉,吃个东西,或者是追个爽剧,看一个搞笑的综艺,一笑,好像烦恼委屈就会好一点。
但是如果说你总是用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抚慰自己,你就会发现爽过一下之后,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空虚的感觉。
你会陷入到更深一层的自我攻击和自我怀疑,会觉得自己又浪费了很多时间。
因为对于疗愈和释放你的委屈、疲惫等等不开心的感觉来说,这些方式都是非常粗浅的,非正向的方式。

所有纯感官物质的享受当然会带来愉悦感,但是这个愉悦感是很短暂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会有一个临界值,超过这个临界值,纯物质的体验就不再有效了。
比如食物,再喜欢的食物,当你长时间摄入的食物累积达到一个量后,最初愉悦感、满足感是可以延续比较久的,但过了临界值再续摄入食物,即使你还有愉悦感,但是你的身体承受不了。
短暂愉悦之后,你同时还会有内疚和自责的感觉。你需要为这个短暂的愉悦付出更多的代价。
所有感官上的愉悦,包括追剧、吃东西、疯狂购物、或一夜情等等都会有副作用,你当时可能爽了,但是第二天早上醒来,就会有一种空虚感,甚至还会带来很深的自我厌恶。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不会那么强烈,但是其实也是一样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自我压榨。
越是会自我压榨的人,越容易把他的无名火撒在最亲密的人身上。
因为自己已经来到了那个边缘,已经把自己压榨的消耗的一点都不剩了,所以回到家,回到最亲密的人身边就什么也给不出来了。
而这样的状态,时间久了,又会形成新一轮的自我攻击和自我否定,会变成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
越自责越没有力量,然后就越拖延,越厌恶这样的自己。最后进入到一个无限负反馈的循环当中。
当你掉入了这个无限循环的漩涡里面的时候,你想要靠自己从这个漩涡里走出来是很难的。
如果你决定要打破这个循环,一定要跳出这样的模式。无论你是去上课也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也好,一定要找到一股力把你带出去,这个是很重要的。
当你再次陷入拖延时,保持觉知和灵动。拖延不是绝对的坏事,试着与它和解 ,透过拖延好好的去探索自己。
当你开始跳脱出拖延的表象,深入了解自己时,没有否定,没有攻击,而是让内在逐渐的清晰。当内在清晰的时候笃定感和力量感自然就生发出来,行动起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大家看完文章一定发现,关于拖延症怎么少了两个原因的解读呢?到了大家给周梵老师比心助力的时刻了!
这篇文章点亮超过500“在看”就能抚慰周梵老师的拖延症奥
下一篇文章,周梵老师将会就拖延的另外两个深层次原因写一篇文章——
1.拖延是你对你父母或者内在父母的对抗和惩罚。
2.拖延是对过去的某些人、某些事,甚至包括某个阶段的你自己的一种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厉害的商业思维:框架思维
#潜意识# 抓住那个深深影响你的观念,放掉它,你就开始改运了。
给孩子丰盛的人生,和父母有多少钱真没太多关系2
你被你的畏难情绪影响到了吗?
三大限制性信念
请千万不要摧毁孩子的自信心,你绝对中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